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课程标准及考纲说明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历年高考真题
1.(11福建)《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
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10北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3.(07全国)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
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08重庆10海南)“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11上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7.(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8.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9.(09山东))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1浙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
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1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1(09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2.(07宁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3.(09海南)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14.(10天津)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5.(08年上海)“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6.(11北京)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
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7.(11年海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18.(11年海南)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9.(11天津)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0海南)“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21.(11北京)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
该书
2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
击君主专制制度
22.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2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
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 2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
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5、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老 26.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
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27.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8、据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29、“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11江苏)“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
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
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
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3
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
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
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1浙江)(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
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
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
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怎
样的思想主张并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
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13.(09福建)(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
4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
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 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
⑴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⑵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1)人物:董仲舒。(2分)
贡献: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
5
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目的:反击尊孔复古逆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来源:学#科#网Z#X#X#K]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