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 ~ 3 题。
摆脱掉世事永恒不变的观念,人开始对于未来有所期盼,或许与人类从 19 世纪开始的科技爆发有关。从那时 起人类的兴趣和想象力开始由神仙鬼怪逐渐转至未来世界。在十九世界初,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描述在未来世界的科学怪人,这或许正是人类开始对未来感到痴迷的滥觞。
相信未来,痴迷于未来,甚至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在愈演愈烈,因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 即使是在 10 年前,我们都很难想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如此深入地介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更给了我们 对于未来的信心,让我们宁愿暂时忘记对现实的不满。
人类同样不愿面对的是似乎神秘莫测,被黑暗所填充,潜伏着不确定和各种危机的宇宙。宇宙中无数天体的诞 生和死亡都发生于无声无息之中,却又以令人无法察觉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也随时可能以一种人类意想不到 的方式造成地球生物的再一次灭绝。6600 万年前地球上恐龙的灭绝恍如昨日,如今人类虽然已经能够蹒跚学步般到 达月球,甚至在向往着踏上火星,可是一旦有巨型陨石袭击地球,人类的生命力并不一定会比恐龙更加顽强。《玛 雅历法》就曾经预言,2012 年 12 月,一次巨大的太阳耀斑或太阳气体喷发将吞没地球,导致人类和地球上生态系 统毁灭。
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 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 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会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是否就会像电影中一样充满了在天空中游弋的飞船和可以 成为人类知心朋友的机器人?在未来,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探索自然的规律,是否还能够牢牢把持对地球的主宰? 当我们不断去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妨环顾四周,看看我们的现在,想象中未来很可能就是现在的模样。人们曾 经渴求的奇妙技术实际上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都市人来说,比朋友更重要的智 能手机中的每一个应用,都是人工智能程序为用户量身打造的生活规划。我们对于购物、出行,乃至交游、择偶, 越来越感到轻松自如,是因为我们正把越来越多的关于自身生活的选择权交给人工智能。
我们愿意承认人工智能做出的决定比我们自己的选择更加理智,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拥有可以自行设计和制 造机器的超级机器,另一方面,又在暗暗担心人工智能的智慧会不会有朝一日终于全方面超过人类,从而取代人类 成为地球的主宰。人工智能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疑虑。人类的文明越辉煌,科学技术越发达,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差 距越大,人类也就越需要一面镜子看清自己的位置。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关心未来,甚至是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 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
(节选自苗千《宇宙、科技与想象》)
1.下列不属于对未来生活想象的场景的一项是 A.机器人成为人类的知心朋友,人工智能的智慧全方面超过人类,从而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
B.人工智能作出的决定比我们自己的选择更加理智,我们能够拥有可以自行设计和制造机器的超级机器。 C.玛雅历法中,描述了一次巨大的太阳耀斑或太阳气体喷发将地球吞没,导致地球上生态系统毁灭。 D.脱离了轨道的巨大陨石袭击了地球。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使得恐龙等大量地球生物灭绝。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是对过去生活场景——恐龙灭绝——的推测
考点解析:信息筛选与对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对未来感到痴迷,大概源于十九世纪初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对未 来世界的描述。
B.痴迷于未来的热潮愈演愈烈,是因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这给了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让我们暂 时忘记了对现实的不满。
C.我们正把越来越多的关于自身生活的选择权交给人工智能,所以,我们对于购物、出行,乃至郊游、择偶越来越 感到轻松自如。
D.未来到来得足够快,而关心未来,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把握好现在才能拥有更 美好的未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时忘记对现实的不满”只是一种选择,而非一种结果 考点解析:信息筛选与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越进步,人类对未来就越有信心。正是有了从 19 世纪开始的科技爆发,才让人们改变了世事永恒不变的观 念,开始对未来有所期盼。
B.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段插曲,最美好的 未来可能在于躲过生物大灭绝的轮回。
C.面对潜伏着不确定和各种危机的宇宙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表现应该包括摆脱重重影响人类生存危险的自保能力。 D.人工智能技术有其两面性,如果我们沉溺于文明的辉煌、科技的发达,看不清人类自己的位置就可能遭遇危险。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原文是“或许与人类从十九世纪开始的科技爆发有关”
考点解析:信息筛选与对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云吞 林荣之
“师傅,还有云吞卖吗?”一个清脆的童音,很有礼貌地问。
“有,买多少?”主人抬起头一看,是个盲童,十三四岁,手拄一根竹竿提一饭篮。 “有羊肉做的吗?”盲童那双凹陷的眼睛对着主人,“我要两碗羊肉云吞,请您快点。”
“对不起,你来得不巧,羊肉云吞卖光了。”主人不失礼貌地答道,目光依然盯在盲童的脸上,“明天你再来 吧,我给你留两碗。”
“明天?明天不需要了。”盲童听到这话后,顿时脸上出现了一种失望的神态,叹声道:“四叔公,这就没办 法了,看来你吃不上羊肉云吞了……”
“孩子,看你这意思买羊肉云吞必有急用。”主人见到盲童这副神情,便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 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不过我这些羊肉云吞是特制的,就是说比别的云吞多了一半羊肉。你要就买,不要就算。”
“买,我买,多少钱也买。”盲童连连点头,恳切地说。
“好,现在就给你做。”主人迅速揭开锅盖,当他伸手拿那装满云吞的篮子时,突然停住了,他抬起头来,用 眼睛仔细的看了看盲童那深深凹陷的眼窝,他确信眼前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双目失明时,他手抖动了一下,便拿起 了一个云吞当作两个云吞数给盲童听,“二四六八……”
盲童竖起耳朵,侧着头听着。
“总共三十个,三元钱。”主人接过盲童递过来的饭篮,装好后,说:“需不需要再数一数?”
“不用了,不用了。”盲童笑着说,“大叔,你做了件好事。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这是钱。”盲童递去五元 钱,接着说,“不用找了,你做的好事,钱是买不到的。”盲童说,“告诉你吧,云吞我是给一位重病的大爷买的。 他一生一世不知为人做了多少好事,现在大爷倒了,想吃羊肉。也许这是大爷最后一次吃羊肉了……”
“慢!”云吞主人呆了好一会,忽然把盲童叫住了,“回来,我再给你加十五个云吞!” “不用了。”盲童摆了摆手。
“要的。”云吞主人追上去说,“老大爷一生做了这么多好事,送他十五个云吞算什么,再说难得你好心服侍 他老人家……”
“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盲童认真地说,“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 “啊?你怎知刚才我给的是十五个云吞?”云吞主人吃惊了。
“刚才你把云吞放入水里,我全听到响声了。”盲童说,“我看不到,但我的心是感觉得到的……”
“好孩子,我错了!”云吞主人脸刷地红了起来,“这五块钱全还给你。这云吞,就算我送老人的。也算我真
正开始做一件好事!”
说完,云吞主人拉住盲童又煮了十五个云吞添上,然后把五元钱塞进盲童的口袋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行文质朴,叙述自然,语言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写出了一个大公无私的盲童和一个极其自私的云吞主人之 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B.当云吞主人看到小男孩失望的神态时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表现出云吞主 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
C.盲童说“我全听到响声了”,与前面“盲童竖起耳朵,侧着头听着”的情节相照应,使情节更加合理。 D.“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就够了,再加 15 个,他吃不完的。”这句话是盲童的气话,表现出小男孩极其失望 的心情。
E.《云吞》一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盲童与云吞主人品德的对比,也有云吞主人前后心理的对比,写出 了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参考答案:
C E 答案解析:
A“大公无私”“极其自私”“激烈”用词不当;B 因是提价出卖,所以“热心”谈不上;D“气话” “极其失望”不合情理
考点解析:理解人物性格与情节
5.结合本文,分析题目“云吞”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安排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有助于更加集中地展开情节。
②人物塑造上:盲童的美好心灵、云吞主人的善恶纠结,都是通过买卖“云吞”表现出来的。 ③主题表现上:小说就是通过买卖“云吞”这一故事,表现对善的呼唤,有助于突出主题。 考点解析:整体把握,理解小说三要素与主旨
6.除了善良,你认为盲童还有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①有礼貌。见长者有礼貌称呼。 ②性情平和。明知被骗也不急躁。
③有智慧。以交代买云吞的原因和说出云吞的数量的方式委婉劝善。 考点解析:人物形象分析
7.有人说,云吞主人的转变有些突然,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这种转变并不突然,前面一直在为这种转变做铺垫。 ①前面交代云吞主人说话不失礼貌,说明他品性并不坏。 ②把留给自己的云吞卖给盲童,说明云吞主人有帮助别人的善意。
③当云吞主人要把云吞下锅时,“突然停住了”,“突然”一词说明是临时起念,并非一贯恶意。 ④在准备欺骗盲童时,还是“手抖动了一下”,说明云吞主人内心有善与恶的纠结。 ⑤云吞主人的转变是经历了“加十五个云吞”到还钱的过程,并不突然。
⑥盲童的善良智慧也是促使云吞主人逐渐转变的主要原因。 观点二:这种转变有些突然,前面缺少必要的铺垫。
①前面几处写云吞主人盯着盲童的眼睛,为后面的不诚实行为做铺垫。
②把留给自己的云吞卖给盲童,并说“你要买就买,不要就算”,说明云吞主人主要考虑的还是商 业利益。
③“需不需要再数一数”显示出云吞主人不以此为耻的狡诈。
④在听到盲童说出买云吞的原因后,仍以不诚实的“再给加十五个云吞”行为掩饰自己的过错,说 明云吞主人并未幡然悔悟。
考点解析:整体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和情节设置 二、古代诗文阅读(23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过秦论(下)
贾谊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
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 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 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 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 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 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诸侯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 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 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 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 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 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 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 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B.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C.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D.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参考答案: C
考点解析:断句,理解句意,通过语感把握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三军,起源于周代,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诸侯大国都保有三军,每军具体名称各国有不用,一般按职能或兵 种划分。
B.三秦,秦灭后,项羽将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二,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 C.五伯,即五霸。春秋时期先后出现过的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具体所指说法颇多,《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 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 征。
D
答案解析: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考点解析:文化常识积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假使子婴仅有昏庸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才能的辅佐之臣,那么即使崤山以东地区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 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B.六国破灭,有其自身因素。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收纳弱小,扶助疲困,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 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C.秦法繁严,君主昏惑,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出谋,百姓怨恨,天下背叛。所以天下之士只能侧耳以听,叠足 而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 D.先王认识到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饬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秦朝 政治的成败得失,可为后人提供借鉴。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庸主此指平庸君
主,一般君主
考点解析:文意理解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3 分)
(2)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3 分)
参考答案:
(1)(秦)修筑渡口和关隘,依凭各地的险要,整备好武器装备,以保卫守护这些地方。 (“缮”“津”各 1 分,大意 1 分)
(2 秦二世继承了秦始皇的做法,因循(沿袭)而不加以改变,又加上残暴酷虐,因而加重了祸患) (“因”“重”各 1 分,大意 1 分) 考点解析:文言实词虚词积累 (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 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奉和。②言周公在辅佐成王时,有人曾经怀疑 他有篡权之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 立。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白居易认为“决狐疑”的“一法”不是“钻龟”“祝蓍”的占卜之法,而是“三日”“七年”,即更长的时间。 B.“试玉”“辨材”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以说明时间在考察坚贞之士方面所起的作用。 C.颈联用典,举周公、王莽的历史事件来说识人的问题,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直接指向当今统治者,语言凝练典雅。 D.本诗说明了一个理趣,结尾用假设的方法,以反问的语气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 象所蒙蔽。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直接指向当今统治者”不
当,并非直接 考点解析:手法与主旨把握
13、结合全诗分析,白居易为什么会写此诗?(4 分)
参考答案:
白居易与元稹在政治上同遭到打击,读元稹诗有共鸣,于是写同题诗应和(1 分)。有决狐疑之法, 想与友人或别人分享。(1 分)表达自己忠诚之心。(1 分)希望统治者放长眼光。 考点解析:主旨探究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4.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送东阳马生序》写作者外出求学,以“细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 “
,
。”
,
(2)生活不太如意的事情,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往往会发出在《琵琶行》中“ “
。”
(3)《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对比,直接点明作者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以中有足乐者 (2)同是天涯沦落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相逢何必曾相识
(3)小学而大遗 考点解析:名句积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对于网络中沸反盈天的热议“只要拿到 HSK 成绩就能上清华”,清华负责人告诉记者,HSK 成绩仅作为其中一 ....
个基本申请条件,并非录取依据。
②《劝学》一文中勉励世人学习,特别强调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我们今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举一 反三,师心自用。 ....
③曾经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祥林嫂在经历了改嫁、亡父、失子的多次精神伤痛之后,整个人彻底垮掉了,在年终鲁镇 的爆竹声中孑然一身默默地死去了。 ....
④王老师一直想买一套经典的《红楼梦》注本,这次去南宫书市闲逛,竟然淘到了天津古籍出版社的《三家批评红 楼梦》,真是妙手偶得啊! ....
⑤困难面前,不畏葸不前;问题面前,不折戟沉沙,而是用气吞万里如虎展示决心,这就是共产党员在新时期改革 ....攻坚应有的责任意识。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⑤ C.② ③ ⑤ D.① ④ ⑤ 参考答案: B
考点解析:成语积累与理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针对南海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开发问题,中国很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共同开发正义海洋资 源。
B.根据日本警察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受虐儿童人数首次超过两万人,再创新高,虐童问题再次成为 媒体关注的焦点。
C.河北省清河县东高庄村的农民早已离开种地老本行,转身在互联网上耕耘,开淘宝店专卖毛衣、毛线,踏上了发 家致富的高速路。
D.西方情报部门透露,“人民圣战者”的追随者中有半数是女性,而且女性在该组织各级领导层中约占三分之一左 右。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A 缺少宾语中心语,“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后应加“的解决方案”;B“根据日本警察厅发布数据 显示”句式杂糅;D“约”和“左右”重复。 考点解析:病句辨析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反射是一个物理名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种媒介的反射后,能起到特别的效应。将反射运用到演讲中,
, , , 。
,
,找到“反射点”非常重要。
找准了,听众就能产生共鸣;找偏了,听众则兴味全无,所以一定要找准你演讲的“反射点”。 ①采用悬念、对比、映衬等方式找准反射点 ②你的观点是否能获得听众的认可 ③而是通过动作、情感等不同的媒介 ④不给听众直接灌输自己的观点 ⑤一篇演讲是否获得成功
⑥便能让听众自己悟出观点,产生良好的效果 A.⑤②④③①⑥ B.⑤④③①⑥② C.④③①⑥⑤② 参考答案: C
考点解析:句子排序
D.④①③②⑥⑤
1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定标题并揭示其寓意。寓意不超过 25 字。(4 分) 标题:
寓意:
参考答案:
标题:《如此扶贫》《炫富扶贫》《是扶贫还是炫富》; 寓意:讽刺了通过奢侈或炫富的形式扶贫的现象。 考点解析:图文转换,理解寓意
19.阅读下面《红楼梦》中对某一人物的判词,请写出判词中涉及的人物,并结合《红楼梦》具体情节分析该人物的
主要性格特点,至少两点。(4 分)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参考答案: 答出王熙凤,1 分; 性格特点:
①心狠手辣,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②机变逢迎:夸黛玉长的标志,像嫡亲的孙女; ③精明干练:协理荣国府,表现了非凡的治家本领。 考点解析:名著人物分析
四、写作(4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的文章。(40 分)
2017 年开年,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网络,引发如潮关注。形 象 典 雅 、 从 容 、 高挑、清 秀,年仅 16 岁的上海高一女生武亦姝拔得头筹,亦圈粉无数。有人说:“武亦姝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 想”。
有人认为,这是好事。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它们,需要好的节目,也需要“偶 像”。
也有人担忧,这是武亦姝圈粉,还是《中国诗词大会》圈粉呢?若是武亦姝没有这般外貌和身份,节目还会有 如此热度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