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钢锭本体H/D:D=(H/D)9钢锭内部组织:表面坚壳带、柱状晶区、等轴晶区、底部细晶锥区10钢锭的技术要求:热锭> 750℃,冷锭、温锭< 750℃;镇定钢短锭按80%浇注高换算重量,超高部分不计算11初轧生产工艺:加热→运锭→称量回转→初轧→剪切→称量→打印→冷却→检查→入库12初轧生产特点:1)铸造组织,具有方向性,化学成分不均匀,加热时温度应力大2)最初时,L/D较大属高轧件,易形成鱼尾、双鼓形和拉裂;防止:大直径轧辊,加大压下,适当翻钢3)孔型共用、可逆轧制,电机直接驱4)低速咬入、低速抛出13型钢生产特点: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生产方式多样化;换辊频繁,轧辊备量大,后部工序复杂;轧机类别多,布置方式多;断面复杂,变形不均,冷却不均匀易弯曲,不易连轧14轧机:按轧辊的名义直径命名:线材轧机φ150~280;小型型钢轧机φ250-300;中型型钢轧机φ350~650;大型型钢轧机φ650以上;轨梁轧机φ750~900。15轧机布置:横列式、顺列式、棋盘式、半连续式、连续式五种形式16横列式轧机优点:设备简单,占地小,造价低,品种灵活,无张力易生产;缺点:刚度低,精度差,间隙时间长,温降大,不利于自动化17顺列式轧机优点:每架速度可调,各架互不干扰,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缺点:温降仍然大,机架数目多,投资大,建厂慢18棋盘式轧机优点: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适合中小型型钢生产;缺点:靠斜辊道横移轧件,间隙时间长,温降大19半连续式轧机优点:结构紧凑,方便调整,间隙较短,温降小;缺点:多根轧制,精度降低,轧制速度受限20连续式轧机优点:时间段,速度快,坯料大,成材率和产量高;缺点:品种少,电机多,投入大,控制系统复杂21轨梁轧机生产方法:1)一火成材:优点:晶粒细小、致密、降低压缩比;表面、内部质量好;炉外精炼后[H][O]含量极低;可热装热送短流程使能耗降低2)二火成材:优点:增加压缩比采用更大钢锭使内部质量好;钢坯表面微小缺陷可在线修复消除;可以提高轧制温度,相对降低能耗22重轨轧制:1)常规轧制:直轧法、斜轧法;斜轧:减少孔型切槽深度,增大轧辊强度,有利于加 大变形量,降低辊径差和重车量,对增大轨底侧压量、提高孔型使用寿命均有利。故目前多采用斜轧法;孔型:箱-帽-轨孔型系统,3~4个帽形孔,5~6个轨形孔2)多辊轧法:一对水平+同一垂直面内立辊组成。后接二辊轧机辅助成型机架;优点:尺寸精确;残余应力小;辊底加工好;轧辊磨损、电耗均少;与常规法相比:产量↑1.8倍作用率提高10%,
轧辊消耗降低20%;采用多辊轧制应注意:1)轧制的对称性。为保证轧制力相等,立辊直径小,辊底直径大2)辅机的快速移位。辅机有许多孔型,要快速移位,对正孔型3)防止轨腰水平轴线偏移。轧制时水平轴位固定,上下对称轧制23预弯目的:轨头与脚不对称,冷却后两端翘起弯向轨头需反向热弯,减轻内应力和操作上的困难24放置方式:为了防止轨底的划伤,而降低其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轨在矫直前必须卧放头底相连,使头部的温度能够弥补另一根底部温降从而使冷却均匀减小弯曲量25自然冷却八个过程:1)锯切时,温差小,此时平直2)上冷床后,由于头部金属多,故轨底冷却快,向轨底弯曲3)轨底冷却至650℃相变,体积↑而头部仍收缩,再次达到平直4)轨底相变结束,轨头继续收缩,开始弯向轨头5)当轨头开始相变,体积膨胀,而轨底继续收缩,钢再次平直6)轨头继续膨胀,轨底继续收缩,钢弯向轨底7)轨头相变结束而轨底比头温度低收缩慢,钢轨再次平直8)轨头继续收缩,而轨底停止收缩,最终弯向轨头26矫直:辊矫、压力矫27线材生产特点:断面小,长度大,要求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高28高速线材轧机:轧制速度大于40m/s的线材轧机29结构:1)Y形:相邻机架上的轧辊互相倒置180°不需翻钢,无扭轧制变形时三面受压,因而变形均匀、劈头少、成材率高轧制时宽展小而延伸大,不会出现生耳子与折叠等缺陷;缺点:轧辊加工难,在线无法换辊,氧化铁皮不易除2)45°:单重大,产量高,质量好,精度高,细晶粒,氧化少。轧机因轧制速度快、轧制节奏时间短,故有很高的生产率,轧件温降慢,温度比较均匀,钢材性能也好;缺点:造价高3)平立:电机单独传动、调速方便、轧制中轧件无扭转机架间可以有活套,可以无张力轧制,精度高;缺点:单线轧制,机架间距大,机械振动大,投资大30延伸系数分配:μΣ=F0/Fn,n=㏑μΣ/㏑μp=㏑F0-㏑Fn/㏑μp;F0:坯料断面积,Fn:成品断面积(1502,φ8:F0=150*150*98%;Fn=1/4*π*82,μp=1.3)31斯太尔摩:线材(1000℃)→水冷套管(785℃)→吐丝机(630℃)→使线材成卷的散落在连续运输机上,进行空冷;标准型、缓冷型:慢速+烧嘴、延迟型:保温罩;优点:氧化少、晶粒细小、性能高并防止不利组织出现;缺点:投资高、受气温和湿度影响、二次氧化严重32耳子:1)定义:型钢表面上对应孔型开口部位出现沿轧制方向的条状凸起2)形式a单耳子:耳子出现在轧件断面的一侧①入口导板偏向一边,造成一侧过充满形成耳子。解决:反方向调整②入口导板倾斜,使轧件整体向一边倾斜造成单耳子。解决:将横梁安装水平、适当,使孔型、导板中心线重合b双耳子:耳子出现在轧件断面两侧①压下量大或前孔磨损严重,加大后一孔的压下量。解决:增加前道次或减少本道次压下;更换磨损严重轧槽或轧辊②导板安装过宽及磨损严重,轧件倒了。解决:正确安装、更换导卫③轧件温度过低。解决:不轧低温钢,或前孔压大④同一孔型轧不同钢种。解决:对宽展大的,要重新设计孔型⑤孔型设计不合理,宽展量不足。解决:应修改孔型,加大侧壁斜度c局部耳子:耳子只出现在轧件长度方向某一段①入口导卫松,轧件两侧交替出现耳子。解决:重新紧固导卫②头部温度低造成端部出耳子。解决:切头③孔型设计不当出耳子。解决:加大底部凸度、增加圆角半径33折叠:通常肉眼看不出来,采用酸洗检查时可发现,较常见①耳子产生折叠:上道次耳子,被压折形成折叠。解决:消除耳子② 导卫装置划伤产生的折叠。解决:及时更换③孔型及导卫装置设计、安装不当,使轧件打滑堆钢,再轧产生折叠34镰刀弯:轧件出轧槽后向左或向右的弯曲①轧辊倾斜横向压下不均或来料厚度不均。解决:调整轧辊水平,或使来料厚度均匀②断面温度不均,温度高
侧延伸大。解决:翻好阴阳面③偏斜的出口导板使轧件形成弯曲。解决:调正出口导板④轧辊轴瓦磨损不同使辊轴线不平行。解决:磨损小时调压下;磨损严重换轴瓦35扭转:1)轧件形状不正时,轧件只有对角两点与孔型接触,轧件受力偶发生扭转①成品孔过充满或未充满时,易产生扭转。解决:调整前孔充满情况②来料宽度过小,侧壁的夹持作用小。解决:来料宽应比槽底宽1~2mm③如脱方时易产生扭转。解决:调整脱方2)轧辊位置不正① 轧辊轴向窜动,轧槽错位。解决:对中孔型②上下辊中心线交叉两辊轴线不平行,导致扭转。解决:调整水平3)入口导板安装不正确①横梁倾斜,引起入口夹板不正。解决:调整横梁使导板放正②二块夹板上下错动,造成椭圆轧件位置不正。解决:紧固夹板③导板严重磨损、松动或间距过宽,导致轧件进入孔型不正而产生扭转④钢温不均、出口导板安装不正确等也会产生扭转36缠辊:经常发生在轧件断面较小的情况下,且闭口孔型更易发生①温度严重不均。解决:应延长均热时间②出口横梁的位置安装过高向上弯或过低向下弯。解决:安装正确注意检查③某一轴套碎裂,轧辊停转,使轧件弯曲或缠辊。解决:更换轴瓦④轧件劈头,劈裂成上下两部分分别缠实现辊。 解决:加热均匀,切头⑤出口卫板太短,轧件得不到矫正而缠辊。解决:及时更换被磨平的卫板37打滑:轧件卡在孔型中,轧辊转动,但轧件不前进,出现打滑;原因:温度很高的钢,氧化铁皮使f系数大大降低。咬入速度过高或压下量过大、轧件中间打结、夹板内有异物等。解决:如果温度过高,在孔型入口处向轧件表面撒冷的氧化铁皮或浇少量水;若咬入速度或压下量问题,适当降低轧制速度;轧件中间打结、夹板内有异物,可以用气割切断消除38断辊1)辊颈与辊身的连接处发生断裂①辊颈缺少冷却水,辊身与辊颈冷却不均② 轴瓦与辊颈剧烈摩擦。产生很大热应力,井使辊径变细③该处为应力集中点,辊径疲劳强度降低2)辊身上断裂①强度不够。如:压下误操作(大)、喂错钢、钢温低等②热应力。如生产马氏体型高合金钢时,为防碎裂辊身不浇冷却水39倒钢:轧制中的轧件突然绕其纵轴旋转,断面发生畸形并在两侧产生宽而厚的耳子;一般发生在箱孔中,但在菱件进方孔、椭进圆等也会发生;原因:与扭转一样,只是力偶小的产生扭转,力偶大的产生倒钢。如:孔型错开、轧件形状不正确、加热不均、入口导板安装不正确40轧槽:在轧辊上按需要刻出用来轧制轧件的凸出棱楔或凹入沟槽称为轧槽41孔型:两个或两个以上轧槽在轧制面上所形成的孔42孔型设计内容:①断面孔型设计。确定各道轧件断面积、形状、尺寸,并设计轧槽形状、尺寸绘制孔型图②轧辊孔型设计。根据断面孔型设计,确定孔型在各机架上的分配方式,并绘制轧辊图③轧辊辅件设计。即导卫和诱导装置的设计43孔型分类:1)按用途分:开坯(延伸)孔型、预轧(毛轧)孔型、精轧前孔型、成品,精轧孔型2)按其在轧辊上的车削方式分:开口孔型、闭口孔型、半闭(开)口孔型44 辊缝:实际轧钢时两辊环间的间距;作用:调s可轧不同规格产品,使↑孔型实用性,切槽↓辊强度↑;提高轧辊寿命,磨损后可调;弥补设计缺陷,温度变化;原则:大于弹跳,要考虑磨损,调整量,辊强度,产品尺寸精度;参考:开坯s=0.03D ,毛轧s=0.02D, 成品s=0.01D。45侧壁斜度:孔型侧壁和轧辊轴线的垂直面夹角的正切值;作用:①正确引导轧件进入、走出孔型,降低缠辊的可能性②减少耳子,有宽展余地③减少轧辊重车量,增加轧辊寿命,降低轧辊消耗④通过控制孔型的充满度,可以轧出不同尺寸的轧件;原则:考虑出孔型轧件的形状正确,辊道运行稳定性;参考:初轧30%~50%,精轧5~10%,延伸箱孔:10~25%。46圆角:孔型各过度部分及辊环部分都必须采用圆弧连接称为圆角;作用1)内圆角减少角部急剧冷却,引起磨损和角部
开裂;减少槽底角部应力集中,增加轧辊强度;通过改变内圆角R,调整实际面积和尺寸,改变充满度2)外圆角:若出现耳子时,可防止耳子出现尖锐折线,形成折叠;当咬入不正时,防止辊环刮丝,出现表面缺陷;减少应力集中,辊环强度增加;原则:成品孔:R以标准定,r可取小或0;从前到后:R、r逐渐减;初设计时,R取大,r取小值,以便于调整47锁口:闭口孔型中用来隔开孔型与辊缝的两轧辊间缝隙t;作用:控制轧件断面形状,便于闭口孔型调整。相邻孔型锁口要上、下交替,防止飞翅;原则:锁口要大于孔型轧不同厚度时的调整量。m=r1+(2~8)调整量48槽底凸度:将箱型孔槽底作成梯形或弧形凸起;作用:翻钢后,轧件在辊道上运行平稳,提高轧槽寿命。翻钢轧制时,侧面平直,防止出耳子,抵消单鼓变形;原则:单鼓变形严重的,f大些;成品孔不采用;参考:以2~4mm为多。初轧5~10,三辊2~6。49辊环:隔开两个轧槽的轧辊凸缘。中间辊环、端辊环;作用:端辊环可以防止氧化铁皮落入轴承;中间辊环隔开两个轧槽;承受轧制侧压力,提高轧辊强度;原则:为充分利用辊身长度,多配孔型,辊环不宜过大,但过小又易折断。中间辊环宽度确定:开口孔型中取等于相邻两孔中最深的槽深值;闭口孔型中,钢辊0.8~1.0倍,铸铁1.2~1.5倍;端辊环宽度确定:在初轧机上考虑推床的最大开口度和夹板厚度,型钢轧机要考虑安装导板所占的位置;参考:轨梁、型轧机100~150mm;中小型轧机50~100mm;初轧机50~100mm;三辊开坯机60~150mm。50轧辊中线:上下轧辊水平轴线间距的等分线51轧制线:在轧辊上配置孔型的基准线52孔型中性线:孔型上,上、下轧辊工作辊径在该处相等的一条水平线。非对称孔型:平均高度法,面积平分法,垂心法等求出53压力:上下轧辊工作辊的差。上压力:Dg上大,轧件下弯。下压力:Dg下大,轧件上弯54上压力时,轧制线在轧辊中线的下方,轧件下弯;下压力时,轧制线在轧辊中线的上方,轧件上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