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2020-07-26 来源:易榕旅网
第3l卷第l2期 2 O 1 1年1 2月 成宁学院学报 Vo1.31,No.12 DeC.201l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l 文章编号:1006—5342(2011)l2—0129一O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朱小云,高宏扬 (成宁学院摘体育学院,湖北 成宁437005)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思想与理念、专业现状分析、专业教学模 式、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专业改革和发展等五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 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为今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G8o7.. 0前言 文献标识码:A 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体育师 资的重任.但是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 “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体育教 育专业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 环境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 的新问题.笔者尝试梳理和归纳近十年来我国关于体育教 2.1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回顾 王晓东在回顾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近30年的发展中指 出,因“文革运动”造成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缺口,经多年 的培养已经填补,基本形成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梯队.同 时,我国在体育专业内容设置上取得长足的发展.由单一的 育专业领域的923篇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思想与理 念、专业现状分析、专业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为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训练、运动人 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体育舞蹈、 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专业、新闻学(体育新闻学方 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经济学(体育经济学方向)、公 共事业管理(体育经营管理方向)、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 学方向)、教育技术学(体育信息技术方向)、英语(体育外 事英语方向)专业、休闲体育、体育装备工程、广告学(体育 广告经营与策划)等专业. 2.2体育教育专业招生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学校的概况 我国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由1998年的11l所,增 加到2010年289所.仅在2004年就增加了43个招生学校. 自2005年开始,我国新增体育教育专业学校的数量才出现 改革和发展等五个方面相关研究成果,理清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与不足,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 思路和见解,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思想与理念 办学思想是办学者在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办学实践的 理性思考和科学概括,它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前进的路标 和行为的指南.体育教育专业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 历史,在我国不同的发展时期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思想与 理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时代性特征.在近十年中我国关 于体育教育的办学思想与理念研究的文章有8篇,具有代 表性的主要有高升的《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 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常智的《从教师教育的理念审视 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陈泽兵、周立的《论高校体育院系 的可持续发展》、闵健、陈伟的《关于体育院校办出特色的 理论思考》、陈宁的《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等 五篇文章.笔者认为这五篇文章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 回落,但招生人数却增长 . 据王树宏《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 其存在问题的研究》及高松山的《对我国本科体育院校布 局与体育专业规模的分析》研究得知,多数院校新开设体育 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建立在学校专升本和扩大办学规模的基 人才的办学思想.(2)在教师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大学—— 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模式.(3)在办学思路上要树立“开放 式”、“三结合 的办学思想. 这三种观点也集中体现了近十年来各高校的体育教育 础上,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张文普在对新增设的本 科体育专业的研究表明:综合性大学占到了新增体育教育 专业点的90.6%.这些新增学校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因是为 了给予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带动教育消费,拉动经济 增长. 专业办学思想与理念,同时笔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在现阶 从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体育教育 段的办学策略上要树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的拓 专业,他们开设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拉动教育消 宽与改造,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 费没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 ・收稿日期:2011—07—09 13O 成宁学院学报 第31卷 承受能力,存在盲目建设.为了形成规模效益,各个省的体 育教育专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布,存在重复建设.为了 拉动经济在招生规模上没有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我国体 需求等四个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波、刘冬梅在对华 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表明, 49%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基本目标不清楚,60%以 育教育专业在校生人数由2001年的52 777人增加至 2008 年的115 713,招生的规模增长了一倍,而就业的市场不但 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 上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满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 课与体育实践课等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学生对指导实习 课程不满意,需要做出较大调整.张跃在《我国高校体育教 一个专业由创办到成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新办专业在创 办初期都面临办学成本增大、师资、场地缺乏等不利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体育专业人才质量的下降,如果各高校长 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第一、人才市场供过于求. 2009年包莺在《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 策》研究中所得,我国现有各类学校体育老师约509 187 人,年更换率大约为3%(12 000人),而体育教育专业2008 年在读的学生就已经达到115 713余人.由此可以推算出 全国每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从事体育教 育行业,学生就业压力大.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全国总体上有三分之二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面临 改行;随着独生子女和老化社会的到来,高校招生人口会逐 年减少,对于严峻的招生和就业形势,全国部分高校的体育 教育专业将面临转型甚至从新洗牌.笔者建议国家教育主 管部门在未来的2至3年内控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 量,使之相对稳定在一个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各高校 要进行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革,以减轻各地体育教育专业所 承受的办学压力. 3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 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近十年 关于体育教育方面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一共有20篇,其中具 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五位学者.张伟健提出构建课堂教学、第 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互协同、渗透与融合的 “四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王建民客观分析“研究式”教学 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式”教 学的实施程序和发展“研究式”教学的思路与对策.甘健辉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构建了体育专业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卓杰先从 “自主、探究、创新”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基本 程序、对教师学生的要求、主要优点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它 在高等体育院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陈宁等在《构建“宽、 适、活”的教学模式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设计、 实施并形成了“宽、适、活”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体育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过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宽 ’意指基础 宽泛、口径宽大;“适”是适应性强、实用面广;“活”为灵活、 有弹性,着力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4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 体系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十年我国关于体 育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文章一共有103篇,主要集中在课 程设置现状、总体构想、课程设置改革方向、社会体育人才 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对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 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课 程设置模式,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 问题提出对策.刘日荣在《河北省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设置的总体构想》提出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确定好培养目 标,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师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 施的建设.郑来发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方向的研究》中发现课程设置上存在内容不合理和方法缺 乏灵活性等现象,因此提出在课程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为 首要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以及评价机 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张秋宁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 置和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研究》通过对宿州学院2006级体 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体育技能的社会适应性的调查, 以及对上海市2家健身会所和部分社区的访谈,认为目前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一是不能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的新技术、新项目体育人才,如瑜伽、博击等项目教练;二是 不能培养社区居民健身需要的体育辅导员. 综观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要实现其科学 化、合理化和现代化,首先,要借鉴国外先进、合理的课程设 置方式;其次,课程结构改革要注重课程价值取向.最后要 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和一个体系”.课程改革涉及范围非 常广泛,影响也十分深远,策略不当,课程改革就会走弯路, 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5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人为本. 我个人认为把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贯彻到教育中,“以人为 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袁贵仁在2010年 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是教育改革年,以提高质量 和促进公平为工作重点,提高质量中强调要抓细课堂教学 效果的优化.而且国内各届学者也十分关注体育教育教学 改革的研究,近十年来关于体育教育改革的文章多达792 篇论文.其中何耀昕等在《江西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发 展的对策研究》指出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上与 “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不甚吻合.陈继裕在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研究》中提出课程内容的编 选应有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能力 的培养.教学方法的 选用应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重视 教学模式的完善与重构,谋求教与学的最佳整体效益.唐光 旭等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中指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必须对其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 观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朱云等 在《中学体育教学需求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导向的实 证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中学生主 体性学习行为的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探讨. 第12期 朱小云,高宏扬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131 总的来说这些学者的观点都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以人 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1~6. 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部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陈宁.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J].北京体育 作为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体育教育专业要转变教育观念, 大学学报,2004,(¨):1518~1520.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同时注 [6]王晓东.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学习方式上要强调学生 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86—88. 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l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实行启发 [7]顾小霞.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253~256. 参考文献: [8]包莺,刘海元.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策 [1]高升.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思想和教学 [J].体育学刊,2009,16(5):41—44. 模式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2):59—62. [9]张伟健.体育教育“四结合”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常智.从教师教育的理念审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108~114.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37—339. [10]甘健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 [3]陈泽兵、周立.论高校体育院系的可持续发展[J].渝西 式的构建[J].怀化学院报,2005,(4):129~134. 学院学报,2005,(2(:87~92. [11]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一师范生读本 [4]闵健、陈伟.关于体育院校办出特色的理论思考[J].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接第124页)究,综合了冰雪旅游市场特征和山西北部 素,各个层次的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滑雪旅游目的地的 山区的特点,提出了开发冰雪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山 旅游竞争力产生影响. 西北部山区旅游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张晓飞对北方开展冰 此外,刘春玲、白翠玲对滑雪旅游对经济、社会及环境 雪体育旅游产业进行了探析,阐述了发展冰雪旅游对北部 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如何发展滑雪 地区经济建设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此外,还有学者对 旅游发展;夏凌云、张德成、马旭生基于区域竞争合作,提出 济南、河南、新疆等地的滑雪体育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综 东北亚(中国东北、日本、韩国)滑雪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 合各种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各地具备开展滑雪体育旅游 路的必要性,并从发展基础、条件和前景等多方面对滑雪旅 的优势,绝大多数地区交通较为便捷,具有一定的经济基 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策略性意见和建议. 础,市场认可度较高;但地处华北和中原的省市由于雪期较 短,不适合滑雪体育旅游的长期开展,此外有的地区如山 参考文献: 西、济南污染较严重,滑雪体育旅游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 [1]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 制. 学,2004,1(25):3—35. 2.3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的研究 [2]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 吴必虎、党宁(2004)在对滑雪旅游进行述评的基础 版社,2003:176—276. 上,着重研究了中国滑雪旅游的需求情况,从年龄、教育、收 [3]连桂红,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 人三个因素人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滑雪体育旅游需求的 育学院学报,2005,3(17):16. 最大潜力市场为山东省.滑雪体育旅游的迅速开展引发了 [4]田祖国.假日经济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J].吉首大学 国内甚至是国外的激烈竞争,一些学者着手于关于旅游目 学报,2006,6(27):122. 的地竞争力的研究.滑雪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 [5]任冀军.体育与旅游结合的发展前景[J].哈尔滨体育 素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可进人性和知名度,资 学院学报,2005,2(23):18. 金投入、人力资源、营销和行业因素构成辅助性支持因素, [6]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自然环境、政府、区域经济和社区等外围环境构成保障因 [J].体育与科学,2005,3(26):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