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05年全国高考卷III)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 ②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试卷第1页,总62页
②
①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译:________________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言(说人坏话,巴结奉承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派的人)之害公(公正的好人)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离,通“罹”,遭受)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试卷第2页,总62页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方正( ) (2)穷( ) (3)信( ) (4)约( ) (5)微( )
6.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①。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②,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廷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廷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 7.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试卷第3页,总62页
A.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 让:责备。 B.是时司徒袁逢受计 受:接受。
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 临:俯视。坐者皆属观 属:通“瞩”,注视。 8.下列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B.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逢则敛衽下堂 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D.壹独长揖而已 岂独伶人也哉?
9.(小题3)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 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 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小题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11.(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 ⑵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 ⑶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
文言断句(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每断5分,共20分)
12.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试卷第4页,总62页
13.尝 在 蕺 山 见 一 老 姥 持 六 角 竹 扇 卖 之 羲 之 书 其 扇 各 为五 字 姥 初 有 愠 色 因 谓 姥 曰 但 言 是 王 右 军 书 以 求 百 钱 邪 姥 如 其 言 人 竞 买 之
14.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5.献之工草隶善丹青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戕竹记 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 坐:因为 .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 简:挑选 .C.亡公私谁何 亡:灭亡 .D.上益笃俭 益:更加 .17.翻译下列句子
(1)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试卷第5页,总62页
(2)下亡有啬色不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18.填空:
①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笔之_____,洛竹之利,_____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写_____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_____。
19.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发生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20.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注】 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缟,白色。裳,下衣。衣,上衣。⑤畴(chóu)昔:过去,以前。
2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安所得酒乎 安:哪里 .⑤④
①
②
③
试卷第6页,总62页
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道士顾笑 顾:回头 .22.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归于临皋 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B.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①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举匏樽以相属 ..23.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前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前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2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5.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靠近,临近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试卷第7页,总62页
D.哀吾生之须臾 哀:哀叹,感慨 .
26.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C.①④⑥
B.②④⑤ D.②③⑤
27.对文本节选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位为苏轼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苏轼的感受吹箫的,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
C.“何为其然也?”一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这篇赋写“客之悲”文字来,这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
D.客人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但是,“知不可乎骤得”,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
2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试卷第8页,总62页
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苏子愀然( )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3)酾酒临江( ) ..(4)渔樵于江渚之上( ) .
3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3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而今安在哉?”这几句表达的意思,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所表达,是哪一句?
32.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用它主要想说明的一项是( ) 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
B.写明月其实是在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C.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 D.乌鹊南飞是作者的失落,作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让人读之心神俱悲,难以掩卷。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
试卷第9页,总62页
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立,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三国志·王粲传》)
3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以谦名公之胄 胄:后代。 .B.诏除黄门侍郎 除:授予官职。 .
C.仗大众,志兼天下 兼:兼善,兼济(使……受益)。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 .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年既幼弱,容状短小/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B.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乃之荆州依刘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文武并用,英雄毕立/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3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粲才能突出的一项是( )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③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④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⑥魏国既建,拜侍中 ⑦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⑦ 3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少年得志,历仕汉魏两朝,直到进入朝廷的政治中心。 B.王粲在政治上依附曹操,曹操父子也倚重王粲。
C.当时袁绍、刘表都是地方割据势力,他们不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一是不能重用人才,而曹操则与他们相反,这也是曹操能统一中国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D.在曹操政权建立之初,王粲给魏国订立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10页,总62页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须,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3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B.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C.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D.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
试卷第11页,总62页
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
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飕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
②
试卷第12页,总62页
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曾燠:江西省南城人,乾隆进士,有《江西诗征》《赏雨茅屋集》等。②湖:即江苏扬州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史,在扬州设了题襟馆,与宾客们饮酒咏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湖,故题目中称“秋湖”。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B.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C.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D.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我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B.俄而,片刻;一会儿。古代与之相近的表示时间短暂的常见词语还有俄、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等。
C.灵运,即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D.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书画艺术。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慧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朗朗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试卷第13页,总62页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 (2)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
47.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及其所之既倦 后之预览今,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14页,总62页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 )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 )
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
试卷第15页,总62页
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
51.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52.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53.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注]。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 城旦:秦汉时期的一种刑罚名。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 5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康王舍人韩凭 舍人:门客 ..B.论为城旦 论:定罪 .C.以示左右 示:命令 .D.俄而凭乃自杀 俄而:不久 ..
试卷第16页,总62页
5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C.
B.D.
56.下列语句全表现韩凭夫妻相亲相爱的一组是( )
①妻密遗凭书 ②其妻乃阴腐其衣 ③俄而凭乃自杀 ④妻遂自投台 ⑤王与之登台 ⑥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⑦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A.①②⑤ C.①③④
B.③④⑤ D.⑤⑥⑦
5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凭妻何氏以信誓爱,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B.文章以鸳鸯鸟和相思树为衬托,突出了韩凭夫妻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爱情。 C.韩凭和妻何氏是一对忠于爱情、誓死不屈的夫妻,何氏宁死也不愿做康王的妻子,最后被逼投台而死。
D.文章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58.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2)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59.“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盖自怨生也
试卷第17页,总62页
60.“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这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61.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志趣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6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涉 江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①髡首兮,桑扈②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③逢殃兮,比干④菹醢。与前世而
试卷第18页,总62页
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注] 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因对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止。②桑扈:隐士,裸身前行以示对社会的不满。③伍子:伍子胥,为吴王尽忠却被赐死。④比干:忠于商朝,却被殷纣王剖心而死。
63.诗中的“奇服”指什么?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64.第2、3节写诗人流放之途,单单是为了记录流放的行程、着力描写沿途的景色吗?还有没有其他深意?
65.诗的倒数第2节,作者援引了“接舆”“桑扈”“伍子”“比干”四位历史人物,有什么用意?
66.全诗的最后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试卷第19页,总62页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6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夜不得息 息:歇止,休息 .B.何意致不厚 致:招致,招来 .C.谢家来贵门 谢:告别,辞别 .D.昼夜勤作息 作息:工作和休息 ..
6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9.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70.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阅读以下《史记》片断,回答下面小题。
①甲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乙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乙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供,乙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试卷第20页,总62页
君休矣”
③丙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在东收地。今以君子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④臣常游困于齐而气食铚人,丁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丁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丁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丁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71.在①甲②乙③丙④丁处各填一个历史人物人名(可只填姓)甲:_______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 72.对四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漂母的话怒中有揶揄之意,意在激励对方自食自立,建立功业。
B.汉惠帝听完(乙)的一番话,表示十分赞同并决定按乙的治国纲领去治国,平天下。 C.(丙)在孝公面前谈论天下大势,制定战略大计:迫使魏东徙,秦占据黄河、崤山之天险,向东制服诸侯,卒成霸业。
D.春秋时期秦国(丁)是足智多谋的老臣,文中“臣”便是由(丁)引荐到秦作官,帮助秦穆公完成霸业的。
73.对以上划横线的句子、加黑的词语理解正确的有: A.“哀”是意动用法,“我以……为哀。”
B.“供”通“拱”“垂拱”“垂衣拱手,形容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C.“畔”通“叛”;“乡”通“向”
D.“事”译成“侍奉”“止”译成“使……停留。” 74.根据以下《史记》片断,各自归纳出一个成语。
(1)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入。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战,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成语:___________
(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
试卷第21页,总62页
中诸言鹿者以法。成语:______________
(3)帝(汉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成语:___________
(4)武安已罢朝,出止东门,召韩御史大夫(韩安国)载,怒曰:“与长子需(安国字)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成语:________
(5)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成语_______。
75.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③阿母谢媒人④谢家来贵门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⑦则与丰酒,哙拜谢⑧张良入谢 A.①/②⑥/⑧④/③/⑤/⑦ C.①/②⑧④/③/⑤/⑥/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6.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7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
B.①/②⑥/⑧④/③/⑤/⑦ D.①②/⑧④/③/⑤/⑥⑦
试卷第22页,总62页
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9.划线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80.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佐的人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对 于人为可讥, 于:在
81.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恂恂而起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不敢言而敢怒 8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同 ③④异 B、①②异 ③④同
试卷第23页,总62页
C、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D、①②③④同
83.下列关于文段内容要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游山所见的景物 B.写游华山洞的经过 C.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D.提出治学应采取的态度 84.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目标越远大,能够达到的人就越少。
B.要达到目的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其中“志”是根本。 C.只要“尽吾志”,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无悔了。 D.古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往往比今人更深入、广泛 85.翻译下列句子
(1)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8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24页,总62页
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视作 .B.羲之叹惜弥日 弥:满 .
C.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匹敌,相当 .D.使人耽之若是 耽:延迟 .
87.下列各项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以女妻之 烹以待之 ..
B.为写《道德经》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C.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便有终焉之志 ..D.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曾与人书云 ..
8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自幼能言善辩,世人无不为之惊奇,长大后更是长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B.王羲之书法精湛,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古今以来的第一人,深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
C.王羲之率性洒脱,太尉郗鉴派门生去王家择婿,王羲之坦腹而食,若无其事,最终成了郗鉴的乘龙快婿。
D.王羲之为人顺从本性,不掩于喜好,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为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8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试卷第25页,总62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B.列坐其次次:旁边 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其致一也 致:大致
9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足以畅叙幽情以其无礼于晋 B.夫人之相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或因寄所托 不如因而善遇之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9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肯定了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试卷第26页,总62页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危:端正
B.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叮嘱 C.苟非吾之所有 苟:如果,假如 D.不知东方之既白 既:已经
9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其声呜呜然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耳得之而为声 ..D.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95.下列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描述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C.“苏子”和“客”最后回归到欢快的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找到了共同欣赏的景色——清风明月。
D.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
96.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试卷第27页,总62页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9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 易:改变 .D.甫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
9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去县治二里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
C.乃皆舍目前之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非独以两家世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28页,总62页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唯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10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 (2)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0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_ (2)杨敏曾毁琬 毁:___________ 10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10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10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真,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
试卷第29页,总62页
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着: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联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示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①干局:指人的办事能力。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0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监门校尉不觉 觉:发觉 ②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各人一半 ③朕安得阿亲戚 阿:顺从 ④不可谓刑 刑:合法 ⑤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⑥矜其贫 矜:怜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6.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以”字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胄以法当流 ②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 ④既知不可而置于法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试卷第30页,总62页
107.对“言乃一时喜怒所发”一句中“言”的具体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不首,罪当死
B.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C.卿卖狱耶
D.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108.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A.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109.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罚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依法判处轻罪。
1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不首,罪当死
②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④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试卷第31页,总62页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当)) 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酾酒临江(滤酒,这里指斟酒 ) 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 .
D.山川相缪(同“缭”,连结,盘绕 ) 下江陵(向下) ..1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15.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试卷第32页,总62页
1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舞幽壑之潜蛟 ⑥扣舷而歌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⑤和⑥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⑤和⑥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⑤和⑥相同 117.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望美人兮天一方 B.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 C.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驾一叶之扁舟 白露横江 118.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感慨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119.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______,一字和仲,号_____,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他与其父______、其弟______,并称“三苏”。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120.翻译: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试卷第33页,总62页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n,流传 皆通习之 传:chuá.B.作《师说》以贻i,赠送 之 贻:dà.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u,句中的停顿 者 读:dò.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1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不焉
123.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古之人不余欺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C.全都相同
12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12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
试卷第34页,总62页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而耻学于师 拘于时,学于余 ..D.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12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吾从而师之 .128.填空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____”,作品集有 《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 129.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3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 .B.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
试卷第35页,总62页
B.而耻学于师 .D.小学而大遗 .
13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阅读《离骚》,完成下列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
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
试卷第36页,总62页
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错 错:缺点、错误 .C.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
1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以蕙.
兮/伏清白以死直兮 .
B.哀民生之多艰/悔相道之不察兮 ..C.屈心而抑志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延伫乎吾将反 ..
136.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 C.②④⑥
B.①③⑤ D.③④⑤
137.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挑拨。群臣妒忌贤才,投机取巧,毫无原则。这些让屈原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心生死意。
B.屈原通过回顾自己的遭遇,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过于凶恶伤害他人,终会失道寡助。
D.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蕙”“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装饰自己,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精神世界。
E.这两段是屈原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诗人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试卷第37页,总62页
138.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139.前赤壁赋( )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4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14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142.侣鱼虾而友麋鹿。( )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
探究拓展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
试卷第38页,总62页
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4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C.今者薄暮 为夫婿所薄 ..
D.履巉岩,披蒙茸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14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B.顾安所得酒乎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C.凛乎其不可留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以待子不时之须 以愚辞歌愚溪 ..
145.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4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礻右 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试卷第39页,总62页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元年四月,如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悉意辅联,庶同济此道。”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1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何可胜道也哉? ..
148.以下六句话,全部表现王安石“力主改革、鼎力革新”的一组是 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②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③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④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 ⑤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⑥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
试卷第40页,总62页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在任鄞县县令时,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又贷谷与民,出息以偿。欧阳修推荐他考试馆职,不去;推荐他为谏官,又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拒绝。
B.嘉佑三年,王安石为朝廷度支判官,写了万言书,深入分析了北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形势,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C.王安石认为,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这是后世变风俗,立法度应效法的主要精神。
D.在他任参知政事期间,取得神宗皇帝的支持,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15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吏无敢逆其意者。
(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下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5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往往有得 得:收获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 .15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试卷第41页,总62页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B.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且君尝为晋君赐 ..C.不出,火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独其为文犹可识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1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154.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55.翻译下列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试卷第42页,总62页
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5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乃摄衣而上 摄:提 .B.履巉岩 履:鞋子 .
C.揖予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 ..D.予亦惊寤 寤:醒 .
15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归而谋诸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所共适 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状如松江之鲈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15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5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16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试卷第43页,总62页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①,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①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②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③。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②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④,两河有疮痏⑤之虞,五岭罹氛厉⑥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⑦,国用寖屈⑧,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⑨,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11}。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12}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缚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13}。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
书》)
注:①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下文中的“博学宏辞”也是考试科目之一。 ②诽谤:指责、议论过失。 ③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于谦词。 ④靖:平定。 ⑤疮痏(chuāng wěi):创伤,比喻民生疾苦。 ⑥氛厉:寒气灾疫。 ⑦见储(xiàn chǔ):现成的储备。 ⑧寖屈(jìn jué):逐渐竭尽。 ⑨燕见:“燕”通“宴”,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 ⑩驰骋:涉猎。 {11}儿曹:孩子们。 {12}驺伍: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卒。 {13}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
16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商葬其先 会:适逢
试卷第44页,总62页
B.朝之制度莫修 修:修正 C.而雅与虞卿有怨 雅:美好 D.帝召宰相尉谢 尉:安抚
16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B.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C.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D.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1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虞卿的父亲杨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考上明经科后,虽然调任临涣主簿,但他弃官回到夏,与阳城成为莫逆之交。
B.杨虞卿上奏章给穆宗,他认为穆宗应当每天接见、关心和询问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使四海之内外的人都能听到君王的声音。
C.衡山老百姓赵知微的进谏,言辞虽然率直,但是皇上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叫宰相安慰答谢他,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杨虞卿因炼丹谣言事件被郑注、李训和李固言三人诬陷关进牢狱,后来他的子弟到京城喊冤才得以释放出来。
1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2)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绿之歌 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试卷第45页,总62页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春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象征着:浓郁的春天,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时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6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我”离开海边,进人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五彩色、枫林的红色,目的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突出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象是一致的。
D.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予蓝色、红色和绿色以象征之意,使一般的色彩具有了耐人寻味的深刻意蕴。
E.文章最后几段是作者对“绿”的感悟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试卷第46页,总62页
166.文中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什么________________感情?
167.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回答)
168.“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你对绿色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69.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启:禀告,告诉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招致,招来
试卷第47页,总62页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告别,辞别 D.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卒:终于,最后
170.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 B.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D.物物各自异/举动自专由
17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C.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B.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D.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172.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质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九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做了铺垫。
D.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韩凭夫妇
宋康王舍人韩凭【韩凭,或作韩朋。韩凭与何氏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为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隋唐以后,广泛流传,但以《搜神记》所记为最早】,娶妻何氏,美,康王【宋康王,战国宋国的末代国君,名偃,暴虐无道,溺于酒色,往往射杀臣下,当时称为“桀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城旦,一种刑罚,被处城旦罪的人,发往边地,白天伺察寇虏,夜里修造长城】。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衣服经不起拉拽】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夕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
试卷第48页,总62页
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指韩凭妻何氏所作自明其志的歌。据《彤管集》,何氏所作之《乌鹊歌》,其词如下:“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至今犹存。
【注】正文选自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内的文字是对有关内容的注解。 17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囚之,论为城旦 论:判处、定罪 .B.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 遗:留下、遗留 .C.其妻乃阴腐其衣 腐:使……腐坏 .D.雌雄各一,恒栖树上 恒:一直、总是 .
17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韩凭夫妇忠贞爱情的一组是 ①俄而凭乃自杀 ②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 ③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④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⑤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⑥妾是庶人,不乐康王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75.下列对正文和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凭是宋康王的舍人,他与何氏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世代广为传颂,晋干宝的《搜神记》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
B.宋康王是个经常射杀臣下、沉溺于酒色的暴虐之君,被时人称为“桀宋”。韩凭的妻子何氏容貌美丽,被他夺为己有。
C.韩凭夫妇以身殉情,虽未能合葬,但两坟之间长出一棵繁茂的大梓树将其连为一体,树上的鸳鸯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D.何氏生前曾创作《乌鹊歌》自明其志,以南山之鸟、双飞的乌鹊等自况,表达了不慕荣华、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
176.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2)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3)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
试卷第49页,总62页
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石崇《金谷诗序》)
(乙)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177.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毕备 毕:完成 B.故具列时人官号 具:详尽 C.暂得于己 暂: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
17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以元康六年 足以极视听之娱 .B.感性命之不永 不知老之将至 C.当其欣于所遇 吾其还也 D.已为陈迹 阿母为汝求
179.(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B.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C.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试卷第50页,总62页
D.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1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秋 阳 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予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塈之涂,目泫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④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⑤,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瘖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 ①这里的“贤公子”指的是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畴”,即暗藏赵令畴之名。②生:发芽。③矧:又。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⑥群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⑥
②
①
试卷第51页,总62页
1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1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代也用为自己的谦称。“吾侪小人”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1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虾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源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1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王监国,令同商辂..
试卷第52页,总62页
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1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入阁,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他们以殿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C.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尊号,是指尊崇帝、后或其先皇及宗庙等的敬称。意在歌功颂德,一般用于外交、
试卷第53页,总62页
礼仪、祭祀等。
1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器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后来他提出了革除弊端、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子弟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1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徳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89.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
试卷第54页,总62页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离。 D.明道徳之广崇 明:光明。
190.下列语句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明道徳之广崇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19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19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剌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9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试卷第55页,总62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庐山纪游(节选) (清)查慎行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②,爽人心目。寺③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清泉一笕
④
①
,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
⑤
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仍强眉生同行。沿涧而行,草树蒙翳。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目之所接,愈入愈奇。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北崖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老僧不能从矣。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向为樵夫所绐。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着。朱子
⑥
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
(注)①查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②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③寺:指千佛寺。④笕:引水的长竹管。⑤趁人:逼人。⑥朱子:朱熹。 19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趁人|突兀:猝然。 B.北崖斗坡|斗:通“陡”。 C.乃知向为樵夫所绐|绐:哄骗。
D.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凿:穿凿附会。 19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试卷第56页,总62页
A.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路穷则涉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若有人迹|若望仆不相师 D.仅乃得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6.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询以三叠泉路。 A.夫晋,何厌之有 B.翱翔蓬蒿之间 C.今臣亡国贱俘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97.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B.午后,“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这为后来“我”错过三叠泉埋下伏笔。
C.离开万松坪后,“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D.文章引朱熹的《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198.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19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
①
试卷第57页,总62页
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 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20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20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梅以曲为美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20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试卷第58页,总62页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2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20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5.解释下列划加点词语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斯 .
试卷第59页,总62页
(2)而未尝往也 .(3)而吾与子之共适 .(4)而卒莫消长也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207.“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0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
试卷第60页,总62页
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
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2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 名:闻名 B.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壮:雄壮 C.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 次:中间 D.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之:到 211.下列加点字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生为御史 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故去官而名益高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喜山水,乃遍游江浙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昨见其子来 汝其勿悲
2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御史“气节重江湖间”的一组是( ) ①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②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③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⑤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 ⑥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2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61页,总62页
A.谢御史名振定,号芗泉先生,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
B.谢御史之子谢兴峣因为父亲的名望和官声受到皇帝喜爱,在裕州知州任上被召入京城,提拔为叙州府知府。
C.作者向那位“郎官当推御史者”谈起谢御史,意在用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事迹勉励他做 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D.“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和谢御史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对这种只重官位、只重身家利益的庸俗之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1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方裕 州 入 见 时 吾 乡 人 士 在 京 师 者 盛 传 天 语 以 为 谢 氏 父 子 之 至 荣 也 又 幸 芗 泉 先 生 之 生 于 其 乡 而 以 相 夸 耀 也。 (2)翻译:
①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 ②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
阅读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15.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217.“孟德之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218.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试卷第62页,总62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⑴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 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⑵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会有所伤害。
5. 品行端正困窘忠诚简洁含蓄
6.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7. B 8. D 9. D 10. B
11. (1)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遭到乡里人的排斥。(2)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3)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
12.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
13.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14.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5.献之工草隶/善丹青/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
答案第1页,总13页
16.C
17.A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
B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 18.①盛,洛竹 ②戕竹,结果
19.主要的观点是:“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生发的道理是:“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20.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 21.C 22.B 23.D
24.(1)才过了多久呀,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25.B 26.C 27.B
28.(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2)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得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3)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29.(1)忧愁的样子 (2)端坐 (3)斟酒 (4)江边 30.C
31.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2.C
33.(1)本来就是一代英雄,现在在哪里呢? (2)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答案第2页,总13页
34.C 35.D 36.B 37.A 38.D 39.A 40.C
41.(1)陛下利用时机,顺应天运,消灭群雄,海内海外,没有不归顺纳贡的。(\"乘时\"\"宾 \"贡 \"各 l分,句意2分)(2)如果 (陛下)体察到我的愚忠,成全我的志向,把我禁锢在海南,结束我的余生,那么即便死去,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若\"\"全\"\"毕\"\"虽\"各1分,句意1分) 42.D 43.D 44.D
45.(1)湖水涨满了茱萸湾,清风吹拂着城墙边的杨柳。
(2)只有这大江南北,四时和顺而五谷丰收,法令精简而犯罪者少。 46.C 47.C 48.B
49.(1)以前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旧迹。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50.【答题空1】①正确 【答题空2】②正确 【答题空3】③错 【答题空4】④正确 ⑤错
51.(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
答案第3页,总13页
随化,终期于尽。
52.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53.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54.C 55.D 56.C 57.C
58.(1)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地上交错。 (2)宋国人为他们而悲伤,于是称这种树叫相思树。 59.A 60.B 61.B
62.(1)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2)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3)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63.诗中的“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为刻画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
64.不单单是为了记录流放的行程,着力描写沿途的景色,而是为了着力描写诗人去国怀乡、依依不舍,但又不得不离去的主观心绪。
65.作者自比自慰,借“接舆”“桑扈”不满现实的反常行为,抒发自己不容于世的愤懑之情;借“伍子”“比干”二位古代贤人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对腐朽黑暗势力的切齿痛恨。 66.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
答案第4页,总13页
67.D 68.A 69.A
70.(1)我既然不能供你家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就立即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注意:“堪”“徒”“施”“相”,整体通顺) (2)人卑贱东西也轻薄,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作纪念吧,(我们)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注意:“贱”“足”“遗施”“因”,整体通顺。)
71. 甲韩信、 乙曹参、 丙商鞅(卫鞅) 丁蹇叔 72.B 73.BCD
74. (1)暗渡陈仓 (2)指鹿为马 (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 (4)首鼠两端 (5)死灰复燃(不能写然、然通燃) 75.C 76.B
77.“然力足以至焉” 78.D 79.D 80.B 81.D 82.C 83.C 84.D
85.(1)有了志向,不(盲目地)跟随(别人)停止前进,可是力量不够的也不能到达。(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 86.D 87.C
答案第5页,总13页
88.A
89.(1)王家子弟都很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 (2)曾经和一些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90.D 91.D 92.B 93.B 94.D 95.D
96.(1)面对着江面斟满酒,横执长矛吟诵诗篇,本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97.C 98.C 99.D
100.(1)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即使是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可是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
(2)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101. 糊涂 诋毁
10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103.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104.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答案第6页,总13页
105.B 106.B 107.A 108.A 109.B 110.B 111.D 112.C 113.D 114.D 115.A 116.B 117.B 118.D
119.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120.(1)山环水绕,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2)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121.C 122.B 123.D 124.A 125.B 126.B 127.D
128. 退之 韩昌黎 文 《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129.(1)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答案第7页,总13页
(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130.D 131.A 132.B
133.(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 134.B 135.B 136.C 137.AC
138.答案:(1)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的,叫我死多次我也绝不改悔。 (2)我宁愿突然死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139.B 140.C 141.A 142.A 143.D 144.B 145.D
146.(1)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2)我返回来登上船,放开船漂荡在江中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
答案第8页,总13页
147.B 148.B 149.A
150.(1)现在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而强悍的人却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
(2)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只是后世所谓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世上的事务了 151.D 152.D 153.D 154.C
155.(1)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我吗? (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156.B 157.D 158.A 159.D
160.(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2)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3)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161.C 162.D 163.C
164.(1)杨虞卿未曾与他交往过,拿出携带的全部礼金资助他。(2)我听说尧、舜以天下为忧虑的事,而不以(取得)王位为快乐的事。
答案第9页,总13页
165.DE
166.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又惋惜。
167.“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养培育它的新一代。 168.因为绿是春天和青春的象征,也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所在。 169.D 170.B 171.C 172.A 173.B 174.A 175.C
176.(1)后来宋康王得到了这封信,把信给他身边的近臣看,他们都不明白何氏的意思。 (2)康王希望我活着,我却只求一死。希望(君王)把尸骨赐与韩凭,使夫妻合葬。 (3)你们夫妻相爱(至死)不休,如果(你们)能使两坟相合,那么我不阻拦你们。 177.A 178.B 179.D
180.(1)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181.D 182.B 183.B
答案第10页,总13页
184.(1)晚上睡觉为了躲避漏雨,一夜得换五个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
(2)好啊!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能够想象到。 185.B 186.C 187.C
188.(1)有人将这话传给彭时,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民的才能,怎么可以罢免(他)?”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2)闲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服饰车马器用等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侍奉,不合道义的东西不接受,有古大臣之风。 189.D 190.C 191.A 192.B
193.(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 194.A 195.C 196.B 197.D
198.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199.(1)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2)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
答案第11页,总13页
200.C 201.B 202.D 203.B
204.①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205.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冯”通“凭”) 渺渺(悠远的样子)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危(端正) 固(本来)须臾(片刻) 骤得(立刻得到)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缭,盘绕)
206.(1)这,指江水 (2) 流走 (3)享有 (4)消减或增长 (5)凌乱 207.《论语•子罕》 江水滚滚流去,比喻时间易逝
20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9.⑴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210.B 211.B 212.C 213.B
214.(1)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
答案第12页,总13页
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
(2)①高声报告姓名籍贯完毕之后,皇上问道:“你是湖南人,却说京城话,为什么呢?” ②谁知道当芗泉先生被罢官的时候,同朝为官地位相同的人中间,一定有侮辱嘲笑他的人,有讽 刺诋毁他的人,有畏惧受到连累而不敢帮他说话的人。
215.描写作者心情由乐转悲 216.东汉末年 《短歌行》 217.赤壁之战
218.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起到反衬作用 219.D
答案第13页,总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