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伍参(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楚国湖北光化富乡村人(今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傅家寨村),楚国大夫(丞相),伍子胥曾祖父。
由于伍参对楚庄王的作战计划天衣无缝,胸有成竹,打败晋军,楚庄王奠定了自己春秋五霸的地位。
2、伍奢(?―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楚国湖北光化富乡村人(今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傅家寨村),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相当于丞相)。
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跟儿子伍尚一起被杀,伍子胥被迫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
3、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人,春秋时为吴国相国。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去世9年后吴国灭亡。
4、魏冉,因食邑在穰(今邓州市穰东镇),号曰穰侯,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宜城市),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芈月)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
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5、刘苍(?―公元83年3月4日),出生于河南洛阳,祖籍湖北枣阳。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母为阴丽华。刘苍于公元39年受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封为东平王,定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刘苍辅政时间有五年,为汉明帝时的\"太平盛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汉明帝永平元年为骠骑将军在朝辅政(宰相),七年归国。
6、黄尚,出生不详、 字伯河,东汉南郡巳阝人(今湖北宜城),对农业造诣甚深,安帝朝任司农,领导生产有方,举国五谷丰登。
顺帝阳嘉三年(公元134年)升任司徒(宰相),治国有方,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阳嘉七年,煌灾为害,顺帝归罪罢职。水经注,黄尚墓在宜城县东。
7、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少年时在襄阳隆中生活学习,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8、张悌(236-280年),字巨先。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孙吴大臣。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孙皓时累官至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被晋军杀害。
9、习凿齿(317-383 )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宰相),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
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10、柳元景(406~465年),字孝仁,曾祖时迁入湖北省襄阳市,祖籍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大臣,名将、侍中。
少便弓马,随父伐蛮,以勇力称,寡言有器质。参与元嘉北伐,官至侍中,领左卫将军。孝武帝即位,转使持节、前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晋安郡公。累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封巴东郡公。世祖刘骏晏驾,与受遗诏辅幼主。迁尚书令,领丹阳尹。永光元年,密谋废立,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杀,时年六十。前废帝刘子业被杀后,宋明帝刘彧即位,下诏为柳元景平反,追赠使持节、都督南豫、江二州诸军事、太尉、侍中。赐谥忠烈。
11、韦睿 (442年-520年),出生湖北省襄阳市,祖籍陕西西安东南人。南朝梁武帝时名将,南朝梁普通元年迁侍中。西汉丞相韦贤之后。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齐末年,韦睿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南梁建立后,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小岘城。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斩俘一万余人。天监五年(506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因功进爵永昌侯,任右卫将军。官至侍中、车骑将军。
普通元年(520年),韦睿去世,年七十九。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严\"。
12、柳世隆(442年-491年),字彦绪,出生湖北省襄阳市,祖籍山西永济人,南北朝时期宋、齐大臣,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柳元景之侄。
柳世隆早年曾任上庸太守,后起兵响应宋明帝,历任尚书仪曹郎、太子洗马、前军长史等职,与后来的齐武帝萧赜结下深厚的交情。沈攸之造反时,柳世隆扼守郢城,使其不得东下,后被召回朝中,任侍
中、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
南齐建立后,柳世隆历任南豫州刺史,南兖州刺史、侍中、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湘州刺史、尚书令,进爵贞阳县公。
永明九年(491年),柳世隆病逝,追赠司空,谥号忠武。 13、柳文通,湖北省襄阳市人,柳世隆二子。与兄柳悦齐名,称为柳氏二龙,梁武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
14、柳文深,湖北省襄阳市人, 柳世隆四子,梁武帝时任给事黄门侍郎(相当于宰相)。
15、柳忱,字文若,柳世隆五子,湖北省襄阳市人。和帝即位,为尚书吏部郎,进号辅国将军、南平太守。寻迁侍中、冠军将军,太守如故。转吏部尚书,不拜。
天监二年,出为安西长史、冠军将军、南郡太守。六年,征为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未发,迁持节、督湘州诸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八年,坐辄放从军丁免。俄入为秘书监,迁散骑常侍,转祠部尚书,未拜遇疾,诏改授给事中、光禄大夫,疾笃不拜。十年,卒于家,时年四十一。追赠中书令,谥曰穆。
16、岑文本(595—645),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枣阳人)人。岑文本14岁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岑文本“由是知名”。
历任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秘书郎、中书令、唐朝宰相等,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伐辽东,不久病卒,享年51岁,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宪,陪葬昭陵。
17、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
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18、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19、朱朴(?889在世)字不详,襄州襄阳人,约唐昭宗龙纪元年前后在世。以三史举,由荆门令进京兆府司录参军,改著作郎。乾宁初,(公元894年)为国子博士。道士许岩士出入禁中,言朴有经济才。昭宗召见,对以经义,甚悦,即日拜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
20、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21、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字觉民,湖北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吕颐浩罢相后,宗尹摄其位。授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22、王之望(1102-1170),字瞻叔。南宋湖北省谷城人,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处州教授,历官太学录,知荆门军,湖南茶盐第,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计
度转运副使、四川茶马,太府少卿,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继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冬病卒于台州,终年68岁,谥敏肃。著有《汉滨集》60卷(今已散佚)、《奏议》、《经解》等,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16卷,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行于世。
23、邱瑜(1606-?),湖北宜城人,人称邱阁老。天启五年(1626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屡迁少詹事。襄阳陷,瑜上恤难宗、择才吏、旌死节、停催征、苏邮困、禁劳役六事。帝采纳焉。历礼部左右侍郎。因召对,言:\"督师孙传庭出关,安危所系,慎勿促之轻出。俾镇定关中,犹可号召诸将,相机进剿。\"帝不能从。十七年(1638年)正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正一品,宰相),同范景文入阁。都城陷,受拷掠者再,搜获止二千金,既而被害。
24、单懋谦(1802年-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晚清宰相。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丁忧期间,回襄阳鹿门书院讲课,擢拔英才。光绪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25、史策先1808年出生,湖北省枣阳市人。1833年进士,先后任清朝吏部额外主事、员外郎、郎中(掌印郎中)、江南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直隶正定知府、直隶广平知府,其间担任皇子奕詝(咸丰皇帝)的古文老师,官阶至中宪大夫。1859年因严重眼疾而辞官还乡,到舂陵、墨池、鹿门书院讲学,还将自己的诗赋文章整理成册。
26、刘公(1881—1920),湖北襄阳东津人。早年留学日本,与张伯祥、邓文翠等共同发起成立共进会。后与蒋翊武、孙武等人共同组织领导武昌起义。推选为共进会第三任总理。
1920年4月12日于上海逝世,时年39岁。1922年10月15日大总统黎元洪追赠刘公为陆军上将。1928年10月21日,由湖北省政府公葬于武昌卓刀泉寺后山之阴。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