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部编人教版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③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A.色彩,色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
[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
[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没有__________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 7
(1)智其子(________)
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 (2)大亡其财(________) A.丢失 B.死亡 C.没有
[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 )
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 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C.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
[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 )
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
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 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
5.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 惟读书是务。 务: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 (2)众皆弃去 (___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②使:让。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为:给,替。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 lǐ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7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汉字。
溺:________ 故:________ 堙: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精彩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______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_______。
[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填一填。
道边桃甜
乐乐七岁,与_______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_______,乐________,而诸儿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
1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4 / 7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
冠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②紧切。置③冠服,有定④位,勿⑤乱顿,致污秽。
(注释)①冠:___________。②俱:___________。③置:___________。④定:___________。⑤勿:___________。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
[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
[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 (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 / 7
[1]把短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A.经常 B.曾经 C.尝试 (2)唯戎不动(______) A.但是 B.唯一 C.只有
[3]王戎不去摘路边李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4]读了这个故事,你能从王戎身上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给人智慧和启迪,历经千百年仍然广为流传。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故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6 / 7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 A.离开 B.放弃 C.不要
[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刚才 B.正在 C.开始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