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徽州文化的发展

2024-07-11 来源:易榕旅网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黄山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

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化离开了徽州传统,消退了徽州特色,不具有了徽州个性,这种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延续文化的传承性。徽州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革新的结果。徽州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统一马头墙的格式,不是为了让当代人永远保持古老的生活陋习,让人们回到祠堂自治时代,而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保护和传统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生命的延续。三是强化自身的扩张性。现阶段徽州新型村落,骨子里的徽州人性格,默化潜移中的民间习俗,许多优秀理学道德,在现代文明的前呼后拥中,物竞天择,很自然地被承受。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地承受徽文化、发展徽文化,使其在现代文明中改造换代升级。

徽文化首先要保持发展,有继承有创新的科学发展。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徽菜的风格面临着革新。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特色的徽菜,在讲究健康饮食、绿色饮食的今天,必须重新考量自己的风格定位。徽菜应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营养调配、口味变化,积极推陈出新。如徽州当地出产的笋、厥、茹、野菜等原汁原味的山野绿色菜肴,正受到人们普遍的青睐,徽菜里明星菜肴“一品锅”、臭豆腐、臭鳜鱼等等正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徽

菜。

文化保护是关键,要积极创新徽文化保护模式。徽文化保护、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坚持分区保护和分类保护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实现保护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徽州居民文化保护意识,动员当地居民自觉主动地进行传统徽州文化的保护。通过编撰徽州文化乡土教材,普及徽州文化保护知识,培养和提高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徽州文化保护的合力。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徽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徽州儿女,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为之努力的责任,关键就是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里,让古老的徽州文化绽放出新的瑰丽花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