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必须对清丰县重点林业工程进行规划。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包括无林地绿化工程、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商品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对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8.1 无林地绿化工程
无林地是对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总称。搞好无林地造林绿化,是巩固和发展“十年绿化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林地利用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灭荒”活动以后,清丰县现有真正的宜林荒地已经极少,仅有924亩;而无立木林地面积却有18780亩,其中采伐迹地2721亩、火烧迹地854亩、其它无立木林地15205亩;此外,合计面积达28704亩。
规划无林地绿化造林面积19900亩,其中近期规划6000亩,中远期规划14000亩。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造林难度已相对较大,可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措施进行绿化造林。对于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要求在2年的规定时间内进行绿化,不得延期绿化转为荒山。对于退耕还林地,考虑到一下子退出难度较大,进行分期实施。同时,要加强对因建设、生产(废弃旧矿山和采石场)、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破坏林地的复垦整理工作。
为了切实搞好无林地绿化工程,应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1)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落实限期绿化的目标责任制,特别应加强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定期绿化造林工作。
(2)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根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造林难易程度分步实施。
(3)要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多元化投资造林。
(4)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严把造林质量关。
(5)加强未成林地的管护与培育,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8.2 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在新的发展时期,生态建设已成为林业的首要任务,在清丰生态县建设规划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的历史使命,构建一个强大、健康、稳定的生态体系,对于促进清丰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生态体系建设,必须以全面绿化、全民绿化为基础,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骨干,以生态环境脆弱区为重点,以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突出对现有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切实改变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城市森林景观效益差的不良状况,建立比较完备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8.2.1 “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按照“因害设防、生态优先”的原则,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局部调整和完善,使全县的生态公益林布局更加合理。以544708亩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大力实施封山护林、补植改造和中幼林抚育措施,促进森林植被群落结构稳定。对359206亩县级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生态公益林,需加强管护与改造,到2010年,争取184384亩县级生态公益林列入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
8.2.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工程
8.2.4 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
加快城镇绿化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彩化型、立体生态型的转变,加快城郊结合部和村庄绿化步伐,重点开展村镇景观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建设道路和农田森林防护网,形成以乡镇和乡村驻地绿化美化为要点、道路溪河绿化为纽带、农田防护林带为条带的绿色森林景观。
结合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环境绿化和森林景观建设,在村镇内及其周边建立景观美化绿地,种植园林观赏树木,建设成片的生态景观林。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2007年已完成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国家省下达重点工程造林1.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0.7万亩,治沙造林0.2万亩,外资造林1.0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6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高标准完成通道绿化150多公里;建设42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发展林业育苗1200亩,建科技示范基地350亩,建经济林基地1050亩,植树总株树240余万株。
8.2.5 速生林发展建设工程
我县气候温和、适宜速丰林(速生杨)的生长,速生杨间伐期7年,间伐周期短,加工原料有保证;交通方便,有较好的运输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有清丰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县林技中心的技术后盾,技术上有保障。
近期规划完成速生林建设5万亩,其中皆伐更新改造1.5万亩,择伐演替改造3.5万亩;中远期速生林改造16万亩,其中皆伐更新改造4万亩,择伐演替改造12万亩。
8.2.6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
在森林火灾易发、多发、高发区域,林田交界、景区周围、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道路两侧、村庄四周、坟墓周边以及山脊等地段建造生物防火林带,形成系统的生物防火阻隔网。按照省厅统一标准要求,在灵峰山、龙王山保护区等重点防治区域规划建设生物防护林带280公里,计面积8400亩。整体工程规划分期实施,其中近期规划建设生物防护林带80公里,计面积2400亩;中远期规划建设199公里,计面积6000亩。主要以种植木荷、青冈、油茶、杨梅等耐火树种为主,以阻挡林火蔓延。
8.3 商品林体系建设工程
商品林体系建设工程应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上升到生态化发展的层面,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商品林开发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提倡定向培育,实行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清丰县商品林体系建设应发展以竹林、珍贵树种为主体的用材林为重点,提升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建立竹子工业原料林基地、特色林木种子种苗基地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适度发展茶叶、水果、木本药材等特色经济林,着力提高林地的经营水平。
8.3.1 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提升工程
少华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建于1998年底,1993年进行改扩建,总建设面积15.1万亩,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建设范围包括山川乡山川村、马家弄村、北弄村和高家塘村,天荒坪镇东坞里村、港口等村,递铺镇霞泉村、碧门等22个村以及灵峰林场港口林区。近年来,随着全国竹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争相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少华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和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也使少华竹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但少华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的下一步发展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的探索。同时,已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在全县示范推广。实施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提升工程,将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少华竹产业发展并使少华竹产业始终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以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科技园区为主要目标,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力量来推进少华竹产业升级,增强少华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竹产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经济型转变。同时,通过提升工程进一步整合园区资源,建立先进的园区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园区组织化程度,实现园区的规模效益。规划至2010年,园区覆盖面积25万亩(由山川园区和杭核园区两个区块组成),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毛竹现代科技园区。至2020年,园区面积将扩展至50万亩,覆盖少华大部分竹林培育基地,届时,少华竹林将全面实现高效生态化培育,经营管理全面实现组织化、信息化,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竹林高效生态培育基地。
8.3.2 竹子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
工业原料林是指为纸浆、人造板及特殊工业等企业生产定向培育、提供直接或辅助生产原料的速生丰产林,是解决当前林产工业原料供应不足的根本途径。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是国内外大中型林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必由之路。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妥善解决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出现的木材供需矛盾,保证木材加工企业原料的供应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快林产工业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步伐。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竹产业是清丰县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经过长期努力,少华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从竹叶到竹根的全竹开发产业链。但随着少华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原竹总量供不应求态势日益明显,1997年竹材缺口已达到80%以上,特别是支撑特种加工需要的大径竹材供应严重不足,难以构建长期稳定的原料供给体系,资源约束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因此,建设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不仅可缓解清丰县原竹原笋供需矛盾,促进竹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减轻木材市场需求对生态建设的压力,保障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期间,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因地制宜地进行竹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15万亩毛竹速生丰产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25万亩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在全县建立竹工业原料林基地10-15个,面积40万亩,其中大径材培育示范林5万亩;省外建立竹工业原料林基地20-30个,总面积100万亩,其中大径材培育示范林10万亩。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平均胸径增加1厘米,竹林平均立竹量增加40-60株/亩,平均立竹量达到199株/亩,竹材产量增加30-50%,其中大径材培育示范林竹林平均胸径增加2-3厘米,竹材产量增加50-80%。
8.3.3 特色林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工程
加快林业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应用,收集整理和保存种质资源,引进驯化国外新品种,提高良种使用率和优质苗木供应率,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建设工程。
(1)竹类种质资源保存与扩繁建设工程:本工程将以少华竹博园及高禹万亩竹子良种基地为基础,建成科研、科普和产业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竹子种子种苗产业体系。规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划期内,进一步充实竹类种质资源,建成国内外最大的竹子种质中心及种苗生产基地。收集和引进种质资源100余份,使少华竹类种质资源达400份以上。加强万亩良种基地的后续建设,建成种质资源收集区150亩,科研区75亩,种苗繁育区6750亩,良种示范区750亩,生态旅游区1800亩。选育优良经济竹类无性系30余个,认定新品种(系)10余个,解决竹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创新问题。建立经济竹类新品种工厂化快繁技术体系、竹类新品种选育和评价技术体系、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别技术体系。
(2)浙江省林木育种中心建设工程:浙江省林木育种中心于1996年4月底在清丰县刘家塘金钱松苗木培育基地内落户、兴建,规划占地面积730亩,一期工程在1998年12月底竣工。按照《浙江省林木育种中心(暨浙江森林植物博览园)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建设成为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研发示范、生态科普教育的综合育种中心,创建全球最大的金钱松种子园,中国第一个林木种子博物馆、中国第一个旅游开放的园林化省级林木育种中心、浙江省的珍稀濒危树种园。
(3)少华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以龙山林场、灵峰寺林场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为种质资源库,加大优良乡土树种的选育,加大品种调改力度,扶持一批示范苗圃和骨干苗圃的建设,形成观赏植物、城市绿化苗木以及高山花卉等三大生产板块。规划期满,发展绿化苗圃地2万亩,调改新品种2万亩,发展高山花卉5000亩。
8.3.4 特色经济林发展工程
发展经济林是林农致富的重要途径,经济林发展主要通过培育改造建设一批有区域特色、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示范作用强、且具有较大规模的林产品生产基地。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主要抓好优质水果基地、茶叶基地、木本药材基地等3个方面的经济林特色基地建设。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1)优质水果基地建设:本县适宜多种干鲜果生长,主栽有梨、青梅、杨梅、板栗、山核桃、香榧等。梨优势产区重点以递铺镇、开发区为主;青梅以鄣吴、递铺、孝丰等乡镇为主;杨梅主要布局在递铺镇等乡镇;板栗主要布局在杭垓、孝丰等乡镇;山核桃、香榧主要以天荒坪、上墅、报福等乡镇为主。规划调整品种结构,改良梨、青梅、杨梅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扩大优势品种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山核桃、香榧等特色干鲜果,建设一批标准、无公害、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基地。规划期内,在优势产区每年推广和扩种山核桃、香榧等经济林基地3000亩,板栗林地套种和改良1990亩。加大青梅、柿等水果新品种的引种力度,每年引进水果优质新品种2-3个,完成对现有低产低效经济林的全面改良。
(2)茶叶基地建设:清丰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少华白茶近年来发展很快,优势尤为突出,市场竞争力强。本县东部地区利用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重点发展万亩少华白茶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扶持白茶生产和加工企业;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递铺、溪龙、皈山、昆铜等乡镇;到2020年,少华白茶面积达到11万亩。南部地区利用生态环境优越,重点发展名优茶和有机茶,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天荒坪、章村、报福、杭垓、山川、孝丰等乡镇。
(3)木本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生产是少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也是农民致富的又一亮点,其主要分布在高禹、良朋、鄣吴、章村、报福、上墅、杭垓等乡镇的30多个行政村。木本药材种植以栀子、杜仲等品种为主,其中大果栀子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围绕推广特色中药材品种,以发展大果栀子为主,建立木本药材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尤其是大果栀子天然色素提练加工厂。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GAP生产,创立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改变以往品种多、乱、杂现象,把少华发展成为“大果栀子之乡。” 到2020年,全县木本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大果栀子种植面积1.5万亩。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8.3.5 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由于珍贵树种受到采种、育种困难和生长周期长等因素制约,因此,长期以来片面重视速生材的培育和发展,没有将珍贵树种摆在资源培育的战略高度,只有在科研试验中有少量发展,大面积人工培育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实施生物防火林带、阔叶林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珍贵用材树种造林逐步得到发展。清丰县以珍稀树种、用材树种和生态树种为重点的林木育种中心的开工建设,基本具备了全面推进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全县规划建设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万亩,定向改培2.7万亩(综合改造1.7万亩,抚育改造1万亩)。同时,通过散生培育,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后备资源基地。优先推荐树种为银杏、江南油杉、柏木、南方红豆杉、榧树、光皮桦、榉树、浙江楠、浙江樟、刨花楠、檫木、杂交马褂木、香椿、黄连木等。
(1)人工造林:通过造林和迹地人工更新新建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为1.3万亩,其中近期发展规模为0.3万亩,中远期发展规模为1万亩。
(2)定向培育:选择有珍贵树种幼树、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通过抚育间伐、补植补造和林下造林等改造措施,定向培育珍贵树种天然混交林。规划近期定向改培规模为0.6万亩,其中综合改造0.4万亩,抚育改造0.2万亩;中远期定向改培为2.1万亩,其中综合改造1.3万亩,抚育改造0.8万亩。
(3)散生培育:“前樟后榉”是农村传统习俗,利用农村四旁、通道绿化和城市绿化种植珍贵树种,藏富于民,建立庞大的珍贵用材树种后备资源基地。
8.4 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八章 重要林业工程用地规划
县境内现有龙王山黄浦江源、竹博园、中国大竹海、灵峰胜境、天下银坑等森林旅游景区11个,其中竹博园为国家“4A”级景区;在天荒坪、山川、报福、章村、昆铜等乡镇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已建立11个农家乐服务中心,创办农家乐的农户达450余户、拥有5000多张床位。全县1997年旅游人次达到45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到16.6亿元,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长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的盛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
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重点是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具体为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竹乡人文资源,在低山丘陵区山坳、谷地及缓坡地段,建设森林休闲旅游景区、景园和景点;在森林休闲旅游沿线各乡村农户,开展农家乐;在中部平缓地段,建设农业观光园区。在全县形成多点状、多线路的森林休闲旅游格局。
1、对龙王山黄浦江源、竹博园、中国大竹海、灵峰胜境、中南百草园等现有主要旅游景区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森林休闲度假、户外旅游产品的比重。
2、整合现有旅游景区,增加新的“4A”级旅游景区,提升少华旅游景区形象;创建大旅游集团企业,实行资源优化重组,提高全县森林休闲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
3、继续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重点在“递铺-竹博园-天荒坪-大溪”和“递铺-中南百草园-赋石度假村-龙王山黄浦江源”两条旅游精品线沿线各乡村发展农家乐,规模达到1000户以上。
4、继续挖掘森林旅游休闲资源,建设新的休闲旅游景点和项目。新建陈嵘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在山川乡、报福镇等地新建森林旅游休闲区,在溪龙新建白茶观光园。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为保障《规划》的实施,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管理,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9.1 加强宣传,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要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大力宣传《森林法》及《实施条例》、《土管法》及《实施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市、县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国土、生态、环境、资源等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保护森林和林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要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保护林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保护林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增强全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林地保护意识,树立依法、依规划使用林地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
9.2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切实把贯彻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常抓不懈,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要强化政府对林地的管理职能,树立规划的权威,充分发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实施规划的领导干部责任制及检查考核制度,把林地保护利用目标作为考核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队伍建设,县、镇(乡)两级林业工作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是林地保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的职能和作用,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9.3 抓好规划实施,健全规划管理体系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精心组织实施。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林地总量,确保林地减少面积控制在允许范围。各乡镇可在本《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制定实施细则。今后在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时,应与本规划搞好衔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根据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和范围,搞好公益林地占补平衡工作,并按规定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评价工作。
9.4 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从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管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流转等多个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规划实施有章可循,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划运作实施体系。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经常性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禁止违反规划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严肃查处有规不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权代法的行为。对违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破坏林地与森林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5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地监测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并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
清丰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以数字影像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全社会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并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规划,以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
9.6 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林地保护利用资金投入
林地是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涉及执法管理体系、生态林工程建设体系、商品林工程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保障林地保护利用执法管理的经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要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的生态建设项目,推动生态建设的工程化运作。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大力吸纳商品林建设发展资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运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