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传感网络安全防盗报警系统

2023-03-08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传感网络安全防盗报警系统

作者:谢丽君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控制,采用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安全防盗报警监控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中所选用的传感器和整个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传感网信息数据处理的几种常见模型结构。

关键词:AT89C51 传感 安全防盗 报警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6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222-01 1、引言

目前,传感技术在各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并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数据处理是对现有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处理而展开的最新研究,将数据处理、网络和传感器三大技术结合构成传感网。传感器是传感网系统的硬件基础,信息源是传感网信息数据处理的对象,该系统协调优化和综合处理能力是传感网的核心。本文通过对传感网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模型进行探讨和研究,将该研究应用于安全防盗中,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传感器选择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能探测、感受外部的信号——包括物理和化学信号,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将多种传感器与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结合,应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取外界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对外界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防盗功能。

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差异较大,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应用于防盗系统,决定该系统是否成功。传感器的选择原则:根据测量目的,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选择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安全疏漏。

综上述分析,实现防盗检测的功能,可选用下列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网络安全防盗报警装置:(1)红外传感器:在绝对温度以上的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热运动,向周围辐射红外波,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人体温度在36°~27°之间,辐射波的波长在9~10μm之间,通过测量波长判定人体的温度,确定人体的存在。(2)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的特殊声波,是通过电压激励换能晶片振动形成的,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等特点,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定向传播,利用该特性研制成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具有穿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反射两大功能,人体进入超声波监控区域,由人体反射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后,输送到单片机进行判断和报警实现防盗。(3)多普勒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属于超声波传感器的一种,当物体在超声波监控的区域内运动时,引起超声波频率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由此研制成多普勒传感器。将变化前后两种超声波进行比较,并检测、放大、限幅等处理后得到物体移动相关的电平信号。(4)CCD传感器:图像传感器(CCD),是由感光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该器件可以把可见光线转变成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由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保存,将数据输到计算机内,应用软件进行处理,实现图像修改。

这四种传感器从辐射红外线、反射超声波、超声波频率改变和图像输入等方面监测人体,实现信息的采集,以利于准确报警。 3、报警系统的组成 3.1 硬件结构

热释红外、超声波、多普勒、图像(CCD)这四种传感器可以采集人体的各种特征参数,将参数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进行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产生数据送至AT89C51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实现对监控判断和报警处理。在组成的网络系统中,数据被传送到上位机,由上位机进行处理并监控。 3.2 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主要有结构、数学和功能三种模型。结构模型用于信息处理,功能模型用于数据融合,数学模型则是处理算法和综合逻辑。分成五级:检测、目标识别、位置、态势评估与威胁估计等。处理主要在检测、目标识别和位置三个级,设计系统结构模型集中在这三级,下面介绍几种检测级模型。

检测级模型主要有串行、并行、带反馈并行、树状和分散等5种。针对不同的目标,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结模型行混合使用。安防监测可采用串行模型(图1),能准确获取现场人体入侵的情况。

图2是并行的数据融合结构,传感器检测结果在中心同时被处理,并被送到单片机,然后形成判断结果输出。该方式的特点是:报警设置简单、明确,不过误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可采用简化硬件和数据检测处理的判决方式。

串、并行的混合融合结构,能更全面的反映所检测的信号源的情况(如图3)。每一条线都可以产生独立的结果,能对数据处理并判断输出。 4、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感网系统已在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网也必将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在国防安全、智能生活、工业生产、物流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存礼,周乐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2]李华主编.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3]林金泉,何小河.自动检测及转换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4]何希才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谢丽君,1983.10,女,南京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江苏无锡,助教,电子与控制工程系系党支部书记,电子科学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