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分析

2020-04-15 来源:易榕旅网
第l3卷第5期 2013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MASS MEDIA VOCA ̄ONAL TECHNICAL COLLEGE V01S.13 No.5 ep.2013 ・新媒体・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分析 叶奕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 当前,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各类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 中,网络经常成为第一信源和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导主流舆论方向。了解 网络奥情特点,掌握网络舆情发生、演变与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内容、生成路径与发布载体之间的关系,对 于正确分析与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演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454(2013)05—0039—05 随着网络技术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信 (二)舆情、舆论、网络舆情。舆论是多数 息传播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 人的共同意见,即单种意见的集合,需要持有某 代,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明显变革,互联网已成为 种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人数达到一定 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交锋的主阵 的数量。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 地,对社会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人 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 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全方位、日益强大的影响。 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的背 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 景下,网络舆情活跃程度空前高涨。尤其是在 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 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传播过程中,“井 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 喷型”网络舆情的爆发与蔓延,使突发事件迅 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 速公众化、热点化。了解网络舆情特点,掌握网 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络舆情发生、演变的规律,对于正确分析与有效 (三)舆情和舆论的区别与联系。舆情是 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比舆论包含内容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是人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 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 (一)突发事件。国际上对突发事件通常 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 所对应的词语是Emergence。根据2006年公布 得到多数人认同。舆情会在自然或外界干预的 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说明,突 条件下产生集聚,进而形成舆论,主导或控制整 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 个社会的话语权。当舆情向舆论转化后,又会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 受舆论的刺激而得到强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 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研究所在其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收稿日期]2013~08—24 [作者简介】 叶奕(1968一),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新闻 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多重视阈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编 号:2013BZZ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39— (2012)》中指出,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 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件,平均每天0.96 件,而2010年为274件,2009年为248件。社 会如同滚雪球般不断衍生、聚合、裂变、扩散,由 一个论坛、组群向其他论坛、组群扩散,由网络 媒体向传统媒体扩散,其传播的速度、波及广度 及影响的力度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 (六)非理性。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得现 实生活中法律、行政、道德约束力大为弱化,网 络空间的自由言论机制也为非理性言论流行创 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情绪化的表达 甚至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夸大其词、偏激 粗俗的帖文往往得到追捧;另一方面,逆反心理 会舆情事件数量的不断攀升,从一个侧面说明, 中国已进人危机常态化社会,且危机已不再是 单个随机事件,而是环境、秩序、规则的系统性 破坏或错误。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加剧了网 络舆情传播的复杂性,也使得舆情集聚更为迅 速,舆情向舆论的转化更为频繁。对网络舆情 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 性舆论。 大行其道,对政府政策、官方言论、主流观点、社 会精英、富裕人群统统持怀疑态度和排斥心理,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 与其他舆情形态相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元化。首先是话题多元。网络舆 并借由贫富不均、政府部门行为不公、信息不公 开透明等极易引起网民情感共鸣的公共问题具 体事件而被任意放大,从而形成片面的、极端的 谴责,由此引发舆情危机。 (七)从众性。从众性是指由于网络共同 情话题涉及境内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 方面;其次载体丰富。论坛帖子、新闻跟帖、即 时通信、博客/空间以及逐渐兴起的3G传媒等 都是网络舆情信息的载体;第三形式多样,有图 文信息、影像视听资料或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第 四态度多元。公众针对突发公共事件释放的刺 体的存在以及网络传播的迅捷性,议题设置者 和先导性意见促成的网络舆论,通常会在短时 间内急速传导,迅速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 引起从众心理。那些持不同意见者,或不屑于 激性信息形成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不仅是多元 的,而且会在公共事件的不断发展中发生分化。 (二)虚拟性。虚拟性是指由于网民在网 上身份的隐匿,容易造成网络舆论与真实民意 的反差。 发表意见,或在发表不同意见后因很快受到议 题设置者和支持者的狂轰滥炸而陷入沉默。 (八)可控性。可控性是指网络自身具有 的内在传播规律和稳定机制对网络舆情能起到 牵制和引导作用的可能。如通过“意见领袖”、 (三)互动性。所谓互动性,首先指舆情能 “网络共同体”、“网络意见环境”以及网络技 术,有效减少不良网络舆情。 够反映现实,其所表达的立场和观点指向多是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其次指舆情反 作用于现实。因此,网络舆情既可以加速现实 事件的爆发或恶化,也可能成为有效预防和处 理现实事件的“管道”。 (四)非线性。非线性是指在网络舆情形 成和变化的过程中,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分析 (一)网络舆情的内容分析 互联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各种表达利益诉 求者、维权者、爆料者都上网“发声”,以期引发 大众关注和政府介入。但要使这些声音能够 “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而以一种不同于一般网 关系是非线性的制衡关系,而非从上到下的线 性制约关系,_2 引发舆情的主、客体要素、社会 络信息传播形式进行“非常态”传播,除了其所 依附的传播结构具有不同于一般网络信息传播 的独特性外,更为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其议题本 身的特殊性,尤其是能引爆整个网络关注的最 事件要素以及舆情社会空间等协同作用,共同 影响舆情的变化走向。 (五)即时性。即时性是指网络舆情的扩 初始或起关键转折点的新闻、帖子、博客或微博 等网络舆情“元”信息文本, 这些文本引发的 议题往往具有能影响和改变线下社会现实的特 散在时间上是迅速快捷,在传播路径上是多层 次、多侧面的,当一个事件和议题产生后,舆情 一40一 殊信息。 传部发出“征集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真 相”的公告,8名网民和社会代表参与组成调查 组前往调查。 比如,有关山西省运城市财政局长孙太平 及其家人的举报,在2009年就已经在天涯社区 论坛出现。2012年12月下旬,互联网上陆续 二是新闻信息率先在网络媒体的论坛、博 客、微博中发布成为舆情的起点。如2012年8 月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最初就是 集中出现类似投诉,孙太平名下有十余处房产、 儿媳张彦有双户口等热点而敏感的信息接连被 捅出。2013年1月24日,京华时报A22版刊 登题为《运城“房媳”有俩户口纪委干部一户落 北京》的新闻,“房媳”一词首度在网络上出现。 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 民围观、质疑,继而被网民“人肉”出佩戴多款 价值不菲的名表、饰品等内幕,催生腐败疑云, 随后,京华时报文章被大量转载。当日凌晨5 时57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同时转载相关新 闻。这一事件的敏感点,诸如十余处房产、双户 口等,是引起了新闻媒体和微博用户强烈关注 的亮点,同时,记者结合当时出现的“房叔”、 “房姐”等新闻热词,提炼出“房媳”的说法,唤 起广大网民社会集体记忆,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最终将舆情热度推向高峰。 通过长期网络舆情监测发现,从国内社会 热点本身涉及的当事人观点或具体领域出发, 可以把热点舆情归结为四大突发公共事件、六 大关系、十六大热点。四大突发公共事件分别 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 全事件;六大关系分别是官民关系、警民关系、 城乡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十六 大热点则是反腐倡廉、网络问政、司法公正、城 管执法、强制拆迁、就业失业,垄断行业、社会思 潮、舆论监督、房价物价、文化之争、弱势群体、 教育革、道德失范、三农问题、扫黄打非。另外, 还有涉外舆情,较突出的有领土主权、经济贸 易、文化冲突、民族情绪、历史问题、军事动态 等。 (二)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分析 根据新闻信息启动的节点位置,网络舆情 的生成路径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新闻信息率先在传统媒体发布成为舆 情的起点。2009的“躲猫猫”事件,最初就是由 《云南信息时报》报道,后被网易新闻、凤凰网 转载,死因蹊跷和解释话语的荒诞而迅速成为 网络论坛及博客空间热议话题。随后《重庆晚 报》、《现代快报》、《华商报》、《中国青年报》跟 进评论。在线上线下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委宣 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人诚信危机。而主流媒体 的及时跟进、接棒传播,使其腐败疑云和诚信危 机更加为人所关注,直到杨达才因涉嫌严重违 纪被撤职,这一波舆情才渐渐消散。 无论是哪一种起点,总体来说,网络舆情的 生成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 爆料一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 形 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发挥突出作用) 传统媒体跟进,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 政府应对一再掀波澜(假设出现应对不当) 政府解决问题和官员问责_÷网友注意力转移 网络舆论消散。可见,当前热点事件网络舆 情信息传播已进入复合模式,不论是肇始于论 坛,还是发端于传统媒体,最终都呈现出由新闻 媒体和微博的复合传播,共同推进事件影响力 持续走高。 (三)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 一条新闻或信息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并不能 成为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必须有一定的反馈。 因此,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一环在于网络信息 源的载体。当前的网络舆情信息源主要来源于 互联网言论、传统媒体网络版、无线/N时通讯、 新兴社交型媒体等。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 是传统的三种最强大的网络舆情载体,但进入 2010年以来,网络舆情载体的力量对比也在悄 然发生着变化: 1.微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最抢眼的网 络舆情新载体。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 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 2216万,增长7.2%。 另据报道,截止2013年 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 —4】一 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_6] 此外,人民网、新华社、央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天 涯、Tom等社交媒体也推出了自己的微博,“百 度i吧”、“google+”也都具有微博性质。微 博已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上逐渐演变 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不仅成为重要的信息 源、信息桥,而且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 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2009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了77件当年的热点事 件,有23件最初的发源地是网络爆料,其中21 件来自天涯社区、新浪博客、百度贴吧等论坛、 博客。 而到2012年微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 第一大信息源,在舆情事件首发媒体中占到了 总体的1/3强。_8 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也开始将 寻找新闻线索的关注点从各大论坛转入微博, 很多知名网友的主要活动阵地和舆论发酵平台 也转到了微博上。如2011年10月发生在湄公 河的中国船员遇害事件,国内最先是由网友在 天涯社区爆料,事件披露后,微博上大量相关的 信息涌人,事件当事人也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而 天涯社区最先披露这一事实则在媒体报道中被 “忽略”。 2.网络社群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信息传 播平台,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 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较上年底增加了 1295万人,增长4.7%。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 比例为48.8%。截至2012年,开心网站注册 用户已突破1.3亿,人人网(原校内网)使用者 将接近2亿——QQ注册用户超过10亿,活跃 用户超过7亿,QQ群已经超过5000万个。由 于网络社群是以现实社会中的部分具有相关性 (如同学、同事、朋友等)的网民构建的交流空 间,允许用户创造个人页面,列出好友名单和自 由发表评论,其作为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集成 性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已初具雏形,而且其较强 的私密性,不便于站方和政府部门监管。因此 在突发事件中,在其他开放式传播的站点中屏 蔽相关信息后,网络社群将成为信息的主要传 播阵地。如在大连PX“集体散步”事件中,相 关信息在其他网站和搜索引擎被严格管控,却 在网络社群中得到了广泛传播,社会化媒体都 一42一 起到了某种社会动员的作用。 3.移动互联的“现场直播”潜力巨大。中 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3.18亿,在网民中的比例 高达65.5%,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互动社区, 随时、随地、随人地上网发布和浏览信息、发表 和分享意见成为可能,尤其在官民冲突、警民冲 突、灾难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现场,任何一个在 场的人都可能上网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对事 件进展进行“现场直播”,这一优势不仅让其他 媒体望尘莫及,也正深刻改变社会舆论的生成 机制,并给政府的舆情应对带来挑战。如在“7 ・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事故发性后4分 钟,就有网友发微博称动车有很强烈撞击,这条 事故后乘客发出的首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 联网上第一篇关于列车脱轨的报道早了两个多 小时。在其他媒体尚未到达之前,身在事故现 场的一些微博用户将现场群众自救和车厢损毁 状况的照片陆续上传,使得微博领先于传统媒 体,成为了事故信息的第一传播平台。 4.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呼应更加紧密。在 网络爆料之外,当人们需要对某个热点事件做 出全面、深入、理性的了解和分析时,传统媒体 所具备的梳理、整合、深度挖掘能力及品牌的公 信力往往成为网络事件演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环节。 以2013年7月17日湖南临武瓜农被城管 打死事件为例。以“湖南临武城管打死瓜农” 为题在网上搜索,找到5,280,000相关信息,自 7月17 Et相关的新闻数达3000余条,直到7 月23日之前,日均报道量都超过1000条。梳 理这一事件舆情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传 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与网络的互动呼应呈现交相 影响的特点:新闻报道以现场采访及网络上传 视频、网络评论等作为新闻素材;同时,新闻报 道在微博上被网民大量评论、转发,使事件影响 力进一步扩大,最终累积成为能量庞大的整体 网络舆论。如在舆情发酵期,7月17 Et上午有 网友爆料,称湖南临武瓜农在县城卖瓜时,“丈 夫被城管暴力执法打死,老婆被打住院”;下 午,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新京报即先后发表《湖 南临武城管被曝打死瓜农用秤砣砸头》、《湖 南临武一瓜农与城管争执后死亡》等文,并被 辨是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营造和谐网络舆论 各媒体频频转载。在舆情高涨期,凤凰视频和 环境。 (责任编辑远扬) 新浪视频上由网友上传瓜农死亡的相关视频, 播放总数超过170万次;京华时报刊登整版文 [参考文献] 章《湖南临武县城管被曝打死瓜农》,被网络媒 [1] 王国平,曾润喜,方付建.解码网络舆情[M].武 体转发145次,凤凰网更是冠以《湖南被打死 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瓜农亲属:城管说“要打就打死”》的标题转发, [2]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z].北 吸引了62万人参与事件讨论。从事件的传播 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 主体来看,除去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南 [3] 李彪.谁在网络中呼风唤雨——网络舆情传播的 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的关注报道外, 动力节点和动力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 出版社.2011:13.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在事件 [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M].北 中后期也纷纷介入事件的传播,推高了事件的 京:新华出版社,2011:48. 关注度。 [5]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引发网络舆 OL].[2013—08—15].http://news.xinhuanet. 情的突发事件本身具有偶然性,但网络舆情自 eom/teeh/2013—07/17/c一125023329.htm. 身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决定了我们可以因势利 [6]2012—2013微博发展报告[EB/OL].[2013—08 导,有所作为。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应加强对 — 15 I.http://wenku. baidu. eom/view/ 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提高对 e11 e5aee9e3143323968938O.htm1. 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并积 [7]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 极回应公众关切,切实落实关键问题;对于主流 [2013一O8一l0].http://www.kmcenter.org/ht— ml/s46/201012/17—12153 2.htm1. 媒体则有责任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对纷繁杂乱的 [8]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M]. 舆论进行梳理,利用品牌公信力对舆情的价值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导向进行正确引导;对于每个网民而言,则要明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YE Yi (Management College,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00) Abstract:At present,netwo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of reflecting public opinions.In all kinds of socila events,especilaly in some unexpected events,network usually becomes the fisr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an important fac- to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nd to some extent,leads the mainstream media orientation.It’S of great meaning to un— derstand featur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mas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 ion and content,path and release carrier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hot events,and correctly analyze and effectively respond to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Key words:unexpected event;network public opinions;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rule 一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