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导学案)第五单元 第16课《猫》导学案

2024-02-13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导学案)第五单元

16 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维码《猫》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课文朗读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导学案)第五单元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很活泼,“在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过来又扑过去”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很受喜爱。 病死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更有趣,更活泼。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丢失 第三只猫 流浪猫 不活泼,忧郁,“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毛色花白,不好看。“钻到火炉底下,毛被烧脱更觉难看了” 不为大家所喜爱,若有若无。 冤死 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 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用心体会,细读文章,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朗读并勾画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死它,它是被我打上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与懊悔.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结构上收束全文与前文照应。

二、写法探究。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三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例: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二维码 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主题探究。(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

(1)对于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 (2)对于第三只“可怜的猫” (3)对于第二只猫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导学案)第五单元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课堂小结

第一只猫:生命的新鲜与块乐 忧郁酸辛(略)

猫 第二只猫:提心吊胆 怅然 愤恨(较详)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

怒气冲天 刺我良心的针(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