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葡萄生产现状

2022-08-31 来源:易榕旅网
-!

我国葡萄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

园艺134班:万胜

摘要:我国已成为葡萄产量世界第一,面积第二,葡萄酒产量第六位的葡萄产业国,鲜食葡萄生产规模已多年居世界第一 ,但是在葡萄品质方面还有相当差距,在世界葡萄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 ,扼要分析了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葡萄产业 鲜食葡萄生产 生产现状 栽培面积 进出口量

正文:

一、生产现状

2014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 76.72 万公顷(1150.8 万亩),总产量达1254.6 万吨,葡萄酒年产量 116.1 万千升,我国已成为葡萄产量世界第一,面积第二,葡萄酒产量第六位的葡萄产业大国。

近年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及产量变化(面积单位:万公顷,产量单位:万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面积 :40.79 41.87 43.83 45.12 49.34 55.199 59.69 66.56 71.46

产量: 579.4 627.1 669.7 715.1 794.1 854.9 906.7 1054.3 1155

-!

2013年我国葡萄主产区产量及其所占比例(总产量1155万吨)

产区 产量 占比例 产区 产量 占比例

新疆: 223.9 19.39% 浙江: 65.9 5.70%

河北: 137.0 11.86% 陕西: 60.7 5.25%

山东: 112.5 9.70% 河南: 55.7 4.82%

辽宁: 81.6 7.06% 江苏: 51.4 4.45%

云南: 65.9 5.70% 广西: 36.7 3.17%

安徽: 35.8 3.09% 四川: 28.8 2.49%

甘肃: 25.9 2.24% 湖北: 23.7 2.05%

山西: 20.7 1.79% 宁夏: 17.2 1.49%

1.生产进入稳定阶段

从栽培面积变化来看,2005-2008年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由40.79万公顷上升到45.12万公顷,年增长率仅为3.54%,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处于结构调整阶段。

从地区产量来看,新疆、河北、山东、辽宁、云南、浙江、陕西、河南、江苏等为我

-!

国的主要产区;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非适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而优势生态区及我国南方经济效益较高地区的栽培面积稳定增加。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栽培技术的提高,果品质量逐年改善,葡萄生产开始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合理,生产进入产业化新阶段。

2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近10年来,我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促进葡萄优势产业带的形成。目前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葡萄产业带、西北及黄土高原葡萄产业带、黄河故道、长三角南方葡萄产业带、东北及西南特色葡萄产业带等优势产业带或产业群,其中环渤海湾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总种植面积的66.23%,产量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69.2%。

3栽培形式多种多样

目前葡萄栽培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露地与设施栽培模式并存,而且设施栽培模式又分为促早栽培、延后栽培及避雨栽培等多种形式。到目前为止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已经超过4万公顷。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延长了果品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

4品种结构趋于优化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种结构趋于优化,而且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鲜食葡萄中,巨峰、红提、玫瑰香、藤稔、夏黑、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等优新品种栽培面

-!

积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而且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等品种以及刺葡萄也发展很快。酿酒葡萄中,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西拉等优良品种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占到全国酿酒葡萄的80%,而且山葡萄和刺葡萄的酿酒利用也进一步加快。

5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出口创汇持续增加

随着整个葡萄产业不断走向成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不断加强。采后贮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05年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总量5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7%左右。葡萄酒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66.83万吨,其中张裕、王朝、中粮、威龙等4家葡萄酒企业的葡萄酒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产、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对葡萄的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龙头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葡萄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鲜食葡萄出口量达25.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199%,进口量达45.0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8.5%而葡萄干出口量达2.58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13%。

二、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1、 重化肥 轻有机肥

我国葡萄生产地区,在施肥方面一直重视化肥而轻视有机肥, 葡萄园长期使用单一化肥致使土地营养失调, 同时也出现了土壤板结 、土壤有益菌大量死亡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环境污染、 产量及品质下降等严重问题 ,在化肥的选择上只重视氮肥 ,轻视磷肥 、钾肥 ,在生长季节出现了徒长枝过多 、嫩枝不易木质化、 微量元素匮乏 、病虫害发生严重 、苗木抗寒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

2 、重产量 轻质量

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 ,亩 产量翻了好多倍, 但是葡萄品质比较差 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果农在生产过程中一味追求产量, 花序多的年份亩 产量高达200 0k g ,甚至更高 ,以致出现严重的大小年现象 ,这与日本的亩 产量100 0k g要求相差甚远, 盲目追求产量的结果是果实个小, 大小不均匀, 果面不光洁、果面色泽不好、 着色不均匀 、优质果率下降、 低档果量增多 、致使出现了地区性、 季节性、 区域性过剩、 价格下滑 、葡萄品质及果品包装与出口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使得我国葡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只能靠低价位去占据市场 ;目前 我国葡萄主要出口国是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 进入欧美国家的量很少, 由于我国无公害 绿色果品生产起步晚, 受果农民素质影响,推广难度较大 ,滥用剧毒农药及激素现象普遍存在 ,果实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直接制约我国葡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重化学防治 轻其它防治

近年来 葡萄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具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归其原因与盲目引进新品种 土肥水管理落后有关, 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广大果农忽视, 那就是长期滥用化学农药,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几种高效化学药剂 致使葡萄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化学药剂的淘汰速度也显著加快, 我国已知的危害葡萄的病害有近40种 其中危害严重或局部地区较严重的有10种左右, 主要的病虫害有:葡萄霜霉病、白粉病 、炭疽病 、白腐病、 褐斑病、 灰霉病、 蓟马 、红蜘蛛、叶蝉、 斑衣蜡蝉、 透翅蛾等 。目前 化学防治还是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手段 ,高毒、 高残留、 致癌 、致畸、 致突变农药屡禁不止, 喷洒有机磷类高毒农药到处可见,随着病虫害的猖獗 ,病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 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 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当今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矛盾, 由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 ,使得许多葡萄主产区农药残留量远远超过了欧盟地区的出口标准。

-!

4、葡萄栽培中存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倾向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 是葡萄栽培中的一项积极措施 ,但过度使用则产生以下问题: 一、 果穗和果粒过大 过密 影响品质。 二、 穗轴及果柄严重硬化 易落粒。 三、食用安全无保障 ,可能危害健康 ,造成滥用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者盲目追求大果、 大穗和高产量, 也和某些制造商及代言人的片面宣传有关 ,有些产区由于多次并超量使用各种膨大素和催熟剂而使葡萄的食用品质和贮藏性能显著恶化, 应引起高度重视。

5 、重采前 轻采后

果农往往比较重视果树生长期的综合管理, 而在采果以后放松对葡萄的管理 ,导致当年生枝条成熟不良, 秋季发根受到抑制, 影响翌年葡萄的产量及品质 , 采收后放弃树体管理 不利于恢复树势及葡萄连年稳产 ,不利于提早上市, 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长期控制,由于我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 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 规模小 、投入不足 、缺乏组织性、 采收后的果实往往忽视了修整 分级 包装等环节。

6、品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急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

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巨峰和红提为主),成熟期搭配不合理(中晚熟品种比例过高,早熟、中熟品种比例过低),鲜食与酿酒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比例过高,酿酒品种比例过低)。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品种,随着品种商业化趋势的增加,我国品种更新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障碍,阻碍了我国葡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

-!

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新品种来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7、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销售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葡萄产业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葡萄种苗的生产和销售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疫形同虚设,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种纯正的标准化脱毒良种苗木生产尚未启动。

8、机械化程度低、比例低

2013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71.46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葡萄机械化程度低、比例低、标准化程度低,局限于几种农业通用机械,针对葡萄园大面积应用的只有埋藤机。当前,我国葡萄机械化生产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传统观念和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技术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现有种植模式尤其是葡萄园建设与轻简化发展不匹配的矛盾。与国内相此,国外葡萄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已实现机械化,酿酒葡萄等已经解决了机器采收问题。

9、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

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1978年为4.01吨/公顷,2013年已增至16.16吨/公顷,但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我国葡萄品质与出口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加之产后包装业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削弱了我国葡萄的国际竞争力,一般靠低价位竞争市场,出口目的国主要是东南亚和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的量很少。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滥用激素现象时有发生,仍有

-!

不同程度的农残超标,直接影响了我国葡萄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10、葡萄消费方面

2010-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主产国的生产量 ( 万吨)

国家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12 1 4中国 620.0 660.0 740.0 808.5 900.0 43.78%

印度 123.5 124.0 248.3 250.0 250.0 土耳其欧盟 209.0 189.8 172.4 193.6 163.0 巴西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智利 121.5 117.5 119.5 105.5 120.5 美国 86.5 85.7 87.4 101.4 95.0 4.62%

秘鲁 29.7 36.5 39.8 50.0 54.0 2.63%

乌克兰年比例

12.16%

9.34%

7.93%

6.32%

5.86%

215.0 220.0 220.0 220.0 192.0 32.0 32.0 32.0 32.0 32.0 1.556%

-!

南非 26.0 28.6 30.2 28.0 30.0 1.46%

其他 89.4 87.1 96.1 89.2 89.0 4.33%

总计 1682.6 1711.1 1915.8 2008.2 2055.5

36.85% 38.57% 38.62% 40.26% 43.78 % (中国占比率)

2010-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主产国的消费量 (万吨)

国家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国 623.0 664.4 743.6 821.2 916.0

印度 116.6 113.0 233.5 236.4 236.7

欧盟 251.4 234.5 213.4 235.3 204.0

土耳其 191.4 196.0 199.2 199.7 175.1

巴西 127.5 128.1 128.9 130.3 130.0

美国 111.8 104.4 108.4 111.9 111.5

俄罗斯 43.6 44.7 44.3 45.0 45.0

-!

智利 36.1 36.3 33.9 32.5 38.0

乌克兰 35.9 36.0 36.4 35.3 35.2

南非 31.3 33.1 31.5 32.0 32.5

其他 89.9 95.3 100.0 98.2 95.9

总计 1658.6 1685.8 1873.2 1977.8 2019.7

37.56% 39.41% 39.70% 41.52% 45.35% ( 中国占世界比率)

近5年我国葡萄干生产情况 (万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3.50 10.00 15.00 16.50 18.00

近5年我国葡萄干消费状况 (万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0.18 9.10 13.82 14.47 16.50

2010-2014年我国鲜食葡萄进出口量 ( 万吨)

-!

2010 2011 2011 2013 2014

出口 量 19.7 23.0 22.8 26.8 25.5

进口量 26.1 31.3 30.3 44.1 45.0

我国葡萄消费主要是鲜食,2013年鲜食葡萄生产占到总产量的71.1%,占世界鲜食葡萄生产的43.78%,而我国鲜食葡萄消费占世界的45.35%,我国鲜食葡萄基本上供应国内市场,出口量比例较小,还有20万吨左右的进口。

中国葡萄产业 出口贸易落后于 进 口 贸易 ,贸易逆 差大 虽然中国葡萄产业贸易发展迅速增长 ,但是分析进 口 和 出 口 贸易数据 ,就会发现 中国葡萄贸易形势不乐 观。长期以来 ,中国葡萄及其制品的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 ,贸易存在较大逆差 从前面数据可见 ,近年来 ,出口量呈现忽曾忽减的态势 ,但进 口量却是一直在增长,中国葡萄进口量一直大大高于出 口 量 ,而且这一贸易差呈现递增态势 ,从 2010 年的 6.4万 t增加到 2 0 013 年的 19.5万 t,进 口量是出口 量的 1.76 倍 ,差距显 著。

中国葡萄产品贸易量 占产量的比例较低 ,产 品 主要依靠 内销。中国葡萄生产发展取得了 巨大成就 ,是世界第二大葡萄主产 国 , 已跻身世界葡萄生产大 国之列 ;但是贸易量 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却一直很低 ,并且在贸易 中出 口量又明显低于进 口量。2010 年中国葡萄贸易量 占产量的 比例只有2.3% ,2 0 13 年是2.32%,没有太大变化,中国的葡萄贸易在世界葡萄产业贸易 中的地位较低 ,而且增长较为缓慢。

11、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深加工落后,效益较差

-!

葡萄先进生产国鲜食葡萄都经机械化分级与包装后,再投放市场,而我国鲜食葡萄商品化处理比率低,仅占总产量的8%一10%。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总量仅占总产量的12.2%,由于采后保鲜处理不当,每年约有15%-20%的产品腐烂变质。生产先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采后的冷链流通(包括运输、贮藏和销售),虽然我国鲜食葡萄的冷链流通占总流通量的70%,但其中70%为简易冷藏(预冷后,用棉被或草苫覆盖保冷)流通。

以葡萄酒为主产品的葡萄加工业近年快速发展,2014年葡萄酒产量约为11.2亿升,居全球第8位,但是由于原料质量差,葡萄酒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能拿出较高的收购价格,葡农也不愿意为企业生产高质量的酿酒葡萄。

12、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差,产业化体系薄弱

我国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差距甚大。20世纪90年代欧洲开始在果树上推行水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IFP),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果园精确化施肥技术和水果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目前IFP生产制度在发达国家果树生产中已大面积展开。

我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品牌意识薄弱。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影响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13、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产业经济研究落后

-!

过去我国一直注重生产环节,信息体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法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本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以及海关等都已实现了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及时方便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及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等信息。

国外果品销售一般由专门的营销公司负责,或者由果农联合起来的果品协会负责统一销售。他们有科学的销售策略和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变化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而我国的果农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居多,营销企业规模小,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人才,缺乏正规管理,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缺乏信息化服务,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三、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

1、 选择适宜栽培区和抗病虫品种

葡萄栽培应选择气候条件适宜, 无环境污染的最优生态区种植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确保葡萄苗木的健康生长, 提高葡萄产量和果品质量, 其次,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重视推广抗病虫害葡萄品种。目前, 葡萄优良品种很多 在葡萄新品种选择上既要考虑品种产量 又要考虑品种抗性 不同的葡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 。

-!

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养健壮树势

只有造好土、 育好根, 才是葡萄栽培的根本措施, 葡萄苗木栽植后, 在栽植沟内施用沼气厌氧发酵或经酵素菌好氧发酵腐熟的秸秆,与散养农肥的混合物,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抗旱 抗寒能力, 满足葡萄根系生长的需要 达到有机葡萄种植的土壤条件。

3 、控制果树负载量 提高果实品质

要提高葡萄果实质量 就要严格控制果树负载量 在果树生长期 要严格控制每亩 葡萄园枝蔓 新梢 叶片、 果实的保留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 要根据土壤肥力及果树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每亩 留蔓数,过高影响作物通风透光,葡萄果穗数量的多少和果粒大小对葡萄的品质也影响很大。

4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我国大部分葡萄产区都处在东亚季风区 夏季炎热多雨, 葡萄病害较多 ,危害严重 ,由于许多果园栽植密度过大, 留叶量过多, 果园湿度大成为葡萄霜霉病 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4.1 重视果树休眠期管理

在葡萄休眠期,结合冬季修剪 ,剪除并烧毁各种病虫枝叶、干枯果穗、清除地面落叶 残枝、 残果、剥老皮、消灭越冬虫卵和病菌,是解决老果园病虫源较多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降低越冬病虫源基数。

4.2 重视物理器械防治

-!

在葡萄害虫成虫盛发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透翅蛾、吸果夜蛾等害虫,减少果

园卵量 ,这样既能消灭害虫 ,又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对葡萄果实的污染 ,小面积果园还可设置糖醋液诱盆诱杀吸果夜蛾等害虫。

4.3 控制农药污染

葡萄园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植物源杀虫、杀菌剂 如 大蒜素 烟碱等; 昆虫性外激素,如性信息素或植物源引诱剂,植物油乳剂和矿物油乳剂如 苦楝油乳剂 机油乳剂等;农用抗生素如井岗霉素、农抗12 0 、多抗霉素、浏阳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如 石硫合剂、硫磺水分散粒剂、必备波尔多液等。

5、加强葡萄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各国均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发达国家靠技术(品种、专利)和资本挣钱,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利用劳动力、土地优势挣钱。我国要保持葡萄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坚持品种“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葡萄资源,选育适于我国葡萄生产的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加大国外葡萄优良品种及砧木的引进与筛选,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支持。

6、研发推广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加强葡萄果品采后处理与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实现葡萄的优质丰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葡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分级包装等的研究与应用,维持葡萄

-!

果品良好的品质,提高葡萄鲜果的商品价值。加强葡萄深加工特别是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等的研究与应用,延伸葡萄产业链,提高葡萄产品的附加值。

7、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

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8、加强葡萄产业经济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葡萄产业经济研究。

建立我国葡萄产业经济信息系统,研究世界葡萄主产国的相关信息和政策,长期跟踪世界葡萄市场变化与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制定我国外向型葡萄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此大力提高我国葡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份额。通过增加葡萄出口,带动整个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把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搞活流通,扩大产品销量。

9、加强葡萄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研究葡萄生产数字化技术,开展农村果树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与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构建面向葡萄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

重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保证基层果树生产技术人员与时俱进,掌握葡萄现代生产技术,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葡

-!

萄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的进村人户和推广。

四、参考文献

1. 赵 俊 侠、 王 燕吗;日本葡萄有机栽培经验对我国果业发展的启示;北方园艺;2014(18)。

2、亓桂梅;世界鲜食与制干葡萄生产与消费状况概述;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1)。

3、董朝菊;2014/2015销售年世界苹果、梨及葡萄产销概况;中国果业信息;2015,32(6)。

4、尚书旗、王东伟、鹿光耀;我国葡萄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机科技推广;2014(5)。

5、黄 琼;鲜食葡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科技2015(17)。

6、晁无疾;调整提高转型升级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稳步发展;中国果菜;2015(9)。

7、蔺子荣;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甘肃农业;2014(9)。

8、冯建英、陈 旭、田东、穆维松;中国葡萄产业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世界农业;2011(1)。

9、罗 国 光;中国葡萄产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果 树 学

-!

报 ;2010、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