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9年第6期
涵洞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李坤鸿
(垫江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重庆408300)
摘 要:基于省道S415四川邻水界至长寿双龙三级公路建设的实践,结合软土地基路段(K0+160~K10+180)的设计资料和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测,利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涵洞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关键词:涵洞;软土地基;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U449文献标志码:A随着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市域范围内的公路网提档升级进程显著加快,我县为完善“二环八射八联”的骨干路网建设,实现“内畅外联”的目标,顺势启动了省道S415四川邻水界至长寿双龙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该公路沿线经过的水田、鱼塘较多,在建设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十分注重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使用功能,因此在本次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经济的因素,保证涵洞基础稳定的同时,尽量节约资源、减少占用农田。水田、鱼塘常年被水浸泡,排水挖除有机质土后,涵洞位置达不到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因此,本文探讨了公路沿线涵洞经过的水田、鱼塘位置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为今后的公路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1 省道S415概况
省道S415四川邻水界至长寿双龙段,南北走向,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30km/h,路基宽度7.5m,路线全长约79.5k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位于重庆市垫江县,境内东西部山岭耸峙,切割成谷,山间槽地交错;中部高滩河纵贯全境,一系列溪河、小沟冲、平坝镶嵌其中,形成绵亘起伏的丘陵。其K0+160~K10+180路段大部为农田,间或分布有鱼塘,该路段共设置50余道盖板涵,涵洞孔径1~3m。
2 涵洞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 盖板涵设计
新建涵洞断面形式为矩形,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台身采用C30混凝土、涵身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帽石采用C30混凝土、涵底铺砌采用M7.5浆砌片石,盖板涵基础承载力应不小于0.25MPa。
2.2 涵洞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涵洞位置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检测单位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K0+160~K10+180路段涵洞所处位置的地基承载力在80~10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对水田、鱼塘路段处理方法是,当软土层较浅(H<2.0m),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挖方中的石方或碎石;当过湿土层较深(2.0m<H<4.0m)时,清除表层腐植土后采用抛片石进行挤淤处理,片石粒径采用10~60cm。片石上满铺20cm的连槽碎石或砂砾垫
作者简介:李坤鸿(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6-0072-02
层作为过渡层,再进行填土分层碾压,道路填方段涵洞位置压实度要求>93%,最后施工洞身基础。
实施过程中,由于该路段淤泥质土层较厚,触变性一般为2~5。在饱水状态下,经扰动或振动,其结构受到破坏,土体的强度显著降低,呈稀释流动状态,产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向基底两侧挤出。采用的设计方案为挤淤处理,但是方案执行过程中,难以将片石挤下去,且片石易受水的影响,难以确保公路运营期内涵洞基础的稳定。
因此,在设计的基础上优化处理方案。根据开挖后检测的地基承载力,以120kPa为界限,采取2种处置方式:方式一,地基承载力<120kPa,换填2m厚的片碎石,在上面铺筑一层0.5m厚的C20片石混凝土;方式二,地基承载力>120kPa,换填2m厚的砂砾石,在换填层的顶部设置2层土工格栅,采用钢筋锚钉锚固。处置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常涵洞的砌筑。2.3 使用换土垫层法分析
利用换土垫层法,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垫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满足构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也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
为便于分析,选取1.5m×1.5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作为模板。
(1)方案一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基础宽度45cm,襟边20c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8kPa,换填材料系数ym=20,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按工程经验进行试算,换填材料采用2m片碎石+0.3m片石混凝土。如表2所示,采用0.3m片石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是不满足要求的,片石混凝土厚度至少≥0.5m。因此根据计算结果,盖板涵基础铺筑一层0.5m厚的片石混凝土垫层。
(2)方案二地基承载力>120kPa,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基础宽度45cm,襟边20c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8kPa,具体参数如表3所示。
如表4所示,换填材料采用砂砾石,按工程经验进行试算,采用2m砂砾石垫层换填后,盖板涵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3 处治实例
3.1 工程处治
本次对省道S415四川邻水界至长寿双龙段分别选取2处具有代表性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位置进行处置,K1+960涵长9.5m,K2+927涵长12.75m,孔数及孔径为1-1.5m×1.5m。首先对水田路段进行排水处理,然后
2019年第6期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工程技术与应用 | ·73·表1 盖板涵基础数据及换填混凝土材料参数基底宽度b(m)基础底埋深h(m)填土重度γ(kN/m3)2.40.620垫层厚度(m)0.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kPa)换填材料110混凝土z/b实际值0.125z/b修正值θ差值0.12515.000表2 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采用0.3m片石混凝土垫层计算结果
基底自重应力pc
(kPa)12
基底平均压力pk
(kPa)250
压力扩散角θ
(°)45
垫层底附加应力pz
(kPa)190.4
垫层底自重应力pcz
(kPa)18
换填后承载力特征值faz
(kPa)208.4
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
结果
表3 盖板涵基础数据及换填砂砾石材料参数
基底宽度b(m)基础底埋深h(m)填土重度γ(kN/m3)垫层厚度(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kPa)换填材料
2.4
0.9
20
2.0
158
砂砾石
z/b实际值0.833
z/b修正值θ差值0.500
30.000
表4 地基承载力大于120kPa,采用2m砂砾石垫层计算结果
基底自重应力pc基底平均压力pk压力扩散角θ垫层底附加应力pz垫层底自重应力pcz换填后承载力特征值faz
(kPa)18
(kPa)208.4
(°)30
(kPa)90.031
(kPa)58
(kPa)155.031
垫层厚度设计合理,承载力满足要求
结果
对K1+960处开挖,最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为82kPa。而K2+927处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为118kPa,开挖的土质具有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含水量等特点。
根据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对以上盖板涵地基进行换填,换填片石采用的是挖方中的石方,浸水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尺寸在50cm左右。对K1+960处进行换填,先采用2m厚片碎石分层填筑,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然后砌筑0.5m厚的片石混凝土。对K2+927处换填2m厚的砂砾石,临近顶面时铺设2层土工格栅。两处地基加固处理过程中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控制,待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后,施工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2 沉降观测
在涵洞侧墙内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每侧各设置3个,每个涵洞共设置6个观测点,采取用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对施工后的地表沉降进行观测,每周观测一次,观测成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各个断面12周沉降值最大,随着时间增加,沉降量逐渐减小。在处置后的地基上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其使用状况良好。
表5 观测时间及地表沉降值
盖板涵K1+960K2+927
4周累计沉降8周累计沉降12周累计沉降量(mm)量(mm)量(mm)
0.70.7
1.72.2
3.94.5
16周累计沉降
量(mm)
4.65.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软土地基上砌筑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易导致沉降破坏的问题,本文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处置方案,可以为以后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2]余侃柱.西北地区残积淤泥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水利
水电科技进展,2000(5):41-43+52.[3]郭军涛.公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
究,2019(3):62-63.[4]曹爱民,徐玉良.涵洞基底振冲碎石桩处理施工技术总结
[J].工程技术研究,2018(4):31-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