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分析与规避
摘要
跨国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如何降低经营风险, 做出理性选择是我国企业界人士及理论界乃至政府所关注的事。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落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跨国投资风险防范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 跨国投资 风险与防范
一、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可否分散,一下将从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两个方面讨论跨国投资的风险问题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undiversifiable risk)。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股市上所有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系统风险的诱因发生在企业外部,上市公司本身无法控制它,其带来的影响面一般都比较大。如外汇、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造成的风险。
1) 外汇风险
是指一个经营实体或个人的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 在国际经营中因外汇汇率波动而遭受损
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外汇风险主有三种: 一是交易风险。指已经达成而尚未完成的用外币表示的经济业务, 因汇率变动而可能发生损益的风险。二是折算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使分公司和母公司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跨国公司在每一会计年度期末, 需要将各分支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各个分支公司的东道国货币计划的会计科目折算成为本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可能给跨国企业带来损失。三是经济汇率风险。经济汇率风险存在于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 因为汇率变动意味着各国同种商品之间的比价和一国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都要发生变化, 这种价格体系的变化, 会改变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生产条件和需求结构, 从而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2) 通货膨胀所引起的风险
当东道国发生通货膨胀特别是高通胀率时, 对跨国公司来说其影响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会影响东道国的生产、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以及他们所导致的政治后果。在高通胀率下, 生产可以停滞, 而高度的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也可以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冲突, 造成不安和动乱, 有时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 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风险
经济的发展是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风险, 而对跨国经营来说, 这种风险就更为强烈, 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它的经济的周期是不同的, 就整个世界经济来说, 它也有周期性, 且在这些周期因素中有些是不可预期的, 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使得企业的许多重大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二)非系统风险
一般而言,可以根据企业跨国投资的方式来对“非市场风险”进行分类。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在并购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显示出来的风险是有差异的,这里我们将并购风险分为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和并购后风险。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其所面临的风险与绿地投资相同,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并购风险,实际上指的是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跨国并购的主要非市场风险有三类:政府干预风险、法律风险和文化风险。政府干预风险主要是东道国政府基于本国的意识形态、或基于所谓的国家利益而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进行干预。比如,2005年发生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的干预。法律风险来自于东道国法律法规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的限制。很多国家法律都对外国企业并购的资格、对象、所涉及的劳工问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这些规定的忽视和无知都可能导致并购的破产。文化风险来自于东道国文化和商业惯例与母国的差异。文化冲突是目前多数跨国并购失败的根源。
对于绿地投资而言,主要的非市场风险包括:政策变动风险、政府干预风险、战争与内乱风险、转移风险、国有化风险、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第三国干预风险和文化风险。文化风险上面已经述及,政策变动风险主要指东道国政府对待外国投资的态度发生不利变化而导致政策环境恶化。其原因可能来自于东道国与母国政治外交关系的恶化,或者迫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压力。这里的政府干预风险是指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而导致的利益受损。战争与内乱风险是指东道国与他国或东道国内部爆发战争,或者东道国内部不同党派、民族、宗教派系等之间的冲突。这种风险多发生在多党派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或地区。转移风险是指对外国企业利润汇回母国施加限制。国有化风险是东道国政府强制征用或通过间接手段迫使外国企业处置本企业资产的风险。不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强迫征用的国有化风险已经大大降低。违约风险是指东道国政府不完全遵照合同规定履行其义
务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违约风险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延迟支付风险是东道国政府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付货款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人身安全风险是指因东道国恐怖活动或治安混乱而给跨国企业外派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风险。第三国干预风险是指第三国针对东道国发动战争、封锁、禁运等而导致跨国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
二、风险规避
(一)风险回避策略
防范风险的最简单方法是回避它。在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估的过程中, 如果风险达到某一水平, 则可以决定避免投资或撤出现有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 海外一切投资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国家风险。
所谓避开那些高风险项目 , 忽视了可能得到的潜在高收益和企业可控制这些风险的程度。因为一般来说, 风险较大的地区往往存在潜在着高收益和高回报,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科学的可行性预测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找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点。如海外投资设厂的老大哥海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它走的是一条不同凡响的路, 不像一般国内企业选择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设厂, 而是选择了高成本的美国。海尔采用 先有市场后有工厂 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做到了未雨绸缪。海尔老总张瑞敏说, 要在海外设厂, 首先要开发当地市场, 使品牌出口达到在当地设厂的盈亏平衡点。他们调查后的结论是, 在美国建一个冰箱研制厂的盈亏平衡点是30 万台左右。而在南卡州设厂之前, 海尔出口美国的冰箱已达到50 万台, 远远超出盈亏平衡点。所以海尔去美国绝对不是去冒险。如果单从劳动力成本看, 可能不合算, 但中国加入WT O 以后, 进入美国就不仅是一个劳动力成本的问题, 而是非关税进入成本的问题。那时候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会很高, 如果技术和管理跟不上, 就是零关税也进入不了。在充分估算风险的同时, 他认为, 进美国毕竟有成功的可能, 但如果不进美国就连一次机会也没有。
(二)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的转移策略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低成本通过将风险转嫁给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以实现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最主要的方法是购买保险,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国内企业提供有关对外投资的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承保的风险为征收(即这里的国有化风险)、汇兑限制(即这里的转移风险)、战争以及政府违约。除此之外,根据1985年世界银行汉城年会上通过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又称《汉城公约》)而创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简称MIGA,1988年创立),也为成员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担保。
1) 通过融资多元化实现风险转移。这主要是指: 融资主体的多元化, 如从东道国政府、其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融资, 而不单独使用母公司的资金; 融资方式多元化, 既可以发行股票、债券, 又可利用银行贷款或者商业票据等; 融资货币类别多元化, 如运用金融创新工具的货币互换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货币进行融资, 运用利率互换可在希望筹措固定利率债券资金是发行浮动利率票据或债券等进行融资。
2) 投资多元化实现风险转移。一是投资区域多元化,这一趋势的表现主要为投资重点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如主要选择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良好、拥有所需生产资源、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 二是投资领域多元化, 这一趋势的表现为投资重点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三是投资方式多元化, 直接投资、合资、收购兼并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但近年来, 非股权安排和契约合同方式逐渐被不少跨国公司采用, 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跨国公司不需要进行直接的股份投资, 而是通过向契约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专门知识、品牌或向契约方提供企业和产品形象设计,以牟取高额利润或产品分成, 从而省去直接入股的资金风险。其主要形式有许可让转让、专有权转让和分包合同等。
3) 过生产多元化实现风险转移。生产地点多国化, 跨国公司应遵循分工协作的效率原则, 将产品的整个工序分别安排在最便宜和最具有效率的子公司所在国生产, 以分散东道国国有化的风险和市场风险; 生产产品多样化, 多样化生产经营克服了单一经营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导致资本利润下降的风险, 可以用一部分发展成熟阶段产品的高利润率弥补衰老阶段产品的低利润率, 保证利润在时间序列上稳定增长; 生产组织子公司化, 由于国际市场变化快, 风险大, 生产组织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跨国公司通过赋予子公司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通过营销渠道多元化实现风险转移。营销渠道多元化是跨国公司从整体营销效果出发使分销渠道的选择与公司的产品、定价和促销策略相配合, 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以规避风险。同时, 由于各级批发商介入了产品所有权的交易和转让, 承担了交易产品的绝大部分贸易风险, 在相当程度上分散了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
(三)转移价格策略
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 又称为转让价格或划拨价格, 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采用的内部交易价格。当跨国公司在海外从事生产活动面临政治、经济、环境、外汇变动等经营风险时, 就可以运用转移价格来规避风险。
1) 运用转移价格逃避政治风险。如果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面临东道国政治动荡的风险, 并对公司利益不利时, 跨国公司可以对该子公司实行更高的销售价格或索取昂贵的服务费, 或者低价将公司的物资卖给其他子公司, 从而将资金从东道国转移出去, 化解遭受破坏、没收、国有化等风险, 以及时安全地收回投资及利润。如果当跨国公司预计或得知东道国政府可能指定新的产业、税收、土地等政策并对自己不利时,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转移价格将盈利悄悄移出, 对外宣布只存在较低的利润或存在亏损, 以避免或减少东道国政府的新政策给自己带来麻烦。
2) 运用转移价格规避东道国的价格控制。一些东道国政府为限制和管理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经营活动, 实行市场价格控制政策,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反/ 倾销0 , 一种是最高限价。当东道国限制跨国企业以/ 倾销0 价格在当地市场销售时, 母公司可采取调低转移定价的策略, 以低价向子公司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 使该子公司能以低价在当地市场销售商品, 击败竞争对手, 从而控制当地市场。反之, 当东道国限制跨国企业以高价销售时, 母公司可采取调高转移定价的办法, 使该子公司产品的成本增高, 其结果仍能使整个公司获取较高利润。
3) 运用转移价格避免外汇风险和外汇管制。东道国子公司利润的结算与汇回母公司存在时间差, 如果在此期间,汇率发生变动, 将会直接影响到货币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了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受到损失, 跨国公司可求助于转移价格,在公司内部支付时间上做出变动和调整, 提前或推迟付款时间。如当跨国公司预期东道国货币可能贬值时, 可让子公司把东道国货币换成母国货币或其他子公司所在的货币坚挺国货币提前支付货款, 反之则推迟支付时间。如果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 对子公司汇出的利润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 可通过转移定价降低该国子公司的利润, 把相当部分利润作为价款转移至母公司或其他海外子公司, 或者减少对当地的直接投资额, 采取贷款方式向子公司提供资金收取高利息, 以此在短期内将资本调回本国, 因为一般来说, 各国的外汇管制都没有限制贷款和利息的汇出。
(四)“保护伞”策略
这里所说的“保护伞”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寻求第三方帮助以规避或处理风险。最通常的保护伞是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双边协议,目前我国已与一百多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当企业在与我国签订有投资保护协议(生效)的国家投资而面临风险时,企业就可以通过政府间的磋商来解决,从而避免了单个企业力量的薄弱。除了双边协议,还有多边投资保护协议。比如,由世界银行1966年主持制定的《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我国于1990年2月加入该公约)就属于多边投资保护协议,根据该公约,世界银行成立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企业可以
通过该中心来解决跨国投资方面的争端。
参考文献
[1]王文治:《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分析》,《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5期。
[2]赵曙明. 国际企业风险管理[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巫燕玲. 海外设厂的理性选择[ J] . 大经贸, 2002, ( 1) : 46 ~47.
[4]曹秋菊 唐自平 论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