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时:那些古代科举中你不知道的“父子状元”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千年的科举史上只有北宋时期的梁灏、梁固父子是唯一的一对“父子状元”。固然“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但经过考证在1300年来科举史上共有592名文科状元和118名武科状元父子状元,其中父子状元有不少,只是他们不是特别出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正值今年高考揭榜之际,状元又成为热点话题。小编为各位看客从历史的尘埃中,还原“父子状元”的点滴,祝愿各位莘莘学子考上理想的大学。
1、唐代赵蒙、赵昌翰父子
据史料记载:祖父赵植在朱泚之乱中有救驾功,官至岭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伯父赵存约官至兴元节度使;堂兄赵隐为懿、宣两朝宰相。赵昌翰为赵蒙之子。其曾祖、伯祖皆为高官;堂伯为宰相;父及堂叔皆为状元。那些没有能留下姓名或虽有姓名而找不到家世资料的状元,只因他们影响太小而唐代又不怎么重视状元罢了。
2、唐代归仁绍、归佾、归系父子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至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相距三十六年间,考取状元中,竟有五人为归姓,且均为江苏苏州人。为:已丑科状元归仁绍;甲午科状元归仁泽,为归仁绍之弟;壬子科状元归黯,为归仁泽之子;辛酉科状元归佾;乙丑科状元归系,为归佾之弟;共五名。其中有两对兄弟状元,一对父子状元,是科举史的奇迹。
归仁绍,一作仁召,苏州人。唐咸通十年(869年)已丑科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王凝知贡举,录取进士三十人,归仁绍状元及第。其后事迹不详。 归佾,苏州人。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辛酉科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杜德祥知贡举,录取进士二十六人,归佾状元及第。本科所考赋题为《天得一以清》,诗题为《武德殿退朝望九衢春色》。归佾正史无传,其后事迹不祥。 归系,苏州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乙丑科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张文蔚知贡举,录取进士二十三人,归系状元及第。
3、唐代归仁泽、归黯父子
归仁泽和归仁绍是兄弟。唐咸通十五年(874年)甲午科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裴瓒知贡举,录取进士三十人,归仁泽状元及第。归仁泽历官尚书礼部侍郎。并于中和二年主持贡举,但《唐才子传》等书说不确。据《登科记考》引宋人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记载,唐僖宗幸蜀回銮之日,令常重允于中和院,为僖宗和随驾文武大臣画像,当时归仁泽在场。归仁泽之子归黯,于景福元年(892年)应进士举,状元及第。归黯,苏州人。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壬子科进士科考试,蒋泳(官职不详)知贡举,录取进士三十人,归黯状元及第。
4、宋代梁颢、梁固父子
“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梁灏、梁固父子是一对没有任何争议的“父子状元”。 梁灏生有三子,固、述、适。长子梁固,状元及第;次子梁述,早卒;第三子梁适,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梁固,字仲坚,即生于梁灏及第之年,幼有大志,尚节操。曾著《汉春秋》,深得其父赏识。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参加勤词学科考试,得中状元,与父亲梁灏共同演绎了“父子状元”的历史佳话。梁固曾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监丞、著作郎、户部判官、户部勾院等职。受命断狱,判案公正,时称“平审”。天禧建元(1017年)病逝,享年33岁。
5、宋代张去华、张师德父子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辛酉科状元。北宋建立后,经过3年苦读的张去华携带自己
的诗文开始游学京师,被李昉大加称赞。公元961年,张去华考中进士甲科,并被授予秘书郎、直史馆之职。张去华擅长诗文,留有文集十五卷。其子张师德亦为宋朝状元,父子被时人所称颂。张师德(约1021年前后在世),字沿贤,开封襄邑人,宋真宗天禧就举进士第一得状元。
6、宋代安德裕、安守亮父子
安德裕(939—1002),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朔州(今山西朔州),字益之,一字师皋。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安德裕中状元后,历任归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著作郎、秘书丞。知广济军后,著《军记》、《图经》三卷,受到太宗嘉奖,改任太常博士。安守亮,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家原为河南显贵。祖父安重荣,后晋时官至成德军节度使,因举兵反叛失败身亡。父亲安德裕,为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安守亮进士第一,与父亲安德裕大魁天下,仅距三年,间隔两科,被世人誉为“父子状元”。
7、 金代吕延嗣(祖父)、吕忠嗣(父亲)、吕造(儿子)
连续三代出状元的整个科举史上仅此一例。可惜这样的特殊情况,人们并不十分注意,仅元好问在《续夷坚志》卷3里提及,刘祁《归潜志》卷7则云:“吕状元造,父子魁多士”,遗漏了祖父一代。据元好问《续夷坚志》中记载:吕造的祖父吕延嗣,父亲吕忠嗣,俱第状元。吕造未第时,梦见有好几条龙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岁,吕造经义夺魁,南省词赋,又擢殿元。吕造父子二人均为状元,同在翰林院任职翰林,皇上命作《重阳
诗》,吕造素不学诗,心中惶惧,诗云:“佳节近重阳,微臣喜欲狂。”皇上大笑,旋令外补。故当时有云,“泽民不识楷杷子,吕造能吟喜欲狂”。
8、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对“祖孙状元”:清朝时期的彭定求、彭启丰祖孙俩
他们出自居住于苏州十全街的彭氏家族,爷爷彭定求于清代康熙15年状元及第,其孙彭启丰于20多岁再度科举夺魁,高中状元,此后官至兵部尚书、内阁学士。祖孙状元两人分别高中状元的,在中国历史上仅彭氏家族一家而已。清代名臣嵇璜为此赞之曰:“人间文福无双品,昭代科名第一家。”
这些父子状元在历史上的影响都不大。就唐代来说,相对后世而言,其科举考试制度不够严格,在探索中,而门阀观念的影响又相当严重,世族地主或相互勾结,或自相援引,因此父子状元、兄弟状元、祖孙状元、同宗状元、同族状元较之以后历朝要多,这是特殊社会状况造成的。宋代的3对也都出在初期科举制度还没有正规化的时候。金代科举是模仿宋朝的,其制度也不够严格。 宋代中期以后,直至明清,制度日益完善起来,就没有再出现父子状元了。
(图片源自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