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里的“道”,是直接承袭自道家的“道”。不同的是,原来道家的“道”所呈现的是一种哲理性的思想;但在道教里却将其神秘化、宗教化了。在道教各类道经中,对“道”的解释,有时解释“道”为天地之本源,有时解释“道”是生生灭灭之规律,有时解释“道”就是阴阳的交互作用,甚而有时解释“道”就是指道教的至高神太上老君。道教是多神教的宗教,它的神祉颇为复杂,包含了自然崇拜的天神地只;以人为神的英雄崇拜、仙人崇拜;各类精灵崇拜,例如石头公、树头公;各类亡灵崇拜等。此外,道教在面对佛教的竞争之时,也经常将佛教的菩萨、尊者等,在重新赋予一新的身分之后,就将其纳入在道教的神谱系之中,并以此来吸纳信众。道教的神祗,主要分为天、地、水三界,并且各自依封建体制建构出他们的神谱系。在道教里的的至高神是太上老君,有的人认为老子就是此太上老君;若再加上另有老子“一化三清”的说法,因此也有的人认定三清神(玉清、太清、上清)就是道教的至高神。至于统管天、地、水三界的玉皇大帝,在道教里并非是至高神,甚至玉皇大帝也如人间皇帝一般,也是有任期限制的。
道教的主要学说之一,并且也一直是影响道教徒修炼的一项主要教义,就是道教「神仙学说」的发展。这种神仙学说的中心意旨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在实践上,练气和炼丹就成了道教修炼神仙的重要方法。然而要注意的是,由于气与人的灵具有关连性,练气时若是不能注意到其中灵的作用的话,有时则会走火入魔;至于道教史上的炼丹,由于丹药之中经常会加入金属,通常是加入水银,因此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者,则比比皆是。在历史上的宋元时期,由于炼丹失败的例子不断增加,有些道教人士就想进行改革。这时兴起的一些道教派别都明显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例如高倡忠孝节义的净明忠孝道,与讲究修养心性的全真道、真大道等就是如此。
道教的“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道教义枢》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苍元上录经》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经》称:“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并序》云:“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诸染秽,其中宫主,万绪千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据此,“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胜境,即玉清圣境(在
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道教神祗——玉清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居“三清尊神”之首,在宫观“三清殿”里居中。其名最早为元始天王,晋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未分,溟涬鸿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虽然道书中有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当作两位尊神,但正如宋代道士宁全真所说,元始天尊者“故称云元始天王者是也”。《云笈七签》卷一百一,撰列诸尊神传纪,亦首列《元始天王纪》,可见宋时已当作一位尊神了。南朝梁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共分七个神阶,元始天尊列为第一神阶的中位,《隋书·经籍志》也载:“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道书认为:“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气,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居帝之先,故为元始。”唐末道士杜光庭于广明二年(881年)进《三界混元图》于朝,其中叙曰“天尊者极道之宗元,挺生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形,不无不有,非色非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化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天尊,盖世人尊之如天,仰之则弥高,攀之则无阶,杳杳冥冥……生万物而不为主宰,御万化而不为言,至尊、至极,故曰天尊也。”《云笈七
签》卷一百一《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缰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皇位在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总之,从两晋到南北朝时,元始天尊已逐步驾临于太上老君之上,成为道教第一位至高神。
【道教神祗——上清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居“三清尊神”第二位。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相继出现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中位,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云笈七签》卷一百一的《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所记略同,但又稍有差异。据《灵宝略纪》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为广宣经箓,传乎万世。”又据《洞渊集》称:“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气,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上清、灵宝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为根,体现了道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思想。后之灵宝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来。 【道教神祗——太清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126-144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
聚形为太上老君,常卫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虽然历代帝王和民间传统都奉太上老君为道教始祖,但在道教三清尊神中仍居第三位。
==================================================================
【道教三清宫(观、殿)通用对联】 日丽瑶台,云飞画栋; 香凝宝殿,乐奏钧天。 举步艰危,便把脚跟立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赵鹤清撰
展太 极图,不外九宫与八卦; 施大 法力,能教一炁化三清。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荡胸填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具极大神通,一气三清,拯尽四洲黎庶; 显无边法力,离龙坎虎,修成万劫金仙。 宝殿巍峨,睹金相庄严,已接三清法界; 天吾缥缈,觇玉容整肃,如游九府神宫。 先天地生,溯阁中万古灯传,极本无极; 为道法祖,仰云际五台鼎峙,玄之又玄。
太极判以成乾坤,乾为父,坤为母,肇造乾坤祖杰; 两仪分而为阴阳,阳属天,阴属地,胚胎天地元神。
何须多说元机,只一片白云,往来万里桥头,斜折梅花开笑口;
果是飘然仙侣,看双骑黄鹤,缥渺百花潭上,高楼玉笛破尘心。 ——陈钟祥撰
----------------------------------------------------------------- 【道教上清宫(观、殿)通用对联】 于今百草承元化;
自古名山待圣人。 ——于右任撰 直上江源第一峰。 ——刘树皆撰
隔断红尘三十里;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钟敲月上,馨息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 【道教太清宫(观、殿)通用对联】 峰抱三方列;
潮迎一面来。
花暖青牛卧; 山空碧水流。 紫气东来三万里; 函关初渡五千年。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逢老子再骑牛。 问青牛何人骑去; 有黄鹤自天飞来。 万丈金身开翠壁; 五千文字閟瑶缄。 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
与天人合机,象拱宸居。 ——康熙撰
柱下扫玄风,仙史已孚七十字; 关中统紫气,道经曾著五千言。 白发髟髟,八十载腹中宁非幻妄; 青牛湿湿,五千言书内毕竟精微。
紫气满前程,从函谷关来,闻道者非徒尹喜;
丹经流妙说,上昆仑山去,尽头处乃号天尊。 ——慕少棠撰
功德在人间,乾元资始,品物流门,柱下函关原一气; 虚灵是道体,梵相有为,忝珠尽挹,降生说法见三清。 ----------------------------------------------------------------- 【道教三清与四御四皇合祀宫(观、殿)通用对联】 【道教神祗——四御四皇】
道教的四御四皇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尊神。一曰玉皇大帝,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二曰中央紫微北极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三曰勾陈上宫天皇上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四曰后土皇地祗,又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传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另有一说认为,四御即四极大帝:北极紫徽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玉皇大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即广成子,他是道德天尊的大弟子,三清五佛转世俗世后,他即成了天界主宰。俗世中一般在祠、社、观、宫中供奉。因其至高无上,一般老百姓供奉不起。
紫微大帝:北极星主紫微大帝即水精子,他是道德天尊的弟子。他是玉皇大帝的左手,协助玉皇大帝管理天界。俗世老百姓很少人知,故供奉极少。
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天皇大帝即赤精子,他是道德天尊的弟子。他是玉皇大帝的右手,协助玉皇大帝管理天界。俗世中亦很少人供奉。
地祗大帝:承天效法地祗大帝即地母,为道德天尊的弟子。管理三界一切地域。俗世中称其为“后土娘娘”。俗世供奉其是求生殖、五谷丰登! 颢气絪缊,一元资发育; 神功覆帱,万汇荷生成。 碧瓦护风云,别开洞府; 丹霄悬日月,近丽神皋。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