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葡萄酒城

2022-02-15 来源:易榕旅网


第十四章、中国葡萄酒城 第一节、凉州葡萄酒的历史

凉州葡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从《史记》“大宛以葡萄酿酒”和《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等记载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种子之后,这里就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并逐渐开始成为贡品。

东汉时,凉州葡萄酒已负盛名,以味美醇厚驰名遐迩,显赫于京师。《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

“张让斗酒换刺史”是我国最早记载关于葡萄酒的史事。《艺文类聚》卷87引《续汉书》:“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新城太守孟达之父,张让是灵帝时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这则史料,《三国志》《敦煌张氏家传》《古今图书集成》《三辅决录注》等多种史书都有记载,但数量记载有“一斛”“十斛”“十斗”之异。无论数量多寡,仍可见当时葡萄酒应属稀有物品,身价之高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魏文帝曹丕喜欢饮凉州葡萄酒,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了诏书:“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使得葡萄酒逐渐成为王公权贵筵席上常饮的美酒。

“中华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4里评价凉州葡萄酒:“葡萄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唐代诗人刘禹锡《葡萄歌》中引用“孟佗斗酒买刺史”的典故写道:“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文意说,葡萄美酒让人喝不够,一斗就能换个凉州刺史。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杨太真外传》卷上载: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赏牡丹花,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妃饮罢,敛绣巾再拜”。

中国历史上关于葡萄酒的诗歌最广为人知的莫过是唐朝使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绘了远征的号角声中,将士们饮下葡萄美酒惜别亲人的悲壮场面,每每读来为之动容。 元稹用葡萄酒《西凉伎》描绘凉州曰“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被誉为“类书之最”。该书273卷《酒部》开篇引文中写道:“„„有献西凉州葡萄酒十斛于张让者,立拜凉州刺史。”明确指出中国葡萄酒开源之地是“西凉州”,这为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发祥地提供了确凿的史实。

一代文豪苏东坡将凉州葡萄酒视为尚品,在《老饕赋》中写道:“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相对于泱泱华夏,仅就西部大凉州而言,也有不少称赞凉州葡萄酒的记载。较早的有《太平御览》卷972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敦煌人张斌撰有《蒲萄酒赋》,以歌颂之,文致甚美”。《北齐书》卷22《李元忠传》记载:骠骑大将军李元宗(祖系凉州)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清代大学者、邑人张澍《凉州府志备考》引唐人康骈《剧谈录》

称:“凉州富人好酿葡萄酒,多至千余斛,积至十年不败”,是目前最早记载古代酿造葡萄酒的凉州方志。

清代经学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卷一中把凉州葡萄列为中华瓜果绝品,称:“果以哈密瓜为上,即古之敦煌瓜也。其次则绥桃、哀梨,又次则洞庭之杨梅、闽中之橘、柚,又次则凉州之蒲桃、泉州之甘庶、伊犁之苹果。”

清代学者梁章钜《枢垣记略》卷20《诗文一》载:“朝中征战陇右将领,亦以葡萄酒庆功。”同治年间,进士王作枢《过凉州诗》亦言:“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方裳。琵琶不唱凉州曲,且进葡萄酒一觞”。邑人张澍《凉葡萄酒》诗言:“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悬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更是把家乡的葡萄美酒评价到另一个高度:过往的客人要以随身佩戴的宝刀来换酒喝,宁可一醉方休也不愿做官。 清代凉州官员许荪荃有诗《凉州紫葡萄》:“闻说凉州种,遥从西域传。风条垂磊落,露颗斗匀圆。琼玉应无色,离支足比肩。小臣空饱食,持献是何年?”凉州葡萄像晶莹露珠,颜色胜过琼玉,味道可与荔枝媲美。

遥望长安城,声声琵琶催。林则徐西去路过凉州时品尝凉州葡萄后也有赞许,写道:“银汉冰轮挂碧虚,清光共挹广寒居。玉门杨柳听羌笛,金盌葡萄漾麴车。” 1941年,于右任等路过凉州时也对凉州的葡萄、软儿梨赞不绝口:“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一杯凉州酿,送君西远征。1983年,国家轻工系统高级工程师郭其昌和西北农业大学葡萄博士李华考察中国葡萄酒的源头。在武威黄羊河农场,两位国内著名的葡萄酒酿造专家手捻着这里的沙壤土,认定这里是生产干红葡萄酒的绝佳之处。不久,这里建成甘肃惟一的干型葡萄酒生产企业——“莫高”,成了全省惟一的酿酒葡萄基地。1985年,“莫高”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诞生,始为现代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标杆之作。2002年10月14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品尝了凉州莫高葡萄酒后,欣然题词,高度评价了其纯正的口感、优良的品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以此为起点,凉州逐步开始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葡萄种植。2010年以来,以葡萄酒为主的液体经济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区域发展的首位产业,大力发展。2013年,包括凉州区在内,全市已建成酿造葡萄种植基地22.55万亩,占全国的10%,已成为全国九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凉州酿酒葡萄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仅在凉州区,就建成清源镇、黄羊河农场为代表的多个葡萄基地、葡萄庄园,采用OIV国际标准生产干红、干白、解佰纳、甜型酒、特种酒、冰酒、白兰地多个品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坚持种植区域化、原料基地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栽培原则,促使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葡萄基地建设规模,形成了基地化的原料生产供应体系。 凉州葡萄酒及特点

凉州地处东经101°—104°、北纬36°—38°之间,正好处于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北纬30-40度,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集聚了种植酿造葡萄的最佳自然条件,是我国乃至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

葡萄种植基地远离城市工业区,无工业污染,是国内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葡萄资源加上先进的酿酒技术,所产葡萄酒甘冽爽口、纯净旷远,酒香清新幽雅、醇美柔润,口感细腻柔和、丰满协和,品质极佳。

光照充分,年日照时数在3000 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地区1000多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7%,太阳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39.5千卡,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均超过同纬度上的石家庄,甚至超过纬度低得多的广州,在植物栽培方面蕴藏着极大的光能资源与增产潜力。

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生长不需喷洒农药,同时还为采摘后24小时内进行榨汁这一工艺要求提供了保障。特别时6-9月份,昼夜温差在14℃左右,高于波尔多6℃-9℃,水热系数小于1.5,为葡萄的成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

土质优良,土壤为灰钙土、荒漠土、灰棕土和棕漠土,为中性到弱酸性沙壤土,矿质元素(包括微量元素)非常丰富,且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度大,热交换快,最适宜葡萄根系生长,利于浆果着色和成熟。土地资源充足。

凉州酿酒葡萄品种以黑比诺、梅鹿辄和霞多丽为主,在基地发展上以发展有机葡萄为方向,突出“有机”特色,推广脱毒嫁接苗木和栽培管理新技术,建立葡萄良种繁育中心,促进基地成熟,巩固基地达产达标,确保了酿造葡萄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畅游天马故里,醉美葡萄酒城

丝路古道长,葡萄美酒香。2011年8月15日,“中国·河西走廊第一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在兰州盛大开幕,并在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等市同时举办,历时半月。

依托武威丰厚的葡萄酒文化历史积淀和绝佳的自然种植条件,2012年4月,武威市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递交《关于申报中国葡萄酒城的报告》,从规划、制度等方面全力推进,培育和发展壮大葡萄酒产业。中国葡萄酒城评价委员会认为:“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完善,产业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同时,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武威市已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葡萄酒产业名市,达到了中国葡萄酒城的要求。”同意推荐武威市为“中国葡萄酒城”。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武威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中国葡萄酒城”。

2013年8月,武威市在凉州区成功举办中国·河西走廊第三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美酒节。次年,甘肃省将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永久定在武威举办,为凉州发展葡萄酒产业、建设“中国葡萄酒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悠久的酒文化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甘冽的祁连雪水,为凉州葡萄葡萄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皇台、莫高、甘肃威龙为代表的现代化酿酒企业,开发的40多个品种、60多个花色规格的凉州系列葡萄酒以其醇美柔润的酒香、甘冽爽口的酒质、丰满协和的酒体,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奖,畅销国内,部分往日本、东南亚诸国和美国等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