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最新版)

2020-04-16 来源:易榕旅网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一《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7分)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5分) 答案 B 【小题】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1分)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 cooco.作文指导net.cn 解析: 【小题】 【小题】 (“西湖全部胜景”,概括不当;“细致描绘”,解说不当)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二《高三语文周练七答案》 江苏省淮安中学竞赛部2016届高三语文周练卷七参考答案 1.D(A.shí/shâ chà gǔ B.lào dī/tí chēng C.zháo zài sǒu/shù D.chà xùn bì) 2.C(A.“唤起”与“行为”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将“一系列”提到“促进”前;D.“获奖小说《相亲记》和《我们的明天》”有歧义。) 3.⑪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客观存在,要克服从众心理,不能受此诱使而去仿效。(2分) ⑫防微杜渐,加强校风建设非常重要。任何不良行为如果形成风气,就会暗示更多的人做同样的坏事甚至更大的坏事。

(3分) 4.示例一: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示例二:孔子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是一个平凡普通,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5.A(惮:害怕。) 6.C(①表现的是尹谷等人对词赋的要求很高;④是尹谷的学生的行为,不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 7.B8.⑪诸生盛夏季节也必须穿戴整齐,整天正襟危坐。(得分点:隆暑、端居,句意) ⑫被举荐提升做了衡州的知县,需要住在家里。(得分点:用、次,句意) ⑬我以一个寒微的儒生的身份蒙受国家的恩德,主管一方州土,论义当不屈,你们一定要跟随我去死啊。(得分点:以、典、谊,句意) 9.⑪红杏发、绿苹生(一点1分) ⑫作者选取(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等)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绘形绘色,远近结合,动静结合(3分,四点,任答三点得3分),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之态。(1分) ⑬全诗采用了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1分),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10.⑪扪参历井仰胁息 ⑫只是当时已惘然 ⑬落英缤纷 ⑭感时花溅泪 ⑮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⑯观千剑而后识器 ⑰往者不可谏 11.结构上:通过“黑屁股”的说法引出了对救生船的介绍,为后文主人公陈泥鳅的出场做铺垫。(2分)内容上:点明人物的生活环境,凸显地域文化;笔调幽默风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2.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写出了陈泥鳅水性极好。(1分)例如:“纵身入水”“窜进了桥洞”“嗖地一声”“凌空窜进”等词语。(1分)语言朴实、平实、鲜活,简练传神,收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2分) 13.⑪陈泥鳅水性极好,经常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是个善良仁义的水手,但好义也好利;(2分)⑫不置产业,喝酒赌钱,具有一般乡民的嗜好和自由散漫的个性(1分);对自身的生存境遇有较为清醒的意识,对人生拥有一份责任感。(1分)⑬暗中接济一些孤寡老人,具有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2分) 14.认同观点:⑪陈泥鳅生活在社会的低层,虽有绝技,思想里总离不开“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的威胁,他对

生命同样有着担忧和焦虑;(2分)⑫女人尸体惊现水上,也暗示了故乡依然存在着社会惨剧;(2分)⑬陈五奶奶的遭遇也揭示出穷苦人家无钱买药治病的困窘,而这一切并非个体一两次的扶助便能得以解决。(2分) 不认同观点:⑪陈泥鳅虽然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文中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陈泥鳅在自己的营生中以出色的劳动创造出美的境界、成功的欢愉。(2分)⑫无论是救助溺水之人,抑或捞取尸首,无论喝酒,抑或赌博,揭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原生态及深刻的生命意识。(2分)⑬文中展现的淳朴的民风民俗,特定的地域文化孕育着一种人性美和人情美,充满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2分) 15.①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有差异;②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③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往往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欣赏。(每点2分) 16.①欣赏者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不陈陈相因,不把前人的定论移过来。②突破地域审美的局限,破除狭隘的派别观念。③欣赏者不循名流效应,让艺术想象与头脑产生交融,催化出新的形象,给后人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每点2分) 17.①开头引用苏轼的诗句,把杨玉环与赵飞燕作对比,生动地说明了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②第⑤段引用杜甫等人的话,说明同一艺术作品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3分) 【参考译文】 尹谷,字耕叟,是潭州长沙人。他的性格刚直严厉,最初在郡学时,同学朋友都很尊敬、害怕他。 宋朝依靠词赋录取士人,末年时,只有闽、浙的词赋名传天下,尹谷和同郡的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等人作赋,追求风格典雅,每作出一篇,士人们就争相向他们学习,从此湘的词赋和闽、浙的词赋不相上下。尹谷中年考中进士。他被调任常德推官,做崇阳知县,所到之处都能做到廉洁公正,留下了好的名声。 遭逢母亲去世,尹谷在家里教授学生,没有改变儒者的品德操行。太阳还没有升起,他就开始教授诸生经书以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有才思却不谨慎修习的士人他都摈弃不教。诸生盛夏季节也必须穿戴整齐,整天正襟危坐,晚上熄灭蜡烛后才解下头巾,早上起来一定要先戴好帽子然后才走出帷帐。走在集市上,集市上的人看到他们举止有礼,互相说:“这一定是尹先生的门徒。”询问他们,果然就是。 晚年他在李庭芝那里做制幕,

因为被举荐提升做了衡州的知县,需要住在家里。潭州城被敌兵包围,帅臣李芾对尹谷以礼相待,让他做自己的参谋,共同谋划防备抵御敌人的策略。当时城里的壮士都去守卫临安了,剩下的部队只有四百五十人,其中一大半是年老体弱的人。李芾集聚并率领壮士,用义来勉励他们,人们都拼死战斗,三个月敌人也没有把城攻下。敌军断绝了险要地段,援兵不能到达,尹谷知道潭州城危在旦夕,就和妻子儿女诀别,说:“我以一个寒微的儒生的身份蒙受国家的恩德,主管一方州土,论义当不屈,你们一定要跟随我去死啊。”叫来他的弟弟尹岳秀,让他逃出去,以便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尹岳秀哭着答应他为国而死。尹谷就堆积木柴,锁上门窗,穿上朝服,朝着朝廷所在的方向跪拜之后,先取出所任官职的委任凭证,烧掉了它,然后跳入火中自杀了。邻居来救他,火势猛烈不能靠近,只从猛烈的火焰中远远地看见尹谷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笏,正襟危坐,全家无论年少年长的都死了。李芾听说后,派人拿酒来祭奠尹谷,说:“尹务实,真是一个男子汉,在我之前就义了。”务实是尹谷的号。 起初,潭州的读书人把读书学习看得很重,州里的学生每月考试得分高的,就升为湘西岳麓书院的学生,再得分高的,就升为岳麓精舍的学生,潭州人称之为“三学生”。发生战乱时,三学生聚居在州学,仍然不废弃学业。尹谷死后,诸生几百人前去吊唁他,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诗歌鉴赏】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

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西双版纳的村寨里cháng yáng,你会发现秀水青山在傣族姑娘们色彩斑斓的筒裙映衬下,更显出几分ǔ mâi。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真美啊!桂林的山水。”游客们不由地叹道。 B.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C.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滚圆的胳膊。 D.“我可以讲几句么?”潘虎望望我,赌气地说,“你讲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溱湖旅游景区应不断巩固5A级的创建成果,让湿地充分发挥生态和旅游价值。 B.课间要避免追逐嬉闹,防止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C.泰州市“三进”工作只有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D.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知识归类,化整为零,注重训练。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 ,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海内存知己, 。 ③木受绳则直, 。 ④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老山界》) ⑤诵读古诗词,常常可见先贤的爱国之情:《过零丁洋》中“ ,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天祥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在睡梦中仍思报国的执着情怀。 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A 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

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 (1)选段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 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处人物是 。(2分) (2)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这样的轻生念头?这以后,他的人生走向如何?请分别用相关的情节概括.......回答。(4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十一月,八年级某班围绕“长城”专题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你也参与其中。 (1)同学们说了不少和“长城”有关的成语,请你也写出两个:(2分) 成语: (2)班会上,大家唱了不少和“长城”有关的歌曲,对“长城”的含义有了更多的了解。请说说下列歌词中“长城”的含义。(4分)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B.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绿军装(《长城长》) (3)外国人称中国的长城,都说成“Great all”而不说成“Long all”,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结合专题中关于长城价值的介绍,谈谈你的发现。(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完成第7题。(6分)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7.(1)诗中鸟瞰西湖春日景色的诗句是: , 。(1分) (2)试赏析“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荀巨伯探友》,完成第8—11题。(14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远看友人疾 ( )

②子令吾去 ( ) .. ③贼既至 ( ) ④遂班军而还(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辈无义之人 A.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何不试之以足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值 胡 贼 攻 郡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文: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译文: 11.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感知地球的“千里眼”》一文,完成第12—14题。(10分)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 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清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

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3日,有删减) 12.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 1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3分)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关”一词换为“十分”好不好?为什么?) ..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

上述材料中的难题。 (四)阅读《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①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从“光盘”行动开始,节约的资源量已经形成了一组可观的数字。例如,我们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预计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这样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从餐桌开始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②我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先辈们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都说明了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中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古语有云:“自古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美德。 ④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节俭,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样与节俭息息相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一直以来都倡导全国人民勤俭节约,他曾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国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这些无不表明节俭的重要性。 ⑤其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限于一时,还需要以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层次的眼界,在思想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上,来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原文有改动) 15. 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7.请分析下面材料能作为选文事实论据的理由。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

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肯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四)阅读田洪波的《镜子》一文,完成第18—21题。(20分) ①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②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③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④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⑤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⑥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⑦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⑧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⑨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⑩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⑪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

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⑫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6》,有删改) 18.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4分) 第一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19.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 (2)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0.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4分) 21.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三、作文(共60分) 22.请你以“今天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⑪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⑫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 ⑬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四《卢湾区2016年高三年级语文二模》 卢湾区2016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等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共7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5分) 盆景:旧体诗词的当代角色 ①近年来,旧体诗词的创作可谓如火如荼。创作队伍之浩大亘古少见。据有关文章说,中国现有诗词刊物近600种,诗词组织约2000多个。仅中华诗词学会,其会员就多达1万余人。在这种形势下,旧体诗词自然受到了评论界与学术界的关注。于是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或认为旧体诗词当复兴,或指责其无法反映时

代生活当淘汰,或要求旧体诗词与时偕行而改革之„„ ②无论持何种意见,旧体诗词的繁荣则是一个事实。有这个现实存在,就值得我们研究。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旧体诗词确实已不能代表时代文化潮流,也无法反映这个时代风起云涌的变化现实。古代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已为古典诗词确立了审美标准,古雅的气质与含蓄的表现,已为大众所认可。如果把股票、动漫、人肉搜索之类词语或WTO、MP3之类洋文纳入格律诗中,虽说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却失去了旧体诗应有的滋味。( )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大量新词汇在传统的五、七言句式中已根本无法容纳。但由此而得出旧体诗的繁荣只是陈渣泛起,最终必然会被淘汰的结论,未免为时过早。 ③我们可把旧体诗词比作植物,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已不适应这种植物生长,就像热带植物无法在北方度过寒冬一样。但是北方很多人家里却有几盆乃至几十盆或更多的热带植物。冬天室外一片荒凉的时候,在室内的大厅中、卧室的窗台上、书房的角落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绿色的盆景。它几乎成了北方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家里的花盆总数有 可能超过了城中树木的数量。旧体诗词的繁荣正与此相同。对现代人来说,旧体诗词就像是“精神盆景”,尽管不能代表或反映时代的变化,却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丰富人生的情趣,并可以消除在现实名利追逐中带来的庸俗之气,使人变得高雅。如果以不能反映时代生活为理由排斥旧体诗词,那就如同以不能反映气候变化为由否定盆景存在的意义一样,显然是失之偏激的。 ④“盆景”无法与室外随四季变化的大树相比,然而对现代人来说,它比小区的林木更为重要。因为它能调节室内的空气,还可以消除因装潢而带来的甲酫超标对人体的伤害。同样旧体诗词虽不能反映现代生活大潮,却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在墙上挂上一幅国画,上面题写一句或一首古诗词,给人的感觉就非常高雅。因而文人雅士之间的唱和,更多的还是采用旧体。2002年,我做铜镇尺礼品送朋友,有感于山西教育的落后期待多方支持、帮助,在镇尺书写了首小诗,诗言:“九州无处不风光,割断春光是太行。一川垂柳寒鸦色,只待东风展嫩黄。”学界有朋友很快用和诗的方式表示了同情、支持和鼓励。如周发祥先生和诗云:“茫茫霁雪溢清光,化入东风绕太行。莫道晋杨无碧色,春来幽并尽鹅黄。”

赵逵夫先生诗云:“九州何处无春光,引领春光是太行。汾河垂柳连京阙,早已东风染嫩黄。”读到这些诗,我感到很欣慰。在这种场景下,如果用白话诗表达情感,便会使人感到俗而不庄,品位不高,显然也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⑤在旧体诗词的创作中,有两个问题比较麻烦,一是格律问题,一是革新问题。就前者而言,有人主张用古音、古韵。但古音如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如果一定要讲,便会带来很多麻烦。同样古、今语音的变化,今韵与古韵也有不同。如依古韵,“元”和“门”在同一韵部,可是在普通话中相去很远。如果一味地强调用古音古韵,读起来听起来,就会有些地方不顺口、不顺耳,而且会把一部分诗词爱好者拒之门外。因此为适应现代阅读适当地作些调整也是可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一切以自然、妥切、利于表达思想情感为原则。不可因讲究格律影响诗的内容,也不可因完全失去规矩而导致古体诗趣的丧失。至于现在有些“专业诗人”,愣在别人诗的平仄、韵脚、粘连上挑毛病,那就大可不必了。我们在唐诗中也可发现不少拗体,形式应当服从内容,削足适履,并不是高明的行为。至于诗词革新的问题,应当考虑到旧体诗词应有之趣,在不失旧时规矩、合于今人口味的前提下,即可大胆创新。但要怀着把旧体诗词引入时代潮流、展现时代风貌的宏大志向去改革,其勇虽可嘉,其结 果会如何,就很难预料了。如同置盆景室外,其是否能经受起严冬的考验,还要让事实说话。 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第⑤段“削足适履”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此 B.然而 C.何况 D.于是 4.第④段列举自己与友人间的唱和诗句,其用意是 。(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⑤段呼应第②段学者提出的问题,从创作角度展开深入论证。 B.第②段的“此”指代传统的五、七言句式中已根本无法容纳大量新词汇。 C.第③段的“几乎”用语准确严密,强调盆景之多,对北方人生活影响之大。 D.第⑤段从格律、革新方面阐述旧体诗词立足当代角色需遵循的创作策略和原则。 6.借助形象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就此加以赏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①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像一朵硕

大的舌匙状白菊,又像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不,应该说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自然之神给予她的时间实在太少,她的演出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花瓣背后那金色的须毛,像华丽的流苏一般,从她白色的裙边四周纷纷垂落下来„„ ②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观者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 短暂;唯其因为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凝滞„„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定格的胶片。 ③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那个奇妙的夏夜,白衣少女以她那骄傲而忧伤的姿态,默默等待着死亡的临近。在我见过的奇花异草之中,似乎没有一种鲜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别的。那个瞬间,我比亲眼见到它开花的那一刻,更是惊讶得无言以对—— ④„„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如果死亡不可抗拒,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美丽?如果死亡必不可免,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神圣?她为自己选择了安乐死那种没有痛苦的死亡方式,所以在最后的极限到来之前,她来得及为自己更衣梳洗,用端庄而整洁的仪态,微笑着迎接死亡;她由于珍惜生命而加倍地珍惜死亡,赋予

永别以再生的意味。她不会像那些落英缤纷的花树,将花瓣的残骸凄凉地抛洒一地;她要在入殓前将自己的容颜复归原状,一如生前的娇媚和高贵„„ ⑤世上也许唯有花期最短的昙花,具有此等视死如归的气度。 ⑥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只是略略显得有些疲倦,细长的花茎软软地低垂下来,在玻璃台板下衬出一个白色的影子,像浮游在湖上的天鹅倒影。那花苞的白色,比先前要浅淡些,残留在空气中的香味,已将它乳白色的浆汁吸尽。因而花苞更像是一枝不死的果实,将花的魂留在了里头;而支撑着昙花花瓣那伞骨似的一根根须毛,此刻却已奇迹般地空翻转身,一百八十度大回环,把那个沉甸甸的花苞重新牢牢地裹在了掌心。犹如开屏后的孔雀,丝丝入扣地将锦缎似的羽毛一并收好。 ⑦它看上去像睡着了,宁静而安详,没有凋敝没有萎谢、没有痛苦没有哀愁;它是一个不死的灵魂,昨夜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不生不灭,不开不谢——就好像这一个活生生的花苞,从来都没有开放过,或许很快就会再开一次。它始终含苞待放,始终无悔无怨;只等那个属于它的时辰一到,它睁眼就会醒来。 ⑧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 7.第①段称昙花由“它”改作“她”的好处是 。(2分) 8.第②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⑤段承上启下,由描写昙花的开放过渡到描写它的闭合,衔接自然。 B.文末由物及人,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揭示写作意图。 C.全文欲扬先抑,赋予传统意义的“昙花一现”以新的含义,耐人寻味。 D.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极言昙花之美。 E.文章对昙花的描述详写闭合略写开放,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F.文章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现昙花从开放到闭合的精彩过程。 11.纵观全文,概括标题“瞬

息与永恒的舞蹈”中“永恒”在文中的内涵。(3分) 12.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在第④段开头省略号处补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少于80字。(照抄原文不给分)(4分) (三)默写(任选六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论语七则》) (6)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 ,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8)知音少, 。(朱敦儒《渔家傲》)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8分)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五《汉语言文学练习四A.三千多年 B.五千多年 C.七千多年 D.一万多年 6、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 A、科技、事务、政论、文艺 B.演讲、谈话、文艺、事务 B、政论、聊天、讨论、科技 D.演讲、谈话、聊天、讨论 10、据传李白曾在“壮观”的“壮”字中的“士”下多加了一点,以表示自己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这两个字题刻在A.西周 B.东周 C.春秋 D.战国 18、李斯的《泰山刻石》是汉字史上第—次使用A、yì B.sì C、xiâ D、tī 37、相传文天祥曾在盂姜女庙题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此联成功运用了6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有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比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书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让我对他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的才智钦佩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为配合“三进”工作的

有效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以“我心中的语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搜狐新闻”5月28日报道:今年1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饮水困难的状况,为此我们不由想起 第 1 页 共 4 页 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田字格内。xīn qiâ 给自己一点时间,身披满天星光,在空旷的大地上徘徊,你会觉得温 而 意; tián juàn 给自己一点时间,在书籍和音乐中静静地品味生活,享受孤独, 淡却也 永。快乐真的不需要什么理由,寂寞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2.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美啊!桂林的山水。”游客们叹道。 B.“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接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C.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D.梅兰芳公园内雪白的梨花缀满枝头,让人不由心潮涌动;白玉兰随着和煦的春风缓缓飘 下,犹如雪花飞絮。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希望众多的莘莘学子都取得佳绩。 .... B.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加油,世界给力”的口号络绎不绝。 .... C.某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的父亲李某接受采访时,向受害人及家属表示诚恳道歉,并深深鞠躬。采访中李某多次哽咽,不能自已。 .... D.听完演讲后,校长由衷地叹道:“刘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匪浅。”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善行者究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①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②牝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③ ④ ② ① 9.与“三日而反”中“而”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坛而盟 B.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C.黑质而白章 D.默而识之 ..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⑪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13-15题。都市鸟类“变奏曲” ①黎明来临,轿车、卡车以及工厂的低沉的隆隆声很快取代了城市夜晚短暂的宁静。然而,在这一片喧闹声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我们熟悉的清晨鸟儿的鸣唱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那悦耳动听的歌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奇怪的叫声,生硬,尖锐,甚至还有些刺耳——这就是当今城市的“黎明乐章”。 ②A过去,绝大多数鸟类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这样的时段鸣唱,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两个黄金时段,大多不会出现大风等气流紊乱现象,鸟儿的鸣唱声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而现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

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的歌鸲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清晨合唱,而选择在夜间鸣叫以避开日间的喧闹。这一变化之前被归咎于城市夜间照明对歌鸲的生物钟的扰乱,而新的研究则显示,日间的噪声才是真正的元凶——随着城市噪声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鸟类把鸣唱时间推迟至夜间。夜莺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叫得更大声。城市中的夜莺的叫声比居住在森林中的同类足足高出了14个分贝,其中最高者竟达到95分贝!即使是我们人类听来,这个高度的声音已经相当刺耳了。且夜莺的声音高度与外界的噪声成正比关系,它们往往在最为吵闹的周末的清晨叫得最起劲! ③噪声对鸟类产生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影响。在英国,还有很多城市的幼鸟因为无法听清父母的鸣叫声,以至于只能模仿各种汽车马达的声音,使得原本婉转动听的鸣叫声变成了单调怪异的腔调。更有甚者,据报道,B一群红嘴相思鸟因秋冬季节食物匮乏,从山林飞至附近 第 2 页 共 4 页 的都市集体觅食,却被突然而至的震耳欲聋的城市噪声破坏了大脑中枢神经,以至于齐齐撞上玻璃幕墙而“轻生”! ④对于居住在城市的鸟类来说,噪声污染仅仅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影响鸟类生存的还包括都市的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众多问题。 ⑤越发吵闹的城市让我们生厌,而对于很多鸟类来说,噪声以及光污染、化学污染等带给它们的却不仅仅是“生厌”这种单纯的感觉,而是严峻的生存危机。城市化给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风险,使它们的数量、种类乃至叫声和繁殖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甚至直接扼杀它们的生命。如果我们现在不加以足够的重视,C或许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奔波在城市中时,只有一只浑身沾满油污、嘴里发出像汽车喇叭声一样尖锐的鸣叫声的小鸟与我们擦身而过„„ 13.本文以“都市鸟类‘变奏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要求分析下面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划线句B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哺

育规则 ①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于人类社会真是太重要了。法规、校规、交通规则、游戏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考试规定„„哪一个规则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既然有“规则”,我们就得按“规则”办事。“规则”是人类自己制定的信条。 ②只有按规办事,才能明理树信,“规则”才能称其为“规则”。商鞅立木为信,包公刚 正执法,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一个不是“坚明约束”而后大获成功的呢?哺育“规则”需要严守“规则”的大力支持! ③当北京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时,我们失声痛哭。然而,这使我们懂得了申办奥运的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优胜劣汰”。于是,人们挥洒汗与泪来建设北京,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终于使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市民文明,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的历史古都——北京以幽雅的姿态闪亮登场,使“北京”这名字在2001年7月13日晚响彻全世界人们的耳边。从那时起,“优胜劣汰”的规则更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于是这“规则”更加活力四射,生机勃勃。原来,哺育“规则”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如此多的泪水与汗水。 ④“规则”是个顽皮的孩子,当他调皮时,就需要人们来“调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不断进步,因而人类的思想也在发展。当一些“规则”不适应时代的脚步时,人们就要适当地修改它,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使其为人类,为自然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⑤中国入世,是我们几十年来追求的梦想。而今梦圆,我们倍受鼓舞,因为这能促使我国的经济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WTO的“规则”中有一部分会给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于是经济学者、法律专家聚在一起,商讨如何修改我国有关的法律,使之适应国际市场,为我国营利。可见,适当修改“规则”是大有必要的。 ⑥“规则”需要人们来哺育!人类的发展需要“规则”为我们献智献力,让我们把握“规则”这一“诺亚方舟”,为祖国的繁荣、人类和世界的和平挥洒血汗吧!哺育“规则”,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哺育规则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付出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有“规则”,我们就得按“规则”办事。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守规则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19-22题。伤 口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铁架上绑着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一丝歉意,口琴声却并不停歇。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 第 3 页 共 4 页 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有了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过马路,站在不远处听他吹口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在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做了让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说不清是因为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为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请你原谅„„” “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

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迟疑着,愣怔不动。 “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第 4 页 共 4 页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走开。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 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是个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19.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乞丐,而是真正的艺人,并 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具体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说不清是因为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为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男人的心理活动,然后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吃了一惊——22.作者用“伤

口”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23.以“春天总会来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七《语文考试题》 张家界市2016年普通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卷(A)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第1至11小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提防(dī) 蟊贼(máo) 畏葸(xǐ) ...残羹冷炙(ɡēnɡ) . B.敕造 新正(zhēnɡ) 徘徊(pái) 飞湍瀑流(tuān) .... C.骐骥(jì) 朱拓 戕害度长絜大(duó) .... D.贾人(jiǎ) 逡巡(qūn) 炮烙(pào) 前合后偃(yǎn)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A.聒噪 国粹 膏梁 雄姿英发 B.懵懂 冷清 消磨 努马十驾 C.寒暄 嘻戏 崔嵬 冠冕堂皇 D.潦倒 舟楫 吟啸 繁文缛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临风凭栏,古人们总喜欢对历史感慨一番。所以中国诗文中,与山亭江楼有关 的词赋楹句俯拾皆是。 .... B.《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分.... 鄙视热衷功名利禄的世俗大众。 C.今年三月以来,A股的涨势喜人,大盘越过3000点后一路飙升,这种增长速度 令股民们叹为观止。 .... D.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 愧人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 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 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习主席此次出访法国,在中法 两国建交50周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 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D.据最新报道,尼泊尔于5月

12日发生的7.5级强烈地震已造成该国至少68人 以上的人员死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杜甫,字子美,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世人尊称他 为“诗圣”。《登高》是诗人寓居夔州时作的一首七律,被后世誉为“七律之冠”。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 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 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C.《孔雀东南飞》选自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是《麦克白》《李尔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哈姆莱特》又 名《王子复仇记》。 二、现代文(实用类、论述类)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李泓冰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Wi-Fi,读者呼朋引伴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2016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读20本,以色列人读64本„„ 阅读习惯的缺失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在社会管理中增强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的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 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这样的情形也让我们温暖:未必是“大雅久不作”,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城市更会显得伧俗无礼。一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散发了令人欣慰的讯息:书事可为,阅读可期,民气可用。但它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书香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作者与读者互动、对话、签售等,让读书成为人们社交、 约会的桥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B.让官员从应酬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好好读书,杜绝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 件发生,以增强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 C.让学生跳出题海,拒绝应试,通过好好读书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能力,远离本 能的冲动,扎实地提高理性表达能力。 D.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的氛围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因此 而变得充满文化内涵,进而高雅起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网络尤其是微博,使阅读与写作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上海书展让人们在关 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中看到了希望。 B.我国公民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年阅读图书只有4.35本, 上海领先全国,人均也只有8本。 C.作者希望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持续发展下

去,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够 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文章通过论述官员、学生不读书,社会没有读书风气的后果,指明了不读书的 危害,从反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当网络横行,微博登场,人们的阅读与写作有可能出现碎片化现象,但传统的 阅读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B.在网络时代,读书仍然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能够使人变得高 贵、聪明,意义十分重大。 C.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是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 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D.这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但是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 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三、文言文阅读 (其中,选择题9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①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②,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 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予辈冲筵前索酒,. 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洒杯③,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④,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 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 是时,不速而会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 花醉客醒,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 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

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徵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 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可谓功罪半之矣。 注解: ①花朝:俗称花神节,汉族传统节日。 ②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③ 花板酒杯:即梨花 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④ 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也作“藏彄”。晋代周处《风土记》:“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彄之戏,分二曹较胜负。”钩,为博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具鸡黍饷客 具体、齐备 B.便更衣冠出肃客 恭敬地引进 .. C.不速而会凡十八人 总共 . D.便尔成蹊 小路、路径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余以花朝后一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B.色为动 . 请以赵王城为秦王寿 . C.人人得欢喜吉祥而去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D.乃从花篱外要路客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 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 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说第二天还要带上酒肉来为他祝寿。 B.十四日,作者与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畅饮美酒、饕餮美食,和孤猿同乐,与 狂鸟同欢。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 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 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非选择题(12题至22题,共117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2)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3分) (3)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3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

1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题湖上①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②。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②新蒲:新长出来的菖蒲。菖蒲:生长于水边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1)诗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描绘西湖春景?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手法及表达 效果进行赏析。(4分) (2)此诗语言清新明快,历来为后世称道,颔联中“排”和“点”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4.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八《高二语文九月周测试题》 高二语文九月周测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怠慢 岱宗 力有未逮 百战不殆 .... B.监生 门槛 间或一轮 毛遂自荐 .... C.湮没 俨然 奄奄一息 掩人耳目 ..... D.岔路 惊诧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嘻闹 调剂 得意洋洋 冰雪消融 B.垛墙 制伏 气喘吁吁 受宠若惊 C.夙望 广袤 穿流不息 晕眩战栗 D.腼腆 厮打 大腹便便 茫无际崖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 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 的真实。 A.现实里业已发生 想象和虚构 具有魅力 生活 B.生活 具有魅力 想象和虚构 现实里业已发生 C.现实里业已发生 具有魅力 想象和虚构 生活 D.生活 想象和虚构 具有魅力 现实里业已发生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移动是全球用户最多的移动运营商,利润下降或许意味着在政府打击垄断以及行业竞争下,大型运营商们将面临更多挑战。 B.在很多城市,泥水匠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虽然钱多,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但新生代农民工除了看收入外,更注重工作的环境,未来建筑业将面临劳动力更加短缺的局面。 C.全长8公里的襄樊大道,是连接襄阳古城、樊城旧城和城市窗口火车站的

重要通道,全线将设计11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以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D.明星一旦和商家签订了协议,他就必须保证其所代言产品是真正的、实际的使用者并且是受益者,他所说出的每一句话就具有同证言相当的法律效力。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韩柳州”。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母亲》《安娜·卡列宁娜》等。 C.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寡人之于国也》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其“仁政”的具体内容: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D.《高老头》中高老头被他的两个女儿——鲍赛昂夫人和纽沁根男爵夫人榨干钱财后,再不被她们理睬,抱憾死去。拉斯蒂涅埋葬高老头后,有感于此而成了一个无耻的政客。 二、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意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把有无意境当成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尺。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屈原的《天问》、曹 操的《龟虽寿》、李白的《扶风豪士歌》、杜甫的《北征》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很难说它们的意境如何,但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第一流的佳构。仅用意境这一根标尺去衡量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显然是不妥的。 这种观点源自王国维的一句话:“词以意境为最上。”然而这句话怎样理解、是否正确,都值得深思。《人间词话》不仅标举意境,而且不止一次讲到气象,甚至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可见王国维并没有狭隘到只认意境不认其他的地步,果真如此,也只能说这是他个人的艺术趣味,而不能当成科学的论断。 不仅有无意境不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下的唯一标尺,而且意境本身也有高下之别。不辨意境之高下,是难与谈诗的。意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意境的高下,不仅仅是艺术水平的表现。正如风格取决于人格;艺术境界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

的思想境界。不同的诗人面对同一景物会写出意境不同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畅当的同题之作;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高适、岑参、薛据的同题之作。而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由于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复杂性,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诗人在同一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其意境的高下也未必相同。此外,体裁对意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谓诗庄词媚,不仅是风格的差异,也是诗境与词境的区别。把意境仅仅局限于艺术的范围,既不考察诗人的境界,又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诗歌的理解、评论和欣赏。 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参考前人关于意境的论述,偏重于从诗歌创作的实践出发,联系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归纳众多的诗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对王氏的观点加以阐释、评论,或溯其源流,或控其精微。以上两类文章研究的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中国诗歌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分析,目的是总结中国诗歌的艺术经验,找出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两种研究都是必要的。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王国维的问题。王国维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但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我们可以用王国维的意境说去阐释古代的诗歌,但不应拘守王氏之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更完善更系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王国维作了总结的,我们仍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以总结;在他涉及的领域之外,我们还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只有这样,对意境的研究才能逐步深入。 (节选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袁行霈) 6.下列有关“意境”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观点源自王国维的“词以意境为最上”。但他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 B.意境由诗人创造,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C.意境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其中诗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意境的高下。

D.不考察诗人的境界,也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正确理解、评论和欣赏诗歌。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且无意境的诗歌未必不如有意境的诗歌。 B.虽然说屈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意境朦胧,但它们依然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C.王国维评价李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纯以气象胜”,这首诗歌虽然没有意境, 但仍是第一流的佳构。 D.王国维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的艺术高下,这是出自他自己的艺术趣味,不能当做科学的论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 B.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 C.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虽远未臻于完善,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 D.要想深入的研究意境,就应摆脱王氏之说,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更完善更系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人及楚人平 大其平乎己②也。何大乎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如何?”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

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注】①外平:《春秋》是鲁史,对于他国的称“外”。外平是他国和他国之间的讲和。②己:这里是指宋国的华元和楚国的子反。③庄王:楚庄王。④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子反:即公子侧。堙A.大其平乎己也 大:以„„为大,称 B.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乘:登 C.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 矜:怜悯 D.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直接表明司马子反“君子”行为的一组是①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②吾见子之君子也 ③揖而去之 ④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⑤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⑥引师而去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了古代战争的惨状:楚军围困宋国都城,使宋国疲惫不堪,宋国都城人民因饥饿而交换孩子吃,辟开死人骨头当材烧。 B.作者以肯定的态度记述了华元与司马子反相互告以实情的君子风范,表达了即使是战争中的敌对双方也要遵守“君子”之道的理想。 C.司马子反虽然打探到宋国的军情,但也出卖了楚国军情;但楚庄王也不敢处罚他,因为没有他楚国就打不了胜仗。这表现了子反的才能过人。 D.子反和华元通过自己的讲和行为给两国带来了和平,但《春秋》以“宋人”及“楚人”称谓二人,委婉地表达了对作为在下位者私自讲和的贬抑。.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此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白帝城高急暮砧。 ,独留青冢向

黄昏。 (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远和近 2.D3B4.A(B.应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应是“再而衰,三而竭”;D.应是“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C(A.应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B.应是“几世几年,摽掠其人”;D.应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6.B7、D(A.“绎”应是“怿”;B.应是“脉脉不得语”;C.应是“譬如朝露”。) 8.B.(应是“千里共婵娟”。) 9.A(B.应是“满地黄花堆积”;C.应是“别有幽愁暗恨生”;D.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 10.D(A.应是“一蓑烟雨任平生”;B.应是“折戟沉沙铁未销”;C.应是“凭轩涕泗流”。) 11.A(B.应是“金块珠砾”;C.应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应是“孙子膑脚”。) 12.B(应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13.无(B.应是“竟无语凝噎”;C.应是“夜泊秦淮近酒家”;D应是“夜深还过女墙来”。) 14.C(A.应是“泣涕零如雨”;B.应是“望帝春心托杜鹃”;D.应是“暮霭沉沉楚天阔”。) 15.C(应是“羽扇纶巾”。) 二、 古诗文知识综合应用(38分,每小题2分) 16.B 17.B 18.B 19.B 20.C 21.B 22.C 23.A 24.C 25, A 26.B 27.C 28.C 29.C 30.B 31.C 32.A(①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出自唐·李贺《北中寒》;③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④出自唐·韩愈《春雪》;⑤出自唐·刘昚虚《阙题》;⑥出自宋·秦观《春日》。) 33.D(①出自唐·徐凝《忆扬州》;②出自唐·白 居易《春题湖上》;③出自宋·邵康《山村咏怀》;④出自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34.C(①出自宋·王安石《元日》;②出自宋·秦观《鹊桥仙》;③出自宋·李朴《中秋》;④出自唐·张建封《竞渡歌》。) 35.A(①出自宋·晏殊《蝶恋花》;②出自宋·辛弃疾《菩萨蛮》;③出自《孔雀东南飞》;④出自宋·苏轼《浣溪沙》;⑤出自晋·阮籍《咏怀》;⑥出自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36. C 37.D 38.B(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柳中庸《听筝》,可根据律诗的对仗判断。) 39.B40.C41.C、D(归有光是明朝人。) 42.D(《游褒禅山记》应是“发表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属于议论文体”。) 43.B(A“陈子昂”应改为“卢照邻”;C应是“司马相如”;D格式上是“宫调+曲牌+标题,格律上较为自由。) 44.无(B应指未成年

时,少年时代;C应指“七月初七”,相传妇女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祈祷,祈求刺绣技巧,称为“乞巧”;D应在“东南西北”前加上“天地”。) 45.C(“某”应是常见的自称方式。) 46.D(“始龀”指代七岁,“弱冠”指代男子二十,“而立”指代三十,“不惑”指代四十,“知命”指代五十,“花甲”指代六十,“古稀”指代七十,“耄耋”指代七八十岁。) 47.C 48.D(应是表现刘邦狡诈多端的性格。) 49.B(A应是“画面静中有动”;C应是“用形象化的表述,含蓄地批评了玄宗的荒淫给人民带来的痛苦”;D应是“表现了农家闲散安逸的生活”。) 50.D(A应是“哀怨、凄凉、思归的情思”;B“感 激”错;C应是“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 文言文基础及阅读(32分,每小题2分) 51.B(A应是“高”“强”;C应是“估计”;D应是“考订”。) 52.D(A“颁”通“斑”,“斑白”;B“景”通“影”,“影子”;D“生”通“性”,“本性”。) 53.A(应是“大概”。) 54.B55.C(C“那么,就”,连词,表推断的结果。A“怎么”,疑问代词/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B“又”,连词,表并列/“将要”,副词;D“被”,介词,表被动/“比”,介词。) 56.B(“谦”,一般形容词,谦虚。A形容词作使动,“使„„活”;C名词作状语,“往南”“往西”;D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57.B(A古义是“不能行走”,今义是“不可以”;C古义是“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很” “特别”;D古义是“于是创作”,今义是表示原因或理由的一个连词。) 58.B(省略的应是“妪”。) 春题湖上阅读及答案篇十《各地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②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16. ①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 明写景物 , 暗写外敌人侵 , 战云密布。 ②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 ; 刚毅果断的气魄 ; 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6.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答: 16.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语文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答:(1) (2) 16.(6分)①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②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 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①—②题。(6分) ①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①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 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 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 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 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 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②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 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 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 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

“暗”字,更显雪 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 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 气氛。 13.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的一点做具体 分析。(3分) 答: 12.(6分,每小题3分) ①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②B(“明月自来还自去”, 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 13.(3分) 答题要点:①正确指出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一点不同之处。(1分)②紧 扣两首诗的某一点进行具体分析。(2分)(分析恰切,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 思想内容:①作品感情基调不同: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 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恨的感情。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则流露的是一种感伤 的情调。选材角度:②取材的角度不同: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 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磴道冷清,杂草已将道石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和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今昔 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表达技巧:③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 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 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 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 变迁。 南宁二中 柳州高中两校高三联考试题 17.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北京市西城区2005

年高三年级4月抽样测试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7分)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下列各句中对于原诗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作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胜景作了细致描绘。 C.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D.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13.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5分) 12.B(“西湖全部胜景”,概括不当;“细致描绘”,解说不当) 13.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1分)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 皆巧极形容,为景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技巧把握 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 2005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漫 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料,“无理之极”。你同意吗?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 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 感。(6分) 2005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

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17.(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 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2005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