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画像石的定义和发现、保护以及研究。
2. 深入了解画像石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画像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画像石是指在自然石料上刻画生动形象的艺术品。它是一种以石为媒介、以刻画为手段的艺术形式。
画像石是长时间自然风化形成的石头,其外形因文化地质条件及自然力作用作用而有所不同。形成时间一般在几千到几百万年之间,所以它可以被视为具有文化和自然历史价值的艺术品。
2. 画像石的挖掘、保护和研究
画像石的保存是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它的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所以画像石的保存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通过挖掘、保护和研究来保存这些文化遗产。
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采用非破坏性考古技术,不能对画像石造成一点伤害。
保护:画像石一旦被发现,就要立即做好其保护工作,避免被破坏或偷盗。对于已经保护好的画像石,要继续进行科学性保护和维护,如遮阳防雨、加固支撑等。
研究:对于发掘出来的画像石,我们需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工作,包括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
3. 质朴古拙的画像石的文化价值
画像石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和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质朴古拙是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的鲜明特征。其刻画出的形象自然、流畅,简洁而有力,可以用极简单的手法表现出画像石的鲜活生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画像石的定义和挖掘、保护、研究等知识点。 2. 对画像石艺术品的质朴古拙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 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画像石艺术形式的特点。 2. 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触表现画像石艺术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大班讨论和课堂演示等。
五、教学过程
1. 开篇引入
老师先介绍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画像石,并让学生们自由交流,看看他们是否知道画像石?
2. 重点解析
老师开始讲解画像石的定义、形成过程、挖掘、保护和研究等知识点。并且介绍了画像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等方面。
3. 分组讨论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就画像石的意义、其文化、艺术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
4. 大班讨论
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回答问题,并进行总结汇报。 5. 课堂演示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个小型的画像石模型,进行课堂演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大班讨论环节,学生们的思维和态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教学时间掌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们在更精确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