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教学设计
深圳泰宁小学 张薇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月光曲》这篇课文从音乐的角度展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关于感受艺术魅力,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新起点、新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在本册第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区分联想想象和现实,但只处于宽泛的认识,没有细致的区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认识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达上的好处。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本文章,知道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并学会了课前预习的方式,基本能在课前掌握本课生字词。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情感的体悟能力也较高,且在课堂上容易形成思维的碰撞,乐于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与关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9自然段,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品味艺术之美。
四、教学重难点
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以及联想的表达作用。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学习等。
六、教学资源
课前“学习单”、随堂作业单、多媒体展示台、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看画像,识伟人】
1.这个是谁(出示贝多芬头像图片) ?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请简单说一说。
2.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
的乐曲,其中有一首乐曲叫《月光曲》,传说这首曲子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对吧。那咱们先来复习一组词语,一会儿抽词听写。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巩固课前自学内容。
(二)学与教的活动
【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一个词语读两遍。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象 陶醉
2.准备好作业纸,开始听写。
谱写、琴键、陶醉、清幽
景
3.讲解易错字“幽”字的演变过程及字义,并推荐阅读许慎的《说文解字》、林西莉的《汉字王国》,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4.“幽”字在《说文解字》中有以下这几项解释,请问课文里的这两句话中的“幽”分别是哪一项解释?
幽:
1.隐藏,不公开的。
2.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
3.沉静而安闲。
4.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
5.迷信的人指阴间。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过渡:这《月光曲》,传说是贝多芬在一对穷苦兄妹的家中,借着清幽的月光而作,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让我们跟着皮鞋匠兄妹一块走进这首曲子吧!
设计意图:
1.巩固字词,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词。
2.相机推荐两本课外读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特点。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重点内容。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学生读第9自然段重点内容(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整体感知《月光曲》。
3. 刚刚咱们读的这段话是皮鞋匠看到的景象吗?(生:不是他看到的,是他听到贝多芬的曲子后,想到的。)
4.师小结:由此可知,作者就是通过皮鞋匠的这些联想来表现这首曲子的起伏。
过渡: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跟着皮鞋匠的联想,一块来感受这首曲子的曲调。
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月光曲》这首曲子,了解其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品读感悟】
1.小组合作。
(1)静读:自由读第9自然段;
(2)讨论交流: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来曲调的变化呢?
2. 当贝多芬按下琴键,月光曲在茅屋里响起时,你最先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曲调?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的?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么?请有同样感觉的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这种感觉。
板书: 舒缓 霎时间
3. 琴键上美妙的音符还在跳动着,但曲调似乎有所变化,变得怎样了?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吗?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板书: 明快 越升越高
4. 曲子还在变化中,变得越来越?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么?
板书: 激昂 刮、卷、一个连一个
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对这首曲子的解读真不错。皮鞋匠兄妹从未看到过这种景象,但听了贝多芬的曲子,脑海里就形成了这幅画面。而你们,都没有听过这首曲子,只是读了皮鞋匠兄妹的联想,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了这首曲子,真厉害! 那咱们一起再把这首曲子读一读,读出它的曲调。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是越来越好了,作者也很有本事,通过月亮和大海的变化就能呈现出曲子的曲调。现在,咱们边听着这首曲子边读这段话,一块来感受画面的变化。
设计意图:
1.再读第9段,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印证自己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积累表达】
1.学生配乐朗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学生挖空配乐朗读(边想象画面,边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 )。( )的海面上,( )。月亮( ),穿过( )。忽然, 海面上( ),(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
3.师小结:一首美妙的曲子能让我们联想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曲子,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联想,可能是一位故人?一段回忆?或某个似曾相识的画面。
过渡: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命运交响曲》。请大家边听边想,并把联想到的画面写下来,一会儿请同学来分享。
小练笔:请大家边听边想,并把联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配乐朗读,从而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2.配上乐曲,指导学生以想象着乐曲意境的画面来背诵第9自然段。
3.播放《命运交响曲》,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旋律感受自己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记录下来。
【聆听心声】
1.同学们,咱们何其有幸呀,在短短的半节课时间里,就听了两首贝多芬的曲子,虽然没有听全,但咱们窥斑见豹,足以见识到贝多芬的伟大。可是,这么伟大的一个音乐家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琴,且弹了一首又一首?
2. 师小结:是啊,从中咱们可以发现,贝多芬的心灵就跟他的曲子一样美好,也跟咱们刚才想象的画面一样美好。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三次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1至7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对话内容。
【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既感受了贝多芬的善良,也体会到《月光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在作者丰富的语言表达里,联想这一表现手法,带我们领略了曼妙的艺术之美。以后我们在欣赏艺术时,也可以运用 (生:联想 )的方法来体会。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重点在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自学字词,达到能够听写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我先是结合课后第二题,聚焦第9自然段,通过多种方式多个层次,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并简单描述“看到”的景象,感受乐曲的美妙,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背诵积累。接着,在课堂的后半段,当学生了解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之后,再根据课后第一题设疑:为什么这么伟大的一个音乐家会给盲姑娘弹琴,且弹了一曲又一曲? 引导学生回到文中,关注文中的三次对话,体会兄妹俩以及贝多芬的美好心灵,了解贝多芬“又弹一曲”的原因。
本节课中,我做到了以教材和学情为依据,确定了重难点,且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1.“品读感悟”这个环节,品读得不够尽兴,老师和学生都有中意犹未尽的感觉;2.“积累表达”这个环节中的“小练笔”部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笔时间,练习的效果没有出来。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思考,不断超越自我,努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附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