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文言语句翻译强化练(含解析)

2022-07-08 来源:易榕旅网
文言语句翻译强化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1)关键词“苟”(如果)、“法”(效法)、“循”(遵守)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期年”(满一年)、第一个“之”(到)各1分,状语后置句“令行于民”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要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太师公孙贾。第二天,秦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富足。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君山闲尝语予

1

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遗稿,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条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于是又知君山为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且谓余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铭君山乎?”(节选自欧阳修《蔡君山墓铭》)

(1)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条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子与大臣们商议天下利害(庆历新政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法规条目,其中对旧法规有更改创新的,十有五六在君山的遗稿中都提过。

(2)是想借做官来荣耀双亲,现在我算是幸运地衣锦还乡,而我弟弟却独自以灵柩归乡,太遗憾了!

解析 (1)关键词“讲”(商议)、“为条目”(形成了一些新的法规条目)、“所改更”(有更改创新的)、“十得其五六”(十有五六)各1分。(2)关键词“以”(凭借)、“荣”(名词用作动词,荣耀)、“独”(独自)、“甚”(太遗憾了)各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蔡君谟的弟弟字君山,是开封府太康县的主簿,当时我和君谟都担任馆阁校勘,君山与我闲谈时,曾对我说:“天子本来以六科的实务知识来考试天下士人,而学者大多却还老是把记问典故和诗赋应对当作主要事务,这不是古人取士之意啊!我独不以为然,我是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实务的知识的!”到他去世后,君谟发现他的遗稿有十数万字,都是当世实务。后来又过了一年,天子与大臣们商议天下利害(庆历新政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法规条目,其中对旧法规有更改创新的,十有五六在君山的遗稿中都提过,我于是知道君山是天下的大奇才啊!

君山名高,享年二十八岁,在某年某月某日去世。今年君谟又南归去迎父母,从太康县取君山的灵柩归乡,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处。且对我说:“我兄弟二人起初离别双亲而来京都,是想借做官来荣耀双亲,现在我算是幸运地衣锦还乡,而我弟弟却独自以灵柩归乡,太遗憾了!老人家多爱他儿子啊,我用什么来安慰双亲的悲伤呢?你能为我给君山写墓志铭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信之欲笃,则一切不疑而

2

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夫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之宜然也。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使后世人君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此甚可叹也。

或有诘予曰:“然则用人者,不可专信乎?”应之曰:“齐桓公之用管仲,蜀先主之用诸葛亮,可谓专而信矣,不闻举齐、蜀之臣民非之也。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使令出而两国之人不从,事行而两国之人不便,则彼二君者其肯专任而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乎?”(节选自欧阳修《为君难论》) (1)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是也有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事情成功了大家就认为是做对了,事情失败了大家就认为是做错了,便又随之赞美侥幸获得成功的人。

(2)因为他们发出政令,全国臣民拥护;他们推行国事,全国臣民都感到有利,所以齐桓公、刘先主能够专用二人而不会有别的念头。

解析 (1)关键词“幸”“情”“是、非”“从而”各1分。(2)关键词“便”“得以”“专任”“贰”各1分。 参考译文

用人的方法,让他做事必须专一,对他的信任必须坚定,然后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干,才能与他共同成就事业。至于那不当的做法,如果太过专任一人,而不再与其他人商议,拒绝听取群臣的意见,这便是想发挥一个人的才用,却先已失去了众人之心。如果太过笃信一个人,就会对其言行一概不怀疑,而轻易决断行事,这便是不审度事情的能做与不能做,不预料事情的成功与失败(而冒险蛮干了)。违背众人意见办事,又不审时度势而轻率出手,那样的人办一百件事就会失败一百次,并将招致祸乱败亡,这是理所当然的啊!但是也有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事情成功了大家就认为是做对了,事情失败了大家就认为是做错了,便又随之赞美侥幸获得成功的人,把他违反众人意见说成是有独特的见解,把他拒不纳谏说成是能不为各种论调所迷惑,把他偏听偏信而又轻率蛮干说成是英明果断。假如后世的人君仰慕这三点,把它们作为对自己的期许,等到他专信专用的人一失误就会招致祸殃,即使悔悟也来不及了,这是十分可悲的。

有人反问我说:“这样看来,那么用人的人不可以专信一人吗?”我回答他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蜀先主任用诸葛亮,可以说是专信一人,未曾听说齐、蜀的臣民非议他们。因为他们发出政令,全国臣民拥护;他们推行国事,全国臣民都感到有利,所以齐桓公、刘先主能够

3

专用二人而不会有别的念头。假使发出的政令,两国臣民都不拥护;推行的事两国臣民都不感到有利,那么,这两个国君哪会专一任用并相信他们,以致失去民心而招来国人的怨恨呢?”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上万侍郎书

[注]

(节选)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今被挫诎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注 万侍郎,即万士和,明嘉靖年间进士,隆庆时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归有光此信写于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被授予长兴县令,在任时,因采取了不利于豪门大户的措施而遭怨恨,改任副职通判。对此归有光颇多怨言,曾两次上疏请求辞职。 (1)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到晚年才中进士,受命为长兴县令;但是我的才能远不及志向高,行为与时代潮流相违背。

(2)假如有几百人称誉我,而您没有赞扬我,也不值得高兴;假如有几百人诋毁我,而您赞许我,便不必担忧害怕。

解析 (1)关键词“晚”(晚年)、“第”(考中进士)、“百里”(借指县)、“逮”(及,到)各1分。(2)关键词“见”(偏指一方,我)、“未之许”(宾语前置句)、“惴”(担心、害怕)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您在京城为官,承蒙您还挂念着我,不忘我们三十多年的旧交情,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您的地位和名望超过我很多而发生什么变化。然而大臣喜爱有才能的人,乐于做善事,内心安闲,对下属很宽容,并不是现在这个世道所应该有的!我因此也不见外,希望能够成

4

就高盛的品德和名望,让天下人看。

我到晚年才中进士,受命为长兴县令;但是我的才能远不及志向高,行为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然而一想到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敢自甘沉沦,于是抚慰百姓,恤其勤劳,招来逃走的百姓,使鳏寡之人生活有所依托。我的所为是真诚的,连鬼神都知道,假使在中兴之世,应该可以封侯赏爵。而我现在却受挫被贬,确实感到很悲伤。有关我的流言很多,以至相信的人有十分之九;我的情况,又怎么能够直接让朝廷知道呢?好在您的家乡与我所在的长兴县接界,以您所听到的所见到的,唯独您深深地了解我,相信我。

在此我再次冒犯您,我自以为禽鸟还爱惜它的羽毛,(何况人呢?)我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但我这个白发之人却为小人所害。像我这样的人,不但要追求当世的功名利禄,而且还要追求后世的名声。所以仗着您能了解我,只要您能说一句话为我表白,再多的流言也难以击败我。假如有几百人称誉我,而您没有赞扬我,也不值得高兴;假如有几百人诋毁我,而您赞许我,便不必担忧害怕。所以大人君子的一句话,天下以至后代的人都作为准则。我甘愿被废弃,跟随在荀卿和屈原之后!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事闻,有诏嘉奖。(节选自曾巩《瀛洲兴造记》)

(1)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个州的百姓,认为劳役工程巨大费用筹措困难,不经过几年,城池营垒居室房屋不可能复建完成。

(2)这是因为先生经营管理劝勉督促,内部尽心,外部尽力,所以能够变毁坏的为修葺一新的,先生就是如此奋勉。

解析 (1)关键词“邦”“以谓”“稔”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经理”“劝”“敏”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日,河北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市的房屋坍塌了很多,而瀛州最严重。谏议大夫李肃之先生做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兼管瀛州事务,就开始修筑新城,方圆十五里,城墙高大宽广坚固结实,都比原先的好。这些事务从七月庚子日开始做,直到十月己未

5

日才完工。工程所用的人力,前后一共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使用的竹苇木瓦,前后也有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在遭遇大灾变的开始时期,财物匮乏百姓流离失所,这个州的百姓,认为劳役工程巨大费用筹措困难,不经过几年,城池营垒居室房屋不可能复建完成。但是等到开始做很快就大功告成。这是因为先生经营管理劝勉督促,内部尽心,外部尽力,所以能够变毁坏的为修葺一新的,先生就是如此奋勉。他的事迹被上报给朝廷,有诏令嘉奖他。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巩再拜:与深父别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而比得深父书,辄反复累纸示谕,相存之勤,相语之深,无不尽者。读之累日,不能释手,故亦欲委曲自叙己意以报。而怠惰因循,经涉岁月,遂使其意欲周而反略,以迄于今。顾深父所相与者,诚不在于书之疏数。然向往之心,非书则无以自解。不审幸见察否?

比得介甫书,知数到京师,即日不审动止如何?计太夫人在颍,子直代归,与诸令弟应举,皆在京师,各万福。巩质薄,去朋友远且久,其过失日积,而思虑日昏,其不免于小人之归者,将若之何?在官折节于奔走,悉力于米盐之末务,此固任小者之常,无不自安之意。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于构陷。方其险阻艰难之时,常欲求脱去,而卒无由。今于势者已更,幸自免于悔咎。而巩至此,亦已二年矣。

(节选自曾巩《与王深父书》)

(1)读之累日,不能释手,故亦欲委曲自叙己意以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于构陷。(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读了好几天,也不能放手,所以也想要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回复您的信。

(2)回顾刚到(京师)时,恰逢当权者横行为恶,加上我议论法度数次与他们不合,常常害怕不能避免被他们陷害。

解析 (1)关键词“累日”“委曲”“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顾”“横逆”“构陷”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我拜两拜说:我与深父您分别四年了,对您的向往之情,本来不能用书信来表达。但近来收到的您的书信,总反复写好几张纸来表达您的心意,慰问之殷切,情感之深沉,没有不表达完全的。(我)读了好几天,也不能放手,所以也想要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回复您的信。但是我懈怠懒惰拖拉,经过很长时间(也没写),于是想让自己的想法更加周全而它反而更加简略,以致耽搁到现在。只是我和您的交往,的确不在于书信来往得稀少或频繁。但我内心对您的向往之情,不写信就没有办法自我排解。不知道能否有幸被您明白?

6

最近收到王安石的来信,得知你多次来到京师,从那日起不知道你行踪如何?估计太夫人在颍州,你的弟弟王子直代替你回去,你和各位弟弟参加科考,都在京师,大家都要珍重。我资质浅薄,离开朋友很远并且时间很久,自己的过失一天天积累,并且自己的思虑一天天昏聩,大概不免被归入小人的行列中了,我将怎么办呢?我在官任上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奔走于豪门,力气都花在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上,这本来就是官小的人的日常,我并没有感到内心不安。回顾刚到(京师)时,恰逢当权者横行为恶,加上我议论法度数次与他们不合,常常害怕不能避免被他们陷害。当我面临艰难险阻的时候,常常想要摆脱这种境遇离开,但最终没有机会。如今当权者已经更换,我有幸能免于灾祸。而我到这个地方,也已经两年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