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2020-02-16 来源:易榕旅网
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作者:邵

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23期

邵 刚

摘 要 会计报表是企业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全面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信息,因而,企业财务分析通常都是以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的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对投资者等公司利益相关者极为有用的大量信息,目前并未被纳入财务分析体系,导致财务分析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对此,论文就会计报表附注的财务分析进行了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附注模板为例,从会计报表附注所能提供的内容出发,阐述了财务报表附注分析如何弥补财务报表分析的缺陷,有助于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关键词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经济活动多样性、复杂性使得资本市场愈发活跃并不断创新,投融资、并购重组等经济活动使得人们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愈来愈强烈。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终端表达形式,是一种最高效、最精简的手段,但正是由于它的高度概括性,使得它所展示的会计信息高度抽象,其固定格式限制了信息的输出,造成其所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信息的有益补充,为投资者等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大量信息。那么,如何利用会计报表附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目前关于这一问题,已有研究鲜有探讨,对此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资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反映和综合反映的报告文件。由于日常核算资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点,为了便于各级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效益,必须将日常核算的资料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口径进行汇总和综合。

会计报表附注(Accounting statementnotes)就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原理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以便报表的使用者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报表。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分析工具众多,具体应用应根据分析者的目的而定。最经常用到的还是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再加上借用一些参照值(如预算、目标等),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比率、趋势、结构、因素等)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直观、人性化的格式(报表、图文报告等)展现给用户。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进行分析的数据能够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直接获取或者计算形成。然而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指标,如透过无形

资产和递延收益看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关联交易看大股东侵占程度,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看企业税务筹划状况等,无法从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必须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进行分析,补充、修正后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体现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另外,有的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表外风险,未来的预期风险,这部分内容直接来自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期后事项”“与金融资产相关风险”等附注内容。

二、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分析指标相结合的财务分析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会计报表附注所应涵盖的内容作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对于一些必要或特殊事项的披露标准,散见于会计准则中的其他具体准则条文中。本文拟结合会计准则,主要参照A 股的附注模板形式以及内容,论述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路径。

(一)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指标分析的影响

财务分析最经常用到的还是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大体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价值分析以及综合体系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对上述各类指标或多或少的会产生相应影响。

1. 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无论哪种偿债能力指标,计算公式的分子均为企业的资产项,仅依靠会计报表计算比率而得出偿债能力的局限于在于:

(1)受限资产数字无法从报表中取得。直接使用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数字作为分子,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剔除受限资产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流动资产被抵押后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影响甚大。财务分析者必须从会计报表附注中才能得到抵押、担保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散见于各科目注释以及附注中对“所有权受限资产”“或有事项”的专门披露中。

(2)应考虑附注中揭示的行业因素的影响。被分析企业的行业披露也相当重要,不同行业的指标并不能简单类比,在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时,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周期来调整相关指标,行业信息通常在附注“公司基本情况中进行披露”。

(3)应考虑附注中披露的法律主体的影响。在集团合并报表中,基本情况中需要披露合并户数以及比较上期的增减变动,该部分还需要结合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一同分析。集团合并报表与单体报表虽然使用相同指标,但是集团合并报表并不是一个法律主体,所以以合并报表为基础计算出的偿债指标往往会误导债权人的判断,此时债权人(指母公司)需使用母公司单体报表计算,其他子公司的流动资产仅能视为一种流动性的担保。

2. 对营运能力指标的影响。营运能力指标通常包含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会计报表附注具体影响表现在:

(1)备抵账户数字无法从报表中取得。会计准则从谨慎性原则出发,要求企业管理层对各项资产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的减值作为该项资产的备抵项,会计报表直接列示备抵后的账面价值。修订了新版会计报表格式,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二为一,至此,没有会计报表附注已无法直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样的原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周转天数等指标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2)在横向、纵向比较时应考虑附注披露的不同行业的影响。在附注的基本情况中,行业信息尤为重要,例如,同属商品流通的零售行业和批发行业,对比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没有意

义,零售业赊销比例极小、而批发行业赊销却是其普遍的经营模式。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行业背景甚至要对行业有相应研究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才能得出最正确的判断。

3. 对获利能力指标的影响。获利能力相关指标,均是以利润作为公式分子,如销售利润率中的毛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中的净利润等,因此影响利润的因素可视为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在进行指标分析时,仅从会计报表中获取数字同样存在着局限性,具体体现在:

(1) 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对于集团合并报表,合并范围一旦变更,可能对集团的财务状况及获利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合并范围的因素,仅以指标进行不同期间的纵向比较,很有可能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因此,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准则要求对“合并范围变更”及“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进行披露。

(2)关联交易的影响。通过关联交易完全可以把一个经营不善的企业包装成为明星企业。而关联交易的影响信息,均无法体现在会计报表上。因此,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披露关联方、关联关系、关联交易金额及其定价方式。

(3)税负率对获利能力的影响。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附注单独披露税率,不同行业税率差异较大,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税负率并不相同。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也可能因为适用优惠政策与否造成税负差异,报表使用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披露来评估税收因素对企业获利能力所造成的影响。

(二)报表附注中的会计政策披露对财务分析的综合影响

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报表核算结果影响巨大,现以固定资产折旧举例,假设甲、乙两家企业拥有相同设备A,取得该设备成本同为1000万元,即使在开始使用时间、使用方向方法、使用强度均相同的情况下,两家企业选用不同折旧政策并不违反现行准则。如果甲、乙均估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而甲采用直线法、乙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甲第一年计提折旧为200万元,乙第一年折旧则为333.33万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第一年核算的利润额高于乙133.33万元。此例中,甲、乙的核算结果均是符合会计准则的,从准则的角度上看也均为公允的,但结果却相差巨大。如果没有附注对会计政策的充分披露,会计报表使用者会简单得出在第一个年度甲企业盈利好于乙企业的错误结论。

会计估计的影响更是如此,还以上述企业为例,甲、乙两个企业对该设备使用寿命的判断可能不同,假设甲的管理层认为该设备可使用10年,乙依旧是5年,会计政策依旧,那么此时甲每年的折旧仅有100万元,甲第一年核算的利润额高于乙233.33万元。会计估计是主观的,是在会计核算中是无法避免的,在通常情况下也很难由第三方给出客观的评判,会计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会计估计,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坏账计提比例、无形资产摊销比例、长期资产减值测算模型中的未来现金流预测等等。

上述例子阐述了在不同企业横向比较时解读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对财务分析的影响。那么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分析,会计准则同样做出了披露要求,即企业需要披露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并且应追溯对上期报表的影响。会计准则要求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但必须单段具体披露同期可比报表的具体影响数字,以使报表具有纵向可比性。

三、会计报表附注的单项分析

对于一个优秀财务分析者,财务分析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历史数据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揭示未来,纵向分析(指标、图、表)可以起到一定的趋势作用,但是会计报表附注中有些项目却能非常直观地反映风险。具体举例如下: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披露

相关法规要求企业管理当局评估企业未来十二个月内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假设,当企业本期出现诸如资不抵债、现金流极度紧张、债务违约等事项时,企业需详尽披露应对措施。该披露规定本身即能说明该附注的重要性(资不抵债、现金流极度紧张、债务违约即为财务分析的结果)。

(二)固定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的附注披露

企业拥有大量的房屋、土地,特别是商住类土地,意味着企业可能存在巨额的表外可预期收益,特别是企业拥有未选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房地产。一方面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提了折旧,使得这部分房产账面价值越来越小,而另一方面这些房产在实际中却在不断升值,当企业出售这些房产时会在当期形成巨额收益,这种收益甚至超过主营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

在2018年度以前,上述信息在会计报表中仅能与其他固定资产混在一起列报,但是在附注中会进行分类披露。为了增加报表信息的有用性,财政部于2017年5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号,以下简称持有待售准则),因此2018年度的会计报表已增设了该项目,同时会计报表附注中也应对该项进行详细披露。

(三)无形资产的附注披露

该项目往往能够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是最直观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附注项目。例如影视娱乐业的IP 资源、传统行业的土地资源、技术性企业的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采掘业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医药企业的三期临床新药等等。任何一个专业的报告使用者都不会放过对此部分附注披露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因为它不但代表企业过去所拥有的资产,还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递延收益的附注披露准则要求附注中应披露“递延收益”的具体组成及文件依据,该披露往往反映了该企业的研发能力,某一项课题形成的大额递延收益往往预示着企业可能在某项(披露中一般有相关明细)科研领域存在着领先优势,而一般传统行业的“递延收益”可能仅仅是地方政府的一般财政补助,而企业对政府财政补贴存在过度依赖,预示着企业经营状况并不良好。

(五)承诺及或有事项

承诺及或有事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但这些事项却是表外事项。对于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要求管理层预计其发生的可能性,仅当或有损失类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达到一定概率时,才会被计入会计报表- 预计负债项目。当可能性不强时,或有损失类事项诸如该事项形成的原因、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估计应说明原因)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均要求被披露于会计报表附注中,如未决诉讼、企业对外担保事项等,该事项一旦发生会引发企业损失,导致现金流出。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

该附注披露的依然为表外事项,公司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说明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资产

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显然该项披露的事项对企业下一期甚至连续几期的影响均可以直接测算,从而使财务分析者对企业未来得到较为清晰的判断。

四、结语

在财务分析中,仅仅依靠会计报表,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极端情况下会误导报表使用者作出相悖的判断。只有将会计报表与其附注分析充分结合,仔细阅读深入研究会计报表附注,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充分揭示风险,减少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误读。

(作者单位为中海油新能源潍坊风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