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编故事爱讲故事——谈大班续编活动有效教学策略

2023-11-21 来源:易榕旅网
辛勤园丁

爱编故事爱讲故事

——谈大班续编活动有效教学策略

朱 臣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2300)

一、缘起

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其实是幼儿创造想象、自我表述的过程,需要幼儿具备多种语言能力,需要一定的认知水平。那么,目前大班孩子在续编过程中的情况如何?现通过以下问题加以说明:

问题一:续编内容脱离主题,“发挥超常”,乱说一气;在续编活动中,孩子虽然很愿意讲,但说着说着就会“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显然,由于孩子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萌芽期,在续编过程中,讲述往往不能围绕主题,逻辑混乱,有时与故事中心完全脱离。

问题二:续编情节简单、雷同,语言贫乏,“一言到底”;在续编活动中,孩子往往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回应教师。显然,孩子对故事的关注往往聚焦于故事矛盾的焦点,在续编过程中,只注重解决矛盾,矛盾一解决,故事就结束。因此往往情节很单一,词汇量少,缺乏对人物表情、动作、对话的细化。

问题三:续编讲述中不会有意识地倾听,只想自己讲,不愿听别人讲;

当续编进入到评价环节,孩子会用“声音很好听”、“用了好听的词语”评价他人,但若再进一步追问,孩子就不知所然。显然,孩子的个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己讲,大部分不愿意听别人讲,更不会评价别人的续编好在哪里。

追溯幼儿问题成因,我们来剖析教师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全盘照搬文本,没有认真研读教材,没有思考如何去挖掘故事材料中隐含的线索,制定合理目标,导致幼儿续编无目的、情节混乱;

问题(二):教师不能为幼儿续编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和比较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提供适宜的提问和有效的支架。导致幼儿续编情节雷同,语言贫乏、单一;

问题(三):教师不能激发幼儿有意倾听的意识,没有建构讲述者与倾听者互动的桥梁,没有提供评价续编情节好与不好,完整与不完整的具体标准,导致幼儿只想讲,不愿意听,更不会评价;

续编活动能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词汇,提高幼儿创造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发展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因而,在大班阶段,给孩子选择适宜的续编内容,创设“续编”的机会,提供适宜的支架,就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方向。

二、解开教学症结,寻求解决策略(一)精选细研,分析教材

一个故事材料往往具有很多教育价值的内涵。教师应该对作品细细研读,思考如何挖掘?如何实施?如何体现?思考这些活动设计才会有教育意义,反之对幼儿来说可能无意甚至有害的。如何有效辨析教材,简析以下方式:

1.顺藤摸瓜式

语言的发生是一个至始至终在思维参与下的创造性构建的过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前半部分故事的理解,根据故事和画面所提供的线索,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运用语言合理构思故事的发展。

回顾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故事前半部分所描述的“小猫在跳绳,小狗在拍球,小猴有长尾巴,小牛有尖尖角”这些都为“斗败大灰狼”隐含伏笔,如果,教师可以“顺藤摸瓜”充分利用,幼儿续编或许能更合理与生动。俗话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故事也如此,如果用的好,就事半功倍,用不好就没什么意义。

2.削枝强干式

续编故事内容的选择有时候不可作“拿来主义”,还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处理。我们曾以日本童话家马场登的作品《十一只猫做苦工》开展过一个续编活动。作品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反映了十一只猫屡屡违反规则要求,结果被抓去做苦工的场景。为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猫后来自觉遵守规则的转变过程,我们对原教材进行处理改编:①削减篇幅,减少作品中无关内容的介绍,减少干扰因素;②放大猫的行为和心理,渲染猫的“造祸”效果,为续编埋下伏笔;一削一强,幼儿的合理性续编就更有价值。

(二)任务驱动,以学定教

1.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为续编活动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续编活动极易走入一个模式圈。及多为集体看图,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其实续编故事既区别于看图讲述又不同于故事教学。怎样让孩子在续编活动中说得更有效。适宜的教学形式至关重要。

分组交流在前,个别讲述在后

分组交流可避免隐性浪费时间,同时也让教师在高频率的互动中发现幼儿的差异,利于因材施教。如,在大班续编活动《猴子大王》中,教师组织20名幼儿根据“猴子成了大王会怎样?”

99

辛勤园丁

进行了3次续编。次数第一研第二研第三研

表现

先绘画,后讲分组交流讲述先分组交流再个别述,绘画2020分钟,3人讲述,分组10分,分2人参与讲讲述,1人点个别讲述12分,4述。

评。

人重点讲述。重点

指导4人

效果

教师指导幼儿教师指导幼儿教师指导幼儿比例比例0%

比例15%

80%

“一种可能性”创编在前,“多种可能性”创编在后续编活动对大班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切不可要求孩子一步登天,还是适宜“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对于初次尝试续编故事的班级,可以采用“分步走”的方法,即先让幼儿思考想象各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选择其中“一种”办法把故事发展下去。

比如,再看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对于初次尝试该模式的班级。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大灰狼了了,小动物们可能会:①小动物们都逃跑了;②小动物们被大灰狼吃了;③小动物们会想办法把大灰狼打败三种可能中选择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一种“可能”把故事接着编完整。对于已经多次尝试续编形式的孩子,则可以鼓励每个孩子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可能”继续编故事。

一人讲述在前,多人补充在后

“师幼共创”是续编活动的主要策略,但“幼幼合作”则是续编的又一亮点。特别是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可采用“一人为主,多人为辅”的合作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续编氛围中,创造自己的文学,体验成功的快感。

2.多种学习支架的搭建,使幼儿成功完成语言的丰富和创新

《纲要》中提到:“语言获得是需要儿童在实际运用中通过积极的自我建构来获得的”, 布鲁纳也提出“应当增加材料的内在兴趣,使儿童有一种发现感。”在活动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问和图片支架的暗示,使幼儿明确活动要求与任务。

(1)设问质疑明“目的”

教师提问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尤其在续编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使幼儿明确任务意识。

①通过“适度超前”的探询性提问来激发续编兴趣所谓“适度超前”,是指教师的教师的要求或指令适度地超过幼儿原有经验水平。但同时又能了解幼儿的兴趣走向,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A、任务式提问

如在大班续编活动《老虎来了》中,教师在活动开始就明确提出:“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

100

你们和我一起合作来完成。我来讲故事的前半部分,你们接着把故事编完整。可以吗?”

B、假设性提问

这类问题既要集合故事理解与生活经验,同时又要开展想象,富有挑战性。如在大班续编活动《老虎来了》中,至故事中折处,教师提问:“假如狐狸走在前,老虎跟在后,森林里的小动物看见他们,会怎样?”

②通过“顺其自然”的发散性提问来深入续编过程“顺其自然”是指能随着幼儿的能力水平自然引出续编活动的内容。大班幼儿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被动的模仿学习中,而应挖掘更深入的内容,教师可运用“问题——讨论——解决”的开放式提问过程。如,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流程:

环节一、开放空间,自由地想

大灰狼来了,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环节二、依据事件,深入地想

接下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今天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把故事接着编完整,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可能“更有趣?

环节三、变化角度,灵活地想

分组讨论,每个孩子都去说一说,如果你就是小动物,你会怎么样?

(2)图片符号促“语言”

在续编中,幼儿往往脱离讲述重点,忘记讲述内容。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小图片、符号等,它们能代替言语,使幼儿明确续编的要求,为他们的续编提供一定的线索。

①图片型

幼儿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用图片展现作品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幼儿理解。在大班续编活动《老虎来了》中,教师利用图片呈现步骤为:

▲第一步:在幼儿未了解故事内容之前,教师事先藏起描述“老虎”或“狐狸”心理的最后一张图片;

▲第二步:可以让幼儿预测、假设故事的发展,然后在图片的提示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情节。

▲第三步: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揣摩各角色的特点与场景的关系,拟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事情节,以便在教学中灵活指导。

大班续编活动《老虎来了》

辛勤园丁

②符号型

大班幼儿抽象能力逐渐发展,简练的符号有时候也是一种语言。在大班续编活动《小猪运瓜》中,“?”在图片①②④中主要让幼儿思考:“小猪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会说什么?”而当“?”出现在图片③中,则成了一个完全开放想象的空间,(三)角色互换,自主评价

在续编活动开始,教师是主导者,重在交代故事的发生,让幼儿明白续编的要求,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角色逐渐向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转变,特别是在“交流评价”环节中,到底是“放任幼儿”还是“控制幼儿”, 主要让幼儿续编故事情节“到底小猪想了什么办法?”

大班续编活动《小猪运瓜》

③图文结合型

在续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作为支架,引导幼儿猜想。如在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中,当教师根据“①小动物会怎么说?②小动物会怎么做?③故事最后会怎么样?”三个要求设计(如下图)支架后,首先要求幼儿自己观察画面,猜想要求是什么?其次,再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主动地把画面与文字的意思结合起来。

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

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巧设陷阱。

(1)“连环递进式”评价策略

所谓“连环递进式”即是指教师在活动初就故布疑阵,为幼儿在活动中的有意倾听、大胆讲述、自主评价创设一系列的条件。如再看大班续编活动《大灰狼来了》:

①有目的地听

看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讲清楚小动物怎么说的,可以得到★;讲清楚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可以得到★★;讲清楚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故事最后怎样,可以得★★★。)

②有目的的请

贴★标记(在分组讲述的个别指导中,教师关注幼儿不同讲述表现,事先贴★做暗示,说清要求①的幼儿贴★;说清要求①②的幼儿贴★★;说清要求①②③的幼儿贴★★★。) ③有目的地评

贴★标记(织幼儿有意倾听,根据要求对讲述幼儿进行评价。经同伴认可,对讲清楚要求①、①②、①②③的幼儿分别赠与★、★★、★★★为奖励。)

(2)“同伴互助式”评价策略

苏霍姆林斯曾说:“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幼儿从一个好教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某个幼儿的讲述内容入手,与其他幼儿一起分析讲述内容是否全面、完整。这样,既改变过去讲述活动中“一人讲→多人听”的被动、单调的局面,形成“一人讲→多人听→多人评→再多人讲”的新局式。同时,幼儿也学习了新的讲述经验。

所谓“打一口井,出一口水。”虽然,大班续编活动还处在尝试、摸索阶段,幼儿讲述兴趣、习惯、能力仍不容乐观。但教学活动就如同打井,每个过程教师都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尽、善、美”的情境,在这样的意境中让幼儿体验文学的意趣和乐趣,让他们真正爱上编故事讲故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明红.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建议■语言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2

[3]朱家雄《记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福建人民出版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