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比例的意义”。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判断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指教者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表现欲也较强。所以本节课我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联系列表策略,初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促进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
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五)教学策略
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然后,出示教材的例题,让学生找出一些比例,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再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1、判断。2、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六)教学用具
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任选两种国旗的规格,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
3240÷160=2
3144÷96=2
3192÷288=2
3128÷192=2
(2)反馈: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几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3)像240:160与144:96 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把比值相等的的两个比写成下面的形式:
240144240:160=144:96 或者 160=96
(二)合作学习部分。
1.老师:像240:160与144:96 ;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各个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40:160=144:96
(三)师生互动部分
1.教学主题图。
师:每周一的早上我们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国旗呢?
师:我们来看看图片上的这些国旗,读出他们的长和宽。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国旗吗?(课件展示)小组合作探究上图中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计算,一组八个人,每两个人计算一组生写两个人把六个人的比值结果汇总总结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2.揭示比例。
学生展示计算出每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师总结:长与宽的比值相等或者是宽与长的比值相等。
师:真好,像这样的式子有个名字叫比例。(师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这些式子,谁能具体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师:说得太好了,(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进一步理解比例。
(1)要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怎么判断呢?生回答: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练一练。
(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4、3、6、8 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四)课堂总结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课本16页练一练1题和3题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我觉得是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好这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
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结构上,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效果不错。但是学生的动脑方面还不够,今后还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