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

2024-05-29 来源:易榕旅网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

作者:葛宗梅,白宇,王一涵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7年第11期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使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近年来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掘出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外语专业就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适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11.0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11—0024—04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背景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双边及多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特别是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因其独有的语言优势、国际化视野、开阔性思维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又因为其知识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在择业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本文从近几年来吉林大学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入手,以从毕业生反馈的数据为依据,结合学生生源状况、课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就业心理等方面,综合分析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一、近几来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从一次性就业率来看,各专业就业状况稍有差异,且就业状况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明显。目前来看,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相比较于其他文科专业甚至个别理工科,就业率相对平稳,并不是特别低。但是,纵向来看,近几年的就业率,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下滑现象。英语、朝鲜语专业就业率比其他专业相对要低,日语、俄语专业就业率相对平稳,但俄语专业2014 届就业率较低。西语专业就业率呈上升趋势,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2、2013 年两年的就业率是100%。世界经济危机,中日关系、中韩关系的紧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二)就业去向多样化。对比近几年学生就业的单位,发现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数量减少,进入私企和灵活就业数量增多;各专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减少。比如英语专业,2006 年和2007 年分别有20 名和18 名毕业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而2008年之后,每年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都不超过5 人,对比明显。其他专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进入国家部委级单位的越来越少。

在对271 名毕业生的调查中,统计“您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时,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占17.34%,在其他外企、合资等企业工作的共20%左右,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仅占7.38%。

(三)出国留学和国外就业的学生逐渐增多。比如在招生数量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吉林大学英语专业2006 年毕业后选择出国的有3 人,到2016 年有21人;日语专业2007年有3人毕业后选择出国,2016年有10人;西班牙语专业2006年没有毕业后出国的学生,2016年则有10人选择毕业后出国读研或工作。

(四)就业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性别歧视。吉林大学的外语专业男女生招生比例1:5 左右,其他高校也基本上存在外语专业女生大大多于男生的情况,而女生在求职中处于性别弱势。在就业季,很多招聘单位的要求表示“男生优先”或者“此岗位适合男性”,毕业生中各专业的男生即使成绩差一点、能力弱一点,一般也都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

在对关于就业过程中是否存在就业歧视问题的调查中,毕业生反映虽然直接的性别歧视不明显,但存在隐性的性别歧视,某些单位或岗位对于女性还是直接或间接的不接受。

您认为在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是[单选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客观形势及主观原因

(一)就全国来看,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但压力与机遇并存。从2001 年到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4 万增长到765 万,从2011年到现在,全国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00 万。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中国文化正快速和稳步地走向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他们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而为了加快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政府也制定了“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特别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提出,更将中国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与世界紧密相连。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企业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当今人才急缺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单位对于纯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下降,他们希望招聘的是具有外语专业水平同时又具有经济、金融、外贸、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外语人才除了应具备外语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具备更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当前社会对外语人才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对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问到“哪些因素在外语专业学生择业中最重要(限选三项)”时,选择“沟通能力”(占80.44%)、“组织协调能力”(56.09%)、“ 学习成绩”(44.65%)、“ 实习经历”(42.44%)的占大部分。

在问到“就业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多选题)”时,选择“综合素质”的占

77.32%,选择“组织、沟通能力”的占61.99%,选择“专业技能”的占54.61%、“学校名气”的占51.66%。

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在对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存在的主要劣势的调查中,认为“专业限制”的占63.84%,认为“综合能力弱”的占31.37%。同时,现在很多单位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专业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实践能力较弱,综合素质方面沟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三)各专业因专业优势不同,存在专业间的差距。日语、西语专业近几年就业形势相对不错;而英语专业因全国各高校英语学生数量多、较之其他非语言类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因素,

就业率相对较低;朝鲜语专业因近几年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受朝鲜族人群冲击,很多单位希望招聘相关专业的朝鲜族学生,而不青睐零基础的汉族学生,因此就业率在下降。

(四)生源地与就业地严重不匹配。吉林大学本科学生生源地主要来自北方,而就业地主要在南方和北上广等地区。统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区,大部分毕业生前往广东、江苏、上海、湖南、浙江等华东和中南地区工作,其次是北京、天津、大连等地。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北方特别是东三省就业的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南方用人单位对北方高校认知程度不够,本科学生第一次就业率相对不高的一个客观因素。

(五)个别毕业生择业心态影响实际就业。一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观念存在误区,抱着外语即翻译的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二是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面对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各类招聘信息,望而却步,存在等、靠心理,错过好的就业机会;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个别学生不急于就业或不急于毕业前就业,选择毕业后回家乡或固定地区就业,这将影响传统高校就业率的统计。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就业水平对策建议

通过对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面临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于教学、就业方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可以探索和提出进一步加强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一)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精益求精的专业外语人。就目前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来看,虽然近年来进行了较大的完善和改进,但教材老旧、教学手段单一,外语专业知识与市场、职场所需脱节。

建议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灵活性、多样性。一是要坚持学校总体办学特色和目标,打好外语专业基础,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面外语能力的培养,下苦功夫才能出成绩。二是在培养学术型或者研究型人才的总体框架下,考虑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做到因人施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在高年级可以根据学生将来职业选择进行学术或者实用能力的培养。

三是要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与社会、与时事、与就业接轨,特别是要与“一带一路”建设接轨。

(二)多向延伸,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外语是一门交流工具,它需要承载其他信息才能实现有效沟通;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不论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公司,对员工能力的要求都是全方位的;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看,员工只有做到一专多能,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解决各类问题,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高速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指本专业和二外的双外语复合,更应在夯实双外语复合的基础之上,将管理、法学、经济、金融等专业融合进来,将历史文化、时事新闻等内容扩展进来,将专业实习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体教育教学之中。要走出去,拓展国际交流,既学习国外优秀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建立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传递到国际社会,探索多向延伸,实行“大外语”人才培养,实现“外语+X”的复合。

(三)加强职业规划,与用人单位对口对接,培养社会需求外语人才。强化、细化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提早着手,唤醒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随时间推移,不断细化指导,引导学生不断修正、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

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市场需求,将正规企事业单位请进大学课堂,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就业指导讲座交流、实践实习基地的建立、订单式合作培养的意向等形式,将最新的市场资讯引入大学课堂,将他们的用人理念和培养模式引入大学的教书育人,从而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