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试卷

2021-12-17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 B. 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 D. 断肠/人在天涯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 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

C. 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 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久前在武汉圆满结束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 B.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创新升级的亮点很多,最大的变化是推出了新的年轻主持人龙洋。 C. 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4.下面对《天净沙 秋思》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 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 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5.对《次北固山下》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 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 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 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二、填空题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________ jié________石 澹澹________ ..

萧瑟________ 枯téng________ 天yá________

8.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

①东临碣石________ 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

...

④乡书何处达________ ⑤断肠人在天涯________ 9.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_____,唐朝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______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______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_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而把唐朝新出现的________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

三、默写

10.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_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四、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诗仙”________,诗中“杨花”是指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到“杨花”“子规”,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13.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__之情。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B.“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思乡之情并非主要。 14.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永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ABC正确。D“断肠人”是主语,“在天涯”是谓语主谓之间应断开。故这句话正确的断句应为:断肠人/在天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2. A

分析:A.错误,“杨花”指的是“柳絮”。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 3. C

分析:ABD没有语病。C.语序不当,“研究、整理、搜集”应改为“搜集、整理、研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4. A

分析: A.有误: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烘托出孤寂而悲凉的气氛。言简义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 D

分析: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托北归的大雁,把我写的书信,带回故乡洛阳。故D理解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注意要扣住“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考虑,不能随意臆测。 6. D

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路,解答时要理解诗意。《观沧海》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接着四句写岛上的风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二、填空题

7. 竦峙;碣;dàn;xiāo sè;藤;涯

分析:竦峙: 耸立;挺立。碣石: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县 北。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萧瑟:1.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2.寂寞凄凉。枯藤: .枯老的藤蔓。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故答案为: 竦峙;碣;dàn; xiāo sè;藤;涯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8. 到达,登上;开阔;升起;信;形容悲伤到极点

分析:①向东登上碣石山。②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③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④家信什么时候能到达呢?⑤思念的人远在天涯。 故答案为:①到达,登上;②开阔;③升起;④信;⑤形容悲伤到极点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9. (1)诗人;慷慨悲凉 (2)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贬官 (3)停宿;唐 (4)散曲;求是指在

(5)观沧海;绝;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分析: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⑵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⑶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次北固山下》

⑷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⑸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故答案为:⑴诗人;慷慨悲凉 ⑵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贬官 ⑶停宿 唐 ⑷散曲 求是指在

⑸观沧海 绝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点评】⑴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⑵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⑶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⑷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⑸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三、默写

10. (1)山岛竦峙 (2)枯藤老树昏鸦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竦峙、藤、鸦、茂、雁、涯。

故答案为:⑴ 山岛竦峙 ⑵ 枯藤老树昏鸦 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古诗表达的内容情感等。 四、诗歌鉴赏

11. (1)李白;柳絮

(2)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诗人用杨花、子规渲染暮春时节凄凉惆怅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离散哀伤之情。(意对即可)

分析:(1)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②“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柳絮。

(2)“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面二句抒情做铺垫。 故答案为:(1)李白、柳絮

(2) 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诗人用杨花、子规渲染暮春时节凄凉惆怅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离散哀伤之情。(意对即可) 【点评】(1)古诗的作者,古诗中涉及到的文学文化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

(2)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古诗中有一些意象表达固定的意思,如“柳”表示送别,“子规”表示凄凉、哀伤等。 12.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分析:⑴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 \"杨花、子规\"这两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出凄凉感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⑵结合写作背景,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 故答案为:⑴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⑵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能力。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心境,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参考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13. (1)枯藤;老树;西风;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2)冷寂、悲凉 (3)枯藤;昏鸦;思乡 (4)D

分析:⑴这首曲子作者共选用十个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全曲中,暗喻题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互呼应的是“人家”,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意物是“人家”。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⑵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即游子)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⑶“枯藤”,秋天枯萎的藤蔓,代表的是秋季;“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时间是黄昏。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⑷ABCD赏析正确。D“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思乡之情并非主要”赏析不正确,这首曲子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⑴ 枯藤;老树;西风;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⑵ 冷寂、悲凉 ⑶枯藤 昏鸦 思乡 ⑷D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①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②展开联想想象;③明确答题思路。只有在掌握了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考场不慌,心中有数。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无论是理解诗句内容,还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都要抓住景、物、意象来分析体会。

⑷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对诗词表达技巧的运用与把控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语句,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诗歌的写法,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14. (1)客路;行舟

(2)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3)“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4)D

分析:(1)“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2) “潮平两岸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4)ABC理解正确。D“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错误,应为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故答案为:⑴客路 行舟

⑵ 两岸才显得宽阔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⑶“生” “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词语。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⑷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内容、语言、手法、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15. (1)观;“一统天下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襟”

(2)示例: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分析:(1)本诗的题目是“观沧海”,诗歌第一句就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观”字引领下文,以下十句描写都由“观”字而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可以抓住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了怎样的风浪来具体描写作答。注意想象要合理。 故答案为:⑴1、观

2、“一统天下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襟”

⑵ 示例:秋风阵阵,树林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点评】(1)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时要明白全诗结构并借助重点语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