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

2020-11-28 来源:易榕旅网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相关要求:“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且需专家论证。

第1章 工程概况

仙林污水处理厂位于栖霞区戴家库村,门牌编号为戴家库117号 (厂区如图1-1所示) ,现有仙林污水处理厂为一期,其现有规模为5万m3/d,此次招标为二期工程建设,将在原一期工程5万m3/d一级B排放标准规模基础上,改扩建新增5万m3/d处理能力,使现有处理能力提升至10万m3/d,并且将排放提升到一级A排放标准。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施工项目主要的新建建(构)筑物有后缺氧池及膜池、超细格栅间、储泥池、回用水泵房、消毒接触池等,以及改造生化反应池工程。

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按建质87号文要求,本工程膜池上部预应力梁及设备间顶板及梁进行高支撑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搭设高度8m以上的板、梁。(2)搭设跨度18m的梁。(3)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的梁板。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1-1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序号 1 2 3 4

结构 梁 梁 梁 板 结构部位 膜池 设备间 设备间 设备间 截面尺寸(mm) 450*1400 350*(800~1080) 350*(900~1260) 120厚 净高(m) 13.7 9 11.1 9.89~10.544 备注 预应力 1

1.2 高支模部位 超细格栅间高支模区域 回用水泵房生化改造池消毒接触池后缺氧池膜池设备间脱水机房机修仓库 图1-1高支模区域示意图

图1-2 膜池上部预应力梁

2

图1-3膜池平面图

3

图1-4设备间高支模平面布置图

4

图1-5 设备间顶板及梁

5

第2章 编制依据

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8. 《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 GB/T5224-2003 9. 《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10.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第3章 施工计划

3.1 施工节点计划

膜池及设备间施工计划:2014年9月11日~2014年11月25日

3.2人员配置

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拟投入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人员需要30人,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必须持有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

第4章施工工艺技术:

本工程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3.0;木方为35×80mm,模板采用优质高强胶合板,厚度15mm。所有顶撑KTC60、底座均采用KTZ60。板立杆间距步距常规段采用90×90×160。对拉螺杆采用M14对拉螺杆。

6

4.1 板模板支架参数表

板厚 12cm 竹胶板 15mm 方木(次龙骨) 35×80mm@300 立杆布置 90×90×160 主龙骨 单根48×3.0 备注 加顶撑、底座 (设备间顶板) 注:1、板支架体系根据层高选择对接扣件对接,注意连接的稳定性。 2、利用顶撑、底座调节支架高度。 3、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4.2 梁模板支架参数表

梁尺寸 竹胶板 底面、侧面方木(次龙骨) 35×80mm@150350*(800~1080) 15mm (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35×80mm@150350*(900~1260) 15mm (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35×80mm@150450×1400 15mm (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475(梁宽度方向)双根48×3.0 ×400(梁跨度方48×3.0 425(梁宽度方向)双根48×3.0 ×450(梁跨度方48×3.0 425(梁宽度方向)双根48×3.0 ×450(梁跨度方底面主龙骨 设置上下2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底200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底200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底300 侧面主龙骨 立杆布置 对拉螺杆设置 向)×160(步距) 下层螺杆距梁向)×160(步距) 下层螺杆距梁向)×160(步距) 下层螺杆距梁注:

1、梁中间设置立杆一道。 2、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7

4.3 柱模板支架参数表

竖愣主龙骨(抱柱尺寸 竹胶板 侧面方木(次龙骨) X方向对拉螺杆 Y方向对拉螺杆 箍) 300<b15mm ≤450 450<b15mm ≤800 800<b15mm ≤1200 35×80mm@200 1(400) 2(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35×80mm@200 0(400) 1(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35×80mm@200 0(400) 0(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注:1、表中b为柱任意边长度,X、Y为柱两边方向,2(400)表示对拉螺杆2

道,竖向间距40mm,水平向均匀布置。

2、竖向钢管主龙骨间距同对拉螺杆间距@400。

3、对拉螺杆数量不包含每个截面的另外2根柱箍对拉螺杆数量。 4、柱截面尺寸每增加400mm,加设M14螺杆一道。

5、柱高较高时,可采用分层吧浇筑,第二次浇筑时,必须在柱周围设置操作脚手架,固定要牢靠。

4.4 支架施工要求

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可调托座等架体构配件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可调托座螺杆直径不小于32mm。搭设架体必须保证架体每步水平杆及扫地杆纵横双向满设,立杆顶部自由端不大于400mm。膜池预应力梁高支模架体待预应力张拉结束后方可拆除。竖向剪刀撑沿架体四周外侧、柱网轴线及纵横跨中设置,间距不大于5m;水平剪刀撑沿架体搭设高度设置不少于3道;架体和四周已浇筑完成的主体结构柱进行可靠拉结;钢筋安装绑扎过程,加工完毕的钢筋严禁集中堆放在模板支架上,应分散、对称堆放。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工地临时

8

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4.1对扫地杆的要求

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20厘米。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 4.4.2对立杆的要求

1、立杆是脚手架受力的主要杆件,落地立杆必须设有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4m。

2、外立杆须高出梁或者板面1.2m,防护栏杆不少于2 道。

3、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 4.4.3对剪刀撑的要求

剪刀撑按照五步四跨布置

1、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5m。

2、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º~60º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3、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4.4.4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1、每步外立杆内侧应设1.2m 高防护栏杆和200 mm 高挡脚板必须满铺且固定。

2、用于行人道的斜道,搭设位置应符合作业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以不陡于1:3为宜。

3、脚手架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并设缆风绳,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按规定搭设安全网,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确保人身安全。

4、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体与操作层不应有大于10mm的缝隙;网间不应有25mm的缝隙

9

5、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6、脚手架必须有供操作人员上下的阶梯、斜道。严禁施工人员攀爬脚手架。 7、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8、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与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4.5 脚手架拆除要求

1.脚手架在施工完毕后才能撤除,不允许边施工边拆除。 2.脚手架在拆除前应据实际情况编制脚手架的拆除施工方案或。 3.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对有关人员进行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交底。 4.在拆除施工前应全面对脚手架的杆件搭设、连墙杆、支撑体系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5.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上的障碍物。 6.不允许先将连墙杆拆除完毕后再进行脚手架拆除。

4.5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高支模混凝土施工先浇筑柱子,三天以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严禁集中堆料。

4.6 架体搭设质量验收要求

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1)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

1)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

10

2)节点的连接可靠。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距达到40~60N/m; 3)钢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75mm

4)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应不大于50mm。

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均应符合前述要求

(2)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有以下情况之一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1)搭设完毕后; 2)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

3)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4)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3)模板工程及落地脚手架应根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严禁使用。

第5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技术保障措施

5.1.1技术措施

A、脚手架搭设前,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按规定进行方案论证。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签字后,方可执行本方案,按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安装脚手架时,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安装情况,保证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B、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不配套的钢管架、配件不得混合使用。

C、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

11

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D、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E、脚手架搭设完备,依据施工方案与单项作业验收表对脚手架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处,必须限时立即整改。

F、该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系统,严禁承受其他施工荷载。 G、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H、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I、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J、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5.1.2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A、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管理 a.严格按支撑架设计书进行操作。

b.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c.支模完毕,经施工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保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d.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要求搭设。搭设前在施工员、测量员参与下先弹出纵、横立杆位置线,再据此搭设立杆。

e.支撑支架系统必须连为一体,不得因班组施工区域的划分而断开。 f.严格控制实际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严禁在支撑架上集中堆放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荷载(3kN/m²)。

g.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砼浇筑开始后,派人检查支架及其支承情况,发现有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予以解决。

B、高支模支撑系统质量验收

模板工程检查验收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有关规定,本工程模板工程应符合下述具体规定。

主控项目:

a.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12

一般项目:

a.模板接缝不应漏浆,可以使用贴胶带纸或封水泥砂浆。在浇筑砼前,应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实测允许偏差项目:

a.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mm;底模上表面标高±5mm;柱、梁截面内部尺寸+4mm、-5mm;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表面平整度5mm。

b.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mm;插筋中心线位置5mm;插筋外露长度+10 mm;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mm;预留洞尺寸+10mm。

C、高支模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验收

模板高支撑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安全可靠性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对高大模板支架的验收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5.1.4 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应分层、对称浇筑,墙板、柱子应分层浇筑,先浇筑一层,待初凝前浇筑至顶,并振捣密实。

(2) 混凝土浇筑前,用人工及吹风机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吊车和振捣棒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3) 混凝土浇筑应从跨中向两端连续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浇注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4)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3

1.5倍,作用半径约为振动棒半径的8~9倍。

(5) 振动棒振捣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和预应力管道等。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对每一振动部位振捣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为止,避免漏振或过振,每一处振完后应徐徐提出振动棒。

(6)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配备对讲机跟踪检查支架和模板的情况,模板若出现漏浆现象,要及时汇报,并采用海绵条进行填塞。若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施工。 (7)浇筑完成后,初凝前,用提浆棍滚压,使其表面出浆,便于抹面。提浆棍滚压后,紧跟着人工抹面,抹面时要架设木板,不得踩砼面,以免影响平整度。待抹面后约半小时左右,采用抹光机再次进行抹面整平,最后再人工进行收浆抹面。

(8) 混凝土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用于控制张拉、落架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放置在室内及同条件进行养生。养生期内,严禁堆放材料。

(9)浇筑混凝土时,梁面严禁堆放材料,作业人员不能聚集在梁体一侧,派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支顶有无松动、倾斜、弯曲,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5.1.5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模板作业时,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基础采取排水措施。

(2)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3)模板上堆放材料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支架进行加固。

(4)作业人员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要拿起

14

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5)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5.1.6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措施

(1)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5)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6)已支好模板的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网。

(7)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8)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5.2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结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保证体系领导小组,其他各职能部门为其小组成员,贯彻落实安全保证体系的各项制度,具体下叙述。 5.2.1 安全管理组织

(1)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

15

(2)各级各类人员各负其责,定期检查、考核,奖惩兑现。引入竞争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内容,与业主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与施工队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做到上对下一级包一级,下对上一级保一级。主管必须管安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区内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区安全质量部。 5.2.2 安全保证措施及控制要点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施工应注意安全,排查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源,避免对人员、施工机具造成危害。

(3)为保证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4)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

(5)遇六级大风时现场停止施工作业。 5.2.3 自然灾害应急方案

为了预防雨雪造成的危害,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落实防雨雪物质及防雨雪措施,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天气预报资料的收集,根据天气情况对施工计划和安排进行调整,提前将物资、机料转移至安全地带。

(2)施工场地应整平,地表不积水,确保水流畅通。

(3)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将工地上的各种设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各种设备、临时设施、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固定,确保安全。

(4)暴雨来临之前,必要时应在施工场地内设横向截水沟,以防洪水倒流。 5.3 临边防护

5.3.1 临边防护要点

(1)由于主体结构施工作业面较大,在施工中应及时做好临边防护,并在显要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16

(2)施工现场所有临边(两个作业面高差大于等于2米均为临边高处作业)、洞口必须有可靠牢固安全的防护措施,并且必须有安全标志、标牌及警示牌等,安全标志、标牌及警示牌等应设在明显、不妨碍施工、不影响交通通道的位置。

(3)所有标志、标牌的材料必须合格,在施工前必须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能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和安全性。

(4)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5)施工现场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必须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临边、洞口、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卸装。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卸下、拆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所有结构留置洞口或施工洞口时,均必须对其进行防护,以防人与物有坠落及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5.3.2 防护图例

(1)预留洞口安全防护(边长小于1500mm时)

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1500mm的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用钉在盖板上的木方顶紧洞口边框,防止盖板移位。盖板上表面涂刷黄黑相间警戒色和红色“严禁挪移”字样。

17

图5.3.2-1 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边长小于1500mm)

(2)预留洞口安全防护(边长大于1500mm时)

1)洞口四周用钢管搭设三道防护栏杆,第一道栏杆距楼面1200mm,第二道栏杆距楼面600mm,第三道栏杆距楼面100mm,立杆高度1300mm。

2)洞口尺寸不大于2000mm时,中间设一道立杆;洞口尺寸大于2000mm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

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洞口采用木模板和方木封闭,安装及装修阶段,洞口采用水平安全网封闭。

4)防护栏杆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防护栏和密目网外侧悬挂12号提示牌。

图5.3.2-2 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边长大于1500mm)

(3)楼梯边安全防护

1)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和踢脚板。 2)防护栏杆应搭设三道,第一道栏杆离地1200mm,第二道栏杆离地面600mm,第三道栏杆离地面150mm。立杆高度13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2000mm。踢脚板高200mm。

3)防护栏杆和踢脚板均涂刷红白相间安全警戒色。

4)独立楼梯,若两边均无有效遮挡,则两边均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踢脚板。

18

图5.3.2-3 楼梯临边防护

5.4环境保护措施

5.4.1 环境管理目标

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谐调。创建花园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 5.4.2 环境管理体系

我公司依据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1、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我们将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和业主及监理组成的支持,以项目经理为首,由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安全总监、项目安全环境管理部、项目工程技术管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施工作业层组成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本工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见图5.4.2-1。

19

企业环境管理部门项目经理业主及监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政府相 关部门安全环境管理部工程技术管理部施工队长各专业施工员施工作业队

施工操作工人图5.4.2-1 环境管理机构图

2、环境管理职责

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监督、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负责环境管理制度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项目经理:对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总负责。

项目副经理:具体负责项目部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根据项目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

安全环境管理部:项目经理部实施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 综合管理办公室:项目经理部实施环境管理的协助部门。 工程技术管理部:项目经理部实施环境管理的部门。 5.5.3 环境管理流程

只有明确了环境管理流程,才能使环境管理工作有序的顺利进行。环境管理流程见图5-31。

20

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制定措施方案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实施纠正与预防培训记录考核评审图5-4 环境管理流程图

5.5.4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施工期间主要环境影响有噪声、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厂内绿化的破坏。

5.5.5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对策

为了减轻本工程施工期噪声的环境影响,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它们的影响。 2)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厂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

3)尽量压缩工区汽车数量,控制汽车鸣笛。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5.5.6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中上述废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因

21

此,应该注意,施工期废水不能任意直接排放。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按其不同的性质,分类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 5.5.7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对策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为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有:

1)对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2)在开挖土方的过程中,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采用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

3)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4)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5.5.8 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对策

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其因长期堆放而产生扬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蚊虫苍蝇,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及时清运并进行处置。

5.5.9 厂内绿化影响对策

项目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风景区内的原始植被不遭受破坏。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严格按照设计的道路、范围进行施工。遵守各项环保法规、条例,对合同规定的施工征地界外的生态环境,必须维持原状,严禁在附近乱砍滥伐。

22

第6章 应急救援预案

本高支模支撑系统作业危险源较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及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对安全施工起到保障作用。

危险源:作业人员在各个部位施工, 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模板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火灾。

可能造成的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模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可造成肢体伤残、劳动能力丧失、死亡。

危险源及可能造成的伤害及控制措施详见下表。

表6-1重大危险源识别汇总表

序号 危险源 类别 1 钢板桩施工 危险源 具体描述 1)钢板桩施工时人员站立位置不当; 2)桩机故障; 防护 措施 1)桩机进场使用前必须经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3)打桩机未安装平稳、行走场地不平整; 2)施工场地必须进行处理,场地进 行平整后后方可施工; 3)桩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钻机作业、行走必须有专人指挥; 2 钢筋工程 1)钢筋机械未按规定做接零或接地保护; 1)钢筋工进入施工现场对钢筋作业2)钢筋场地内照明灯具未使用防爆灯具; 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3)钢筋机械传动部分无防护罩或防护罩破损; 4)切断机运转中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断料和杂物; 5)切断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的距离不足15cm; 6)在钢筋弯曲机上弯曲不直的钢筋; 7)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和机身不设销的一则站人 底; 2)对进场钢筋机械进行验收I,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筋机械清退出场; 3)加强对钢筋机械的日常检查及维修保养,对检查防线的问题项目部要求施工队进行维修、对拒不整改施工队进行罚款; 4)高处钢筋绑扎时,作业人员必须8)弯曲超过机械规定直径和强度的钢筋 系好安全带; 9)弯曲带有锈皮的钢筋而未戴防护眼镜 5)运送钢筋笼时,安排专人进行指10)在机器运转中更换轴芯、钢销、和变换角度 11)挡铁轴直径和强度小于被弯钢筋的直径和强度 12)绑扎墩柱钢筋时未搭设操作平台 挥运送; 6)对钢筋操作工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

23

13)绑扎墩柱钢筋时无上下扶梯 14)绑扎墩柱钢筋时人员从钢筋柱上下 15)整体钢筋骨架吊装,安装防护设施损坏 16)整体钢筋骨架吊装,人员无安全立足点 17)运输整体钢筋骨架时,钢筋骨架未固定牢固 3 混凝土作业 灌注混凝土前无施工方案 震动棒外壳漏电 混凝土泵车支腿未抄垫牢靠 操作人员未正确使用劳防用品 混凝土操作平台无防护栏杆 身体、手与混凝土接触 4 起重作业 吊装作业前,操作人员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起重吊臂下违章作业 被吊物吊重情况不明 吊机钢丝绳磨损超标未更换 吊机支点承载不牢固 吊机站位不当 吊机吊距不当 吊物时临时连接未拆除 吊重超载 吊装作业无专人指挥 吊装作业指挥信号不明确 吊装时斜拉硬拽 起重刹车装置失灵 吊物上站人或有其它浮置物 吊机旋转半径内站人 零碎材料或工具吊装时无容器 吊装时光线不足 吊装时人员站位不当 吊机指挥人员无证上岗 起重机无超高限位和力矩限位 起重吊钩无防意外脱钩保险装置保险或保险失效 起重吊钩衬套磨损超标或电焊过 吊物下有人员经过或者停留 钢丝绳卡头数量和卡头间距不符合规定 钢丝绳卡头数量小于三只 起重机械进场须经检测合格并经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健全技术交底 对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进行检查,无操作证人员不得进行起重作业,发现有物证上岗人员对施工队进行处罚 施工队必须配备指挥人员对起重作业进行指挥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起重机械进行定期检查,施工队按要求对存在机械问题进行维修保养,不进行整改施工队将处以罚款 现场专职安全员对违章作业进行制止,并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处罚 项目部严格按照起重吊装管理规定进行起重吊装管理 1)对砼浇筑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2)砼浇筑施工时,专职安全员现场安全监督

24

钢丝绳夹头与钢丝绳不匹配 钢丝绳末端距第一只绳卡小150mm 钢丝绳夹头压板未压在受力绳侧 钢丝绳磨损或断丝超标 吊点位置与设计或方案不符 索具使用不合理 非本机型司机操作 高处作业无信号传递 吊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 起重吊装区域无警戒标志或警戒区域过小 大型起重吊装作业时无专人监护 起吊危险物品无专用吊篮 使用螺纹钢当吊具、吊环 起吊钢丝绳选用不当 吊装作业前未将不安全的因素清除或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起重机紧急开关失效 吊机超载限制器缺失或失效 吊机变幅限位器缺失或失效 吊机钢丝绳磨损超出标准 45)吊机故障 5 现场消防 消防器材无专人保管 灭火器放置位置不明 消防设施的失灵、失效 无安全通道或消防通道 氧气库房和乙炔气库房设置距离不当 现场设置消防设施放置点,对重点消防防火区域进行布置 定期组织对消防防火设施进行检查、跟换,对现场火灾隐患进行排查 建立义务消防队及消防应急小组、经常组织项目消防应急演练 对现场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进行控制、加大监督管理 6 基坑支护 1)挖掘机回转半径内有人 1)加强培训,严禁机械旋转半径内有人 2)基坑边缘放置重物 3)机械作业触及上部电线等物体 7 职工食堂及营区 饮用水不卫生 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液化气使用不当 夏季无防蚊蝇措施 冬季取暖煤气中毒 使用电炉、电热毯取暖 2)基坑边严禁堆载 3)机械施工设专人指挥 1)消毒处理,人员定期体检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配备灭火器材;注意关闭阀门。 4)购置防蚊蝇器具,消灭蚊蝇 5)加强人员宣传,配专人监督。 6)加强人员宣传,配专人监督。

25

6.1 应急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小组,负责对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问题进行决策和管理;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全总监、区段长、安全员、后勤主任组成,负责模板支架体系的安全生产检查、方案的落实等。

1、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吴爱兵 常务副组长:杨国强

副组长:陈小龙、李广金、李策、魏后荣

组 员:徐帅、吕铁、赵猛、王坤、周祥龙、袁兴国、朱轩、贺烈马、周慧洁、陈虎、赵振东等,各分包主要负责人。

2、应急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 长:负责主体结构之前整个现场施工及监控的领导工作,协调统一安排,监督成员是否按方案的部署进行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侧重于施工现场的指导、督促,组织此阶段各工作施工前的人员培训。

贺烈马、袁兴国:组织对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实施方案、技术交底。 徐帅、周慧杰: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材料、人员、机械设备的全部过程。 陈虎、周祥龙: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巡视、检查工作。

魏后荣、吕铁:负责实施混凝土模板支架施工、使用等方面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马兴柱、赵猛:负责生活区、施工区的临时用电、生活区的用电的规划、管理及检查工作。

应急队伍:队长王坤,不少于20人等人组成应急队伍;结构施工阶段,各结构施工队每家组织不少于20人的应急响应队伍。

26

6.2 应急材料准备

应急材料准备如表6-1所述。

表6-1 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机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设备名称 应急照明灯 工字钢 档土板 铁锹 镐 抬土筐 污水泵 水泥 堵漏剂 无线对讲机 安全帽 柴油发电机 装载机 急救医疗箱 氧气呼吸机 伤员担架 黄黑警戒线 警戒哨臂章 录音机 照相机 摄像机 钢尺 水准仪 全站仪 型号 1000瓦 20# 钢制 / / / Φ100 Po 42.5 / / / / / / / / / / / / / 50m 数量 10个 30根 200m2 30把 30把 30个 10台 20吨 2吨 10部 20个 1台 1台 后勤保障 4个 4部 4具 80米 10个 治安巡视 2台 2台 1台 2把 技术分析 警示使用 监测、检测 监测、检测 监测、检测 监测、检测 监测、检测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现场巡视 应急救援 负责小组 备 注 应急料具 应急料具 应急料具 应急料具 应急料具 应急料具 基坑积水排除 基坑漏水应急物资 基坑漏水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 DSZ-2+FS1 2 GTS-601 1

27

6.3 紧急事故预案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分公司及公司甚至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A、报告 a.报告流程

当事故发生时、按以下工作流程迅速报告:事故第一发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安全部→现场指挥组→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公司经理及工作站。

b.报告内容

现场伤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和财产损失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性质、当前现场状况初步减少伤亡损失的应急措施。

B、联络

a.医疗救护组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报告事故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联系医务人员及救护车辆。

b.抢救疏散组随时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指挥疏散,小组派专人在路口引导救护车辆,以便顺利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C、疏散

a.疏散组首先了解事故现场有无被困地点和抢救通道是否畅通。 b.疏散组在极易造成拥挤疏散通道布置专人看护。

c.疏散组派专人引导疏散至安全地带,并确认是否有人员未能脱离危险区,如存在立即进行施救。

d.指挥组调派现场安全值班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待令,并联系施救所需设备、器具。

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

28

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地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A、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B、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C、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D、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伤,应迅速

29

送医院拯救。

E、预备应急救援程序如下图:

项目应急小组

现场处置、拨120紧急事故发生 上报项目经理 人员伤亡 急救电话送医院

(栖霞医院)抢救 抢险方案确定 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 物资、设备到位 进行抢险

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 进行总结、报企业和政府部门 图7-1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救援路线

F、从项目部现场出发,经栖霞大道→新尧路→栖霞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全程约10公里,大约需要15分钟。

栖霞医院

图6-2 紧急救援路线图

30

第7章 扬尘及噪音控制预案

7.1 环境管理依据及目标

我们将依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争取达到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污水排放达标,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放;办公区环境绿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

7.2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兼管环境保护工作。

7.3 环境因素辨识

综合考虑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度和法规符合性等方面,我单位确定本工程的环境因素见表8-1。

表7-1环境因素辨识一览表

序号 1 2 3 环境因素 施工噪声 粉 尘 污 水 辨识 施工人员、机械多,混凝土泵送设备、管道切割、木工机械、空压机作业频率高,产生的噪声大。 现场占地面积大,施工机械多,设备尾气排放量大,焊接作业量大,在晴天容易产生大量粉尘。 施工作业人员多,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活及生产污水。 7.4 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场地

现场主干道路和加工场地进行硬化,设专人负责每日洒水和清扫,保持道路清洁湿润,对于现场其他裸露土壤,实施绿化处理。

2、砂、土堆场设密目网围挡,四级风以上时,砂、土堆场外用塑料布予以覆盖。 3、本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泥浆、废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办公垃圾等,施工前制定泥浆和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时建立登记制度。

4、施工前完成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5、我单位将选择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而

31

不影响周围,夜间焊接作业设挡板遮挡弧光。

6、将严格材料管理,优先选用绿色建材;

7、对废弃物分类管理,有毒有害废弃物单独存放,设有防雨、防流失、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标识;

8、 安全环境管理部负责组织自行监测或邀请当地环保部门到场进行噪声、水质、扬尘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防控措施,确保现场污染排放始终控制在的允许范围内。

9、安全环境部在扬尘作业高峰时进行监测。

10、根据安全质量要求,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检查进行现场的组织、布设等工作,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11、建立覆盖各分包商的安全文明创优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及奖惩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 企业总部主管部门 业主、监理

政府 安 门全监 督部 门生产、安装经理 安全总监 项目技术负责合约商务管理部 物资设备管理部 安全环境管理部 总包协调部

作 业 班 组 各区段负责人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 图8-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32

第8章 计算书

8.1膜池预应力梁模板计算书

梁段: 膜池预应力梁。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45;梁截面高度 D(m):1.40;

混凝土板厚度(mm):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20;

立杆步距h(m):1.6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4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5.10;梁两侧立杆间距(m):0.95;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33.6;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2.0;

33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3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150;主楞竖向根数:3;

穿梁螺栓直径(mm):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5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300mm,700mm,11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0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35.00;高度(mm):8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4.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8.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4.0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4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34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58.291 kN/m2、33.600 kN/m2,取较小值33.6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40×1.5×1.5/6=52.5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4×33.6×0.9=50.803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1.4×2×0.9=3.528kN/m; 计算跨度: l = 15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50.803×1502 + 0.117 ×3.528×1502 = 1.24×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35

N=1.1q1l+1.2q2l=1.1×50.803×0.15+1.2×3.528×0.15=9.018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24×105 / 5.25×104=2.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2.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50.803N/mm; l--计算跨度: l = 1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40×1.5×1.5×1.5/12=39.38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50.803×1504/(100×6000×3.94×105) = 0.074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150/250 = 0.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7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6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9.018/(1.400-0.000)=6.441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35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1×3.5×8×8/6 = 37.33cm3; I = 1×3.5×8×8×8/12 = 149.33cm4; E = 9000.00 N/mm2;

36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37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290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3.985 kN,最大变形 ν= 0.941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90×105/3.73×104 = 7.8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7.8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400/400=1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941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3.985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

38

分别为:

W = 2×4.493=8.99cm3; I = 2×10.783=21.57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39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568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13.218 kN,最大变形 ν = 0.175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5.68×105/8.99×103 = 63.2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63.2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175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450/400=1.12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75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12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40

W = 400×15×15/6 = 1.50×104mm3; I = 400×15×15×15/12 = 1.13×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1.40+0.50]×0.40×0.90=15.638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1.50)×0.40×0.90=1.764kN/m; q=15.638+1.764=17.402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l2+0.117q2l2= 0.1×15.638×1502+0.117×1.764×1502=3.98×104N·mm; RA=RD=0.4q1l+0.45q2l=0.4×15.638×0.15+0.45×1.764×0.15=1.057kN RB=RC=1.1q1l+1.2q2l=1.1×15.638×0.15+1.2×1.764×0.15=2.898kN σ =Mmax/W=3.98×104/1.50×104=2.7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2.7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1.2=13.032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50.00mm;

41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150.00/250 = 0.6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5.638×1504/(100×6000×1.13×105)=0.07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7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6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梁底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2.898/0.4=7.245kN/m

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5×8×8/6 = 37.33 cm3; I=3.5×8×8×8/12 = 149.33 cm4;

方木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 M =0.1ql2= 0.1×7.245×0.42 = 0.116 kN·m; 最大应力 σ= M / W = 0.116×106/37333.3 = 3.1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 =13 N/mm2;

4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3.1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0)

其中最大剪力: V =0.6×7.245×0.4 = 1.739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1.739×1000/(2×35×80) = 0.931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931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 = 0.677ql4/(100EI)≤[ν]=l/250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7.245×4004 /(100×9000×149.333×104)=0.093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400×1000/250=1.6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093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1.6 mm,满足要求!

3.支撑托梁的强度验算

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A=1.057kN

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B=2.898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0.950-0.450)/4×0.400×(1.2×0.000×24.000+1.4×1.500)+1.2×2×0.400×(1.400-0.000)×0.500=0.777kN

43

简图(kN·m)

剪力图(kN)

44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力:

N1=N3=0.622 kN; N2=8.219 kN;

最大弯矩 Mmax=0.334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105 mm; 最大应力 σ=0.334×106/4490=74.4 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 [f]=205 N/mm2;

支撑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74.4 N/mm2 小于 支撑托梁的抗弯设计强度 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八、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f]

1.梁内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8.219 kN ;

45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5×(15.1-1.4)=2.052 kN; N =8.219+2.261=10.481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1.6 = 3.142 m; lo/i = 3141.6 / 15.9 = 19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184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10480.839/(0.184×424) = 134.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34.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 按照表2取值1.032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3×1.032×(1.6+0.2×2) = 2.4 m; lo/i = 2400.432 / 15.9 = 15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3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10480.839/(0.305×424) = 8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81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46

N/mm2,满足要求!

2.梁外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 0.622/Sin90o = 0.622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5×(15.1-1.4)/Sin90o = 2.052 kN; N = 0.622+ 2.052 = 2.674 kN;

θ--边梁外侧立杆与楼地面的夹角:θ= 90 o;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Sinθ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3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Sinθ = 1.163×1.7×1.6/1 = 3.163 m; lo/i = 3163.36 / 15.9 = 19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18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673.981/(0.182×424) = 34.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34.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 按照表2取值1.032 ; 上式的计算结果:

47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3×1.032×(1.6+0.2×2) = 2.4 m; lo/i = 2400.432 / 15.9 = 15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3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673.981/(0.305×424) = 20.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0.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九、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48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

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9

8.2设备间吊车梁计算书

梁段:设备间吊车梁。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5;梁截面高度 D(m):1.26;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20;

立杆步距h(m):1.6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45;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5.10;梁两侧立杆间距(m):0.85;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33.6;

50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3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150;主楞竖向根数:3;

穿梁螺栓直径(mm):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5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200mm,600mm,10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0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35.00;高度(mm):8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4.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8.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4.0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400m;

51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58.291 kN/m2、33.600 kN/m2,取较小值33.6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14×1.5×1.5/6=42.75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14×33.6×0.9=41.368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1.14×2×0.9=2.873kN/m; 计算跨度: l = 15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41.368×1502 + 0.117 ×2.873×1502 = 1.01×105N·mm;

52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41.368×0.15+1.2×2.873×0.15=7.343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01×105 / 4.28×104=2.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2.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41.368N/mm; l--计算跨度: l = 1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14×1.5×1.5×1.5/12=32.06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41.368×1504/(100×6000×3.21×105) = 0.074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150/250 = 0.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7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6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7.343/(1.260-0.120)=6.441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35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1×3.5×8×8/6 = 37.33cm3; I = 1×3.5×8×8×8/12 = 149.33cm4; E = 9000.00 N/mm2;

53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54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129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2.696 kN,最大变形 ν= 0.176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29×105/3.73×104 = 3.5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3.5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400/400=1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76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2.696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

55

分别为:

W = 2×4.493=8.99cm3; I = 2×10.783=21.57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56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385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8.942 kN,最大变形 ν = 0.119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3.85×105/8.99×103 = 42.8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42.8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119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450/400=1.12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19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12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57

W = 450×15×15/6 = 1.69×104mm3; I = 450×15×15×15/12 = 1.27×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1.26+0.50]×0.45×0.90=15.858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1.50)×0.45×0.90=1.985kN/m; q=15.858+1.985=17.843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l2+0.117q2l2=

0.1×15.858×116.6672+0.117×1.984×116.6672=2.47×104N·mm;

RA=RD=0.4q1l+0.45q2l=0.4×15.858×0.117+0.45×1.984×0.117=0.844kN RB=RC=1.1q1l+1.2q2l=1.1×15.858×0.117+1.2×1.984×0.117=2.313kN σ =Mmax/W=2.47×104/1.69×104=1.5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1.5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1.2=13.215kN/m;

58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16.67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116.67/250 = 0.46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5.858×116.74/(100×6000×1.27×105)=0.02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26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467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梁底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2.313/0.45=5.14kN/m

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5×8×8/6 = 37.33 cm3; I=3.5×8×8×8/12 = 149.33 cm4;

方木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 M =0.1ql2= 0.1×5.14×0.452 = 0.104 kN·m;

最大应力 σ= M / W = 0.104×106/37333.3 = 2.8 N/mm2;

59

抗弯强度设计值 [f] =13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2.8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0)

其中最大剪力: V =0.6×5.14×0.45 = 1.388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1.388×1000/(2×35×80) = 0.743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743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 = 0.677ql4/(100EI)≤[ν]=l/250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5.14×4504 /(100×9000×149.333×104)=0.106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450×1000/250=1.8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106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1.8 mm,满足要求!

3.支撑托梁的强度验算

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A=0.844kN

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B=2.313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0.850-0.350)/4×0.450×(1.2×0.120×24.000+1.4×1.500)+1.2×2×0.450×(1.260-0.120)×0.500=0.928kN

60

简图(kN·m)

剪力图(kN)

61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力:

N1=N3=0.451 kN; N2=7.268 kN;

最大弯矩 Mmax=0.253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06 mm; 最大应力 σ=0.253×106/4490=56.4 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 [f]=205 N/mm2;

支撑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56.4 N/mm2 小于 支撑托梁的抗弯设计强度 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八、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f]

1.梁内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7.268 kN ;

62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5×(15.1-1.26)=2.073 kN; N =7.268+2.261=9.529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1.6 = 3.142 m; lo/i = 3141.6 / 15.9 = 19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184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9529.26/(0.184×424) = 122.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22.1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 按照表2取值1.032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3×1.032×(1.6+0.2×2) = 2.4 m; lo/i = 2400.432 / 15.9 = 15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3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9529.26/(0.305×424) = 73.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73.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63

N/mm2,满足要求!

2.梁外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 0.451/Sin90o = 0.451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5×(15.1-1.26)/Sin90o = 2.073 kN; N = 0.451+ 2.073 = 2.524 kN;

θ--边梁外侧立杆与楼地面的夹角:θ= 90 o;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Sinθ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3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Sinθ = 1.163×1.7×1.6/1 = 3.163 m; lo/i = 3163.36 / 15.9 = 19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18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523.736/(0.182×424) = 32.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32.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 按照表2取值1.032 ; 上式的计算结果:

64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3×1.032×(1.6+0.2×2) = 2.4 m; lo/i = 2400.432 / 15.9 = 15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3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523.736/(0.305×424) = 19.5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9.5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九、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65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

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66

8.3设备间顶板模板计算书

短程弹道导弹的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6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2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12.00; 采用的钢管(mm):Φ4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5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0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67

木方的截面宽度(mm):35.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托梁材料为:钢管(单钢管) :Ф48?;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120.00;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68

W = 90?.52/6 = 33.75 cm3; I = 90?.53/12 = 25.312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5?.12?.9+0.5?.9 = 3.204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9= 0.9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204+1.4?.9= 5.105kN/m 最大弯矩 M=0.1?.105?002= 20419.2 N穖;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20419.2/33750 = 0.605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605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69

其中q =q1=3.204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 0.677?.204?004/(100?000?5.312?04)=0.023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00/ 250=0.8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23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0.8 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議2/6=3.5??/6 = 37.33 cm3; I=b議3/12=3.5???/12 = 149.33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5?.2?.12+0.5?.2 = 0.712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2 = 0.2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q1 + 1.4 譹2 = 1.2?.712+1.4?.2 = 1.134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134?.92 = 0.092 kN穖;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092?06/37333.33 = 2.461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70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461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34?.9 = 0.613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613?03/(2 ?5?0) = 0.328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28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0.712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712?004 /(100?000?493333.333)= 0.235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900/ 250=3.6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35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6 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钢管(单钢管) :Ф48?; W=4.49 cm3; I=10.78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531kN;

托梁计算简图

71

托梁计算弯矩图(kN穖)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25 kN穖 ; 最大变形 Vmax = 1.575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7.615 kN ;

最大应力 σ= 625200.867/4490 = 139.243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39.243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72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1.575mm 小于 9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4?2 = 1.608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5?.9?.9 = 0.40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5?.12?.9?.9 = 2.479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492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2 ) ?.9?.9 = 2.43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8.792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N/(φ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8.792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下式计算:

l0 = h+2a = 1.6+0.2? = 2 m;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2 m;

73

l0/i = 2000 / 15.9 = 126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1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8791.92/(0.417?24) = 49.726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9.72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1.163?.023?1.6+0.2?) = 2.379 m;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2 按照表2取值1.023 ; Lo/i = 2379.498 / 15.9 = 15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308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8791.92/(0.308?24) = 67.324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67.324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74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5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76

目录

第1章 工程概况 .............................................................................................................. 1

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 1 1.2 高支模部位 ...................................................................................................... 2 第2章 编制依据 .............................................................................................................. 6 第3章 施工计划 .............................................................................................................. 6

3.1 施工节点计 ......................................................................................................... 6 3.2人员配置 .............................................................................................................. 6 第4章施工工艺技术: .................................................................................................... 6

4.1 板模板支架参数表 ........................................................................................... 7 4.2 梁模板支架参数表 ........................................................................................... 7 4.3 柱模板支架参数表 ........................................................................................... 8 4.4 支架施工要求 ..................................................................................................... 8

4.4.1对扫地杆的要求 ....................................................................................... 9 4.4.2对立杆的要求 ........................................................................................... 9 4.4.3对剪刀撑的要求 ....................................................................................... 9 4.4.4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 9 4.4.5 脚手架拆除要求 .................................................................................... 10 4.5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 10 4.6 架体搭设质量验收要求 ................................................................................... 10 第5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1

5.1技术保障措施 .................................................................................................... 11

5.1.1技术措施 ................................................................................................. 11 5.1.2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 12 5.1.4 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控制措施 ................................................................ 13 5.1.5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 14 5.1.6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措施 ..................................................................... 15 5.2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结构 ............................................................................ 15

5.2.1 安全管理组织 .................................................................................... 15 5.2.2 安全保证措施及控制要点 ................................................................ 16

1

5.2.3 自然灾害应急方案 ............................................................................ 16 5.3 临边防护 .......................................................................................................... 16

5.3.1 临边防护要点 .................................................................................... 16 5.3.2 防护图例 ............................................................................................ 17 5.4环境保护措施 .................................................................................................... 19

5.4.1 环境管理目标 ...................................................................................... 19 5.4.2 环境管理体系 ...................................................................................... 19 5.5.3 环境管理流程 ...................................................................................... 20 5.5.4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 21 5.5.5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对策 .................................................................. 21 5.5.6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 21 5.5.7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对策 .................................................................... 22 5.5.8 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对策 .................................................................... 22 5.5.9 厂内绿化影响对策 .............................................................................. 22

第6章 应急救援预案 .................................................................................................. 23

6.1 应急机构 ........................................................................................................... 26 6.2 应急材料准备 ................................................................................................... 27 6.3 紧急事故预案 ................................................................................................... 28 第7章 扬尘及噪音控制预案 ........................................................................................ 31

7.1 环境管理依据及目标 ....................................................................................... 31 7.2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 31 7.3 环境因素辨识 ................................................................................................... 31 7.4 环境保护措施 ................................................................................................... 31 第8章 计算书 ................................................................................................................ 33

8.1膜池预应力梁模板计算书 ................................................................................ 33 8.2设备间吊车梁计算书 ........................................................................................ 50 8.3设备间顶板模板计算书 .................................................................................... 67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