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传播视域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2024-03-05 来源:易榕旅网
新闻传播视域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摘要:在社会文化互动沟通方面,新闻翻译占有较高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外也希望在本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加强合作沟通,而新闻翻译就是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的关键渠道之一。当前,对新闻从业者而言,需要转变传统传播形式,基于新闻传播视角,准确研究新闻翻译遇到的挑战,确定传播期间新闻翻译应当遵守的原则,从而制定出满足传播背景下新闻翻译途径。

关键词:传播视域;新闻翻译;基本现状

新闻翻译是处于各种社会环境和语言当中的一种翻译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因素即跨文化语言氛围。伴随新媒体的进步,对外界群众消息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外传递发展面也不断扩大,正是针对该种对新闻翻译的需要,必须注重新闻翻译的功能。就新闻传播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深入学习与优化的过程;就新闻翻译来说,不能只是局限在翻译方面的运用,还要延伸到传播活动当中,且由此不断提高新闻的准确性,及时回答专业问题,科学分析内容、媒体、大众和获得的成效,从而传播给观众,取得最佳的新闻翻译成效。

1、传播视域背景下新闻翻译基本现状分析

新闻传播期间的新闻翻译其实质上属于一种跨文化含义下的语言沟通,需要以媒介为基础,在国际上传递综合消息。但是,近几年伴随国际化进度的加速,新闻翻译人员缺少一定的实践能力,没有正确掌握翻译原则,使得翻译的一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所以新闻传播时对于新闻翻译的探究需要基于现实基础,科学分析现状,方可顺利达到这个目的。

(1)跨文化思想的束缚.新闻传递期间,新闻翻译涉及文化含义、语境变动、实际作用等方方面面。新闻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交流和沟通。针对国内综合发展来说,国内新闻翻译探究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少详细的理论支撑,而跨文化思想的束缚最严重。当前,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从经济整体实力变为文化软实力,则在新闻翻译期间,应当深入解读跨文化思想下的

[1]

文化内涵,需要新闻翻译,既要有一种语言转变模式,也要有一种文化重组的传递效果,所体现的要是人文情怀的表述,跨文化思想所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新闻播出流向与传播途径上,两者之间失衡是导致新闻翻译无法提高文化传播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面对跨文化思想的束缚,需特扩展外宣途径,提高新闻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把好新闻翻译质量关。

(2)翻译形式简单,缺少合理的理论方法支撑。现如今,新闻传播过程的翻译一般聚集在新闻报刊探究方面,对世界电视网络翻译很少,有翻译形式简单的现象。针对新闻翻译语言来说,我国汉语翻译维语哈语等地方的语言翻译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翻译形式问题来说,新闻翻译缺少合理的指导方法,这同样是目前新闻传播期间存在的巨大问题。由于中国新闻翻译探究活动起步晚,研究所产生的体系比较落后,则必定缺少精准定位。现如今,新闻与翻译依旧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对于专业人员培养力度薄弱,所以后续必须克服这个弊端,培育出跨学科人才,基于实证研究,在实践翻译过程学习与找到规律。

2、传播视域背景下新闻翻译探究的基本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出现了翻译功能主义,对新闻翻译探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中国对新闻翻译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但受跨国文化思想与研究起步晚的限制,缺少合理的指导方法为支撑,中国对新闻传播环节翻译探究的原则掌握并不全面,有些学者通过实例研究新闻翻译,表示新闻翻译过程最重要的形式即编译,可以促进文化知识和受众意识形态的有效结合。换言之,在新闻翻译期间的原则主要是实用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语言,精准解释其本意与隐藏的人物色彩、主要思想。所以,新闻翻译需要遵守功能实用性与新闻文本转变的原则。

1.

翻译实用优势原则的解读。结合功能主义研究者诺德的观点来说,功能主义处在新闻文本和翻译之中,基于语言表明实用作用,涉及内容、表情等各种功能,该功能在时间翻译上可以处理许多现实问题。针对新闻翻译来说,翻译者既局限在在语言文本上,而且要加入商务语言等多种文本,在翻译时必定会产生信息功能表达不齐全的情况,这就需要在新闻传播时对翻译保持严谨态度,基于事实,以内容实用性为主,使大众可以清楚解读新闻信息。

[2]

2.

翻译者对文本转变的掌握原则。因为新闻比较特殊,在翻译新闻内容时,对文本的掌握必须更为注意。针对实用功能来说,其翻译时明确文本类型的重点,掌握文本转变的核心。简单地说,跨文化差别、内容结构、内容表述形式等均要严谨阐述与调整原文,翻译人员要选取可以引发读者积极性的文本形式来表述这个含义。其次,对汉语新闻和哈语新闻构造文本的掌握原则不同,汉语通常采用直接简洁表达,但新闻内容大都是固定格式。

3.

所以,就翻译者来说,新闻传播旨在向观众诉说新闻消息,在新闻翻译时应当掌握该种文本转变的原则,在传播大篇幅新闻内容时,应根据读者所在的文化背景调整词汇应用,便于读者阅读。所以,在符合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新闻翻译人员对原文本内容结构的调整是解读翻译时新闻含义的前提条件。

3、传播视域背景下新闻翻译探究的完善策略

(1)以培育新闻翻译工作者整体素质为主,推进新闻走向国际。我国在走出国门的舞台上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中使其他国家了解我国的最主要途径即翻译新闻消息。在全球化背景下,新闻翻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翻译效果,所以要大力引入、重视与培育多语种专业的新闻翻译者。尽管,目前英语是全球最通用语言,但在翻译方面还应当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对职业需求既停留于道德方面,也涉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文化积累和应变能力,方可更好使中国走入国际舞台。

1.

以新闻准确客观为主,制定科学完善的运营制度。人类创造了语言,但却不能百分之百精准表述语言的全部含义,针对新闻翻译来说,也必定有文字、情感等各种误差,因此新闻翻译必须基于准确客观层面解析新闻信息。在新闻领域,尤其是新闻翻译方面,高尚的职业道德、准确客观的传播是保证新闻常规性的前提条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其是一项必须遵守的准则,尤其是在融媒体背

[4]

[3]

景下,需要时刻记住这项准则,仔细审核新闻准确性,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贯彻执行新闻行业标准,防止不良新闻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

2.

翻译时保证信息质量。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信息传播。一般针对国际消息的传播不仅能够是内向外传播,还能是外向内传播,具有一定特点和作用。前者是依靠特定方式把本国消息传播到国外,起到相互沟通和传播目的。就中国来说,汉语就变成了输出语言,变成外语新闻,接收主体就是全球各国民众;后者就是把国外消息引入本国,这一过程,我国需要依靠翻译者过滤调整国外消息,将之翻译成汉语,以供国民阅读。

3.

实现新闻翻译理想化。传播效果实际上就是指传播活动最终达到的目标,这也是对传播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检验的标准。在理论方面,要重视对新闻翻译效果和受众的分析,这也是新闻翻译人员一直都在完善和改进的课题。在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要想确保翻译工作达到理想化的传播效果,翻译人员必须要根据新闻的特征、属性和内容,并且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特征的不同,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不断分析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使用灵活多元的翻译方式,实现新闻翻译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新闻翻译取得理想效果。

4、结束语

简而言之,自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就提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的要求,则新时期环境下,中国文化想走出国门,就要依靠大量的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即新闻翻译。所以,翻译人员需要具有整体掌握信息的水平,规范翻译行为,遵守新闻翻译的规范化准则。

参考文献:

[1]盛俐.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传播与翻译研究[J].新闻传播,2021(16):25-26.

[2]孔雪静.《透过英中翻译看新闻框架——中英文媒体话语比较研究》介评[J].东方翻译,2021(04):104-109.

[3]王英杰.我国英语新闻网站新闻编译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1(06):76-77.

[4]王馨雪.新闻传播视域下的新闻翻译研究[J].新闻战线,2019(12):73-74. [5]尹静.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看新闻翻译的把关实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83-84,89.

[6]连小英.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全译”与“变译”——以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为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50-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