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场景化应用
2021-06-12
来源:易榕旅网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场景化应用 叶雨浩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摘要:场景兴起,万物互联一一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的 广泛运用,使得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日益场景化。本文从“时空”与“情境”的复合维度厘 清了“场景”的概念,提出了当前新闻媒体场景化应用的主要思路:既要满足用户类型化的 常规性需求,又要寻求其场景化的随机性需求。从新闻传收模式、受众场景体验、商业消 费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新闻媒体场景化应用的必然性。场景化的传播可以在新闻采集方式、 新闻制作形式、新闻传播样态、新闻获取场景四个层次上拓展,以实现用户不同场景的感 知与信息的适配,为新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场景 新闻媒体 移动互联 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断言:“比特作为信息 式……我们需要抛弃社会场景仅仅是固定上的时间和地点 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 发生的面对面的交往的观念,我们需要研究更广泛、更有包 要素。”…媒介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人类信息获取与社会交 容性的信息获取模式观念”, 这种“信息获取模式”指的是 往的方式也在飞速变革,以前人们还只是处在一个面对面、 由媒介信息所引起的心理与行为的“情境”,它更多的是一种 口耳相传的原生场景之中,而现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 感觉区域,而非纯粹的空间性指向。并且,梅罗维茨把戈夫 的广泛使用正在变革着人们的使用行为,大范围的场景被重 曼“面对面交往”的结构特征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结合起 构。胡正荣 ̄P_,web3.0定义为“场景细分时代”,“每个人的 来,提出一个新的关系模型一一新媒介造就了新情境,新情 角色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情景、场合和需要中实现的,而 境引发了新行为。 围绕个人存在的这一切就是场景”。 。。‘场景”价值与内核的 这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指出了媒介的社会影响,把 场景”的概念引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一一情境维度。 兴起重构了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用户思维”,对媒体 “随着社交、购物、支付等一系列互联网行为融入人们 而言,“场景化应用”意味着媒体将在场景感知与信息适配 的需求与模式探索上殚精竭虑。 一、场量:时空与情境的复合维度 的生活,“场景”的概念也逐步走进了移动互联时代。2014 年,美国记者罗伯特・斯考伯和专栏作家谢尔・伊斯雷尔在 “场景”原是影视或戏剧语言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大胆断言“未来的25年,互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有一定的任务行动或是因为 联网将进入新的时代一一场景时代”,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 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的生活画面”, 如今“场景”一词被 景,他们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应该是基于移动终端、传 广泛运用于传媒业。欧文・戈夫曼是早期的场景主义者,2O 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提供的应用技术以及由 世纪80年代电视的广泛兴起模糊了前台与后台的界限,同时 此营造的一种“在场感”,五种技术原力正在革新着消费时 6 这种可体验的、可改变的、具体的复 促成了私人场景与公共场景的不断交合,这就是著名的“前 代人类的行为体验。_台后台理论”。戈夫曼把“场景”当作是“任何受到可感知边 合场景,把“ ’作为了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的纽带,与移动 界某种程度限定的地方”, 如教堂、咖啡厅、教室等物理隔 互联时代的核心本质相契合。斯考伯与伊斯雷尔的论断也得 离地点的空间概念,不仅受到实体空间物质的阻碍,还会附 到了中国学术界的Ⅱ向应,喻国明就指出“场景的变化”对于人 基础 有时间的限制。戈夫曼对于“场景”的理解是从时空维度来 们的角色定位、行动脚本、交往规则、社交氛围将产生“考量的,侧重于面对面交往的结构特征。 性影响”,“信息技术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 彭兰认为,对“场 2002年,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梅罗维茨在戈夫 变社会生活的场景来塑造人们的行为”。移动传 曼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概念,并且将其概括为 景”的重视源自其作为新闻媒体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情境”。他认为媒介并不是单纯的渠道,而是一种“社会环 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 境”或者是“上下文”,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对人们交往的 (服务)的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 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 的另一种核心要素”。 东南传播2017年第7期(总第155期) l一 一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意义不断增强,线上与线下、现 形式的场景传播打破了以往政治传播的刻板印象,交互设 实与虚拟、空间与情境共构的多维度场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 计连接了人与媒介的关系,把人所处的“朋友圈”场景纳入 信息接收和信息传递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在重构着一个全新 到了新闻的生产之中。以往文字类内容“无图无真相”,图片 样貌的媒体环境。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要 类内容只能定格“瞬间”、语音类内容缺乏“互动场景”,而 素是“内容与形式”,流量成为其重要的考核指标;到了互联 互动新闻还原了面对面的交流情境,使得传播更加生动、形 网时代,“社交”成为了新闻媒体的核心要素,根据“六度分 象、贴近,回归了人类“本质性互动” 场景。美国学者Nikki 隔理论”,人与人之间节点化的关系网络成为了信息的传播渠 Usher 在《Interactive Journalism:Hackers,Data and 道,“无社交不新闻”成为了这一时代的显著标榜;如今,移 Code)一书中谈到,互动新闻成为了维系情境的“手段”, 动互联时代“场景”的价值不断被提升,尤其是移动媒体的 运用交互技术可以带来人们的互动体验。场景传播作为一 广泛普及,适配用户的特定场景需求成为了用户思维的新型 种新型的传播样态,正如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深刻意 主导取向。这就意味着,新闻媒体不仅要满足用户类型化的 蕴一一使用媒介的过程将会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优越感” 常规性需求,更是要追求用户场景化的随机性需求。 二、新闻媒体“场景化应用”的必然性 体验,这种深层次的体验感将会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使用 与满足”效果愈加明显,因此场景传播将会成为未来新闻业 (一)场景传播符合新闻传收模式的变革 的新形式与新符号。 在传统新闻时代,“点对点”的面对面交流和“点对面” (三)“场景”在消费时代下的商业变迁 的大众式传播是最主要的两种新闻信息传收模式,但这种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消费”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热门, “我说你听”的交往结构早已不再契合如今的传播需求。 无论是百度地图的乘车定位服务,还是微信全新开启的“小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逻辑演进不 程序时代”,都是商业领域场景应用的典型代表。基于场景 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接收场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的服务是消费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为产品设计与构想其潜在 (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 的场景可能性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吃饭”为例,“场景化” 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 移动媒体 构建让“在家吃饭”这一基本的个体行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 承载了互联网发展的无限希冀。2017年4月发布的(2017 间:2000年,移动设备的功能只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所以 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超过46% 那时的外卖订餐只能通过这两种方式,并且菜单样品全凭自 的手机用户每日亮屏时长超过2小时, 常见的使用手机的 己想象,十分不便利;到了2009年,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 场景是吃饭、坐交通工具、睡觉前。手机等移动媒体已经“入 以及GPS定位系统的提升,使得外卖APP开始流行,人们只 侵”我们的生活并且扎根生长,成为媒介与社会共生的场景 需要通过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就可以一键点餐与支付;但 形态。新场景的大范围构建必将引起人们交往行为的改变, 不是每一家餐厅都合人胃口,沿着这一条场景化逻辑,爱大 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经让位于“双向互动”的新型传收模 厨、Yami等厨师上门服务开始盛行,根据点餐口味的大数据 式,手机屏幕时常被唤醒,形成了去中心化、节点化的“微传 分析来挑选厨师。2017年,“吃饭”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将是 播”景象。 什么?随着技能变现、知识付费的潮流兴起,沿着这一场景 所谓的“场景化”传播,就是要基于用户的场景移变而 化逻辑,“自助厨房”将是一个选择方向:用户下厨提供技能 制定相应的信息适配策略,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服务需 与料理知识服务,商家提供食材来源和其他用户渠道,双方 求。用户所处的场景随时都在移动,这样的移动场景可以分 利益分成,共收渔利。“场景消费”的理念也逐渐进入到了新 成三个阶段:过去场景、实时场景、将来场景。场景传播不 闻行业,兼具社会服务与资本利益的媒体将在这场“场景革 仅要求新闻媒体深谙用户的实时状态,而且还要分析用户在 命”中重新制定传播策略与布局,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新闻 过去场景的行为与此时此刻实时状态的关联,并且能够预测 传播的资本特性。 出用户即将移步的新场景是什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移 三、“场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动场景的分析可以向前和向后两个不同的时空延伸,立足时 (一)更新新闻采集方式。兼具便捷性与在场感 空互联的属性特征,借用大数据分析,直抵用户的全方位的 随着“场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不断渗入,“场景化思 碎片化需求。在分众化的时代,“数据”的隐形连接成为了整 维”已不再只是打通平台壁垒的“平台化思维”,而是依托于 合人们行为与体验的关键纽带,因此场景传播更符合“微传 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的一场关 播”的随机性、个人性的信息适配。 (二)沉浸式场景表达带来深层互动体验 乎未来的思维变革一一以用户场景为中心,以服务用户需求 为目的。以小屏叙事、可视化方式实现“移动适配”,提升信 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指的是让读者与 息获取的便捷度,降低用户获得信息的成本,是当前新闻媒 受众置身于新闻事件丰富而多元的信息场景中,产生浸入 体移动新闻采编理念的核心内容。” 从新闻生产最初的阶 式的感受与思考。… 场景时代的新闻传播更多的是强调新 段一一新闻采集一一媒体就应该把握用户的生活习惯,主 闻产品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以文字、图片为主的静态 动去适配不同场景中的多样需求,提升新闻“在场感”的体 传播样式,取而代之的是短视频、H5等新兴的新闻传播方 验。对此,Nikki Usher认为,“人们的数字体验需求在不断 式。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互动新闻作 增加,一是速度要快,二是改进设计,才能提升交互式的情 品《王小艺的朋友圈》刷爆朋友圈,点开链接便可以跟随着 境”。㈣ 记者王小艺游历在一个全屏模拟朋友圈的画面之中。这种新 第一,缩短采播周期,压缩时空间距感。在传统的新闻 2。17年第7期(总第155期) J东南传播 ● ~ : 『_I-1 — 麟 睡 礅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采集是一项耗费人力与物力的工作,并 独有,但心理氛围对人们的行为的确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 且因传输速度慢、审查流程繁琐等缺陷大大延长了新闻的采 影响随着现实交往与虚拟交往的界限模糊而越来越明显,新 播周期,“新闻”早已变成了“旧闻”。然而,新媒体技术的目 闻媒体对用户心理氛围的分析将是创新新闻场景化制作的 新月异为新闻采集带来了移动化与便捷性。以《人民日报》的 重要方式。2016年底网易新闻推出了《我猜,你的2016在 “中央厨房”采编流程为例,定位系统的全面升级,记者可 这里》,这一互动新闻就是基于时空与氛围双重维度来制作 以利用移动设备的GPS功能定位出与新闻发源地的距离, 的,网易新闻用“关键词”抓取的形式来拉近与受众的接近 随机出动进行采集拍摄,大大减少了无必要的时间耗损。并 性,比如:我们选择了一个词“匆匆”,屏幕画面就会出现一 且,拿到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后,记者可以通过专业设备进行 个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匆忙的2016 现场直播,也可通过云端传输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 年,这与人们年底回家过年的时空接近性是一致的;网易新 新闻编辑的手中,新闻的产出时间也被大大压缩。提升新闻 的“在场感”,首先就是要体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压缩 新闻现场的采集到平台端口的传播间距,还原用户与现场的 “亲近感”。 第二,借助可穿戴式设备,改进采集方式。2014年英国 维珍航空公司做了一项创新性的实验,以谷歌眼镜和索尼智 能手表来完成用户的信息适配,利用这些可穿戴式设备,航 空公司的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出头等舱乘客,并且获取他们的 生活信息,包括饮食习惯、上次出行路径、最终目的等等。掌 握了这些数据之后,航空公司人员就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个 性服务。用户在此时此刻场景下的需求往往与之前的交往方 式、生活习性有着直接联系,过往的经历支配着用户接下来 的活动取向。如今这些生活习惯可以被存储为一条一条的 数据,在未来的场景时代,场景分析更多地基于大数据的采 集,如何去把握新闻用户的兴趣偏向,如何去获得用户的行 为数据,可穿戴式设备的作用不容小觑。除此之外,可穿戴 式设备还可以丰富信息采集的渠道,改进新闻叙事的视角体 验。谷歌眼镜曾经制作了一个视频新闻短片一一《Every day is Veteran Day:Hero Hou rs)(每一天都是老兵日:英雄时 刻),记者使用谷歌眼镜连线全国各地的老兵,了解他们退役 后的生活状况,此时的“谷歌眼镜”已经成为了摄像头,这种 第—人称的视角给受众带来了视觉表达的新颖,传递了深刻 的“在场感”体验。 (二l创新新闻制作形式,还原场景创造体验 无论是梅罗维茨还是斯考伯和伊斯雷尔,他们都把“场 景”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包括基于时空的物质场所和基 于氛围的媒介情境两个部分。这就意味着,“场景化”的新闻 制作需要把两种层次需求纳入到考量之中,利用新兴的交互 技术来满足用户沉浸式的适时体验。 基于地图来还原新闻现场,是场景化制作的方式之一。 利用百度街景地图搭建重新还原事实情境的框架,使受众跟 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在报道的逐步推进中沉浸。2016年5 月13日,凤凰资讯推出了互动新闻作品《再现雷洋生前最后 一小时》,将雷洋生前的疑点与各方的态度条理清晰地表现 在了新闻报道里,每更换一个地理位置,就会有相关的新闻 信息出现,用街景地图的方式还原了疑点重重的“最后一小 时”。并且,两张图片的嵌套设置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滑动 红线便可以推进事实的进程。整个新闻叙事还原了时空属性 的场景,呈现立体化的推动进展,使得用户获得沉浸式的时 空体验。 场景化制作还可以基于用户的心理氛围来达到沉浸感 的体验。尽管基于心理氛围的考量并不是移动互联时代所 东南传播2017年第7期(总第155期) 闻的场景化思维不仅局限于此,制作者基于受众看完“匆 匆”之后的心酸、感慨情境,又设计了第二层场景一一每个 人都在想2016年“我在忙什么”、“我是不是该停下来好好 休息”,于是长按屏幕,画面就会如停格一般,嘈杂声音也 在霎时间消失,“匆匆”的场景变成了“慢慢”。尽管这只是 一场虚拟的情感体验,但却带给受众不少的心理慰藉。从新 闻媒体场景化制作的角度来看,基于时空的场景设计并非难 事,但基于心理氛围的设计却是要时刻把握受众的媒介接受 心理,把受众所处的环境与心理纳入到新闻制作中,才能真 正的实现人与媒体的交互。 (三)适配新闻传播样态,依托大数据分析主动设置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已然成为了 一场思想革命。《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在2013年 中国传媒大会上指出,如果数据被赋予了背景,就是信息; 如果挖掘出数据背后的规律与意义,它就成了知识;如果 数据能够借助工具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决策,它就是资 源。” “精确新闻学”的代表人物菲利普・迈耶认为信息过 剩的时代,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变得异常重要,“一个是通过 分析不断变动的数据以找到其中的意义和结构,另一个则 是通过展示让用户了解哪些信息对他们具有重要性和相关 性”。【』7】“今日头条”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其数据 分析、算法驱动、精准推荐等一系列方法都有助于新闻分发 的个性化适配。 根据《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2016年微信 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8.89亿, 这一数据足以证明社交媒 体已经成为了巨大的流量市场。今日头条在客户端的设计上 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或者QQ登陆的 方式,如此一来,今日头条便可以借助场景的五原力一一社 交媒体所带来的大数据,从而勾勒出用户精准的画像。今日 头条借助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抓取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标签、 收藏、关注内容等数据,然后建立一个属于每个用户的数据 库,对个体数据库的比对分析可以了解到用户的兴趣、爱好、 特点,并且充分挖掘用户与朋友之间的社交关系,因此来达 到场景感知与信息适配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今日头条也 十分注重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使用时间、点击率、 版块偏向、新闻类型喜好、停留时间、跳出率等使用行为都 会被记录下来,甚至连推送的文章没有阅读也会被记录下 来,这些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蕴含着用户的大量信 息。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新闻资讯算法,推送个性化的新闻信 息,能够比较真实地“计算”出用户“场景需求”。 依托于大数据分析,今日头条进行新闻推荐时会根据 用户的不同场景来分发不同的内容。早晨的阅读和晚上的阅 一读,推荐内容是不一样的i上班时间和周末休息日,内容也不 样:甚至每个用户的头条界面都不是完全相同,而是根据 用户数据呈现出一个独家的“自己的头条”,这种新闻传播样 一 誓 —圜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期泳,泽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18. 态正是其所宣扬的一一“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四)搭建新闻获取场景,满足时空互联属性 传统的新闻获取渠道呈现单一化特征,自上而下的垂直 化传播,把新闻受众当作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互联网的 发展带来了传播结构的改变,也引发了受众观的变迁,在新 【2】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 与写作,2015(5):22-26. 【3】沈贻秫,俞春放,高华,刘连开,向宇.影视剧创作【M】.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62 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之下,积极的受众愈加明显。从信息的 获取上来看,受众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从传统媒体获取 信息已不再是主要渠道,更多的是通过社交媒体来掌握资 讯,这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大众传播的“垂直化”和 网络人际传播的“水平化”交织在一起,构建出受众纷繁复 杂、纵横交错的场景图谱。如何在这移动场景中找准用户最 感兴趣、最贴近的新闻,将是理解场景化获取的关键所在。 CNN出品的新闻客户端B reaking News+,利用时空互 联的新思维,通过定位系统搜索到受众所处的地理位置来 聚合相关新闻进行推送。依托于CNN强大的采编实力,每 一篇新闻稿件在保证高品质内容的前提下,嵌入了新闻发生 现场的具体位置信息,这就使得每一条新闻都有一个地理属 性标签。同时,新闻用户在使用这款APP时,GPS定位功能 将会自动找到用户此时所在的位置,地图上就会显示一张周 边的“新闻地图”,只要是在其规定区域范围内的用户都能 够接受到这些新闻信息。新华社也曾推出过同样功能的新闻 客户端“我在现场”,依托于阿里云计算平台支撑T2Ol4年3 月马航事件每秒1.2万人次的访问,” 开通了热点、周边、跟 踪三个板块,为用户搭建了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实时获取场 景。 新闻获取场景的搭建,充分发挥了传统新闻价值五要素 的“接近性”原则,地理位置的标注也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 用户不再被新闻牵着走,而是让新闻跟着用户跑,用户在哪 里,新闻就跟随着在哪里。在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的传播不 再只是被动的传递,而是根据受众日常轨迹以及空间地理位 置紧密结合的个性化推送。这种新型的新闻获取形式正是 新闻媒体场景化的表现,新闻产品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社会 流动图景与文化地图百态。 四、结语 场景时代,连接将无处不在:百度连接了人与信息,淘 宝连接了人与商品,美团连接人与生活服务,而新闻媒体连 接的是人与人不同的故事与体验。在这样的连接关系中,打 动人心的场景,以及用户在场景中浸润的感情,才是移动互 联时代争夺的热点一一用户需要的是以“场景”为单位、以 “人”为中心的更及时精;隹的连接体验。当纷繁复杂的信息 服务开始依赖于场景这一变量时,场景分析也便成为了信 息、关系、服务的核心逻辑,进而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入 口。l2 场景兴起,万物互联一一这对新闻传播来说不是一次 改良,而是一次依托于新兴技术的革命,新闻媒体更是要重 视其深刻意义。 论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互联网的情绪传 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UC17A48。 【4】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6:36. f5】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M】.肖志军,泽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2:32. f6】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蒂时 代『M1.赵乾坤,周宝曜,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124 【7】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 权”一一“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 的变迁【J]_国际新闻界,2016(10):6-27. 【8】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 2015(3):20—27. 【9l沈金萍. ̄399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我国网民达7.34L[Jl传媒,20170):30. 『1(11Trustdata大数据。2017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 析报告fol1.http://www.itrustdata.cn/#publish. 【11]Jackson,Y.J ,&Campbell,s.(2008).The nature of immersive experience.Available on—line at:http:// immersiveexperience.pbwiki.CO11"1. 【12】王晓红.论网络视频传播的“本质性互动”及意义.中国 网络视频年度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29-40. 【13】Nikki Usher Interactive Journalism.Hackers,Data and Code[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6:23. 11414 ̄永华,阉睿悦.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一一 基于微信订阅号“长江云”数据的分析【J】.新闻记者, 2016(2):40—47. 【15]Nikki Usher.Interactive Journalism:Hackers,Data and Code[M].University ofIllinois Press,2016:23. }161张意轩大数据时代的大媒体:信息爆炸推动转型fN1.人 民日报,2013-(}1-17(8). 【17】方洁.数据新闻:全球新闻界的新宠【N】.光明日报, 2014—01—11(10). 【18】企鹅智酷.2O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ol】.http:Nb2b. toocle.con1/detail一一6394894.htm1. 『191钟慧丽.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的融合创新一一以新华 社“我在现场”为例U】_中国记者,2014(10):1t3—114. I201谢晓萍.微信力量『jvI】.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作者简介: 叶雨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硕士研 究生 【责任编辑:温华英】 2…7 7期(总第155期) l东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