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2024-03-11 来源:易榕旅网


综合练习

名词解释

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组成人员包括枢密院人员和大法官三人。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

《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是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科伦创办的日报,自1848年6月出版至1849年5月停刊。为了继承《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所以命名为《新莱茵报》。这是历史上第一张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纲领,联系群众,指导斗争,为当时的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色新闻:19世纪末期,美国的《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由于这两家报纸都有以“黄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环画,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

北岩: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原名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报人,被皇家封为北岩爵士。1896年在伦敦创办了《每日邮报》,采用适应时代需要的办报方针,获得很大成功,成为英国现代报业之开端。他还以该报为基础组建了英国最早的报团北岩报团,开始了英国报业垄断化的进程,被人称为“舰队街上的拿破仑”。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流行于古罗马到中世纪时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人民之友报》:由马拉在1789年9月12日创办的《巴黎记者报》在16日改名而成,发表许多政论文章,宣扬暴力革命,谴责君主立宪派的妥协行为。在马拉的主持下,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办得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是革命民主派的喉舌。它发表了马拉一系列揭露大资产阶级两面性和叛变倾向的政论,主张直接依靠人民,实行革命专政。善于通过报道事实,揭穿敌人的伪善面目。

弥尔顿: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晚年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弥尔顿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1644年获准出版,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就是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普利策:。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19世纪70年代他曾创办《圣路易电讯报》。1883年他接办纽约《世界报》,采取新的办报方针,既注重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又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以广发行。由于普利策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心理,因而获得很大成功。

手抄小报:15世纪时,手抄小报又称手抄新闻(它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在16世纪,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英、法等国都有手抄小报的发行。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手抄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币。手抄小报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规模和范围。

《北极星报》:1837年11月11日宪章派左翼领袖非格斯·奥康瑙尔在北部工业城市利兹创办的,编辑部成员还有哈尼、琼斯。该报很快成为宪章派最有威信的报纸,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1843年11月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广泛宣传宪章运动左翼暴力派关于采取政治斗争途径争取实现宪章的主张,指导工人斗争。

三社四边协定: 它是西方国家主要通讯社早期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协定。从19世纪中期起,法国哈瓦斯社、英国路透社和德国沃尔夫社,经过多年的争夺,把世界新闻市场基本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该协定以上述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后来也参加进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地区,所以通称为“三社四边”协定。第一次大战后协定名存实亡,至1934年正式宣布取消。

《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1月1日,伦敦。该报原名为《每日环球纪录报》,创

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独立报业的典范。 从19世纪起一直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政治上标榜独立,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在国际上长期充当大英帝国的喉舌。该报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广泛,重视言论,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人士。现为默多克集团控股。

皇家特许制:这是英国封建统治者压制印刷出版的措施。英王亨利八世1538年正式建立这项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为止。

《纽约时报》:1851年由雷蒙德创办,1896由奥克斯接管,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制定庄重的新闻政策,20世纪以来,该报已成为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该报内容全面,报道详实,重视言论,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如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该报篇幅浩大,版面严整。它的读者以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为主,是国会议员、高级官员、工商巨头和许多国家首脑必读的报纸。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于1927年2月,原为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1927年9月,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合并,组成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退出,公司改为现名。1928年,烟草商威廉·佩利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出任总经理。70年代中后期,CBS由于内部的争夺权力,极大影响了对外竞争力。1995年8月西屋电气公司将它收购,新的CBS在广播电视方面重新恢复了领先地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自70年代以来压倒全国广播公司位居首位。

曾格案件:1734年,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商曾格,因为所办的《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殖民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史称“曾格案件”。在舆论的抗议下,法庭最后裁定曾格无罪释放。

(“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纽约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

《杜歇老爹报》:法国 由阿贝尔在1790年9月6日创刊。这份报纸创刊初期,态度比较温和,随着革命的深入和保皇派真面目的暴露,它开始猛烈抨击贵族和天主教。《杜歇老爹报》紧跟形势、旗帜鲜明,文字通俗,文笔泼辣。它是“长裤汉”(城市贫民)的机关报。

知识税:在18世纪初(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新闻出版自由法》: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与保证金。该法在1889年得到重要补充,法院原则上禁止政府未经法院裁决就直接查封报社它促进了现代报纸的产生,该法明确规定:印刷出版享有自由权,报纸期刊只要向政府申报其名称、出版方式、负责人姓名即可出版,无需事先批准,无需交纳保证金。此外,对新闻出版物煽动犯罪、妨害公共事务、侵犯个人权利等行为,也制定了惩处界限和办法。这部新闻法涉及印刷业、报刊业和广告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直至现在,仍为法国自由报业的基石。这部法令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并对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卖新闻》:1874年创刊。办报方针是:要敢于同左右两翼的独裁思想作斗争“。该报有4484名职员,27个海外支局,1995年日刊与晚刊共发行1450万份。同时还办有《周刊读卖》和英文的《YOMIURI DAILY》以及其他文化、体育事业。

《朝日新闻》:1879年创刊。办报方针是:本着不偏袒任何政党的立场,实行言论自由,为建立民主国际和确立世界和平而做出贡献公正迅速地报道真实情况,本着进步的精神进行评论,以期达到公正。该报有4254名职员,27个海外支局,1995年日刊与晚刊共发行1290万份。办有《周刊朝日》、《朝杂志》、《科学朝日》等杂志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每日新闻》:前身是2876年创办的《大阪日报》。其办报方针是:独立于一切权利之外,通过不偏左也不偏右的社论和报道,自由地为建立民主社会做出贡献,通过为国际所关注的社论和报道,为建立和平的社会做出贡献。该报有5726名职员,21个海外支局,1995 年日刊与晚刊共发行240万份。办有《经济学人》、《星期日每日》等刊物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日本广播协会: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简称NHK。创建于1926年,战后重新改组。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该机构一直经营广播业,现在主要力量已转向电视。NHK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它不以赢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旨在通过制作新闻、娱乐节目,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其全部经费来自电视机执照费,经济基本独立。NHK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包括三套广播网和两套电视网。NHK还有一个国际广播电台,专门从事对外广播。

论述

1简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是新闻事业诞生的基本背景。正是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产生新闻事业的社会和物质条件。

对新闻事业的社会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真正连成一体,国际间的交往也不断增加。于是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要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长。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于是社会各阶层都在关注新闻信息,以适应事态的变化,新兴的政治力量更加需要传播新闻、宣传政见,以推动变革。

就在这种社会需要增长的同时,有关的社会和物质条件也在发展。主要是:(1)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新闻印刷品已能批量生产;(2)交通和邮政事业日益发达,使得报刊有可能定期发行;(3)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为新闻采集和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4)电信事业的迅猛发展。

正是在上述社会历史背景下,刊载新闻的定期报刊应运而生,从而宣告了新闻事业的诞生。

2简述第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报业垄断加深的新特点。

第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的报业垄断不断加深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形成了少数举足轻重的“超级报团”或巨型垄断集团;(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3)

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与此相对应,有了报业集团、联合企业(混合企业)、跨国集团等多种垄断组织形式。

3近代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有哪些主要特点? P15

① 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② 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

③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④ 经济上依赖政党。

4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 P13

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进入17世纪,新兴阶级取代封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政治斗争的加剧,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而邮政事业的发展,邮件稳定在每周送达一次,为定期的周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5论述近代廉价报纸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P15-16

性质:西方国家近代出现的廉价报纸,是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特点: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

党的津贴;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④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影响: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近代报业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7 外国广播电视机构有哪些体制类型? P36

各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体制,是指它们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①国有国营,这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广播电视机构。②国有公营,这是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广播电视机构。③社会公营,这是由社会各界联合经办管理,或某个公众团体创办并经营管理的电台电视台。④私有私营,这是由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⑤公私合营,指由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资或合办的电台电视台。所谓合资,是由国家和私人共同出资;所谓合办,通常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国有设备播送。

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财源不旺,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及其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8 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14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即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② 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很多资产阶级报纸纷纷站起来争取出版自由。

③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的制约:1)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各国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④ 工业革命爆发。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由资产阶级报纸时期进入廉价报纸时期。

11分析和评价报业垄断化的影响。

国际传播界对报业垄断一一般持批判态度,认为报业垄断会带来下列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报业垄断集团使许多报纸归属于同一个老板,它们往往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治态度或报道方针,这就影响了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第二,报业垄断集团控制了报业市场,使其他报纸无力抗衡,新办报纸无法出现,于

是舆论和信息来源趋于单一,损害了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

第三,垄断的发展使大多数城市只剩下一家日报,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报纸往往不求进取,质量下降。而一城一报造成的垄断价格,又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利益;

第四,报团老板本身是资产巨大的垄断资本家,他们和大企业集团、金融集团关系密切,这些集团通过种种方式界入报业运作,从而使报团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的喉舌和代言人。

12普利策在《世界报》的业务活动中表现出的办报方针是什么? P334

一共有六项。①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②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如为筹建纽约港自由女神像台座发起的募捐活动。③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④篇幅大,报价低。⑤率先使用插图(木刻图画)。⑥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13试论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并评析其功过利弊。 P257

在斯大林当政的近30年时间里,在主客观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型的新闻管理(干预)体制。这种体制的特征如下:

① 信息来源单一。苏联国内的信息来源只有一个渠道,即官方渠道,群众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都由官方决定。政府对外来的信息采取封锁政策,对国外广播进行大功率干扰,限制了苏联人民与外部世界的新闻联系。

② 言论高度集中。在苏联各报中,《真理报》的言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被称作“报纸的报纸”。其他各报在言论上均仿效《真理报》与它保持一致。而《真理报》是苏共中央的喉舌,它的社论直接反映党和政府的意图。这样,速攻就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了舆论一律。

③ 报业无法可循。长期以来,苏联没有成文的新闻法规。报纸的宣传方针和任务根据党中央不同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而定;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常具体化为党的文件,下发给所属报社,令其依照执行。

④ 实行新闻检查。为了确保报纸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苏联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系统,有着不同的层次。该检查机构人员的任务是,对出版物进行预审,一般在报纸付印前检查两遍,最后审阅校样。

⑤ 建立编委会制度。

功过利弊:可以通过集中调控和层层把关,实现党对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化为全民的行动。在许多情况下,比如在战时,特别是在卫国战争时期,它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体制的某些特征的弱点也就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一种消极因素。

16 “三社四边协定”确定的具体划分和“三社四边协定”的消亡?

答:①.1870年,路透社(英)与哈瓦斯社(法)、沃尔夫社(德)缔结了划分采访和发布新闻范围的“三社协定”。1893年美联社加入协定,改称“三社四边协定”。

路透社划分到的地盘有: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共享)、中美洲、南美洲。

沃尔夫社:德国及其属地、北欧及东欧诸国。

美联社:美国及中美洲一部分。

②.消亡:沃尔夫通讯社同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处处为政府的内外政策服务。1865年,俾斯麦将沃尔夫社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改组为股份公司,以后俾斯麦统一德国,并企图称霸欧洲,沃尔夫通讯社与哈瓦斯通讯社、路透社的关系也日趋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社的联系中断。后因各社实力发生变化,暂时的平衡被打破,路透社的盟主地位一再受到挑战;特别是第一次大战后沃尔夫社大为削弱,新兴的美联社又不愿将其活动范围局限于本国,新出现的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根本不理会这一协定,于是协定难以为继。1934年各社代表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集会,宣布取消协定,并接受美国提出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发布新闻的原则。

17法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演变历程? P147-149

① 国营为主,私营并存时期(1922-1945)广播诞生后,私营电台纷纷出现。1923年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广播事业为国家专利,私人只有经过邮电部特许方可经营,且不得妨碍国营广播和公共利益。1925年起,无线电广播很快发展起来,除了国家电台—巴黎邮电电讯外,出现了不少生机勃勃的私人广播电台。这一时期,国营电台居于主导位置。

② 国家垄断时期(1945-1974)1945年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以行政命令取消了所有私人电台的营业执照,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同年11月,政府颁布法令,成立法国广播电视公司,领导全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1964年新设立机构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垄断和控制。这一时期法国广播电视事业获得重大发展。

③ 分散经营体制时期(1974-1982)法国广播电视事业在ORTF的统管下,缺乏活力,经济窘迫,加之ORTF内外,因政府对电视节目等干涉,不满情绪增长。1974年通过法案解散ORTF,将其业务分散给新成立的七个国营公司。在实行分散经营体制后,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安排更适应较为广泛的受众,在创作方面有更多灵活性和自由,在新闻方面对政治方针指示也有更多的独立性。

④ 逐步开放时期(1982年以后)1981年广播电视体制改革。1982年7月议会通过新的广播法,允许开办私营电台。此后一年间,一千多家私营电台获得了执照。密特朗的改革促成了私营与国营广播争夺受众局面的形成。

18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口语传播P3—文字传播P8—印刷传播P12

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发明。

(1)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2) ①人们不再只通过简单的声音、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②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深度、广度等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

③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速度。总之,语言产生之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共同纽带。 .

(3)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①它标志着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②它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空上的局限,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可以使信息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③它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了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但是,由于文字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的,因此,一开始就受到统治阶级的垄断。

(3)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在人类传播史上竖起了第三座重要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①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公众传播。

②印刷物品的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原来为统治者或是教会上层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制的潮流。

20. 19世纪末的美国,黄色新闻泛滥,这种黄色新闻的主要特点是? P337

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特点:①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②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③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④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⑤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

21、试评《新莱茵报》的办报思想和特色。 P162+164

《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三点:(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它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从事报道、评论和宣传,坚持不懈地宣传共产主义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报纸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了同群众的紧密联系,编辑部成员还直接参加火热的群众斗争,这就使报纸能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并为斗争指明方向。

(3)鲜明的战斗风格。报纸对广大人民表现了满腔热情,对小资产阶级采取又团结又批评的态度对,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则加以无情的抨击和深刻的批判。

22、试评述德国法西斯报业垄断的表现及其危害。

1933年起,希特勒政权对德国报业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法西斯控制,这是垄断资产

阶级为了侵略扩张、镇压人民,运用国家机器强制实行的报业垄断。其具体表现有:(1)制造借口,查封一切进步报刊;(2)设立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3)强制没收民营报团;(4)设立御用组织,加强对新闻队伍的控制;(5)操纵报刊宣传,制造假消息,随心所欲地欺骗和愚弄德国人民;(6)大力发展纳粹报刊,使之垄断全国报业阵地。这样做的结果,使德国报业全部纳入法西斯宣传的轨道,煽起强大的战争狂热,驱使民众为侵略战争卖命,从而给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3 简述《火星报》创办的背景、经过及历史功绩。 P215

答:《火星报》创办的背景和经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澄清思想,建立一个能领导革命运动的党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建立这样的政党,列宁认为首先要从办报入手。

1900年秋天,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商讨了办报的有关事宜,亲自拟订了出版计划,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发刊,不久迁往慕尼黑、伦敦等地出版。列宁是《火星报》实际上的主编和领导者。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火星报》在列宁主持的3年间,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通过对经济派的斗争,使多数地方工人组织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其次,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三,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统一党内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的艰巨任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火星报》提出的党纲,大会还将该报定为中央机关报。

24.略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答: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⑵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⑶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式式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⑷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入瓦解。

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25 美国廉价报纸的特点。 P322

目的在于普及大众,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售价低廉,以每一读者之能力所及为度;与此同时,又为广告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当广告数量增加之后,页数还将扩大,而售价保持不变。坚持低价发行。借着发行面宽的优势,注重吸收广告。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格调不高,黄色新闻泛滥,销售方式得法,鼓励推销,给报童相当大的回扣。

26 如何评价目前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

世界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矛盾:

⑴, 就新闻传播力量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悬殊,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和传播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

⑵, 就新闻信息的流向而言,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先进的北方流向落后的南方。

⑶, 就新闻传播内容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不客观、不公正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

机构依据西方社会的政治观点、价值尺度、文化传统来采制、筛选新闻,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是片面的、带有偏见的,有时甚至是严重歪曲的。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样一种公正合理的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应当是世界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理想格局:

⑴, 按照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反对国际新闻垄断,反对运用新闻传播工具为侵略扩张服务。

⑵, 新闻传播媒介在全世界均衡分布,不仅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体系和手段,而且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

⑶, 实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实现信息流动的双向化、均衡化。

⑷, 强调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维护国家独立,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反对主观偏见、歪曲诽谤。

⑸, 各国共同制定并遵守国际新闻法规。

28近代通讯社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答: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纯商业性通讯社。此类通讯社,属私人所有。追求利润是它的基本目的。二是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此类通讯社由若干新闻机构合股经营。三是国营通讯社。

27简述新 BBC 和旧 BBC 的异同。 P105

旧BBC是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的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在伦敦进行日常广播。经费来源于出售收音机附加费和收听执照费。一年以后,有收音机执照费的人达12.5万人。节目有病友节目、儿童节目、新闻、宗教等,并转播欧洲大陆节目。

新BBC式在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旧BBC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有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持有收音机执照的用户达到830万人。1923年,开办对外广播,使用英语。138年增加阿拉伯语广播,以后不断增加对外广播的语种和播出时间,拓展播出范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BBC开始了电视业。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第一家电视台,用第一辆电视转播车,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29简述英国《泰晤士报》的创立、兴衰及现状 P69+85+97

于1785年元旦在伦敦创办。该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兴衰:① 从1803年,约翰·沃尔特主持该报工作到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沃尔特第二一方面奉行自由、公正的独立政策,一方面重用优秀报业人才。在著名编辑巴恩斯独立自由思想的指导下,成为一张独立而有权威的报纸。德莱恩时期则更加独立无畏。到1850年,销量猛增至五万份,超过伦敦所有早报总和,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②1855年后,廉价报纸的兴起使该报大受影响,虽然它竭力维持权威地位,但销量已不能与大众报纸相比了。沃尔特家族经营的《泰晤士报》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因刊载了一封伪造信件,为此不仅偿付了20万英镑的调查费和诉讼费,还严重损害了报纸声誉。自此,该报陷入债务泥沼。加之经营不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1907年被迫出售。

现状:1981年,北岩集团将该报出售给默多克。虽然该报连年亏损,设备陈旧,声望和地位远不如以前,但仍不失为英国最重要的报纸,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望。默多克接受《泰晤士报》后,该报在内容、形式上都有一定变化:图片增大、人情味新闻和犯罪新闻取代了严肃的新闻报道,加强了评论和体育报道。1985年底在东伦敦沃坪建成了新技术装备的厂房,1986年1月用电子技术出版报纸。该报目前每天约40版左右,广告约占1/3。1994年日发行量37万份。该报已上网。

30为什么在历史上德国是最早产生定期报刊的国家,但其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却落后于英国和法国? P153(主)+154(辅)

(17世纪的德意志封建割据,邦国林立,政治经济远比英法落后。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国报业的发展。)

① 封建势力的压制;

② 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

③ 低下的经济发展状况;

④ 处于农奴地位的出版商;

⑤ 分崩离散的政治局面。

(1713年,普鲁士第二任国王即位,进一步强化了军事官僚机构,同时加强了对报业的管制。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他只允许官方报纸发行。1728年,他又下令全国各大城市出版官办的广告报,这些报纸主要刊登广告,只刊登少量的商业新闻。而其他出版物一律不得刊登广告。这样做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控制了其他报纸的经济来源。这一办法在德国延续了一百多年,成为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31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P105

① 独家垄断时期。1922年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同年11月在伦敦正式开播。1936年BBC建立了第一家电视台,挺近电视业。独家垄断英国广播电视事业。

② “双头垄断”时期。1954年BBC独占经营电视事业的局面被打破,同年6月议会决定允许开办商业电视,1955年9月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1972年议会决定开放商业广播,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同时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1973年第一家私营电台(伦敦广播公司)开播,BBC垄断广播的局面被打破。

③ 竞争时代。进入70年代以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是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起来,这使BBC和IBA的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具体表现在内容和规模两个方面。

深喉 即“DEEP THROAT”——在水门事件中为记者提供重要资料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