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点复习指要
【考点诠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要 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学生情性,让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复习备考指要】
为了搞好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备考,建议同学们做好以下事情:创设试题库,认真研究题型特点,揣摩命题者的亲睐对象;整理课文和课文注释中的相关文化常识,努力在明白的基础上识记。答题时,除了要根据题目努力联想识记的知识外,还要根据语境分析各项表述是否合理。
具体地说,为了搞好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备考,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细钻课文,不放过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每个名词性词语。每篇文言课文都涉及到不少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时千万不可轻易放过,特别是那些课文加了注释的相关词语(比如关于纪年、职官、称谓等方面的),要倍加牢固掌握。
(2)复习备考时,除了要注意课本中文言课文外,最好还能扩大课外文言文阅读面(这可从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中获得),努力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
(4)研究相关的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注意它们的命题关注点,归纳其考查热点,从中揣摩命题者的亲睐对象。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词语】
一、高中语文各册涉及的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词语
爵位:爵位从高到低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
寡人:诸侯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也是国君、诸侯的别称。 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祖:临行记录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变徵: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等七个音调,变徵声调悲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等10个字;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等12个字;古人常用天干10个字和地支12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都要适合,叫六合。
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实际上是有职无权。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诸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庠、序:都是学校。
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七庙:天子的宗庙。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三公九卿:周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二、与官吏任免相关的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一样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8)征,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9)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10)选,量才授官。(11)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12)举,选拔。(13)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14)简,任命。(15)补,任命补缺。(16)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17)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18)领,常指兼任。(19)摄,兼理,暂兼。(20)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21)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22)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23)知,同“判”。(24)权,暂代官职。(25)假,同“摄”。(26)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27)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28)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29)革、削、免、罢、废、夺,都是革职、罢职或停职。(30)退,撤销或降低官职,或自己辞职。(31)斥,屏弃不用。(3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33)调,调动、调迁。(34)放,京官调任地方官。(35)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三、关于科举的词语 科举: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同年: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四、有关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词语
州: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从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明清改州为府,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於省,散州隶属於府。
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后历代都有郡,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等於郡。 省:本是官署名称,后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 府:大州称为府,唐代隶属於道,宋代府属於路。
军:宋代的行政区域,一个军等於一个州或府,直辖於路。 道: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江东:又称江左,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山东:因“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中国:古代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五、有关历法的词语
每月的特殊日子: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望,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
每天的特殊时辰:日出叫旦,日入时叫做夕,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日入之前叫做晡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天将亮时叫昧旦。
一年中的节日:元旦,正月初一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上元是正月十五日。寒食是清明前二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端午(端阳)是五月初五日。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中元是七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阳是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六、有关职官的词语
三公:丞相,禀承皇帝意旨佐理国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
台阁:指尚书机构尚书台。后世逐渐形成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宋代中央是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枢密院类似秦代的太尉府,正副首长是枢密使、副使。
九卿: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廷侍卫。卫尉,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车马。廷尉,最高的法官。典客,后来又称大行令、大鸿胪,管理少数民族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来又称大农令、大司农,管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 郎:皇帝侍卫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汉代的加官有侍中、给事中、诸吏等。加侍中就能出入宫禁,成为皇帝的亲信。加给事中就能掌顾问应对。加诸吏就能对宫廷官员进行监察和弹劾。后世侍中成为门下省的首长,给事中成为门下省的属官。
六部:隋代始定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属於尚书省。各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属官有都事、主事等。 九品中正制: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流外官经过考铨转授流内官,唐代称为入流。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勋:唐代又采取在某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作为酬赏军功的勋号,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等,共十二级。
太师: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少保: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御史:本为史官,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以后地位渐低。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尹: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 七、有关姓名的常识
姓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子”是男子的尊称。古人名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除名和字外,还有别号(别字)。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唐代诗文还常常见到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
庙号: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八、有关古代礼俗的词语
士: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春秋以后士是文士,后逐渐成了知识份子的通称。 庶人:又称庶民,身份比奴隶为高,以后庶人就逐渐成为个体农民。
冠礼: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后结发加笄。
婚姻:古代的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有: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求亲;问名,男家问清楚女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到女家送礼报喜;纳徵,就是宣告订婚;请期,向女家徵求同意完婚吉日;亲迎,就是迎亲。古代女子出嫁曰“归”。
丧葬: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叫做“复”。死后有“敛”(殓)的仪式,即给尸体穿上衣衾,装进棺材。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上古贵族统治阶级的墓里大多有椁,椁是外棺,主要是用来保护棺材的。
亲属:父之父为祖,父之母为祖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父之兄为世父(伯父),父之弟为叔父,简称为伯叔。世父叔父之妻称为世母(伯母)叔母(后来称为婶)。伯叔之子(堂兄弟)称为从兄弟。父之姊妹为姑。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弟妇。兄弟之子为从子,又称为侄;兄弟之女为从女,后来又称侄女。姊妹之子为甥(后又称外甥)。女之夫为女婿或子婿。父之姊妹之子女称为中表(表兄、表弟、表姊、表妹)母之父母为外祖父母,母之兄弟为舅,母之姊妹为从母,母之从兄弟为从舅。母之兄弟姊妹之子女为从母兄弟与从母姊妹,后来也称为中表。妻又称为妇。妻之父为外舅(岳父),妻之母为外姑(岳母)。妻之姊妹为姨。夫又称为婿。夫之父为舅,又称为嫜。夫之母为姑。连称为舅姑或姑嫜。夫之妹为小姑。夫之弟妇为娣妇,夫之嫂为姒妇,简称为娣姒,又叫妯娌。两婿相谓为娅,后代俗称为连襟(襟兄、襟弟)。正妻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妾之子称为庶子。 九:有关车马和服饰的词语
车马: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马车的车厢叫舆。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輢。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叫做式(轼)。古人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兵车则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驾车的马,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古时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古人以“冠盖”为贵人的代称。“冠盖”又指仕宦的冠服和车盖,所以也用作仕宦的代称。
服饰: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庶人只能戴巾。帻,是包发的巾。庶人的帻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人民为黔首。古代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搢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笏)插在带间,是仕宦的代称。上古的鞋叫屦,舄,是屦的别名。屐是木头鞋。
【高考试题考查特点】
自2015年开始,古代文化常识题又出现在新课标试卷中,考查的内容出自文言阅读材料之中,题型采取单选题的形式,或直接考查选文中的词语,或考查同选文词语相关的常识。涉及的大多是有关科举考试、职官、称谓、天文、地理、历法、建筑、乐律、礼俗、宫室、车马、服饰等知识。
【高考真题】
(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一卷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坟籍(坟典)”“阙”“践祚”“逊位”等词语的理解,涉及古代文化常识中古籍、宫殿、皇权和职官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答题时除了要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外,还可根据上下文推测。比如,本题中C项中“践阼”一词,“祚”是指古代庙寝堂前的两阶中东面的的主阶,称阼阶。在尊卑上,阼阶上为主位。“践祚”就是“踏上阼阶主位”,也称皇帝登上皇位。所以该想的“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的说法是错的。同时,结合文本内容看,该项“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说法不符合原文。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 陈奇传 陈奇,字修奇,自云晋凉州刺史骧之八世孙。奇少孤,家贫,而奉母至孝。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搢绅所称。 ..时秘书监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诰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曰:“自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葱领以东耳。”奇曰:“《易》理绵广,包含宇宙。若如公言,自葱领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终不苟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奇曰:“公身为君子,奇身且小人耳。”雅曰:“君言身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东部侯釐。”雅质奇曰:“侯釐何官也?”奇曰:“三皇不传礼,官名岂同哉?世革则官异,时易则礼变。公为皇魏东宫内侍长,侍长竟何职也?”由是雅深憾之。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奇冗散数年,高允与奇仇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办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乃取奇所注《论语》《孝经》焚于坑内。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
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有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
奇初被召,夜梦星坠压脚,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奇妹适常氏,有子曰矫之。仕历郡守。神龟中,上书陈时政所..宜,言颇忠至。
(选自《魏书》卷八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B.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C.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D.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是古代职官名,三国时期,剌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后来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B. “搢绅”指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一为“缙”,一说指插笏于绅的动作。
C. “太后”指古代君王尊封给其母或祖母或前任君王的正配的位号,同现在中东地区的“太后”含义差不多。
D. “神龟”是一种被人们认为有某种灵验的乌龟,古时人们常用它来占卜未来,预知今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奇少年时就很聪明,在学术上早有成就。他博通经典,不与世俗交往,还经常指责马融、郑玄解释经典没有正确把握主旨。
B.秘书监游雅虽然爱才,但心胸狭窄。面对陈奇的质疑,他不能容忍,十分恼恨,甚至焚烧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
C.高允是个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他称赞陈奇精通古今,有远见卓识,并且劝游雅不要为难陈奇,更不应该焚烧陈奇所注的古籍。
D.陈奇对学术问题较真,不畏威权。面对游雅的多次打击和压制,他没有丝毫降服之意,仍直接向皇帝报告游雅所写碑文中的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2)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有宽宥。 5.根据文段对陈奇和游雅二人之间交往过程的叙述,你认为游雅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D(断句标志:动词“曰”;对称短语“星则好风”和“星则好雨”;表转折的连词“但”等。【参考标点】明而告人曰:“星则好风,星则好雨。梦星压脚,必无善征。但时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2.D(“神龟”是北魏皇帝魏孝明帝元诩的第二个年号。此项的错误可以通过“神龟中”这个词语判断:此词若指乌龟,则不可能在后面加“中”字;再加上下文的“上书”一语,便应猜想到年号。)
3.D(原文是说“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可见不是陈奇“直接向皇帝报告”。)
4.(1)当初,皇帝下诏把陈奇交给游雅,令游雅让陈奇补秘书的空缺,游雅厌恶陈奇之后,这事也就搁下,不再议论任用陈奇的事了。(关键词:先是、敕、既、恶,全句大意。) (2)当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道陈奇被冤枉了,爱怜其才学,所以把陈奇一案拖延了年把时间,希望能够有宽恕陈奇的机会。(关键词:见枉、迁延、经年、冀,全句大意。)
5.①爱才;②护短,不喜欢别人指出其缺点;③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从“时秘书监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一句可看出游雅爱才;文本中有“雅性护短”一句;从文本所写又要
对陈奇的态度可看出。)
【参考译文】陈奇,字修奇,自称是晋凉州刺史陈骧的第八代孙子。陈奇小时候父亲就死了,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仍然很孝顺地奉养母亲。陈奇脾气刚正,胸怀磊落,同世俗之人不同。他喜爱研玩熟习经典,博通典籍,经常指责马融、郑玄解释经典没有抓住要旨。开始注解《孝经》、《论语》,很是流行,被显贵们称赞。
当时秘书监游雅一向听说陈奇的名声,开始很是喜欢他,把他引入秘书省,想授给他史官的职务。后来与陈奇讨论到典诰及《诗》《书》,游雅赞扬马融和郑玄。谈论到《易·讼卦》天与水违行,游雅说:“从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所谈到的应是从葱岭以东的情况。”陈奇说:“《易》理绵远广大,包含宇宙。假如像您所说的那样,那么自葱岭以西难道是东向望天吗?”陈奇拿着道理非难游雅,始终不苟从游雅的意见。游雅生性护短,便把陈奇看作是可恶之人。陈奇说:“您身为君子,我只不过是小人罢了。”游雅说:“你言身份是小人,你的祖父是何人?”陈奇说:“我的祖父是燕东部侯釐。”游雅质难陈奇说:“侯釐是什么官啊?”陈奇说:“三皇的礼仪并不是一代一代直接传下来不变,官名哪里会相同呢?世代变化则官名不同,时间推移则礼制改变。您作为皇魏东宫内侍长,侍长究竟是什么职务呢?”从此游雅在心中深深记恨陈奇。当初,皇帝下诏把陈奇交给游雅,令游雅让陈奇补秘书的空缺,游雅厌恶陈奇之后,这事也就搁下,不再议论任用陈奇的事了。
陈奇被闲置数年,高允与陈奇校正古籍,称赞陈奇有远见卓识,表扬陈奇的精通古今,学识渊博。高允私下里劝游雅说:“您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为什么要与一个野儒去辩什么简牍章句呢?”游雅认为高允偏袒陈奇,竟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在坑内烧了。陈奇说:“您是贵人,不缺柴烧,为什么要烧掉我注释的《论语》呢?”游雅更加愤怒,因此告诉京城的年轻人都要听陈奇的传授。然而陈奇并没有丝毫向游雅降服的意思,还仍然评论游雅的过失。游雅撰写昭皇太后的碑文,论太后名字之美,把她比成前魏的甄后。陈奇挑剔其失误,被皇上听到了,下诏司徒检对碑文史事,原来不应该是甄后而应是郭后,确实是游雅搞错了。
有人写了一封谤讥时政的信,内容有很多是抱怨当今的言辞,很有点为陈奇的不得志而鸣不平。游雅便告诉收到这封信的官员说:“这封信说陈奇不得志,应当是陈奇唆使别人写的。如果依照法律,写作毁谤信的人都要被戮灭并连累家族的。”于是就判定陈奇的罪行。当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道陈奇被冤枉了,爱怜其才学,所以把陈奇一案拖延了年把时间,希望能够有宽恕陈奇的机会。但是狱讼定案,最终陈奇竟然还是被杀,并且殃及一家。
当初陈奇被召时,夜晚梦见星星坠落压在脚上,第二天他告诉别人说:“星是好风的征兆,星是好雨的征兆,梦见星星压脚,一定没有好的兆头。但是时命严峻急切,不敢不去呀。”陈奇妹妹嫁给常氏,有个儿子叫矫之,官至郡守。神龟年间,上书陈述时政所宜,言辞颇为忠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