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 篇1
懵懵懂懂的成长历程,跌跌撞撞地走过,只为在时光中等待最美丽的绽放。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解,甚至被朋友抛弃……
王娜娜是一位平凡的初中生,但是她的妈妈却是一位厉害的角色,是最好的医院里的脑外科医生。她的妈妈为娜娜报了许多课外辅导班,经常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娜娜很恨她的妈妈,可是她并不理解妈妈,因为她觉得妈妈干涉了她自己的人生。她的妈妈是希望自己的女儿比任何人都快乐的!在经历过一件一件事后,娜娜理解了妈妈,这使妈妈变了许多……得到一个人的理解是幸福的;得到一个人的理解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我也有过被别人误解的时候,那年在外婆家,我在桥边晃悠着。桥上有一户人家晒了扁豆,当我走到扁豆前时,一位老爷爷冲我大喊:“干什么啊?”这一吼把我吓了一跳,那位老爷爷向我走过来说:“你是不是要偷东西啊?”“老爷爷,我不是……”还没等我说完,那位老爷爷又冲我吼道:“你们老师没教你们不可以偷东西的啊?下次再让我看见的话,给你点颜色看看!哼!”这横冲的语气,早已使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在眼眶里回荡……我哭
着去找妈妈,妈妈对我说:“只要你没做过,妈妈都是站在你这一边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好了很多,因为我得到了妈妈的理解。
理解一个人,是对一个人的爱与包容;理解一个人,会使一个人彻底的脱胎换骨。理解的力量就是这么大!理解是对一个人的谅解,是对一个人的……
懵懵懂懂的成长历程,跌跌撞撞地走过,只为在时光中等待最美丽的绽放!
初一作文 篇2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古时候人们就在每年的今日组织活动:唐代赏月,玩月颇有盛行;北宋拜月说心愿,祈求月神保平安;南宋互换月饼,取月圆之意;明清以来,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灯谜、吃月饼、祭月等等。
同时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中有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望远镜,“阿波罗”登月计划将诗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丽的明月是一片空寂,连一样生物都不存在。但我却希望月球上的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都存在。美丽的月亮上一片生机,桂花树郁郁葱葱;粉装玉砌的广寒宫中,嫦娥正在奏乐;玉兔拿着捣药杵为她伴奏;外面
的吴刚,时而摆动阔斧,砍向桂树,让天空落下一阵桂花雨,时而提着酒壶,畅饮桂花酒。这境界是多么美好!
而眼前所看到的夜空也同样美丽。空中布满了繁星,一连串的闪烁、眨眼。眼望星星渺小,可它的真实表面是如此庞大。在这浩瀚、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有无数颗在闪闪烁烁的繁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明月时而亮,时而暗,月色朦胧,在它表面上已蒙上了一层飘动着的云雾。月亮不是圆月,它现在呈了弯腰皎洁的月亮。虽然黑夜,云雾散开后,世界变的如同白昼,万物都能清晰看见。沉迷的明月身旁飘荡的是云雾,就像是它的白衣裳。衣裳是轻薄透明的,月亮是洁白的。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夜色越来越浓,阵阵秋风送来了点点寒意,皎洁的月光中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初一作文 篇3
风吹过,树叶纷飞,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是唱着告别的歌吗?这是演奏告别的曲子吗?树叶飘落,不是对失败的叹息,而是对新的成功的寄语。不信请走近我与琵琶的生活。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我欣赏厚沉的西洋乐,更喜欢轻快的民乐,于是我选择了琵琶这个很少有人学的乐器。在我妈的观念里,学艺是要展示给人看的,可是想要表演或参加比赛少不了背谱。我背东西一直很慢、很困难,比如一篇几百字的课文,我能读一下午,还是背不出来,最后落到被妈妈骂的惨状;唯一参加的一次琵琶考级,要背近五页纸的谱,我怎么弹都不熟练,最后在考级的前一天,在老师的严厉批评下才结结巴巴背完了。 前不久,有一个蒲公英杯的比赛,我妈没征得我的同意就替我报了名,老师帮我定的曲子是《十面埋伏》。几天时间内匆匆忙忙地学完,我就开始了艰难地背谱,《十面埋伏》不是太难,而是太长,整整九页纸,密密麻麻的音符看得我头发晕,而比赛时间只剩下几天,妈妈因为我背不掉谱这件事急得团团转,却无能为力,只能一个劲儿地说我不争气,我心里也急,可怎么背都背不掉。
软磨硬泡想让老师给我曲子,老师说我已经不小了,弹再短的曲子得不到好名次。我只好先反复看谱子弹,等觉得应该能弹好了,兴冲冲地让妈妈看着谱,我背谱。开头还行,可是弹不了
几段就慢了下来,我忘谱了。妈妈拿着谱不耐烦地喊:“继续弹呀,不争气啊,气死我了!”妈妈这么一喊,我自己也开始着急,越急越弹不好,背后、额头上都冒汗,最后我只得忽略妈妈失望的眼神,拿回谱子重新看着谱弹上几遍,再把谱子拿开,回到自己房间对着镜子弹。起初弹得很慢,后来又开始断断续续起来,到最后,我又完全忘谱了,手不知道该往哪里伸了。看着镜子里的那个讨厌的自己,心里不禁有些恼火,不怪妈妈着急啊,为什么就会忘呢!明明那么简单。
可是讨厌自己也不能放弃了,我决定好好对着谱弹,背不掉就不背了,渐渐地,反而找到了一些感觉,有时眯着眼也能弹了,一气儿弹了有好几十遍吧,手指上印出了一丝丝红印,但是背谱有了希望。我找来录音机,再把谱拿开,嘈嘈切切中,我仿佛回到了楚汉相争的场景,先是战鼓响起,然后是埋伏,接着是开战,最后是战败,激昂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曲终,我关了录音机,开始回放,拿着乐谱校对,我居然背掉了,心里不免有些小得意。录音机里的声音还是有些断断续续,我在谱子上把弹得不熟的地方标上记号,继续接着练,最后我发现,我竟然可以熟练地脱谱弹完这首曲子了,信心大增。
原来背谱并没有那么难呀,只要将自己融入乐曲情景中,不为背诵而背诵,反而就可以背出来。我带着这种悟去参加比赛,过了几天,终于收到了来之不易的获奖证书,我成功了!
后来,每次要背东西时,我都将自己融入其中,不想着背诵,只是用心用情去读上几遍,往往就能背出来了。妈妈也很惊喜,好像就是在不经意间,我这个背诵困难户就告别了失败,开始向成功进发。
初一作文 篇4
从小学到初中,上的课已经是很多很多了,有很多课,上过之后并没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也有令我感到高兴的、轻松的、更有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的、也有使人感到讨厌的,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那节作文课。“烧不坏的手帕”。 记得那节课是自然课,浦老师带来了两个盘子、一瓶医用酒精、两条手帕、一个打火机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笑眯眯地说:“我们要做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我就在想,手帕怎么可能烧不坏呢?心中又犯起了嘀咕。
实验开始了,同学们都围拢在浦老师周围,只见浦老师先将手帕放到水里浸湿,再拧干,对折后放入盘子里。接着,再倒入酒精。然后用打火机点燃酒精,霎时,火苗一下子窜了起来,火越烧越旺,过了几十秒钟后,浦老师盖上另一个盘子把火熄灭了,而那块被火烧过的手帕竟然完好无损。
浦老师问大家“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人说是因为手帕沾了水。浦老师摇摇头说:“再想想。”同学们又开始猜测,
但是始终蒲老师都说不对,看到我们一直没有猜对答案,蒲老师便笑着对大家说:“那我们就再来一次吧!”说着,浦老师拿出一条干手帕,按照样的办法将它点燃,可手帕依旧完好无损,我们都看呆了。
“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浦老师说,“酒精在燃烧的时候,火焰上部的温度很高,而底部的温度却很低。另外,实验用的是浓度百分之七十五的医用酒精,酒精容挥发,而燃烧是在盘子的表面进行的,手帕是浸泡在百分之二十五的水中的,一直处于水的.保护下,所以烧不怀。
听了浦老师的话,我们顿时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有时候,我们往往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 我们应当透过现象去看清它的本质。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能用刻板的观念来看待事物。
这节课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道理,真是令人难忘啊
初一作文 篇5
阳光慵懒地洒进屋子里,在光斑点点中我同样以一种悠闲的心态整理着琐碎物件。不断清理出一堆堆童年我视作“宝贝”的小玩意儿,可是现在看来,它们除了占据空间好像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只残存断断续续抽丝搬美好的回忆。
忽然,一小束耀眼的光直射进眼里,让我下意识躲开,也继而翻晒出了记忆深潭里的那段印象。一枚贝壳,借助阳光暂时阻挡了我的视线,发出了它的光芒。虽然微乎其微,但足以在瞳孔中印下一个深深的点。仔细端详着那一圈圈旋进的精致而倔强的弧线,仿佛也带着我一起旋了进去……仍是灿烂的一塌糊涂的阳光,那时的我嬉笑着在沙滩上留下了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小脚印。 星光点点中,我奋力挖出贝壳,看见了留下的深深贝壳印记。 那时我最惊讶的是,那样看似脆弱的贝壳,在影影绰绰的时光如荧幕放映电影般瞬间一晃而去后,竟还能实实地镶嵌在沙滩上,闪耀着属于它的光芒,也许就像席慕蓉说的一样,它是一丝不苟的,如同我们所该对待人生的态度一样。
同样像贝壳一样,人们在经受过岁月洗礼,等到渐渐老去的时候,谈起对贝壳的印象,还是会用坚硬和一丝不苟与其联系起来,并希望像它那样度过精致的一生。
人生如贝,描述对贝壳的印象就是在品味人生的感悟,都已贯穿于生活点滴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