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优秀民族文化为载体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2020-04-22 来源:易榕旅网
以优秀民族文化为载体 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铸造企业灵魂的系统工程,是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经济竞争逐渐由外延性竞争逐步转向人才、服务、品牌文化等深层次竞争的大背景下,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成为我国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而随着本次全球经济长期持续低迷,我国一些优秀民族文化也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认真探讨和研究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亚文化,受到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企业性质和特点的制约和影响,也必然体现出一种鲜明的国家和民族特色。这也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历史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家长盛不衰的知名企业,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作支撑,都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民族文化在全球企业文化中的地位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对日本、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发育,已经产生了积极而独特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东方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都证明了我国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另外一点,根据近几年欧美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我们可

1

以看出,以中国民族文化为母体的企业文化模式将成为21世纪世界主导潮流。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民族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简而言之,我国民族文化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不能比拟的,臵之今天仍是人类先进的、积极的文化,尤其是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凸显其优越性。

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民族文化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巨大文化艺术宝库,也是我国企业文化之脊梁,更是企业文化之根。因此,要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割断历史,而是应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我国学术思想领域的佼佼者、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强调,文化在本质上并无新旧之分,只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因此,我国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诸如《周易》关于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哲理;《孙子兵法》之克敌制胜、上攻伐谋的思想;《老子》之辨证思维的观点;孔孟的以人为本的论点以及仁和义的思想等等,这些文化都是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些文化仍极具借鉴意义。对我国企业来讲,这些文化对企业怎样去建设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而增强企业的的应变能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立足竞争优势无不大有脾益。毫无疑问,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稳固的平台,是我国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四、积极借鉴中国民族文化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我国企业在建设自身企业文化时,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注意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从中汲取有效的营养成分,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寥寥数语,难以尽书中国文化的宽广博大,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并非几点思想就能概括的。关于怎样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以下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善用中庸之道,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然而如果抛开各家各派的纷争,就可以得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易经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儒家的“中正”,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墨家的“兼爱”,佛家的“去执着心”,阴阳家的“纯阳不生,纯阴不长”,甚至兵家的“好战必亡”与“忘战必危”,都体现了中正不偏的思想理念。孔子最早提出“中庸”,其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的特征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中庸之道和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从要求上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的发展,任何单一的发展都不叫可持续发展;从价值观念上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有这些,正是中庸之道在社会发展观上的体现。中庸之道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有偏激,做事要恰到好处才是最佳,这对企业文化建设亦然。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借鉴中庸之道提出了有关“灰度管理”的概念。他提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中庸之道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则来自中庸之道的深刻理解。简而言之,

3

中庸之道为企业文化提供的更多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这对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不注重发展质量具有警示作用。如丰田汽车频繁的召回事件无不与其过度的扩张有关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秉持中庸之道,才能使企业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传统“合和”理念,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总体上讲,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和谐而不是冲突,无论是儒家的仁爱,道家的纯任自然,甚至是兵家的“上攻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都旗臶鲜明地主张和谐而反对冲突。以“和”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时代已经焕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

“合和”思想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西周的周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非道德性和不和谐性暴露无异。从本质上讲,经济危机的爆发与文化危机不无关系,西方一些企业所追求的文化已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此时,和谐文化已经凸显出它的价值。和谐思想不仅处处闪耀着管理者的睿智,它的积极作用还在于能够化解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加强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相互协作。同样,没有一个良好、大气的和谐氛围,企业很难高速、高效、稳健前进。因此,只有紧紧把握好合和理念,搞好企业和谐建设,用和谐文化将员工凝聚起来, 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人本”的企业文化

4

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是万物之灵,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将人与天地平等看待,只有人才能认识“道”的存在。所以,道家强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人本”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优化人力资源,关爱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在企业文化中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企业的本质需要和成败的关键,因为人本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系协调。老子思想的核心逻辑结构便是从人出发,回归到人,最深刻地体现了人本思想。西方企业管理的最大弊端,便是盲目追求利润,追求财富,追求效率,把人混同于物甚至当作物来管理,忽视人的价值,忽视人的存在,而老子的思想,是强调和重视人的存在和价值。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人本”管理应充分体现员工作为企业主体的地位,给员工以尊重、关心、信任,培养、发展每一位员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员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坚持“家国”一体和“自强不息”的观念,积极促进企业和国家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观念,这自然就会涉及到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问题。企业的终极追求是什么,这关乎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历来就有“家国”一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终身追求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体的修身养德,家庭的和睦和兴旺,要以民族国家的利益为根本。一个有高尚修养的企业家,应是一位勇于为民族利益而牺牲的“志士仁人”。一个企业家只有这样他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国企业应深刻认识到企业的个体利益

5

与国家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做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中国民族文化中历来贯穿着一种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亦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这种中华民族所固有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之精神,立志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