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训练自闭症孩子

2022-05-02 来源:易榕旅网
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个性的心理特征,除了反映在气质、性格上之外,还表现在能力这第三个要素上。

\"能力\"这个词好理解,如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 但在心理学里,\"能力\"就不那么简单了。它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简而言之,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能力的分类,又众说纷纭。有人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人们的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为一般能力;而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就是特殊能力了。比如,人的乐感是不同的,一般人乐感居中,个别人乐感极差,五音不全。我有个学生先天五音不全,还最爱唱歌,一唱就跑调。我常常对他说:\"你饶了我好吗?别折磨我的听觉了!\"有时他要我做件事,我不愿意,他就说:\"你不干?好,马上我唱歌给你听!\"于是我不得不帮他做,免受听觉折磨。我这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殊能力太差了。众所周知,武汉的舟舟虽然弱智,他把\"我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说成\"我有一个好大的妈妈\"。但他在音乐上的特殊能力是一般人远远比不上的。正基于此,他不仅可以指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交响乐队,还指挥过好几个国家的著名交响乐团。一般人有这个能力吗?有人把能力分为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又称为实际能力和心理潜能。我倾向于把能力分为认识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种。

当然,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认识能力即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判断等的能力,也称为智力。智力也即智能,但至今没有确定的定义。法国的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发明人比内认为智力是\"正确的判断、透彻的理解和适当的推理\",有人却认为智力就是学习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说成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心理学家布朗则把智力看作是学习能力、保持知识、推理和应付新环境的能力。中国的心理学者,一般把智力看成是在认识

1

方面的多种能力,也就是我下面要分别为大家讲的注意力产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而操作能力则是操纵、制作、运动的能力。如有人动手能为特强,手巧,好的钳工、电工、木工都要有较好的操作力。同样,体操运动员、舞蹈演员的好身法,也是操作力的表现。运动员靠的是体力、耐心、速度、灵敏;除了体力、耐力外,速度、灵敏不也是操作力的表现吗?我还认为,认识能力,也即动脑能力,与操作能力,也即动手(体)能力有相关险。甚至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动脑能力很强的人声动手能力差;而动手能力强的人,有时动脑能力差。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儿童,他们数学很差,近乎素质性数学迟钝者,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但钥匙丢了,他能很有灵气地打制一把钥匙把锁打开;他很可能对初中物理一窍不通,但可以折卸组装电脑、专电视机,甚至能从汽车发动的声音里,听出这台汽车故障形成的原因。现在的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家长不明白,人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会集中。显然,家长说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指在学习、做功课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普遍的,因为学习不是孩子特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幼儿最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家长们,你的孩子看动画片时注意力不集中吗?肯定非常集中。实验证明,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l 岁以下的婴儿集中注意的时间不超过15 秒,1 岁半的孩子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 ? 8 分钟,2 岁10 ? 12 分钟,2 岁半达12 ? 20 分钟,7 ? 10 岁儿童则可集中注意2D 分钟以上,而10 一12 岁的孩子能达到25 分钟了。如果教材好,教法生动,小学高年级学生能保持40 分钟的有意注意。告诉大家这些知识,当父母的就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了。他能\"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吗?

关键是让孩子对学的东西感兴趣。我自幼动手能力差,你让我往墙上钉个钉子,我也敲不进去,不是把钉子砸弯就是锤子敲在手上了。但我自觉动脑能力还可以,这不是自恋吧?

2

\"社会能力\"是我提出的新词儿,联合国卫生组织健康的新定义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就是人在社会上适应、交往、生存诸能力的总和,用个时髦词儿,它就是\"情商\"。、社会能力,也即情商由什么构成的呢,容我以后再讲。这里,我重点谈谈知识能力,也即我们平时说的智力,可用\"智商\"( IQ )表示。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智商由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五个因子构成。

我曾为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讲《 水》 ,用了20 多分钟,没有一个孩子走神,就是利用游戏、表演、提问、孩子上台板书的综合方法,调动孩子的兴趣。

孩子做作业,父母在外面看电视,电视里面传来了《 西游记》 的主题歌广孩子想像到电视画面上抓耳挠腮的猴儿,能不心痒?他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但是有不到1 / 3 的孩子,由于感觉平衡系统的发育滞后,感觉综合失调。他们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对这类孩子,那就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 ,训练上3 个月、半年,会有好转。但2 乃以上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对所学东西无兴趣造成的。所以,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我向家长提出以下几个参考建议:

1、 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前,除子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除,让桌面千干净净,清清爽爽。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手里玩着学习的铅笔盒啊、卷笔刀啊等等,这些物品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异使他精神不集中,撤走一了百了。

2、清除杂音。孩子做作业前,其他的人不要大声吵嚷,不要把电视、收声机声音放得过大,,谭以不让孩子听到为宜。

3、及时奖励。对于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 分钟,现在能坚持8 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3

4、专门训练。感觉综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到专门的地方,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做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旨在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珠算和心算既残酷,也无实用价值。现在计算器已普及,还教孩子辛苦的、程式化的心算干什么?但是我想来想去,珠算、心算有一个好处,就是调动孩子的兴趣,达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5 、调动兴趣。这是克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根本的办法。一个上课注意力十分差的孩子,为什么在游戏机前十分专注,甚至忘了吃饭?游戏机的一些游戏吸引了他。我们无法把课本编得像游戏一样吸引人。基本知识、概念、定义的灌输是枯燥的,但可以编得活些,老师尤其要讲得生动、活泼些,让学生爱听、爱学。我上高中时,有一位教三角函数的老师钟光荣,讲得十分生动。一般说来数理化很难讲活,但钟老师讲得太妙了,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相反,有位教化学的女老师就讲得十分平淡,上她的课,不少人打吨。好在她脾气好,从不惊醒学生的美梦。(笑声)所以,父母、老师在指导孩子做功课时,一是要全身心投人,让孩子感到有兴趣,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儿童自闭症家长指导:

如果您的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请注意孩子是否患有儿童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1.交流障碍,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对父母亲缺乏特别的情感。2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孩子通常语言发育落后,不会说话或只会象鹦鹉学舌样说话。3.刻板行为如转圈、撕纸、玩开关、特别依恋某一物件、重复看电视广告等。4.智力落后,但有些儿童可以在记忆力、音乐等方面显得有高智商。5.多动、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

确诊自闭症,医生主要依靠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病史询问,但为了排除

4

其他的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脑CT或SPECT、脑电图、染色体、脆性X染色体等检查,进行有关的心理测验和体格检查。

目前自闭症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愈自闭症。但采用交流训练、语言训练、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结构化教育,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为配合治疗,父母亲需要: 1. 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工作生活的关系。 2. 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

3. 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本,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家庭自测儿童语言能力量表: 年龄 语言能力发展

1岁~1岁半 ①能够理解简单的句子,如“好了吗?”“没有了吗?”等等。 ②能够开口说简单的话,如爸爸、妈妈、再见等等。 2岁 ①能够认识并且指出两种以上的颜色。 ②能够认识并指出物品和身体部位等。

③能够说动宾结构的、由三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在哪里、在这

里、在那里等等。

3岁 ①能够理解性别(这点根据不同的孩子略有所不同)。 ②能够使用表达时间的词,如过去、现在和将来等。

③能够说自己的姓名。 ④会讲述简单的经历。

3岁半 掌握了一定的连词和关系词,能够使用“而且”、“因为”和“所

以”等。

4岁 ①能够理解各种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5

②能够认识抽象名词的概念,如动物、水果等简单抽象名词,

并会进行归类。

③基本能够发出母语中所有的音。 ④能够模仿句子,并且说长句子。 4岁半 能够认识名字和名称。

5岁 ①能够理解反义词,如冷和热等。

②能够比较自主地表达他想好的事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会朗读句子。 6岁 ①知道自己的生日。 ②能够阅读小人书。 ③会打电话。 ④会使用问候语。

⑤掌握实用对话,而且与成人的用语接近。 ⑥对于听到的话感觉有疑问,便会主动提问。

⑦具有用完整的疑问句提问的能力,比如“我为什么要去奶奶

家?”

6岁半 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7岁 说话、讲故事等不再依赖图画书

怎样教孩子问问题?

我的孩子叫竹儿,1999年10月28日出生,是3岁时诊断为典型的孤独症,以后就在特教老师地指导下在家训练,效果不是很好,2004年9月送到机构训练,进步很大,现在说话很清楚,会表达简单需求,会回答简单问题,认知、手眼协调、动作模仿等都有很大提高,但从不主动问问题。在2005年3月4日,他见一个小朋友吃零食,就跟在后面走,问了一句:“吃的什么?”这是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我特别高兴。我想,他已具备提问的条件了,

6

请问各位有经验的家长,我怎么辅导他学会提问?谢谢你们了! 我想你必须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才能让孩子因为兴趣而提问。孩子对人或者事务感兴趣而他又不懂的情况下,他自然会提问了。所以说让孩子接触他喜欢的事情对来引导他提问是可行的。

我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他有的知道问,有的不知道怎么问,掌握不好该怎么问.

能够知道问东西,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是了,相对与那些还不会说话的孩子,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啊。但是要孩子有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还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要让孩子能够自己开口问问题,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孩子能够主动的问问题,就已经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了。要想让孩子问问题,就要让孩子有不知道就问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就要靠家长们平时的教导了,在孩子遇到没见过的物或事,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提问,直到最后孩子能够自己主动提问。

你们的回复,在你们的提示下,我想到了一个能引导孩子问的简单问题。他最喜欢训练机构的圆圈,每天去都会找,嘴里说“圈圈、圈圈”,我想引导他问:“老师,圈圈在哪里?”再加上一句“我想耍圈圈”,应该会有效吧!

我想主动提问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了!很多孩子有这种发音的能力而不去提问,主要还是孩子缺乏这种主动提问的意识!我想这需要我们家长或者老师,去多做一些示范,在孩子还不会说的时候,去替孩子表达出来,比如说孩子想找圈圈的时候,拉着孩子一起,去问老师:“老师,圈圈在哪里?”,先替孩子说出来,然后再引导孩子去学着提问:“老师,圈圈在哪里?”,而且初期的时候,不要很快的更换问题!慢慢的让孩子来

7

学!

一般来说,孤独症孩子语言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碍,要让孩子能够学会问问题,确确实实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学习问话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拿问爸爸苹果是什么来说): 1.孩子能够说出事物的名字(苹果); 2.孩子理解苹果是什么;

3.指着苹果让孩子说“这是什么”(是学话,不是问话); 4.爸爸接过话说“苹果”;

5.指着苹果让孩子说“爸爸,这是什么”; 6.爸爸回答:“苹果”;

7.指着苹果对孩子说“问爸爸这是什么” 8.孩子对爸爸说“爸爸,这是什么?” 9.爸爸回答:“苹果”;

这个是基本步骤,中间需要家长让孩子能够熟练的说出每句话,能够问话后,换其他的东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孩子产生对“问”的理解。

孩子训练到开始问问题阶段时,我们家长应把重点放在“设置情景结构语言”上来,如:想让孩子看见爸爸手里拿某样物品时,会主动发问:“这是什麽?”时。原则上必须从被动开始,也就是此时要有两个人同时给孩子训练。“第一个训练者先问第二个训练者‘这是什麽?’第二个训练者马上回答:\"杯子。”这一遍示范 完后,让孩子模仿第一个训练者的问话:“这是什麽?”孩子一旦问出问题,第二个训练者马上回答出答案。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要夸这个孩子,以增强孩子对用语言交流的信心。提高孩子用语言表达想法的成功感。

8

谢谢大家!我想再说一下我孩子的情况:如果我们让他问的问题他知道答案,他就不会问,而是直接说出答案。我想我还是利用他感兴趣而又不知道的事或者物来引导他问。具体方法我会采用你们所教的。谢谢大家!

据我的了解啊,孩子们一开始在训练时,往往是你问我答的形式比较多,所以一当我们问到他知道答案的问题时,孩子或许会“习惯”说出答案来!这是自闭儿孩子的一个特点,父母要理解孩子!并掌握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我看到林雪朋友的建议很不错,对于孩子已经有主动表达的意识,便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想我们要多给孩子创设环境,给孩子做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我想对孩子的帮助或许会更大!

如何判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判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能说出什么。主要指孩子能说出的与情景有关的、有交往意义的话语。在这一点上,无论说出的词语是多是少,都说明了他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例如:当孩子小便时能说出“尿”,想吃东西时能说出“吃”或“要”。反之,如果孩子说出一个长句子,但与情景没有任何联系,也不能说明他的表达能力强。

(2)语言接受(理解)能力:孩子能听懂什么。许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能说,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很悲观,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能听懂他人的一些话,如:坐下、过来、喝水、出去等等;有些孩子甚至能听懂较复杂的指令,如:把苹果给奶奶、把床上的书给爸爸等等。这类孤独症儿童具备语言接受能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弱于语言接受能力。根据训练实践,我们发现,语言接受能力越好,在训练中语言表达的潜力也越大,语

9

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就越快。

了解了“语言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之后,就不会因孩子说不出来而认为他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因为他说不出来而认为他听不懂了。在训练孤独症儿童说话时,不要忽视了对他接受能力的训练,因为“听懂”与“说话”同样重要,更因为“听懂”是“说话”的前提。任何人能够运用语言说话,都要建立在能够听懂的基础上。

发展性语言障碍的训练 :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一般儿童几乎都会得到这种条件)言语能力自然就能正常发展,无需专门的语言训练,对于存在发展性语言障碍的儿童来说,没有专门的语言训练,其言语能力的发展就会发生很大困难。有一位孩子的家长告诉我:他有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存在其问题,家长带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而不去找正规的学校去进行适当的语言强化训练,今年孩子10岁了,仍不能说话。因此,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来克服种种困难是非常重要的。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的语言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 提供最适合的语言材料

人有发展言语能力的先天优势。一个还没有发展起言语能力或者言语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儿童,能够借助于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条件理解他们听到的话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ABA训练)。

在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与其能力相应的话语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才能有助于发展其言语能力。如果要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必须首先搞清儿童的现有言语能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我们学校常说的找出孩子的基础,来提供最适合其水平的语言材料。 二、 运用最适当的交际方式

言语活动是一种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口语情形)两种角色的交际过程。

10

他们的角色可以相互变换,要想发展儿童言语能力,不仅要向儿童提供适合的语言材料,而且要设法让他进入言语交际活动,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 与儿童进行言语交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如果对成人语言障碍者进行训练,可以事先制定一个方案,按计划要求其训练者进行各种活动,这种方法用于年幼的儿童时就行不通,特别是2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语言训练的意义,也没有接受训练的意识,他们可能接受的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所需要的。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他很可能不情愿,甚至极其反抗不予理睬,因此,对于2岁左右年幼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要以儿童为中心,根据他的兴趣在他玩时开展训练活动。当孩子的兴趣或需要改变时,训练活动也要随之改变。 2、 给儿童说话的机会,不要处处代劳。 3、 说话时要与儿童保持目光对视。 4、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

5、 训练者边协助孩子做事边自说明自己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训练,这是发展儿童语言理解的一种有效活动。 三、 运用特殊手段克服障碍: 1、 运用对比区分词义

在儿童言语发展的初级阶段,词义的理解往往是不精确的,一些意义相关的词互相混淆是常有的事,利用对比方法是帮助儿童分辨这些意义相关的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2、 矫治言语失用

在某些儿童进行模仿发音训练时,常见的情况是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声音发出,也就是说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气流呼出,此时,要解决的问题是气流的随意运用。

11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教学与辅导:

教室是儿童学习的最重要场所,在里头儿童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和交谊,一切就如同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因此,很多的沟通情境和合适的语言用语就在这种状况下,自然而然的发生。在此时也是儿童学习与人互相沟通和互动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在具有真实情境的语言沟通脉络下,更能让儿童体察到沟通的规则与角色的变动中语言使用的变异性,进而能自己掌控和发挥语言的能力,所以,老师们若能将教室布置成学习语言的自然情境,不但可以提供儿童学习语言的概念及结构,且能让他们学习到独立思考学习机会,儿童在老师所提供的适当沟通模式下进行学习,其沟通技巧和沟通模式也会自然而然而建立出来。本文乃阅读「The classroom as language laboratory」一文后之重点整理,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让大众了解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最佳场所即为「教室」,底下先就「教室个别化的安排」作说明。 教室个别化安排:

教室中的情境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提供个案教学方式,避免造成孩子对于语言有混乱的产生;其中,设立人际互动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让孩子从中可以学习语言。总之,提供个别不同的特殊情境是同等重要的教室情境安排,累积经验,进而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循序渐进的变成有效的学习,使用语言时,孩子必须得到与其它孩子沟通、互动、分享的动力。集整理

老师可以以多变化的方式来处理一些问题,并可结合多位不同老师的意见及想法或策略,这些策略或想法可提供一个组织结构给老师们个别设计日程计画时,提供每个孩子特别的教育,教室的活动可转换成不同的组织处理,老师可以用不同方式个别引导孩子: a.环境结构、组织、硬设备

b.学习方面的结构、活动方面的结构组织或事先预料孩子的反应c.教学方面的结构组织,加入成人的用语 环境结构:

12

考虑教室的环境硬件视觉效果时,如玩具、教材、教具、活动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影响至甚。重整环境并使用玩具或教材来启发孩子的语言发展并使孩子感兴趣,这也是相当重要的,物品必须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运用这些物品也能让孩子有互动功能,教具的提供要有机能性及真实性,小朋友可利用这些东西并连结到学校、家庭及社交圈中。

一个团体环境的大小是要提供孩子有适当的语言技巧,所以是必须经过设计,而这个设计也需要有连贯性的。以一个大团体来说,目前状况若老师要个别去教育孩子是困难的,尤其是对较特别孩子,首先以小团体然后再扩大为大团体,老师就可从中评量孩子间的互动能力。

老师若能制造一个自然情境的机会教育,提供各式各样的机会为主,对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团讨时间、点心时间、玩的时间,甚至于上厕所的时间,这些都是学习语言的机会,这些活动是很容易展现个人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机会教育,并不局限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餐厅、游乐场或是其它的场合。

关于教学的策略是让老师与孩子自然而然的发生,机会教育里适时的互动是不可少的,机会教育的互动时间发生是有助于小孩子创始启蒙的行为规矩,环境是为了沟通机会而重整于创造的途径,孩子的启蒙表现是与大人给予的刺激有关。 学习结构:

巧妙处理语言的学习结构包含了订定具体反应的组织活动和语言行为的产生。在教孩子要求一样东西时,老师可以将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但却是在孩子视线内的地方,当孩子试着靠近想要的东西时,老师可以问:「你要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只有一点点的反应时,老师可以为这个反应给予提示或语言示范。

在这些的教学策略中,使用连续的提示语是相当重要的,提示的程度可以采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消去法』是老师提供完整的模板“我要一辆卡车”,

13

经过几次示范后,老师对他(她)渐渐减低音量一直到最后变成是一种耳语。另一种『消去法』是利用语句词汇的减少。原本提示的完整句子─“我要一辆卡车”,下一次练习为“我要一辆..”再下次练习,甚至更少─“我要..”,最后就是完全没有提示,而这些方法是以孩子的社会经验有关。

另一个老师可以使用的学习模式是『延迟法』,这个技巧是在日常生活的架构中运用,日常生活有一定的顺序及规律性,老师可打破孩子们的规律性或休息时间而老师则创造空档让孩子有新的沟通模式,这个训练意味这个动作停止老师等待孩子的反应,老师以看得到的东西做提示,并看着孩子当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反应出行为时,老师则给予正增强让孩子熟悉其动作并继续下去,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再给予提示,让孩子每天的互动模式继续下去。

教室的例行工作是重要的,它可提供一个熟悉度以及可被扩展发展个人化的架构。建立日常工作的模式必须允许孩子及团体有语意,建立熟悉的动作、语文表达、熟悉的文字和期望直至下一步要做什么。教室中老师做不预期的动作、改变或打破日常例行工作都是可以让孩子谈谈其它发生的事和重新修补原本的顺序结果也是重要的一部份。 教学结构:

1.老师仔细的调整在语言模式中的输入以增加孩子互相沟通的可能性。 2.有时老师要调整她的语言来提供不同层次的提示:包括言词的长度与复杂性,运用姿态和视觉暗示,以及肢体和口头的引导。

3.如同沟通的过程,师生间的互动必须小心的引导到正在学习沟通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4.互动内容要根据孩子在教室的活动内容。老师所提供的要与孩子在活动所进行或所说的有明确的关系。

5.交谈主题要介入教室中的日常活动中。

14

扩展语言使用功能:

老师也藉由运用扩展、引申、引导、模仿、和评论的技巧使特定的语意功能容易发展。

1.扩展:经由老师根据文法观点填入在儿语中所省略的文字;老师注意到儿语中的语意或结构问题,更进一步的在语言中提供孩子适当的听觉回馈。 2.引申:老师根据儿童的语言内容提供新信息。

3.引导:(1)老师尝试从孩子的生活或活动产生及获得更多的信息。 (2)另一种引导的方法是提出问题。这种技巧能成功的运用在不主动交谈或正好与主题有关适当或重大关系时。

4.模仿:目的是将语言与非语言的结合(口中所说和行为所作有一致性,而说出她的行为)。

5.评论:主要指的是教室里的常规被破坏时,孩子学会主动提出请求或是批评。

此外,老师应注意下列两件事情:

1.正向响应幼儿的话同时鼓励较复杂的语言。 2.示范大量的语言。 教室里说话的题材:

题材为关系提供一个机制信息、知识、对象、行动和允许老师开发词汇量和语意作用。

1.日常生活的活动内容是孩子学习怎样和其它孩子互动最好的时机。 2.当孩子谈论他们的活动期间行动的话题时要给于重视。

3.每天送活动单到家,以便父母能在家复制经验与孩子谈话关于日间发生的活动。

4.赋于字汇意义:利用实际的经验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学习有关物体和观念的字汇。

5.为幼儿设计使用语言的情境。

15

6.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不断地给孩子语言刺激。 孩子之间互动行为的影响: 1.社会行为的发展。

2.以每天活动的项目,例如感官体验、观察自然现象、动手做烹任或美劳等, 增进语言的发展。 类化

Watson and Lord(1982):一对一治疗情境所获得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要处理的知识之间是有差距的,而这差距指的即是「类化」。课堂是基础

的学习情境,老师必须知道每个孩子在个别治疗上正在学习,字汇、实用机能、造句结构以及发音技巧都可在教室被推广普及,课堂提供了孩子与他们同侪就他们所知的去做演练的一个情境。这些同侪的响应、动作可以教他们去规则化、修饰并改变他们自己的语言产品。

了解到在课堂上语言如何被使用及如何更好运用语言用法是同等重要于语言知识的获得。教导语言形式只是语言程序的一部分,课堂提供发展孩子社交领悟的场所,也就是说他个人对沟通的主张(Rogers-Warren & Warren, 1980;Warren & Kaiser, 1988)。有两个基本的主题必须在课堂上契合: 1.扩展孩子语言内容的沟通技巧。

2.从个别治疗(成人对儿童)到课堂治疗(儿童对儿童),推广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两个主题牵涉到教导孩子去运用社交环境作为进阶学习的方法,让一个大人去模仿一个课堂上三岁的小孩这是比较困难的事,然而藉由熟练与指导同侪双方的互动,老师可以逐步地鼓舞社交学习行为。对于语言失序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建构起复杂的社交行为及技巧。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能力可以做为发话者或响应者。个别的治疗环境无法取代一群多位沟通者所在的环境功能。 在教室里营造变化:

16

实验室是做实验和研究的地方,实验是一种被采用来发现未知的事项或检验已知的事件及探讨事件有效性的一种行为或程序。每一个在语言实验室的孩子,必须经由老师指导其独特的学习模式,以便于建立及完成教学策略,使未学习到的语言技巧更容易获得。这些策略可帮助个别的需要及每个不同类型孩子的需要。研究是一种细心、耐心、有系统的、明智的查询或考验,以便于搜集特别主题的真相。在语言实验室里,研究是参考正在进行的评估,而这评估有助于教师决定每一个孩子已获得或未获得之发现技巧。课堂反映一个语言实验是必须设计为了使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更为便利及使用有范畴的发展均在自然、自发、有动机、社会化并有支持性的环境下进行。更进一步的说,一个建构性的环境包括日常琐事及日常课程,而这些课程对孩子而言是与切身有关系、有意义的语言学习。而教室本身即可成为学前孩子们的语言实验教室。

以下仅从一个半日幼儿园典型的日课活动来说明,如何予以适时地在教室中提供给孩子们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 半日幼儿园典型的日课表 时间活动 8:30 幼儿到园 游戏时间 9:00 问候曲 工作/天气/日历 9:20 粗大动作时间 幼儿有氧律动 伸展活动

9:30 专题语言课程 10:00 才艺课程 艺术体能或运动

17

音乐、听觉训练 10:30 点心时间 10:50 故事时间 11:00 专题的语言课程 11:30 再见/复习/准备回家 目标

如上「日课表」所列,在每个活动里,依据每个孩子的需求,有很多种不同的目标可被提出以及描述出来。例如,如果一个基本的目标是跟随着指示的,则教师可以为每个孩子将这指示说明。它可以对小明使用简单、一个步骤的日常指示说明,而小华可能要用两个步骤说明来提示她最新获得的概念。此外,关于独特的目标,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有不同的提示,以便于完成他的目标。

例如,小明可能需要肢体或表情的提示,以便让他对“把他丢掉”这个指示做出正确的响应,而小华可能只需视觉上的指示便能对“把车子推进桥下”这个指示做出正确的响应。

有许多种不同的提示可以提出以诱导适当的响应及口语。这些提示常被老师们用来协助孩子经历成功的经验并且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提示可能用在分解或合成上。当老师们运用提示,则可发现到孩子们对提示变得比较熟悉,并且他们之间也互相运用提示,由于每一个孩子展示他或她自己的语言外型和自我的目标。 表1 诱发反应的提示 提示例子

1.肢体的提示手─超越─手 碰触球杆

2.口语的提示表演一个动作及口语说出以提供模仿:告示范诉孩子说:「现在轮到我了喔!」

18

提问“你需要什么呢?” 闭锁式的问题“这只狗有一个..” 澄清/修饰校正合标准化的字汇输入 “把球给她”“把球给 ”

联结“这东西必须配合着牙刷来使用” 叙说“它是一种有翅膀的动物,会飞” 否定“它不热,它是..”

重复重复字汇的输入:我说:把蜡笔放入盒子里 3.音素提示“你睡在一个..” 4.手势,表情指出 脸部表情

比手画脚(手部的移动:大,两只手大大张开) 哑剧:表演─大动作

5.选择展现出两种选择─三种选择─四种选择 6.视觉的提示对象 图片 照片

每一个孩子的目标都是经由每日课堂活动而提出的,在这个别的环境里,即可列出孩子们的IEP 目标,而明确的目标可以藉由各种活动来进行学习。而有经验的语言治疗专业人员能够创造沟通情境,以激发出学习目标的技巧。同时,语言治疗师也会藉每一次的机会持续的提供让孩子能够练习语言沟通的各种尝试。教师与个别的语言治疗师必须监控、改良及分析在每个IEP 所需的目标,这一个部份则可透过工作分析方法来完成。

在课堂教师、个别语言治疗师及任何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性。父母应被告知其孩子的学习方式、语言轮廓及教师所使用之提示及方法, 例如:提供有关主题、活动及目标的每周活动学习单都是很有帮助的。父母

19

必须接受训练能善用熟悉的日常琐事或在自然情况下家中发生的特殊事件来使语言的学习更加便利。由于家中之日常琐事对孩子而言是最熟悉的,父母通常会报告在家中表现的特殊技巧进展状况,而这些是无法在学校中教学时可以观察得到的。然而,情况也不是一直如此,因为孩子们可能对教室的熟悉感及舒适感胜过对家中的感觉。教师、语言治疗师、其它团员及父母们的关系需建立起来以便于分享有关于孩子的知识及讯息。图1 即是描述父母、个别语言治疗师及课堂教师们如何使孩子能将所学到的语言,同时应用类化到不同环境中的情形。图2 则描述把孩子放置于中心于合作多专业训练模式的过程,孩子被能提供及支持其语言学习和类化的人物所围绕。合作过程重要的就是分享主题及让孩子接触各类的文章和情况以便使其透过训练去获得归纳他们的技巧之机会。

在教室上课中,所谈论的主题必须能分享,同时应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真实的情境,并协助孩子语言使用的类化机会,所以,老师应适时的安排含上下文脉络语境的谈论主题。在教室实验室里,教师和孩子们选择了他们喜欢的主题或讨论话题,这将是教室里及个人演说的语言活动焦点。例如:在教室里的主题是「关于我的一切」,教师应该专注于分辨每一个孩子的特质及孩子们间的相似及相异处。个别的语言治疗师分享主题,但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及技巧这是孩子在完全经历团体经验所必须的。

通常在学前语言训练方案中,最可被提出当成谈论主题有下列十项: 1.谈论上学 2.有关于孩子本身 3.防火安全事项 4.季节或节庆 5.社区互助活动 6.逛街 7.餐厅用餐

20

8.宠物 9.植物种植 10.至野外郊游事项

说话和运动困难但听力好的儿童训练手册(家长用一) 怎样训练这个孩子交流:

·不会说话的孩子还可能有脚运动困难。

·他可能也有口、舌、脸和头部运动困难,因此他难于清楚发音。 ·这些儿童多数可能听力良好。他能听到和学习你说的词,但他却不能讲得清楚。

·尽量与他谈话,即使他一个词也不会说。这对他、了解家里和社区的事情有好处。

·这种残疾多发生在婴儿或幼儿早期,如果是后来年龄大些时发现有残疾,实际上仍·是发生在早期。

·当一个孩子他不能和其他孩子讲话时,他会感到与家里和社区里的人隔绝了。

·他能够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有时他想表达他的想法,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他会感到悲伤、恼怒或发脾气。

·有时他根本不想讲。因为他认为反正别人听不懂。 ·你可帮助他找出办法学会说得清楚些。

·鼓励他努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他可以同时使用脸、手、身体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可以通过图片来交流。

说话和运动困难但听力好的儿童训练手册(家长用二) 在帮助他时你怎么做

21

你对他要表示出关心,并希望他和你交流。 你尽量和他讲话,谈你在做什么。 给他机会,让他谈或用别的方法和你交流。

如果没有支托他就坐不住,就在他坐位周围放垫枕,他就可以坐稳,看着别人做事。

问问基层康复员怎样为坐不稳的人做坐垫。

有的小孩可能在坐位时头竖不起来,但用两手臂支撑趴着时能竖起头。 他可能吃喝、有困难,应请教基层康复员使用活动困难自助训练手册,手册中有怎样帮助儿童吃与喝。

如果他趴着用两臂支撑时能竖起头,就采取这种姿势来喂他。 如果他能撑着移动头和嘴来吃喝,他学说话可能更清晰。 你可以帮助他参与家庭和社会里的活动。 鼓励他象其他孩子一样活动。

如果他已到了上学年龄,就送他去上学。告诉教师他的残疾和说话困难,并说清楚他能够听。

鼓励他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告诉其他小孩他活动、说话都有困难,他们应该怎样和他交流。

训练他用最好的方式交流。 你每天得花时间陪他学习交流。 每天二、三次,每次时间短点。 和他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当他疲倦的时候让他休息。

教他几种不同的交流方式,从中找出对他最好的交流方式。 教会他要相当长的时间,你和家里人都得有耐心。

说话和运动困难但听力好的儿童训练手册(家长用三)

22

怎样帮助他学说话

手脚不能活动的儿童,做的时候躯干往往弯着。 帮他坐直,头竖起来。

如果他说话和活动都有困难,你可用下面的方法教他:

先教会他发出某种声音或动作表示“是”,用另一种声音或动作表示“不”,先教他一些简单的、他能做的事。

比如,他可以表示“是”用闭一次眼或举起右手。表示“不”用闭两次眼或举起了左手。

在学会了以后你就能在问他问题时究竟他要什么。

在你和他讲话时要他看着你的脸。如果他活动头有困难,你就转到他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你和他都互相看得到脸和动作。交流就更容易些。 他可能在需要你的时间发不出声音叫你。就想出一种表达他需要你的办法。 比如在他身边放个罐头盒和小石头,他要你时就敲罐头盒发出声响。 手、脚、头、嘴活动困难的儿童也会有吃喝困难。 这种情况就需要训练他的头、口的活动。

如果他是个小小孩,可以要他趴着训练,用两手臂撑着,在他胸部放一个小枕头垫着,帮助他保持这种姿势。 要他做下面头部活动:

告诉他将头尽量伸直,两眼注视前方。 然后头向两侧转动。 再头向两侧弯。

如果他做这项活动有困难,你可用手扶着他头的两侧。 要他做下面各种嘴的活动。

要他将头尽量伸直,张开口,舌头保持在口中。 然后将口闭紧。

要他将头尽量伸直,张开口,舌头伸出,伸直。

23

然后将舌头缩进口中,闭嘴。

要他张口,舌头伸出,再向左右两侧活动。 要他把舌头上、下活动。 再缩进舌头,闭嘴。

要他将头尽量伸直,闭紧嘴,再吹气。 你拿一张纸要他把纸吹动,或要他吹熄蜡烛。

开始把纸或蜡烛靠近他的嘴,当他吹的时候再逐渐移远,训练他吹得有力。 要他尽量伸直头部,闭嘴,吸允。

在茶、水杯中放一根吸管(芦管、麦管),要他含着吸管饮水。 也可教他含着吸管吹气,在茶、水中形成泡泡。 在他会做这些头嘴训练动作后,就教他发声。

听他发的声音,你笑着重新发一下这种声音,让他知道你对他能发声很高兴。 教他发da、ma、ba、pa,鼓励他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发声。如ma ma、ba ba、ma ba ba ma。

教他发aa、ee、oo等声音。

在你发声时让他看着你的脸和嘴,然后要他嘴做某些动作以发出声音。 仔细地听,看他是否能说些词语。

在他发音比较清楚的时候,要他学说一些词语。

要他说家里和院子的人和物的名称,先学说他最容易学的名字。 当他会说词时,你要显得很高兴。

然后在学说句子,比如他说“宝宝”时,你教他说“宝宝在睡觉”。 开始先要说两个词,会说话后就在加一个词。在教他新词前要他复习旧词。 选择他最常听到的词。必须是说起来简短的词,包括物品、问好或活动的词。如“玩耍”、“你好”或“来啊”。应包括他吃喝所需物品名称。 坚持训练一直到他讲,别人又听得懂为止。

经常和这孩子在一起的人比不经常在一起的人对他容易理解。

24

如果训练6个月还不能说话,就停止训练,至少停一些时。但仍坚持对他讲话,让他用别的方式表达他的意思。鼓励他发声,说他能说的词,并向基层康复员请教。

说话和运动困难但听力好的儿童训练手册(家长用四): 这样训练他进行非语言式交流

使用脸、手身体活动表达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你训练的孩子也可能用一些动作来表达。比如你可能用手指他所要的东西。他可能用眼、头或手的特殊动作来表示“是”,用另外一种特殊动作表示“不”。 找出他想说的脸、头、手和手臂的别的动作。

有些人不能听、不能说,而用手的特别动作来交流,这叫手语。 如果这个孩子能够很自如地活动头、手或手臂,他就可以使用手语。 如果他活动困难,手就难于做出特殊的手势。 手语举例

从中国手语书中找出2—3种手势教他做,看他能不能照着做。 如果他手指活动困难,做出的手势不象图上的样子。 如果能用手做手势,他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想法。

在同一社区里所有听说困难的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手势交流。可向基层康复员请教。

如果存在几种不同的手语,你可以选用前页介绍的中国手语,还可用你和孩子自己约定的手势。

问基层康复员附近有没有人会手语。可以请他来教你、你的孩子和家里其他人使用手语。

家里人应该理解小孩做的手势。家里人可以和他讲话,要他用手势回答。 这小孩也可能用图片进行交流。

这种方式对活动和做手势困难的小孩交流起来更方便。

25

从报纸、日历、卡片上收集图片,找出小孩吃、喝食品的图画,你小孩和家里人所做活动的图画,下纸图片就是一些例子。 把这些图画拿给他看,告诉他图片表示的意义。

然后要他指出他所要的东西,或要他做他指出图画上的活动。

如果他手臂活动困难不能指图,你就帮着指。你指对了他所要的时和活动时,让他做一个动作或发出声音告诉你。

把他经常用的图画贴在纸上或板子上,或者你把图画编成一本书。 在你们所试用过的几种交流方法中,找出对他最合适的方法。

帮助他使用他表达想法或需要最方便的方法进行交流。家里所有人都应该理解他所用的交流方式。而你和家里人尽量坚持和他讲话。

说话和运动困难但听力好的儿童训练手册(家长用五): 结果

这本手册用过一些时后,试回答下面问题。

从观察开始,在问题后面的括号中填上日期。如果他能够交流,无需重复就能了解,就在“容易”一栏后面的括号中填检查日期。如果他不能经常这样,或者还需要重复许多遍时,就在“有困难”的后面括号中填日期。如果他根本不能用此种方法交流,就在“完全不能”的括号中填日期。 能表达需要吗?

容易 ( ) 有困难 ( ) 完全不能( ) 使用动作和手势交流,别人能懂吗? 容易 ( ) 有困难 ( ) 完全不能( ) 能讲话吗?

容易 ( ) 有困难 ( ) 完全不能( )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容易”,说明你和孩子都做得很好,你们可停止使用这本手册。

26

如果答案都是“有困难”或“完全不能”。可能由于下列的原因,认真看下表确定原因并找出进一步做的办法。

理由:1、你们训练时间不够长。

进一步做法:坚持训练。如果6个月后无进展,向基层康复员请教。 理由:2、你没有正确地按手册做?

进一步做法:重读这本手册。如还有不理解时,就去问基层康复员。然后重复进行训练,直到小孩用一种或多方式交流。然后停用这本手册。 理由:3、 由于他残疾严重,不能用此法交流。

进一步做法:找别的交流方法。与基层康复员讨论是否停用这本手册。 如果使用这本手册训练一些时后,然后再回答上面问题,看他能不能做多一些活动。

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与教育 : 1、语言障碍的概念。

我们天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打交道需要掌握日常用语,也称为交流和沟通。与人交流沟通是复杂的过程,许多人都相信交流沟通对每天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计的重要性。交流沟通是语言的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思想、意见或事实的交换,它需要传送者组成和输送一个信息,而接受者是解释和理解这个信息。与人交流沟通时使用的是语言。因此交流是较大的概念,而语言是交流中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同思维密不可分,所以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言也得到发展和丰富。如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外来语,是国际交流密切而产生的结果,而科技语,则是生活、工作科技化后一种必然的现象。语言学家普遍认定语言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体系。

言语和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时两者的涵义相近,互相混用。用于

27

区分语言和言语不同的标准是,言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言语常指人的语言实践,亦即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由于语言和言语很容易混淆,我们用口语来代表言语,两者同义,取其易于和语言一词的区别。

1977年美国口语-语言-听力学会的定义:“语言障碍是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当一个儿童在语言的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达到同年龄儿童的预期水准时,就称语言上有缺陷。” 著名学者范来波1978年给说话障碍下的定义为:“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致惹人注意,干扰信息交往,甚至使说话人或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

根据美国口语-语言-听力学会的定义,交往障碍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指口语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和交往异常。

在残疾人抽样调查手册中,我国把听力和语言障碍放在同一类,对语言残疾(障碍)的定义为:“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从而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这里的语言障碍是指单纯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失音、严重口吃和构音不清。

因此,我国的语言残疾和说话障碍是一致的,但不涉及语言障碍和交往障碍的范围。 2、语言障碍的类别。

⑴构音异常。构音异常指说话时吐字不清,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发音不准确。交往障碍的学龄儿童中有70—80%属于构音异常,在语言障碍中有单纯的构音障碍现象,也有的是构音异常伴随其他症状出现。构音异常常见的有四种情况,说话时出现替换音、省略音、弯曲音、添加音等。

⑵发声异常。常人说话音调、音量、音质都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强弱有致,大小适中,让听的人不觉得刺耳或吃力。发声异常的人则容易在音调、音量、音质三方面偏离常态。

⑶口吃。口吃属说话节律障碍或说话流畅障碍。说话者在说话时不恰当

28

的中断、重复、拉长一些字音或调。口吃在说话障碍中极为典型,连外行人都能指出“某某人说话结巴”。说话障碍研究中多数是研究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学术界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普遍服从多因素论。 ⑷语言迟缓。语言产生时期较晚,在恰当的语言操作方面,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狭窄,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是在期望的年龄中语言发育不达理想的状况,可能由发育迟,听力障碍、脑损伤、智力落后,情绪障碍等问题造成。 3、语言障碍的诊断。

根据儿童语言障碍的性质和历史,在筛查后要进行诊断评价。这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障碍的性质,选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材料。

筛查是为了找出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诊断是针对找出的问题,确定异常的量和质的问题。语言诊断的过程是为了确认异常存在与否。 诊断是应该从下列几种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料:

⑴儿童个案史的资料收集。收集儿童的成长过程、家族史、健康史、学业成就、社会能力、情绪稳定性、语言环境等等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分掌握导致儿童语言障碍原因的有关资料,为未来进行矫治提供有用的依据。 ⑵生理检查。检查儿童的听力、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发育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做脑神经生理检查,以确定语言障碍的生理原因。

⑶智力评定。语言和智力发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界认为语言能力是智力的反映,语言障碍的程度与智力轻、中、重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智力评定对语言障碍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工作。但需注意,许多智力量表的语言部分对真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如失语症、口吃等语言障碍却无法施测。 ⑷情绪适应的评价。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的儿童容易造成功能性说话异常,应该采用心理测验、访谈、咨询或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诊断语言障碍是否和情绪障碍有关。

⑸语言障碍性质的诊断。根据科克的介绍可用4种方法来进行(详见《残

29

疾儿童的教育诊断》)。

⑹根据各类语言障碍的症状来决定是否存在语言障碍的情况。 语言障碍儿童是特殊儿童中人数最多的一类,约为学龄儿童的2.8%。学龄前儿童的比例则比学龄儿童更高。

我国专家近期研究出来的两种语言障碍实用量表:一是“汉语言语流畅度诊断测验”;二是“学龄儿童语言学习能力诊断量表”(详见《残疾儿童的教育诊断》)。 4、教育安置。

多数语言障碍的儿童没有肢体或动作的障碍,应该有正常的智商。但是正常的智商并不保证在学业上保持中等或以上。语言障碍的儿童会有严重的自卑感,也许因此而影响成绩。因此,绝大多数的语言障碍儿童在普通教育班学习,学业成绩一般处在中等偏下。这些儿童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成绩会逐渐下降,有的甚至出现智力落后。处于轻度智力落后的语言障碍儿童,可以在普通班级实行随班就读。

部分语言严重障碍的儿童,可以进特殊学校培智班或普通学校的特教班就读。

在教育上则侧重于语言的强化训练,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聪明的小丑儿和他的大哥哥

儿子是七个月不到的早产儿,出生后医生曾提醒,行动和语言发育比同龄孩子迟缓是正常的,通常情况可能迟半年或更久。当时我也没多大在意,只是心里想着,迟就迟吧,只要慢慢能跟上就行,但在骨子里,我一直害怕儿子发育真的会比同龄孩子慢。因此,有意识无意识中我总是尽可能抢先一步,比如出生几天后就开始叽哩呱啦教儿子发音、一个多月后正儿八经和儿子说起了悄悄话,接下来是讲故事、唱儿歌等等,总之,只要是能够锻炼和

30

培养儿子语言能力的伎俩,几乎都用上了。其实,起初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既然儿子天生是只落后半截的笨小鸟,那就当这是笨鸟先飞吧!

谁知,“笨鸟先飞”的教育方法还真挺管用的,儿子的语言不仅没有赶不上同龄孩子,甚至于比邻居几个小同伴似乎都要早,这不,十个月左右,儿子已能清楚地叫“爸爸”“妈妈”,一周多点能简单地说“要”“爱”、“吃”等发音,一周二能说否定词“不要”“不饿”“不吃”,到一周五已基本能说诸如“妈妈,恒恒吃糖糖”“爸爸,我要喝水水”以及背诵简单的童谣、绝句甚至哼哼哈哈唱好多首儿歌,虽然大多时候咬字不是很清楚更别说准确。现在,儿子刚刚两周岁多一个月,已完全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他的所需和喜怒哀乐,比如每天下班回家,儿子就会兴奋地绕着我的大腿说“妈妈辛苦了,恒恒今天没哭,真是个乖孩子呢,妈妈要表扬呀!”再如,要拉屎了,儿子就会急急地喊“妈妈,快过来,帮恒恒把臭臭,爸爸走开,爸爸是懒!”你瞧,小家伙说的话多有趣!不仅简短精辟,而且准确又好玩。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在儿子语言能力上的培养,就当是和妈妈朋友们做个沟通与交流。

举一反三、喃喃自语是我育儿路上的第一点心得。儿子刚刚降临人世,几乎是一无所能的,这是所有小儿的特征,但如何从懵懵懂懂的无知小儿到明事理、聪明伶俐的孩子,就需要我们为人父母的去引导他开发他。就说最初的语言能力培养吧,婴儿不可能像我们大人一样,一点即通,比如学简简单单的“吃饭”两个字,这在大人,一次就会了,但对于懵然无知的儿子,你需得十遍二十遍一百遍甚至更多遍,饭前说饭时说饭后还要温习。另外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喃喃自语,尽可能看到什么说什么,诸如“儿子,这是大大气球!”“看呀,蓝蓝的天空!”“宝贝,咱们听音乐吧!”“儿子,伸出臭脚丫,现在开始洗脚了!”“来,伸伸手,和妈妈一起做操吧!”你不要以为这唠唠叨叨的一招多余,其实那是和儿子语言交流上的最佳方式。而且我觉得对小

31

儿的教育也须讲究技巧,而非盲目的“一是一二是二”式教育,它还需要结合词语或句子的口型、发音乃至它所包含的含义甚至母亲脸上生动的表情,你都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示,而且你首先要有一幅好心情,必须有花了最大力气,但所收到的效果仍有可能甚微或者事倍功半的心理准备。

循序渐进是我对儿子语言培养上的第二点经验。俗话说,一顿饭吃不成胖子,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它也必须一步一步甚至按部就班地来。比如仍旧是“吃饭”,我首先会制造欢乐的气氛,亲亲儿子的小脸说“宝贝,吃饭噜!”然后搬过凳子愉快地增加感情说“宝贝,吃饭饭,一大碗,白米饭哦!”或者再进一步“吃饭饭,长胖胖,香喷喷,宝贝一定要吃一点哦!”等等等等,总之,只要和吃饭有关或者能锻炼他发音的,我就尽量搜罗到一起。这也许我们大人看看挺简单,不就是多了几个字吗?而且都是非常简单非常容易的,但小孩不是如此,他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再如认识“花”,每次出去散步时,看到公园里或姹紫嫣红或千娇百媚的朵朵花儿,我就会兴奋地对着儿子说“看,宝贝,花!”然后再加上修饰成份更详尽地说“这是花,红色的花,漂亮的花!”或者再动感一点“你瞧,花儿向小豹子点头呢,我们也向它招招手吧!”长此以往,在一天天一月月潜移默化的学习积累下,不仅无形中丰富了孩子的词汇,也让他对接触的事物首先就有了一个感性的生动的认识

声情并茂也是我对孩子语言培养上的一个重要心得体会。儿子从很小开始就喜欢上了听我讲故事,尤其是在睡觉前或起床后,其实他爸爸也会讲呀,但同是一个故事吸引力却远远没我高。为何?我讲得形象生动呀!比如开场白吧,爸爸多半是“开始讲故事了,《白雪公主》------”而我却尽可能投入深深的感情“宝贝,你今天想听什么故事呢?《白雪公主》还是《青蛙王子》?哦,是《白雪公主》吗?那咱们现在开始讲吧,你可听仔细唷------”而且每次的开场白最好都不要雷同,了无新意,如此孩子才会有新鲜感也不

32

会感觉厌烦。进入角色后,讲故事的人就要身临其境了,它不比在平铺直叙的叙事,只要把事情的经过和来龙去脉讲清楚就行了。故事中是什么角色,你就要扮出什么角色的姿态,口音呀、语气呀、声调呀尽量能抑扬顿挫,有高潮有低谷,至于高兴、快乐、伤心、愤怒甚至悲哀的感情,则一定要溢于言表。在更多情形下,我还适当地加上手势或者躯体的动作。如此,儿子听起来就兴奋、愉快多了

其实,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千方百式包罗万象,也不一定要拘泥于何种形式,只要妈妈们用心,有针对性地采纳适合于你孩子的教育方式,那么,每一位年轻的妈妈都可以培养出口齿伶俐而又思维敏捷的孩子。

注意孩子情感语言的发展 :

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说话、体态、脸部表情等方式,也可以是书写的方式。父母常常很关注婴幼儿开口说话和学习书面语言,但是对儿童的体态和情感语言却不太重视。有的父母把面部表情“含而不露”视为深沉或含蓄。实际上,情感语言不仅仅是儿童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也是儿童借助这一种语言与外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所以,父母要在教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促进其情感语言的发展。因为情感语言对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情感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往往通过脸部表情反映出来,如笑容、惊讶、悲伤、讨厌、害怕、生气、忧愁、哭、不相信或怀疑、不同意等等。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笑的孩子招人爱。”不同的表情有着不同的含义。即使一种表情,也可能有多种含义。例如哭,心理学家们分析不同性质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需求,如饥饿、尿布湿了、腹痛、要人抱等等。因此,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的交流时,父母先要懂得孩子的情感语言,这样才会使孩子产生心理的满足和安全感。

在孩子还没有说第一个字之前,往往是用体态语言或情感语言表示自己

33

的要求。有一些开口说话比较迟而又智力正常的孩子,他们的情感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这可能是一种“补偿”的缘故吧。因为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当别人理解了他们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又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表达。

即使已经开口说话,甚至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了,仍需要用情感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加强环境对他的理解。在孩子使用这种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如果也学会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他们才会善解人意,懂得他人情感表达的意义或含义。这种相互的学习有助于儿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能力的发展。

教孩子理解情感语言可以采取家长与孩子面对面游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图画或卡片中脸部的表情反映出来。先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模仿,再让孩子自己扮演。通过这一顺序的训练,使孩子懂得表达,善于表达,并且学会适当的表达。

如何训练孩子开口说话: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左右就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单音字或叠字,在2岁时已经能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有极少数的孩子,1周岁过后,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此时,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如果孩子全身各个方面均发育正常,这种现象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有关,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说话的语言环境,和说话的机会,促使孩子开口说话。

1、对于一些比较缅腆和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巧用心计,耐心引导,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口说话。当你发现孩子喜欢动物玩具时,就给他买来各种动物绒毛玩具。又如学小白兔蹦蹦跳跳,边做动作,边学“兔”“跳”等字音,也是促使孩子开口说话的好办法。 2、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体贴入微,事事均包办代替,没等孩子说话,家长早已送到嘴边或手中,久而久之,使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不开口讲

34

话。当你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瓶或水碗给他才行,而不说就不给,促使他开口。

3、有的家长不善言论,又很少与孩子接触,致使孩子没有模仿和交流的对象,而不会开口说话。此时,父母要付出爱心和耐心,给孩子充分的言语刺激,孩子会进步很迅速的。

孩子通常10至13个月间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少数孩子可能较早些,较慢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此月份还不能说,宜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2岁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家教指导:对孩子说完整话

如果我们想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做个精明强干和思维清晰的思想家,从开始我们就要对他们思考敏锐和留心说话.

你知道你对你孩子说话的方式会影响他/她学习思维和说话的方式吗?的确如此,孩子们学说话是通过模仿他们所听到的话。而孩子们学习思维则是通过模仿听到其他人表达的思想。对幼儿的父母而言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如何对我们的孩子说话?首先我们可以尽量用完整或完成的句子向孩子说话。例如说,\"把它捡起来\为什么不说,\"约翰,把这本书捡起来\"。过去\"饿吗?\"可以变成新句子\"凯仁,你饿吗?\"还有\"完了?\"最好说成\"卡尔,你吃完了吗?\"你的孩子听到更多的单词,他/她将会重复它们并学着正确地使用它们。

可是人们总习惯于使用单词或短语来替代句子向孩子说话,孩子也就模仿其父母重复着同样的语言,这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激活受到限制。他们老是认为对孩子说长句子或完整的句子,孩子听不懂。实际上,这是过去的偏见。最新科学证明,孩子的听觉能力很强,他/她听明白了,只是语言尚无法表明,一旦他/她会说话时,就能说完整的话甚至长句子。家长若越早

35

有意识地这样训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越有益。

当你和你的孩子一起分享你的词汇时,重复和持续是很重要的。他/她练习使用的词越多,他/她学着阅读将会越容易。若你向你的孩子说很多词语,你可以看到他/她会使用大量的单词。你是你孩子的第一位且最重要的老师。你的孩子将会首先选择模仿你的思维和说话方式。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你的启蒙而定,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

说话是思考出来。我们把单词组织在一起的方式实际上是如何把我们的思想放进一个窗户。孩子的大脑思维能力是否强,与他/她开始接受的语言熏陶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想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做个精明强干和思维清晰的思想家,我们开始就要对他们思考敏锐和留心说话。年轻父母应更改老一代留下的陈规陋习,开发孩子的智力就要从口中的话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不能再图简单省事。

我们都知道锻炼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和身材适宜。向我们的孩子说话实际上是锻炼孩子头脑的一种方式,使大脑保持机敏和创造力。你的孩子的第一步非常重要,他/她听到的第一句不该是完整的吗?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一句话说完整。(编译/Mark:心理学博士)

言语能力训练:

○复述故事教孩子看图说话。开始最好由妈妈讲图片给他听,让他听并模仿妈妈讲的话,逐 步过渡到提问题让他回答,再让孩子按照问题的顺序练习讲述。

○讲述自己的印象以回答的形式,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见闻。向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具体些,能激 发孩子的兴 趣。尽量让他讲自己经历的事情,例如:今天上街买了些什么?遇见谁?看到哪些趣事等。

○如果„„与孩子面对面坐下讲故事或讲动物画片,不断提问并引导小孩回答如果„„后面 的话。例如:“龟兔赛跑时,小兔不睡觉就会怎样?

36

小兔子乖乖如果以为是妈妈回来把门打开就会怎么样?”通这样的训练使孩子学会初步推理。

○丰富词汇量当孩子自言自语或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丰富其词汇量,可以用进一步提问的方式 使孩子词汇 丰富。例如:孩子讲到发烧打针时大人问“发烧时妈妈带宝宝上哪去?”“谁给宝宝看病?” “谁给宝宝打针?”“宝宝哭了没有?”“针打在什么地方?”“现在还痛不痛?” 等。如果答 不上来就帮他说出,这些经历过的事,有了可联系的词汇就不容易遗忘。 ○表达继续训练表达能力,如带小孩去公园玩,边欣赏景色边谈大自然中的植物、鸟 、兽、鱼、虫、四季变化、彩云、夜晚星空等。然后,让他用自己的话讲述去新地方的经历,以提高言语表达水平。

○反义词配对与孩子一起看画片或实物,教大小、冷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鼓励他结合日常生活中遇 到的事物,反复练习。如“爸爸的鞋是大的,我的鞋是小的。”“爷爷很胖,妈妈很瘦”等。

○背诵唐诗继续教小儿古诗,一首首背诵,鼓励他自己能背诵2~4首古诗和4首儿歌。

○说英语继续教小儿英语单词、英语歌,主要是名词、动词和礼貌用语,反复练习。教唱 英语歌是幼儿学英语的好方法。

○猜谜语与小孩玩猜谜语游戏,注意用物品的特征编谜语,先让小儿熟悉物品及特征,然 后再猜谜。

如何训练孩子开口说话: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左右就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单音字或叠字,在2岁时已经能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有极少数的孩子,1周岁过后,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此时,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如果孩子全身各个方面均发育正常,这种现象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有关,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说话的语言环境,和说话的机会,促使孩子开口说话。

37

1、对于一些比较缅腆和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巧用心计,耐心引导,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开口说话。当你发现孩子喜欢动物玩具时,就给他买来各种动物绒毛玩具。又如学小白兔蹦蹦跳跳,边做动作,边学“兔”“跳”等字音,也是促使孩子开口说话的好办法。 2、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体贴入微,事事均包办代替,没等孩子说话,家长早已送到嘴边或手中,久而久之,使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不开口讲话。当你发现孩子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瓶或水碗给他才行,而不说就不给,促使他开口。

3、有的家长不善言论,又很少与孩子接触,致使孩子没有模仿和交流的对象,而不会开口说话。此时,父母要付出爱心和耐心,给孩子充分的言语刺激,孩子会进步很迅速的。

孩子通常10至13个月间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少数孩子可能较早些,较慢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此月份还不能说,宜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2岁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孩子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学说话 :

多数孩子会在1岁前开始发一些音来表示某种意思,但是,完全正常的婴儿却要过几个月才能这样。这似乎主要是一个气质或性格的问题。与人友善、性格开朗的婴儿自然很早就想说话,而那些文静、爱观察的婴儿似乎想先花较长时间严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才想到表达点什么。

婴儿周围的环境和育儿方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精神压力较大,跟孩子在一起时总是寡言少语,于是,孩子也会保持沉默不语。如果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婴儿过于严厉,不断对他说话并发号施令,那么,孩子一遇到有人在身边就会感到极不舒服,反应会迟钝。在这个年龄,他不会反驳,也不会外出一逃了之。无论大人孩子,只要同随和、和蔼的朋友在一起,话就会多起来。这里,婴儿与大人的唯一区别是,他若要先学会词语,

38

就必须具有更多的说话欲望。

有人认为,某些孩子不会说话,是因为整个家庭成员对他们照料得过于周到,在他们还没有时间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大人就拿了过来。这种育儿的方法会减缓孩子学习新词语的速度,不过,我认为这不会使他们沉默寡言,除非家长对他们侍侯过多,而且压抑了他们开朗的性格。 偶尔有人会怀疑,婴儿对词语学得较慢,是因为家长说的话太长,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抓住单个的词语来跟着学。这种情况不常有,因为多数人刚开始对孩子说话会本能地使用单个词语,或者着重强调一句话中重要的词语。 说话迟就味着大脑发育迟钝吗?这是家长脑子里容易出现的第一个可怕的问题。有些大脑迟钝的儿童说话的确很晚,但是,这种大脑迟钝的儿童中多数在一定的年龄就能使用语句了。自然,有些智力极为迟钝、到了2岁还不能坐立的儿童的确说话也晚。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说话晚的孩子,甚至那些到了3岁才开始说话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有些孩子异常聪明伶俐。

如果你的孩子说话晚,我想你大概知道该怎么办。不要为这一现象深感焦虑,不要茫然断定孩子是个笨蛋。向他展示你的爱,使他感到轻松自在,不要过多地对他发号施令。如果有可能,给他安排机会同其他孩子在一起,在那里他能够使一切都很顺利。用和蔼的方式、简单的话语对他说话,鼓励他在需要某种东西时就说出它的名称,但要尽力避免气冲冲地逼他说话的现象。

所有的孩子在开始时都会将大部分词语的音发错,然后逐渐改进这些发音。有些孩子会在较长的时间里发错某一个音。这些发音错误有时显然是由于舌头和其它发音部位不太灵活所引起的,因为有些成年人不管怎样努力,仍然有口齿不清的情况出现;有时则是由于婴儿感情怪僻所引起的。同样的发音有时会在某一个词语中老是发不准,而在其它词语中却能准确无误地发出。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性格也很开朗,这点小小的错误倒没什么。

39

可以偶尔用和蔼的语调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但是千万不能对此过于严肃,硬跟孩子争辨不休。

如果孩子到3~4岁或5岁说话还是不清楚,别的孩子听不懂,因此就讥笑他,那该怎么办?首先,应该让耳科专家检查一下他的听力,再找一位懂得如何与孩子平易相处、如何娓娓动听地给孩子讲课的语言专家给你指教。但是,不管能不能找到专家,应该尽可能定期让这种孩子在一个条件较好的托儿所或幼儿园与年龄相仿的其他孩子接触,一直到快要上学为止。一个好老师能用巧妙的方法保护这些有缺陷的孩子,使他们免遭其他孩子的嘲笑;而且,他们不象家长那么焦虑,可以用更简单的话语使孩子受到语言训练。因此,有些学校里培养了一批语言教师。

如何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父母与孩子间良好的语言交流,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大有学问。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呢? 1.尽量和孩子多说

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晚饭后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见闻。洗衣服做饭时,可做边聊;看电视、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节假日与孩子逛商店、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 。 2.激发孩子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

40

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家长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4.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家长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快乐。与孩子之间良好的语言交流,会使您的孩子更聪明。

良好语言环境 孩子口才更好:

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深知口才对于人才的重要,但如何对孩子进行成功的语言教育,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有关幼教专家。

41

北京空军蓝天幼儿园吴华英副园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因而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会格外重视。一般而言,孩子的语言像其父母,但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她说,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会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这样孩子才会乐于与你交往,并接受你的语言训练 进行听说话的训练: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

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老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

42

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老师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老师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老师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吴园长说,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那么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我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小脚丫也在说:“我也很伤心,我多想舒舒服服休息一会呀。”宝宝自己决定先洗哪个地方呢?孩子听了之后,不仅非常乐意洗,洗完后还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我的小脚丫真舒服呀!”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利用图画书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孩子认识周围具体事物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家长还可借助图书教孩子学说话,如买一些《看图说话》及文图并茂的小图书等。儿童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便于他接受。大人在教孩子看图书时,不要照本宣科,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用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口语特点的语言讲出来,这样使孩子感到亲切,便于他们记忆和复述。对于较大幼儿来说,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可让他们自己对着图画练习说话,大人只是适当

43

地加以指导,这对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和发挥其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吴园长强调,学龄前儿童的模仿力是极强的,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说话时一定要为孩子作出表率。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粗话、脏话随便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看图片和画册,提高语言及认识能力:

一张画面简洁、形象逼真有趣、色彩鲜明调和的图片能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儿童通过边看边认,边认边讲,从中认识很多事物,获得简单的知识,提高语言及认识能力。

这个年龄儿童看的画片或图片不宜太小,最好一张图片上只有一个图像,以免图片上图像太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先让孩子看内容简单的图片,如日常生活用品,各种交通工具,各种动物等。大人可问他这是什么,让孩子自己说出,如孩子不会,大人可以告诉他画面内容,再让孩子自己看,经常看孩子就会记住图片内容了。画册比图片内容更丰富,它的每一页都是简单的单个图象,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故事,边看画册,边听大人讲解画册内容,孩子得到连贯印象,展开想像,丰富儿童内心世界。看画册时还可让儿童学会自己翻书,教他灵活地一页一页地翻书,让他找自己喜欢看的图画。让孩子看图学说话,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先是边翻看书边自言自语,可以让他任意发挥,随着词汇量的扩大,可由单词过渡到简单的句子,念儿歌。要教育孩子爱护画册,不能撕书,不将书倒看,看完后收藏好。同时要教育孩子在看图片或画册时要坐姿正确,眼睛和画册保持适当的距离,从小养成用眼卫生习惯。大人还可将画册各页拆开再粘成连续的长卷,制成“儿童电影”,自制一个木架,木架两旁有一根活动转轴,把画卷卷在一根轴上,一端附在另一根轴上,大人可边转动画面边讲故事,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44

练习仿说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开端:

仿说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开端。大凡做父母的都会有这种体验:孩子在咿呀学语时,就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开始学会说话的。其实,仿说的作用并不限于此,它对提高儿童听觉记忆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反复跟读、跟说,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信息的印象和记忆力的准确性。其实,仿说可提高儿童记忆力的广度,而听觉记忆的广度恰恰是保证儿童记忆较长信息的基础。研究表明:7岁儿童能达到准确复述八个字符的水平,才能说明他具备接纳较长听觉信息的能力。

小菲上学了,妈妈发现,聪明伶俐的小菲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记不住或记不全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只好花费许多额外时间给小菲补课,进行重复学习。但小菲记不住事情的问题却始终未得到改善。家长怀疑小菲智力有问题,经过测评发现小菲智力完全正常,而她的听知觉能力特别是听觉记忆力,只相当于五岁儿童。原来,小菲的问题并非智力落后,而中听觉记忆力落后造成的。针对小菲的情况,专家为她制定了训练听觉记忆力的计划,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练习仿说。仿说主要有两类:即时仿说和延时仿说。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些具体的操作。

1. 即时仿说。即时仿说就是儿童听完材料后立即复述。家长可以说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让儿童仿说,然后逐渐增加字句的长度。例如:我看见-我看见一条狗-我看见一条狗和一只猫-我看见一条狗和一只猫在打架。还可以让儿童仿说听到的故事,来提高儿童的听觉记忆力。故事选择也应由短渐长。另外,像传递消息的游戏对儿童注意听、记准并正确的口语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

2. 延时仿说。延时仿说即让儿童回忆并准确复述以前听到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保持及记忆的准确。具体做法是:告诉儿童

45

一句简单的话,如:今天下午李阿姨会到我们家来。隔一分钟后,再问儿童:妈妈刚才告诉你什么?等儿童熟悉这项活动后,可以逐渐延长回忆的时间。如: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半天„„再让儿童复述所说的话。当儿童能将简单话语记住后,可以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与内容的复杂性。

训练儿童的仿说能力,家长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注意听-说-看-动的结合。多种感官的结合,对训练儿童听觉的记忆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让儿童听词找相应的图片、实物,然后仿说,再收起图片、实物,让儿童回忆刚才听到的词。也可以听指令做动作,然后回忆听到的指令。

其次,教给儿童一些记忆的策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儿童记忆的广度和记忆的牢固性。如:教儿童学会分类。在训练儿童仿说时,可先按类仿说词汇,如仿说有关厨房用具的词汇,并配以相应图片。然后移走图片让其回忆。当儿童熟悉词的分类后,就可教他将所要记忆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仿说。如:动物类、植物类、交通工具类„„还可训练儿童利用联想进行记忆并复述。如:呈现熊猫、森林、草原、山羊这几个词,引导他们想象成熊猫生活在森林中,山羊生活在草原上,来帮助记忆。

上面提到的小菲经过一段系统的仿说训练,她妈妈说:\"小菲现在的成绩好多了,我再也不用每天下班给她补习功课了。\"可见,仿说对提高儿童听觉记忆力是很好的办法。其实,即使孩子在听觉记忆力方面无明显障碍,家长同样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训练儿童的仿说能力。这对进一步提高他们听觉记忆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岁宝宝语言能力训练游戏: 游戏一:双语游戏:

老师:两岁的宝宝可以进行双语练习

46

老师让孩子分别用中文和英文说出同一件东西。唱英文歌老师:家长在做双语练习的时候,要选择宝宝最熟悉的物品,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练习。

游戏二:木偶戏:

老师:通过与成人之间的语言游戏来发展宝宝的表达能力。学说反义词,认识颜色。老师和孩子用木偶对话,并认识颜色 游戏三:这样好不好:

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帮宝宝分辨是非,正确地评估人的行为。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让宝宝指出一些行为的错误。

老师:家长要注意,宝宝在判断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否定,而要鼓励。 游戏四:猜猜看:

老师:通过感知活动来发展宝宝的思维能力。增强宝宝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 让宝宝自己品尝酸甜咸等味道,并让他联想有关的事物

培养右脑儿童的语言能力: 全词学习法:

许多被测定为右脑优势的儿童,在学语音上会有困难。单音对他们来说是灾难性的。我通常会请孩子们试读“mop”这个词。他们会说:“Mmm-ooo-p”我说:“真棒!这是什么单词?”我会得到诸如此类的回答:“Cat!”他们不能把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我不得不教他们全词学习法。 以下程序效果不错:

1.把这个词写在黑板或者卡片上。

2.每个字母都用不同的颜色写(这被称为色彩冲击)。

3.让孩子们睁着眼睛说出并拼出这个单词,然后让他们闭着眼睛说和拼。 4.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看见”这个单词。 5.叫孩子们别动嘴唇,在脑海里“听见”这个单词。

47

6.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写3~5遍这个单词。 看词拼读

人有语音能力,意味着人可以区分各种声音,并使各音节联系起来,形成字词。这些技能基本上属于大脑的左半球,是一种由部分到整体的活动。为了改变这种程序,使之成为由整体到部分的活动,可以从教孩子几个诸如“fat”、“cat”、“sat”等包含相同拼写形式的词开始。问他们这些词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孩子自己发现其中规律。一旦他们明白了这些词在拼写形式上的相同之处,请他们想出包含相同词尾的新的单词,告诉他们这就叫押韵。把他们想出的词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词写给他们看。不要写那些孩子不认识的生词。如果由他们自己写出包含相同拼写形式的单词,然后擦去一个或几个字母,让他们自己想出别的字母来构成新词,这项活动就更有成效。给孩子们一块小黑板或写字板,这项活动会更有趣。 故事排序

讲述虚幻故事或者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右脑优势儿童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是要给先前读过的几段故事或一个故事中的几件事情进行排序,他们的表现就不如人意了。为了帮助他们形成顺序概念,我设法使他们的整个身体和思维加入进来。

先让孩子们读一段事情发生顺序很明显的故事,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这段故事。接着让他们把这段故事分割成一个个句子,并打乱句子顺序。最后让他们将这些句子按原来的顺序组合,恢复原样。如要增加难度,可以让他们读一段短故事,把故事分割成一个个段落,打乱顺序,然后重新组合,恢复正确顺序。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帮助孩子理解顺序概念。 按照以下步骤,训练排序能力:

1.给孩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让他们从一个故事中找到这些句子,并用不同颜色划上线。然后让他们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相应的颜色给句子标号。

48

2.给孩子许多句子,让他们找出最合适的先后顺序,并给这些句子标上号。 3.给每个孩子一段不同的故事,让他们设计排序,然后相互检查核实,看一看是否做对了。

刘教授的学习障碍教学法另有一番见解: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孩子:说话、表达、背诵能力很强,参加演讲赛没问题,而碰到数学题就犯难;或者是整天一声不吭,讨厌作文、背诵,但数学思维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觉、听语能力发展不平衡,如果针对性做些训练,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昨天,美国林肯大学教育博士、我国台湾省刘氏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刘弘白先生在采荷二小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特殊教育课。

刘弘白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套“视、听、动”理论,专用于解决孩子的学习障碍。他说,人的左右半脑功能不同,左边是管听的,与情感、说话、抽象、文学等等有关;而右边是管视(看)的,与科学、理论、运动有关。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视觉、听觉、感觉动作,孩子的这三大能力成长可能会有快有慢,如果某一方面发展慢了,就会表现为功课不好、上课不守纪律等

听觉能力强而视觉能力差的孩子特点是,表达能力强,人家说过什么东西就记住了,但是视觉记忆能力差,东西明明在眼前也找不到,数学能力差,数字从72会抄成27;视觉能力强而听语能力差的孩子,话很少,讨厌背书、写作文,对音乐缺乏敏感,但是数学能力很强,题目很会做;运动能力差的孩子,表现为字写不好,写字漏字,管不住自己。

刘弘白举例说:有一个10岁的孩子,视觉能力和运动能力都相当于4岁,看到功课就头疼,上课常跑到外面去玩,休息时学狗叫,用舌头舔老师的脚。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诊断为“多动症”,其实是孩子的运动能力没有发展到位。后来,经过运动和视觉能力的训练,这孩子变得腼腆起来,学习成

49

绩也提高了。

他给出的建议是:如果视觉能力差,可以给孩子做画画、硬笔书法一类的训练,提高他“看”的能力;如果听语能力差,则让他多听音乐、多唱歌,每天读一段文字;运动能力差(包括多动)的孩子,就让他拍球、踢毽子、跳绳。

有效发展小孩子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无知,得不出结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也得不出结论,讲的其实就是思维的意义所在。

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思维能力也是孩子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吧。 思维:

思维是思索与判断的过程。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也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它们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

50

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基础课: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了解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分类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按思维的内容分,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按思维的性质分,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发展:

人的思维的发展的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1、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告诉你。 2、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过了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3、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

51

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提高课: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几乎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多加利用。 1、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个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2、利用想像打开思路:

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像,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像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像的重要性。

要孩子发挥想像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比如,当看到自己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像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像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

52

你的预料,这个时候千万别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的积极性! 3、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就不像以前那么爱向家长提问题了,这时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还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时,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为什么说感官训练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一步?(一)

53

人的智力是通过感官来体现的,而挖掘、发挥大脑的智力,进行早期教育,也必须从训练小儿的感官开始。智力的发展是感知觉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在孩子还没有学会语言之前,他主要是通过视听觉认识周围事物,各种动作也是在视听觉的控制下进行的。所以说,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一步。儿童0家教0幼儿0教育

1、视觉能力的训练。小儿视觉能力的发展在整个心理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小儿3个月左右,用手去抓东西时,就应该用色彩鲜艳的小球或玩具变换各种距离和方向让他去抓,以训练他手眼协调动作的准确性。4个月时,小儿能注视手中的东西,并能盯住较远的物体,可以让小儿看看色彩鲜艳的气球、红绸、活动的或闪光发亮的各种物体,引导小儿去认识家具、衣服的颜色,辨别他们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孩子的颜色辨别能力。孩子再大一些时,可利用物体属性之间的各种差异进行比较,以发展孩子的辨别能力。如桌椅、板凳、柜子、书架等,引导他去分析比较它们的大小、高矮、长短、厚薄、轻重、深浅、前后、上下、左右、远近等。比较分析时,要尽可能使两种特性之间的差异大一些,容易让孩子区别出来,然后逐步缩小差别。这样既有利于精细的感知觉和观察能力的形成,又能使他从肯定的评价和表扬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起步哈佛:做个小小观察家 孩子的观察力强吗?

或许你会说,小孩子平常就是在不停地看、听,到处摸一摸、尝一尝,不用管,自然具有很强的观察力,真是这样吗?观察不同于随便看看、随便听听,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知活动。人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天性好奇,表现出好动、好问等行为,却很少有目的、有意识、有效地进行观察活动。事实上,孩子的观察力水平比较低。

孩子的观察力是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在成人的引导鼓励下逐步发展起

54

来的,家长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兴趣入手:

激发孩子观察的欲望,才能使他进一步进行观察活动。在家里,让他看看、说说家人喜欢的事情,比如衣服、食物、动作特点等等;家中如有动植物,鼓励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生存的条件;做游戏,如家庭成员扮演、互相模仿,或者比赛走迷宫图等等。在户外,鼓励他观察白云苍狗的瞬息变化、行人的千姿百态、植物的争奇斗艳、昆虫的蜕变活动,车辆、建筑、商品和商店等等,到处都有可供观察的内容。家长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童心,是引导、激发孩子观察兴趣的前提。当孩子沉迷于对自然的观察过程中,给他一个远远的关注就够了,不要过多地干扰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的陈章良博士曾说,他的童年没有玩具与图书,没有成人过多的关注,他是在福建的大海边得到了最初的启蒙。 2.变化环境:

单调的、不变的环境容易使人厌倦,失去观察兴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爱“串门”,丰富多彩、经常变化的环境能激发孩子的好奇,更有益于孩子发展观察力;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更易引起孩子观察的兴趣,观察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喜欢看汽车、看动物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应注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观察环境,即环境内容丰富多彩而不杂乱、色彩鲜明而不互相干扰,经常富于变化;与人交往的机会较多却不过于频繁;家居生活中定期、定时进行郊游及其他户外活动;等等。引导孩子观察的对象最好是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具体事物,即好看、好玩、好听的物体。 3.目的明确:

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家长应提出观察的要求或任务,引导孩子提出观察的计划(如步骤、时间、方法等),逐渐形成观察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在让孩子观察金鱼之前,先提出任务“看你能不能说出金鱼的尾巴什么样,有什么用处?”观察过程中,

55

如果孩子的注意分散了,家长更要及时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他的注意始终围绕着观察对象,不轻易转移目标,比如孩子看不出金鱼的尾鳍与游动身体的关系、转而注意鱼嘴吐泡泡时,你不妨问他:“你看金鱼游泳时,它的尾巴怎么动呢?你来用手比一比。” 4.丰富知识:

孩子的知识经验来自于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前提条件;反过来,丰富的知识经验又能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提高观察力水平。比如孩子观察了金鱼,遇到机会他会去主动观察其他鱼类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相应地,他了解了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的知识,就想去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可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孩子的观察愿望越强烈,观察也越细致、有效,观察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5.多种方法:

观察方法是取得观察效果的必要条件,孩子的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化,需要成人教给他必要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力: * 放大观察

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讲到他的童年有一柄小小的放大镜,用来看蚂蚁,再看青蛙,激发了他当医生的愿望。有些东西,看起来太熟悉了,就使人失去了对它的兴趣,但是拿来一个放大镜放大以后,孩子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很有趣,他会用放大镜去继续观察其他能看到的所有物体。 * 缩小观察

问问孩子,海水是什么颜色的,他可能会说蓝色的,帮他用无色透明的瓶子装一些,可以使他知道,有些事情缩小了才可能观察到真实的结果。 * 对比观察

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引导孩子在对比中观察事物,求同寻异,可以使观察活动更全面、更深入,有利于孩子积极主动获得知识经验,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并激发孩子深入观察的兴趣。比如,让孩子

56

观察金鱼和热带鱼的异同,观赏鱼和食用鱼的异同,黄鱼和带鱼的异同,带鱼和乌贼的异同等等。这样的观察既有趣,又有效,还可以使观察活动不断深入,提高观察力水平。对比观察中应注意引导孩子顺序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等等,使观察过程和结果条理化、清晰全面。 如何引发幼儿学习动机: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幼儿学习动机高涨是幼儿主体作用的表现。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自发地想学,他们学习的情绪便会高涨,会用心去探索知识的世界,热衷于得到新经验。这样,学习收效会更显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 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如何去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包括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即将学习课题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在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首先出示一玩具(乌龟)问:“这是谁呀” ?“有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狐狸连忙跑过去,只要再跑两步就要捉到青蛙了,可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办呢?狐狸吃了青蛙吗?这跟乌龟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这样,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二)、在设计教案时,应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如:在常识《认识声音》时,在结束时,我出示了7个瓶子,里面装了不同量的水,我连续敲击七个瓶子,发出1—7种的音,问幼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同量的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请你们下了课去做做实验想一想,或回去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告诉老师,这样,下了课幼儿开始器叮叮 当 当地敲击。一会儿侧耳听听、低头看看、用手摸一摸,有的幼儿带着

57

问题回家问爸爸妈妈。幼儿能继续保持对课题的兴趣,而且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答案,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让幼儿尝到成功的乐趣,引发下次再玩的兴趣。

二、 努力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让他们去想像,去创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如:在认识常吃的蔬菜时,我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蔬菜,由他们亲自观察蔬菜的外形,不同部分质地等,然后把蔬菜集合起来,在老师协助下进行分类、数量。然后再将其煮熟,让幼儿比较前后的形态、颜色、味道有什么不同。这样,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既学到知识,又不感觉厌倦。 三、 让幼儿参与活动 :

认知派认为幼儿学习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的对环境作出适应,从中学习。也就是说,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不是靠成年人的灌输,而是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从实际的情景中去认知去体验,培养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地思考。

自然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或是瞧一瞧而已,并没有激起幼儿的多大兴趣,分析原因:大部分是老师存放进去,告诉幼儿。由于没有可操作性,他们也就不大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都让幼儿参与讨论要放些什么,如:春天来了,我便问幼儿希望在自然角里养些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各说不一,有的说养金鱼,有的说养小蝌蚪,还有的说养大象,于是我又问为什么要养它们,要怎样养?有的幼儿认真思考着,有的幼儿说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幼儿到园便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一一说出来,得出结论:在教室的自然角饲养金鱼、乌龟、及小蝌蚪都可以,接着我再请幼儿根据季节、环境等讨论要饲养什么比较好,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决定饲养小蝌蚪,接着问题又来了,小蝌蚪怎样养,每天由谁负责,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等成为自然角里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搜集资科、思考、

58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是我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我体会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不会观察的孩子不聪明: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并不注重孩子观察力的培养。这样做,很可能会抑制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有哪些特点:

1.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的物体。 2.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物品。 3.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

5.物体的开头容易被观察,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

6.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差别不大的物体,常常容易被忽略。 因此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父母应注意多提问题,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怎样培养孩子观察: 1.明确观察目的: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孩子养成有目的地观察的习惯,目的越是明确,孩子观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也观察得越细致。 2.前先做好相关准备:

在观察前,可以让孩子先了解点相关知识,以便孩子做好观察的准备;同时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开始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一些他熟悉、感

59

兴趣的、特征比较明显的事物,先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兴趣。 3.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包括:

▲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列式打下基础。

▲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比较过才能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才能提高观察能力。

▲反复观察: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顺序观察: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并从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

▲重点观察: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最主要的环节,这对训练孩子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4.开阔视野:

孩子的视野是否开阔直接影响到他的观察力。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很狭隘,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5.鼓励孩子多提问:

面对孩子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的态度十分重要,如果家长不耐烦或者不屑回答,孩子会万分扫兴,甚至挫伤或磨灭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

60

感与思考。可能是这些父母并没意识到: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主动求知的好机会。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提问,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不要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让他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再看一看。

“观察力”是想像力、创造力的源泉,它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父母们得抓紧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画画,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去学习画画呢?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从一开始学画,他们眼中所看到的、手中所描绘的事物,就是老师给他们灌输的具有一定概念化的形象,离开老师就不知道该如何画,拿起笔来感到很茫然。我认为,学画画就要培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物,也就是观察。观察是想象的基础,一般来说,观察事物要从小到大,从最主要的部位到细小的部位,逐步观察。例如,画一部汽车:首先要引导幼儿观看看车身是长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然后再观察车灯、车窗、反光镜等较小的部分;然后小到螺丝钉、轮胎上的花纹等细小的部分,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视觉教学法 :

对自闭症的治疗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行为干预来实现的: 行为干预主要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行为矫治法 另一方面:行为教育法 行为教育法有多种教育形式

主要有:1、离散单元教法(也叫强化疗法)

2、自然教法

61

3、视觉教法 4、语言行为教法

视觉教学法:

(一)什么是视觉教法?

视觉教法:是根据自闭症儿童对视觉材料往往有较好反应的特点,结合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和其他学科如语言矫正学和强化替代交流学的一些方法,而发展出来的对于自闭症和其他发展性残障儿童的沟通能力和自控能力进行训练的一个体系。

(二)提倡和普及视觉教学法的原因:

1、自闭症患者的长处是视觉能力较好,他们对视觉材料往往反映比较好。 2、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有些甚至达到失语的程度。 3、自闭症儿童行为有其刻板性的特点,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变化,往往不能适应。

4、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站障碍和对变化的不适应,往往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起因。

〈三〉视觉教学法的目的:

1、视觉教法可以为有严重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的自闭症孩子提供交流工具,在此过程中也就教会了这些孩子学习社会交往。

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邦第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一个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包含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接下来我会教为详细的为大家讲解)。

2、视觉教学法的应用也可以增加自闭症孩子生活的结构性和可预测性,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的控制。

3、交流问题与行为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行为问题具有交流功能 ,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的交流可以有各种形式,其中包括语言与声音、姿势

62

与手势、书写语言、电脑辅助语言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而视觉教学法确实可以减少自闭症孩子因为社会交流中的障碍和生活中变化而引起的强烈反应与行为问题。

4、视觉教学法还可以用形象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必须的社会知识。 视觉教法主要有三大方法: 1、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 2、 结构式教育 3 、视觉社会故事 方法一: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一〉图片交换系统的方法论特点概括: 1、它对干预对象的年龄不作限制。

2、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干预对象的能力没有特定的要求。 3、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强调对干预对象主动能力的培养。 4、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直接运用了行为心理学的许多训练方法。 〈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包含的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给出图片以表达要求;

目的:通过训练自闭症儿童,使其能够在看到所要东西时,能拿起相应的图片交给教者,从而表达自己的要求。 第二阶段:获取图片以用于沟通;

目的:是教自闭症儿童能够从沟通本上取下代表特定实物的图片,然后走向教者并把这一图片放到教者的手中,从而达到表达要求的目的。 第三阶段:辨别不同的图片以用于不同的沟通目的;

目的:是在于训练自闭症孩子在许多图片中找到恰当的图片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第四阶段:使用图片组成句子和使用图片回答问题;

目的:主要是帮助孩子使用图片来组成短句,从而达到更加确切地使用图片

63

来沟通和为将来实用句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双重目的。 第五阶段:使用图片来描述对象或物体;

目的:是让自闭症孩子不仅学会用图片来要求什么东西,而且还可以学会用图片来描述对象或评论物体。 第六阶段:使用图片表达自己的感情。

目的:是要增加自闭症孩子对他人面部表情认读的能力,提高对“高兴”、“伤心”、和“生气”、等等感情词汇的理解能力,并最终能够用代表这些感情的图片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方法二:结构式教育

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一)TEACCH的方法论概括为如下9个方面:

1、要从经验观察而不是由即定理论出发来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 2、待业人员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

3、既教授自闭症孩子以新的技能同时又对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 4、有评估出发来进行干预。 5、充分运用结构式教育。

6、强挑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指导意义

7、以积极正面的技能训练为主并接受自闭症人士的某些缺陷。 8、在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全面性和整体的取向。 9、对自闭症人士进行持久不懈的社区干预。 (二)基本内容简要的概括为四个方面: 1、客观环境的结构化。 2、作息安排的视觉化。 3、学习任务的图式分解。 4、奖励与选择的图象化。 方法三:视觉社会故事

64

一、应用视觉社会故事干预方法的一般原则 1、确定一个目标行为或困难情景。 2、对目标行为加以明确定义。 3、收集基线数据。 4、撰写社会故事。 5、编辑社会故事。

6、为社会故事配置视觉材料 。

7、定期给自闭症孩子讲社会故事并示范所期望的行为。 8、在干预的同时继续收集和记录行为数据。 9、评估视觉社会故事的干预效果。 10、巩固和扩大干预效果。 (二)如何制作视觉社会故事 (三)如何应用视觉社会故事

如何教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

对于孩子学运算,提醒注意两点:其一,学前儿童学计算,在于启蒙,主要是让孩子对计算有兴趣,活化头脑,发展思维,不在于要学得多,学得深,所以,不要追求运算的难度;其二,要根据孩子的可能与需要施教,孩子们学数学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学,就应该施教,若孩子有困难、有反感,就不要强加于孩子。 关于学习进退位运算的做法,提供家长一些参考: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65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4、若孩子运算有困难,就提供小物品让孩子边摆弄边运算,例如,14减5不会算,就让孩子取14颗蚕豆辅助运算,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很具体的,要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实物”这个“拐棍”,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 5、运算的进程要分步走,先练习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搞清楚了以后,再进行进位和退位的运算。进位和退位的难度是较大的,不要着急。

开启婴幼儿逻辑-数学智能之门: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人类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推论、归纳、假设、验定等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通常数学家、工程师、财会人员、电脑编程人员等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数学智能。说到逻辑-数学智能马上就会想到数学,是的,逻辑-数学智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逻辑-数学智能不等于数学,逻辑-数学智能是一种智能的倾向,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智能是倾向于理性的、逻辑的。

什么是儿童的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主要涉及到以下能力: 1、运算能力:

(1)对数学感兴趣——有的人一接触数学领域就头疼,味同嚼蜡;而有的人则在数学的海洋里十分自如,如鱼得水,一点也不觉得乏味,这在童年时期就初现端倪。例如很多家长在孩子数学方面有困难比较苦恼,而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却“对数字特感兴趣,可以认识100以内的任何数字”,可见,智能的倾向性早期就有表现。

(2)擅长统计——倾向于逻辑-数学智能的,喜欢对事物进行数量统计,例

66

如一个班学生去郊游,回来后每人写一篇郊游的作文,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列出了在郊游所见所闻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倾向于逻辑-数学智能的。

(3)喜欢测量——在幼儿园、大班有测量活动,有的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特别活跃,很会动脑筋,例如量树干的粗细,他们用手一匝一匝地去量、伸开双臂合抱去量、用线绳去量、用软尺去量等,还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表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发展优秀的特征。 2、推理能力:

(1)善于归类——逻辑-数学智能强势的人,条理性强,善于分门别类地分析问题。例如,科学家总是将事物归类研究,有利于发现与创造;侦探在破案时也总是分门别类地推理,线索往往就浮现出来。

(2)善于定量分析——逻辑-数学智能的强势者,喜欢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人重视实验的数据,实验报告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会计师精于统计,以统计的结果解决问题。

(3)善于发现规律——在进行规律排序的活动中,有些孩子喜欢做这项操作,并能较好地从变化中找出变化的规律。数学家、科学家都是发现规律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发现并遵循规律。 3、质疑和验证的能力:

(1)好问好奇——一些研究表明,发明家、科学家、数学家,几乎从小都是“小问号”,他们有一对敏感的眼睛,有一颗好奇的心,他们充满了疑问,还喜欢刨根问底,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事业是至关重要的。

(2)探求实证——逻辑-数学智能的强势者,并不满足于只是想一想、问一问,在质疑以后,力求去证实疑问,例如“幼年的爱迪生孵蛋”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就表现了爱迪生探求实证的执着,这就是可贵的探索精神。 对于儿童的逻辑-数学智能的优势倾向是可以在行为中观察到的,具体表现如下:

67

(1)对于如何做事会问很多问题;

(2)快速心算(若是学前,数学概念高于同龄儿童);

(3)喜欢数学课(若是学前,喜欢数数及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物); (4)对电脑计算游戏感兴趣(没接触电脑的,喜欢算术游戏);

(5)喜欢下棋或其他策略游戏(若是学前,喜欢在图板上做数学方格的游戏);

(6)喜欢逻辑难题或智力难题(若是学前,喜欢听像《爱丽丝漫游奇遇记》这样的故事);

(7)喜欢把事物分类或分等; (8)喜欢做高度思考过程的实验;

(9)思考方式比同龄儿童更抽象化、概念化; (10)比同龄儿童对因果关系更有概念。

怎样培养逻辑-数学智能呢?智能的发展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以有效的出路是:创设适宜逻辑-数学智能发展的生态环境,所谓生态环境是指良好的生长土壤、适宜的氛围、丰富的物质条件。 适宜的做法: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促发孩子的疑问,让心灵敏感起来,鼓励孩子好奇、好问。

(2)创设动手、动脑的氛围与环境,让孩子喜欢操作、喜欢动脑筋,特别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3)提供操作的支持、物质的支持与精神的支持,有充足的操作材料,有必要的操作时间与空间。大人以同伴、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操作与探究。 (4)设计逻辑-数学角,放置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有多样的实验用品,有各种儿童棋类,有这方面的图书与图片等。让有吸引力的环境促使孩子与材料、工具、图书相互作用,逻辑-数学智能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不适宜的做法:

68

(1)不估计孩子的认知特点,实行小学化的数学教育,轻视操作,强行抽象;

(2)无视孩子的可能,凭大人的主观愿望揠苗助长,追求人为的速成,使孩子负担过重;

(3)无视孩子的兴趣与需要,“牛不喝水强按头”,让孩子对数学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4)一厢情愿地教孩子,把孩子视为装知识的口袋,强行灌输与注入。

谈谈数学“学困生”的帮教和转化 :

人们常说,数学是国民经济和各学科的基础,然而在这样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学,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转变数学“学困生”,让他们脱困乐学,既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自己的多年教学体会谈点看法和感受。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手指有长短,思维有敏钝,性情有慢急。在任何一个学习的群体中,都决不会出现具有整齐划一的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的情形。“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现有教学体制下的,抹杀学生个性能力特征的陈旧集体教学模式的副产品,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教育资源条件下所难以解决的。此外,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认为数学枯燥乏味 ,缺乏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时间较少 ,数学知识肤浅零散,形成数学思想的空白和知识的断层 ,从而影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有的虽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 ,但学习方法不对路 ,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只是死记硬背 ,做

69

习题也只能简单地模仿 ,久而久之 ,形成知识的夹生层面 ,造成数学思想方法的短缺和思维方法的简陋。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他们认为数学高深莫测 ,于是对数学学习自暴自弃 ,从而逐渐退步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作为落后于学习主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听课注意力比较涣散,由于经常面对一张张不及格的试卷,在家中往往缺乏父母对他们的爱,在学校里又难赢得老师的关爱,因而常常感到压力和苦恼,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厌恶甚至恐惧感。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待这些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户”,不是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帮助他们,而是瞧不起或冷落他们,就会进一步剌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三、数学“学困生”的帮教及转化: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条件下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脱困乐学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热忱相助,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而不会由于喜欢一门课程而去喜欢一个老师。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做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告诫自己千万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要流露出任何不耐烦,更不能挖苦,批评,指责学生。要知道,很多“学困生”是在自己鼓足了勇气之后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对待数学“学困生”,教师应注意从他们提出的第一个简单问题开始,就给予他们最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耐心热情地帮助他们找出困难所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

70

的途径,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有可能听到他们提出的第二个、第三个直至更多的问题,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善于鼓励,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挫折也多,因而常常对学好数学感到灰心丧气。俗话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当一个学生对学好数学学科彻底失去信心时,任何说教都是难以让他接受的了。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教师更应该多与后进生谈心,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中获得自信,从而鼓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把“学困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之辞及时转达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进步的喜悦,使后进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深信自己能够学好,从而将这种信心转化为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学困生”的形成与填鸭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不无关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或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说教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摸索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找准新课的最佳切入点 ,设计最好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是我们教师应始终把握的方向。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点 ,启发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有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摆出来让学生争论 ,尽量避免将问题结论直接捧给学生 ,给教学留下了阴影。教学要发扬民主 ,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表现机会。课堂上师生平等、优生差生平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不受压抑、无拘无束 ,更给后进生提供了十分宽松、愉悦的环境 ,有利于形成活泼、和谐、竞争、互补的教学局面。在课程设置上 ,应铺设阶梯、降

71

低坡度 ;分解难点、降低难度 ;照顾差生现状和接受能力。导入新课时 ,应尽可能联系旧知识 ,在旧知识上滚动拓展 ,以旧引新 ,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 ,弥补后进生的知识断层 ,消化夹生层面 ,又不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教学上应优差有别 ,因材施教 ,互相兼顾 ,注重实效。提问、上黑板板演应既考虑优生 ,又不冷落后进生 ,但对后进生要求不能过高 ,难度要适中 ,使后进生解决得了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布置作业应分必做和选做 ,选做题对后进生不作强求 ,适当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

4、培养兴趣 ,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些数学发展史 ,介绍数学的最新成果和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引入应尽量以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作引例 ,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数学 ,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无数事实证明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后 ,下了功夫 ,数学成绩就会明显提高。 5、加强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内容包括 :(1)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 ;(2)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启动智力因素(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 ;(3)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如何激发动机、磨炼意志、锤炼性格、提高兴趣、培养情感等) ;(4)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 ;(5)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展开学习指导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 ,通过点拨、启

72

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要做到这些 ,教师在平时备课和教研中 ,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研教法” ,还要认真地“备学生”、“研学法”。

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不辱我们数学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

学前儿童需掌握哪些数学初步知识?

幼儿需要掌握的数学初步知识一般包括数和计算、量、形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物体的分类,包括:物体的分类、排序和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每组不超过10个)。

2、10以内的数,包括:10以内的基数、序数、组成和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

3、10以内的加减法。

4、简单的几何形体,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和等分几何形体(二等分、四等分)。

5、量的比较:比较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轻重等。 6、区别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方位。

7、认识时间:早晨、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明天,一星期七天的顺序,以及认识钟点(整点、半点)。

怎么学习奥数--杨琦老师的建议:

现在学奥数的同学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奥数到底有什么用,

73

应该怎么学奥数才能学好,下面我就我自己以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学奥数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对目前绝大部分学奥数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各种杯赛获奖得到一个上重点中学试验班的机会,这个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在的升学制度决定了奥数已经成为升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和家长的一些接触我也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学奥数是权谊之计,这个东西以后根本没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我们目前学的某些内容,比如抽屉原理等,可能以后在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本里我们都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但是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些思想方法,更具体的说,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小学奥数学好的同学,我相信学习中学的知识的时候,至少在理科方面,那绝对是游刃有余的。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小学在区奥数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考进了青岛最好的中学(我是青岛人),而且在班上大部分都是拔尖的,这里我所说的拔尖不是单单数学一科,而是综合成绩,因此当年和我一起学奥数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基本上都去了名牌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奥数学的好,初中的数理化基本上不用下任何功夫,因为知识虽然是新的,但学起来的难度比我们的奥数简单的多,而那些没学过奥数的同学可能就比较吃力,初中里数学占两门课,我们省下这两门课的时间去多背些英文单词,多看看语文等等,学习成绩当然会比较好,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当然,刚才说的问题可能比较长远一点,为的是让大家明白学奥数对将来的发展是有用的,而且并不会因此而耽误你其他科目或者兴趣的发展,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奥数陪伴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一路升学全都是直接靠竞赛保送,但是平时我其他科目的成绩同样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而且自己的兴趣如足球,音乐,桥牌等一点也没耽误。我想说的是奥数不是苦差事,关键是学习的方法。下面说一下关于该怎么学奥数的问题。

74

二、怎样学好奥数: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奥数,怎么样能快速提高?”我想大家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真的起步比较晚的话,就应该从重点抓起,比如应用题,数论这些考试必考的内容,先把少数重要的专题学好,而不能图快,想一举把所有内容用短短的时间全学会,囫囵吞枣的结果是:各个内容你可能都见过,老师提到什么方法你可能也知道,但是给你出几个题你可能就做不出来了。这也是一些六年级同学在做诊断测试的时候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在时间有限而以前奥数知识接触的少的话,就只能先舍弃一些不太常考的内容,把重要的内容认真学好。

学奥数最佳的起步时间应该是三四年级,这个时间启蒙教育特别重要,能不能尽快入门,或者说“开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五年级的时候最好就应该把六年级的内容学的差不多了,至少是课本上的内容要都掌握,因为杯赛基本上都在六年级上学期举行,因此准备的越早对我们越有利。

下面具体谈一下奥数的学习方法学奥数有诀窍吗?根据我学习奥数的经验,答案是没有。但如果非要我说一个的话,那就是“做题”。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一是我该做哪些题呢?二是我该做多少,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说一下做哪些题,现在市面上的奥数书种类繁多,我见过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大堆,但是真正好好拿来看和做的书却不多,这里就有一个选择书籍的问题,我觉得以下的几本书是比较值得推荐的,《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这本书内容不太难,适合入门学习。《华罗庚思维训练导引》是一本分类习题集,每个专题15个题目,虽然有的题目偏难,但这本书选题都非常有代表性,值得一做(做三星题目为主)。

除了专题训练外,大量的综合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ABC》和《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详解》这2本书非常好,第一本上面有几位奥数专家编写的模拟题,第二本是历届中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这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全国范围的数学竞赛,因为是4月进行所以北京的同学可能不

75

太重视,但这个比赛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我去年辅导的一个同学就是认真的把这2本书做了一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在资源杯的比赛里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刚才说了做什么题,那为什么同样大家都在做那些题,有的人能获奖有的人却不能呢?

我们说一下做题的态度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题呢?有的同学把做题当作一项繁重的任务来看,家长要求每天做多少自己就掰着指头做多少道题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做综合练习的时候是抱着找出自己哪块知识有问题的想法去做的,比方说我做了五套模拟题,行程问题总是出错,那就说明你这个方面掌握的不好,那就应该找相关的内容看一下,再集中做几道这个方面的问题(题目可以在刘京友编写的《题库》里找)。

通过做综合练习找出自己问题所在,再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达到差漏补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每次做完题,不会的或者做错的一定要弄明白为止,有的同学可能一天做好几套题目,做完了对对答案,每套错的都不多,自我感觉也不错,做了半天也累了就把书扔下不管了,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你原先会的还是会,不会的那些呢?还是不会!

因此题目不在于你做了多少,关键是你遇到的每一道题目无论你当时是否会做,事后你是否都真正理解了,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会不会做。如果我真正能做到做一套题就把里面所有的题目吃透,那么我学习的效果要比刚才提到的一天做好几套但不注意总结的同学好的多。

怎么总结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遇到不会的难题或者做错的题目(哪怕是一丁点的马虎也不要放过),最好找一本厚一点的本子,遇到不会的和做错先把题目用圆珠笔抄在本子上,弄懂以后合上书本,自己把解答用铅笔写在题目下面,这么做有几个好处,首先题目和解答用不同的笔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其次,要求自己尽快把不会的题目搞懂,这样才能往本子上写。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参加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以前你做错的和掌握的不牢固的题目都在这上面呢,对你来说还有一本比这更好的教材么?也许有

76

的同学觉得这样浪费时间,我的老师这么要求我的时候我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我自己做了以后发现,其实你好好把题目总结一下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对自己的帮助真的很大,希望同学们也能做到这点,至少,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引起重视。每天学习完或者做完题自己都问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我哪个题目思路上有问题以后要注意的。总结不光在笔头上,思想上也要经常总结,不能学了半天连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该掌握的没掌握都不清楚。

最后说说关于考试的心态,因为关系到升学,可能家长和同学的压力都比较大,我自己也经历过也很清楚。但是对于参加竞赛,一个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自信,细心,耐心。自信就来源于平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我们平时训练做的题其实很多比你考试遇到的要难,所以平时只要抓的紧,考试不会遇到什么特别困难的题目。细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同学水平很高,但是却获不了奖,原因就在于一些容易的题目马虎了,这是非常可惜和让人遗憾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重视这个问题,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心无杂念,这样出错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耐心,有的题目要找规律,比如求末两位数字这样的问题,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这种题目经常是二十几次才出现循环,如果我们没有耐心,算到10几次就放弃那就是功亏一篑了。其他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合理的安排各个题目的时间等。一般杯赛之前就不需要大量做题了,拿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看一下,再做一些往年的真题见识一下题目的难度和题型就足够了,多注意休息,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

看、听、做让宝宝爱上数学:

如何能使宝宝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爱上数学呢?爸妈们需要做的是

77

将数学的概念尽可能趣味化,而且尽量减少对宝宝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您要让宝宝了解数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您也需要表现出对数字的好感,那么宝宝也就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数学了。以下给您介绍4种诀窍: 1、每天都要用到数学 :

让宝宝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平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的知识,您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当您付账单时,让他计算一下找回的零钱,金额是否正确;当您准备买新家具时,让孩子帮着测量房间的面积是否合适;或是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核对一下购物单和所购商品数目是否相符。

2、拓展数学的界限:

您要让孩子了解,数学并不单单都是关于数字,这门学科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明确物体的形状,如询问孩子:“你看,图画上的帆船有多少个三角形啊?”

注意到循环的模式,如问孩子:“图画上先是有一个红圆圈,然后是蓝圆圈,再然后又是红圆圈,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

对事物做出比较:例如“这双鞋子是不是比那双要大一些呢?” 在早期开发孩子的数学技能,对于他将来能快速学习和掌握几何学以及更为复杂深奥的数字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3、经常向孩子提问:

您要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多开动脑筋做算术。例如,当孩子要求您买一些小甜饼时,您就可以趁机提问题:“你看,我买了四盒小甜饼,如果你和朋友每人吃了1盒,那么还能剩下几盒呢?”鼓励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每次回答是否正确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一步一步学习计算的过程。当然,当孩子得出正确的答案时,您要给予鼓励,如果孩子得意地回答说还剩2盒,那么您最好把余下的2盒也给孩子,让他感觉到做对题目时的成就

78

感。

4、给孩子一个计算器:

孩子一般都喜欢小电子产品,如闹钟、手表等等。您在孩子能够数数时,就可以买一个计算器给他,当他用计算器来做加减乘除的游戏,可以提高他对学习数字基本运算的兴趣。同时告诉他,计算器是将来上学会经常用到的小工具。虽然孩子还小,不能理解计算器运行的原理,但是,这个小玩意对提升孩子学算术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提升宝宝的数学能力的3个小建议:

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做出分类;从1数到10等等这些简单的数学技能,您都可以随时地在家里或在游戏中教导孩子逐步学习。如果想让孩子爱上数学,您要让他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以下3个小建议帮助您引导孩子进入奇妙的数字世界。 1、看一看:

数字之旅:当您带着孩子逛街、远足或外出旅行,让宝宝看着道路的标示牌、店铺的招牌和广告牌,看见了数字就大声地读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能够有数字的概念。另外还有,在排队时数数队列里的人数;回家路上的梧桐树的数目;或者上楼也别忘记和孩子一起数数楼梯的台阶哦!

厨房里的数学题 :您可以拿一本儿童菜谱:让孩子挑一道喜欢的点心或菜式,由您给他做。然后,您可以要求他负责准备原料。给孩子标有刻度的量杯、小碗和调羹,让他准备10毫升的水、4碗面粉或2勺糖,如果孩子不了解计量单位,您可以简单告诉他,看着量杯上的数字,学着计算合适的分量。 2、听一听:

问候电话:在一些节假日里,您可以列出一张朋友和亲戚的电话单子,依次给他们打个问候电话。您可以拿着念号码,由孩子拨通电话。当然,您也可

79

以和孩子换一下分工,由孩子大声地念出纸上的电话号码,您负责拨电话。或者您可以在平时多注意,让他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爷爷奶奶家的电话,训练孩子记忆不规则的数字组合。

儿歌里的数字:您需要挑选一些带有数字的儿歌和童谣教给孩子,例如:“我说1,1张纸来1支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我说2,身上长着多少2?左边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这些带数字的儿歌给了孩子基本的数字概念,让他了解到学数学不单是做题目和上课,在游戏和唱歌的时候,也可以学到数学的知识。 3、做一做:

找出家具的形状:引导孩子在家里玩耍时,注意观察每个房间里的家具,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各式形状。您可以乘机教导孩子学习几何学里的基础概念,如四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五角形等。同时,您还可以告诉孩子:2个三角形能组成1个四方形;1个圆形可以分成2个半圆形等等。

归类游戏:您可以将家里的毛巾、浴巾、手帕和袜子等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颜色、大小分成几个组,如按色彩分类,蓝色组里有蓝毛巾、蓝袜子等;您还可以提问,蓝色组里包括了多少东西呢?引导孩子数一下,然后他能得出答案,如有2条蓝毛巾、1条蓝手帕和3双蓝袜子,蓝色组里一共有6件东西。

手巧与学习能力有关系吗?

心灵手巧是普遍认可的,因为手与脑有紧密的关联,所以,教育界有一句明言:“孩子的智慧在十个手指尖上”。现在,特别提倡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小孩子更需要这样做。对教育的说法,各有所见。

所谓“聪明”指的是“智慧”,传统智慧观是狭隘的,偏向于逻辑思维,认为数理好,语文好,才是智慧好,也就是俗话说的聪明。所以,某些说法就片面地将手巧与逻辑联系起来。

8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慧是多种多样的,逻辑数学智慧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者智慧等。

各人的智慧倾向是不一样的,有的这项强、那项弱,有的那项强、这项弱。心灵手巧没有错,但其指向却是因人而异的,怎麽可能都指向逻辑数学呢?例如钢琴家,手是再灵不过的了,但是,他们很可能数学不行,但,钢琴家、数学家,都是聪明的人。所以,要注重动手、动脑,至于哪方面能发展成为优势,就要顺其天性了。

何为感统训练 :

感统训练全称是感觉统合训练,其本质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且需要经过特定环境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让孩子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特殊环境在家庭或学校里很少见。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这种训练对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稳定情绪、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提高学习成绩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第一,感觉统合训练对神经心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控制精细运动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起始速度均有明显的作用。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提高了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运动平衡及运动协调效果较显著。一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经训练后改善较快。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儿童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成绩。

81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仅对生理功能的训练。儿童通过训练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断获得心理上的快乐体验。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较协调,情绪较稳定,暴怒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改善,小学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怎样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现在经常听家长、老师反映孩子在写作业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呢?

首先,家长应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个成心要破坏课常纪律的孩子, 他也有上进心,也想考100分,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 耐心和爱心,需要家长更多的地关注他们的行为。有的孩子需要家长监督他完成 作业,因为他一个人做作业,就会分心,并拖得很久。有家长在身边,他作业的 速度和质量就会好一些。如果家长觉得别人下班后用不着这样操心,唯独自己要 付出额外努力,并因此而责怪孩子,并对之失去耐心,就是对孩子的误解。所以 家长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即把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当作一种心理问题来 看待,而不是当作性格上和意志上的缺陷。

其次,家长应当给孩子学习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孩子的屋内应尽量 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 为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应关上屋子的窗帘,不可开电视或 收音机,以免打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之间不要说话,因为他们对大人的 话会都记在心里,而对面前的作业则一点也记不住。

第三,如果有条件,家长可给这样的孩子买一些内容活泼,字迹大一些的复 习书。他们会被书中的大字或活泼的内容所吸引,读书的时间会更长

82

一些。 第四,家长可从小培养孩子的读文字书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 读、爱看带画儿的书的习惯。许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还手拿 一本卡通书滋滋有味地看着。家长尤其要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对于不会的字要 借助上下文猜测字意。

家长还应培养这样孩子的运动能力,尤其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 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也很重要,可适当让孩子跳蹦蹦床、走平衡木等,以增加孩子的大脑兴奋性,因为这类孩子的多动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由于大脑皮层兴 奋不起的缘故。

家长尤其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说知心话。孩 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是家长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张绪有一次算术得了100分, 他紧紧地抱住了教师,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身上这种上进心和 自尊心,我们就能掌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去有关的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请有关的专家进行 进一步的诊断,发现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训练。这样经过大约六个月的训 练。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有极大提高,大部分作业都能在自习课上完成了,写作业 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也会觉得孩子就像焕了一个人似的,真 是比过去长大了。其实这是他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顺应不同的专心风格 :

常听父母老师抱怨孩子不专心,其实除了真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孩子须靠药物治疗并辅以技巧训练,许多学障孩子在学习过程也很容易有注意力不足的现象,可能许多书籍都会一再强调专心注意技巧的训练,但在看过这么多个案后,我觉得如何在训练前找出孩子的专心风格更重要。

有些孩子是属于慢温型,要他专心没问题,但在进入专心前的静心程序可能得耗上大半天,作功课前要东摸西摸,总要等到最后一秒才能文思泉涌

83

完成报告;有些孩子则有多种专心风格,专心度呈现两极化,依照当时的环境、心情、喜好和身体状况而定,专心的时候可以非常专心,但不想专心的时候你几乎拿他没办法;而有些孩子则是属于妥适型的,虽然也有不专心的时候,但程度上大都属于我们可接受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顺应而非对抗孩子的专心风格,只要孩子能用他最适合的方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形下完成工作,我们都可予以支持,在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专心风格上,我们可以:

1.寻找孩子的专心风格:有些孩子需中规中矩安静做事;有些孩子动来动去比较容易专心;有的孩子则偏好在音乐流泻的环境做事;有的要独自一人才能做事;也有的孩子是人越多越起劲。

2.寻找孩子每日最易专心的时刻:有的孩子会在早上,有的孩子会在刚吃完东西时,有的孩子则是没有朋友在一旁时,有的孩子则是在享有小小的成就感时。选择这些时候会使孩子较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3.寻找孩子专心的管道:有的孩子适合用听觉学习,有的孩子需要视觉的提示,有些孩子则需依赖动作演练才能专心,选择孩子适合的管道才能使孩子在专心度练习上能事半功倍。

4.赞美孩子的专心而不仅只是孩子的成就:赞美孩子是学问,当孩子表现好时,请别仅注意他的成就结果,而更应看到过程中他所付出的专注,更可藉此让孩子了解成就与专心间的关联性。

识字教学:

同同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口齿伶俐,活泼可爱,但在字形辨识上有极大困扰。妈妈对他的问题很烦恼,我却在辅导他的过程得到极大的乐趣。他读出来的字简直像说文解字新版,常让我跟资源班教师笑弯了腰!

第一次见他,他就跟我大谈去看兵马桶(俑)展的经过,还说他们投宿在台北好菜鸭宾馆,我觉得宾馆名字取得有点奇怪,问了他妈妈才知是好莱

84

坞宾馆。接着他又好奇的把地址415巷念成415「港」,台湾真是美丽宝岛念成美丽宝「鸟」,随手拿起报纸读出:「今后一切要服从中共指示!」我接手一看,原来是:「服从中央指示!」这实在是有点离谱了,心想如果不挪出时间接这个个案,以后他可要因字形辨识问题而惹出大麻烦了!就这样我开始了帮同同分析字型错误型态并建议教学设计原则的生活。

同同的字形辨识问题大都因错误认字线索及字形体辨识错误所造成,他对字形辨识的记忆力也极差。当孩子的语文记忆广度很低,也就不可能把日常课业所要求的字全记住,因此若能先学习于日常生活中出现比率较高的常用字,例如:「我的卤蛋」四字,日常生活出现频率之高低可能为「的」、「我」、「蛋」、「卤」。藉由常用字之高出现频率有助于孩子在阅读时较易望文生义,触类旁通,进而提升其对语文的学习动机,同时以字->词->句子的循序渐进方式教导孩子学习常用字,将该字于句子中呈现时以不同颜色、放大或划线的方式来增强视觉效果,必定更能事半功倍。中文字在字汇辨识历程会被解析成较小部份,若组成部件是常用字时,最易产生分析辨识的效果,所以如果于教学时能把同音、同义、同部首、形相近或音相近的字放在一起教,将有助于孩子分析字形结构,从已学会的字上学新字的自学能力。同时建议老师把同常犯的错误字制成字卡,置于纸盒或鞋盒中,上面写上他名字,成为他的专属字卡银行,方便老师促使同同做练习与记录其学习状态。

同同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与***配合督促下进步很快,这次教师节接到他寄来的教师卡,上面写着:老师的老师阿姨好,「同同」已经很会分辨「同」义字了!

读写障碍的鉴别与教学干预 : 1) 何谓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泛指在阅读、书写或拼字方面的障碍。有读写障碍的学童,他们的运作记忆较弱,信息处理的速度也较慢,

85

而在语音处理、视觉及听觉认知能力、专注力、左右分辨、列序或组织能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的学童在阅读方面出现困难。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引致学生阅读障碍的原因包括: 1) 听觉和理解能力差 2) 听觉或知觉接收速度太慢 3) 无法理解文字符号感到困难 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读写障碍的学童常缺乏与书写有关的能力,以致他们的书写在外形上不易辨识或空间安排欠佳,内容方面则语句过短,缺乏组织或词不达意等。

这些学童虽然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但并不等于他们的智力较其它学生为差,或会有严重的行为及情绪问题。虽然如此,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完全找出读写障碍的成因,但遗传和脑部异常操作已被证实为重要的因素。 读写障碍学童的特征 : 读写障碍学童在学习时的特征:

· 经过重复教导,仍未能认读简单的字词,写字时经常出现多写或漏写的情况

· 用了很长时间仍未能写好十数个字词 · 能认读字词,却未能了解文章内容 · 容易忘记已学的字词 · 对串字和拼音感到特别困难 · 口语表达能力比文字表达能力为佳 · 学习时容易感到疲倦

86

· 学习表现时好时坏

关于读写障碍的事实 出现率

读写障碍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估计大约有 3% 至 5% 的人口有轻微至严重的读写障碍。由于每一个有读写障碍的人所面对的学习困难不尽相同,他们需要的学习方法也有差异。 新加坡: 3.3 % 日本: 6 % 英国: 6 % 美国: 8.5 % 意大利: 1.3 - 5 % 性别比率

在外国发现的个案中,有读写障碍的男性约是女性的四倍。 犯罪率与读写障碍

在美国及欧洲的研究指出,狱中的男性年轻囚犯有读写障碍的比率较高,而他们在入狱前从未被诊断出有这个问题。 2) 如何识别读写障碍?

不少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看见某些学童的学习进度比其它学童慢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这些学童懒惰和不专心学习,因此责骂甚或责罚他们,但当中其实不少是有读写障碍。要识别哪些学童有读写障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特别留意学童的表现。 学前: 语言发展的指针

· 未能牢记已认识的对象名称 · 较迟才能用完整语句表达意思

87

· 语音能力弱,如不能识别押韵字 · 不能牢记童谣 非语言的指针

· 学习穿着衣物鞋袜有困难 · 喜欢聆听故事多于阅读故事书 · 不能专心

· 用双手拍出节奏时感到困难 · 时常跌倒和碰撞对象 小学: 语言发展的指针

· 阅读和写字方面有显著的困难 · 未能顺序排列数字

· 辨认外形相似的字词时出现困难 · 写字经常写出方格以外 · 仍需要用手指协助心算 · 阅读理解有困难 · 未能牢记表列,如乘数表 · 努力学习但成绩却不理想 · 语言表达比文字表达较好 非语言的指针

· 绑鞋带和打领呔有困难 · 未能分别左右 · 方向感差 · 缺乏自信心 12岁或以上: 语言发展的指针

88

· 阅读理解有困难 · 撰写文章有困难

· 容易混淆地方、时间、日期 · 拼字仍有困难

· 未能牢记长字符串的字词 非语言的指针 · 缺乏自信心 评估及诊断

当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怀疑学童有读写障碍时,可经由学校或医生转介学童进行评估。香港教育统筹局和卫生署辖下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均有提供读写障碍的专业评估服务。 3) 辅导建议 :

读写障碍学童如能及早(例如在初小阶段)接受适当的辅导,在学习、阅读、书写、运算以及适应学校生活,日后的学校生活会比较顺利,否则,到课程日渐加深时,除了问题日趋严重外,还会衍生其它问题,如学习动机日益低落,自我形象下降或逃学等,故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须及早协助有读写障碍学童。 给家长的建议:

家庭其实是学童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也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故此对于读写障碍学童来说,家长通常是第一个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人。他们越能及早发现,就越能及早为学童提供辅导。家长如对读写障碍学童有充分的了解,便能接纳他们和作出适度的介入,一方面为学童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及策略,另一方面给予学童关怀及支持,减轻学童的挫败感,让他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给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教育工作者是向学童传授知识的最前线人员。他们的教授方法,教学环

89

境等,每每影响了学童的吸收能力.对于读写障碍学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些适切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以易于吸收。

教育统筹局在二零零零年特别编制了《教学建议》供教育工作者参考。《教学建议》的内容由教育统筹局心理辅导服务(特殊教育)组编订,就协助读写障碍学童在多个范畴的发展,例如认字、抄写、阅读

理解、写作、组织能力及自尊感等,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方便教育工作者按学生的需要选用, 为读写障碍学童提供辅助及调适。 教学建议: 认字方面:

强调对中文部首和偏旁的认识

=> 从部首猜字义 如: 米 + 子 = 籽 => 从偏旁记读音 如: 人 + 古 = 估 认识如何解构字型 => 明 = 日+月 将文字图像化 日 月 水

以游戏方式学生字,如唱儿歌和猜谜语

采用多种感官学习法,透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记字,例如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带 (加图) · 避免重复的抄写和背诵

· 把每周所学的生字或词语张贴在课室内

· 进行伴读 (Paired reading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抄写方面:

90

基本训练

· 透过剪贴、连点、联机等活动,加强手眼的协调 · 线条练习

· 利用笔胶改善执笔的方法

· 利用「间隔尺」帮助学生在书写时,保持字与字间的适当距离 掌握字形

· 利用大、中、小的方格,帮助学生控制运笔及逐步将字体缩细 · 协助学生掌握字型架构的规律,例如:

上下 ( 昌 冒 ) 左右 ( 林 明 ) 外内 ( 回 区 ) 品字型 ( 森 虫 ) · 用不同的颜色笔来突出字体的某部分或笔画,使学生倍加留意 · 用记号(如红点、箭咀等)提示学生写字的落笔位置 多种感官学习

· 教师作笔顺示范,着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在空中书写 · 教导学生学习笔顺口诀或笔顺歌 · 放大字体,着学生用手指在字卡上临摹

· 教师示范,着学生轻握教师的手背,一面写字,一面说出笔划 · 着学生闭上眼睛,记忆某字的笔顺 课堂调适

· 减少抄写的份量

· 教师应采用较大的字体,并留意字与字之间要有适当距离 · 容许学生以其它方式作答,如重组句子时以数目字显示, 回答理解题时把课文适当的部分圈起来等 · 容许学生把要抄写的数据影印及用计算机誊打 默书方面

91

· 给予较长的默书时间 · 减少默书份量

· 提早给予默书范围及重默已学过的词语

· 教授学生 「Look, Say, Cover, Write, Check」的温习方法 · 默词语时,给予例句,如「寒冷-今天天气寒冷」 · 采用「每日评估、记录及施教」的方法:

选择 5-10 个词语,每天替学生进行约十五分钟的「读、默、写」练习, 待熟悉该组词语后,再学另一组新词语 · 批改默书时用给分制取代常用的扣分法 · 减少改正的次数 阅读理解方面 :

· 文章字体大小适中,段落分明,有清楚的标题及分题,并可按需要附加插图说明。

· 教导学生找出重要的词语和主句,用荧光笔把它们显示出来 · 阅读前,向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讨论题目 ·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例如:

先阅读标题及题目,从题目或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读到故事结局的前一页,猜测故事的结局 阅读后,着学生设计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 · 教导学生利用五指掌握故事内容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把内容复述一遍

· 鼓励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或重要情节,加深他们对字词和文意的理解。 写作方面

· 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大纲及词汇 · 利用 6W 方法引导学生作文 · 容许学生用图画代替不会写的字词

92

· 容许学生用录音机口头作文

· 推行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让有读写障碍的学生口头作文,由写作较佳的同 学代笔,再由学生抄写一次

· 让学生体会写作的功用,例如每天写一句简单句子作为日记、给爸妈写便条、列购物清单、 写短诗、设计广告等

· 利用生活照片启发写作兴趣

· 为学生提供一张校对清单、例如格式、标点符号、错字、漏字、分段、对题等

· 鼓励学生制作字库,供写作时参考,例如、节日(端午节 / 中秋 / .....)、 · 食物(米饭 / 粉面 / .....)、情绪(快乐 / 愤怒 / .....)、连接词(然后 / 所以 / .....)

· 鼓励学生把完成的文章给同学检查有否错漏

· 教师在评分时,应侧重内容及创意,多于错别字的多寡 数学方面

有读写障碍的学生可能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

1) 由于记忆力的问题,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或背乘数表有困难 2) 因运作记忆差,心算有困难,计算速度较其它学生慢

3) 由于分辨方向能力较差,会混淆‘6’和‘9’,或把‘23’写成‘32’等

4) 由于列序能力较弱,容易忘记运算程序,例如忘记先乘除后加减等 5) 由于空间感弱,计算时会出现对错位、弄错横直式或写错答案的情况 6) 因为认识的字很少,理解文字题有很大的困难

7) 对于理解和分辨数学符号可能有困难,例如不大明白‘十’和‘X’的分别

93

8) 常弄错格式或抄错题目 辅导方法

1)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例如:

· 利用多种感官教学,利用实物如用数粒、钱币等 · 教学生如何分解和组合数字,例如‘l0’的不同组合 · 协助学生明白数字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 例如 l0,20,30 与 13,23,33 同样是以 l0 递增:5+8=13,0.5+0.8=1.3 等

· 教导学生掌握易于记忆的部分,例如先熟习 2、5 和 l0 的乘数表 · 教导学生明白不同运算方法的关系,如 9+7=l0+7-l=l6

· 尝试了解学生为何出错,以便给予适当的回馈和辅导。例如:透过观察,发现学生算出 56-28=32,是因未掌握减法,只晓得把大的数字减去小的数字(5-2=3,8-6=2)。 2)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荷,例如 · 利用数线、提示卡、乘数表等 · 以特别的方法来记 9 的乘数表

· 若学生已充分明白运算原则,可考虑容许他们使用计算器 · 把例题写在卡纸上,提醒学生运算的步骤 3) 不要经常强调计算的速度

4) 给学生较长的作答时间,习作重质不重量 5) 减轻因语言或文字而构成的困难,例如:

· 向学生解释数学科常见的用语,例如:余下、分给、相差等词语的意思 · 减少抄写方面的要求,例如不用学生重抄题目和以句子总结 · 教授数学概念时,辅以日常生活的例子 6) 加强视觉效果,例如: · 工作纸的设计须简洁易明

94

· 给予视觉提示,例如以箭咀提示减数是由个位开始,计算除数是由左至右

· 教导学生运用辅助符号,减少运算上的错误。例如:进位、退位时以辅助符号提示

· 在习作纸上以例子引导学生明白所要求的格式

· 容许学生用格仔纸计算,避免计算直式时错把十位与百位相加 7) 教导学生核对答案的方法和培养核对答案的习惯 8) 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注力

· 营造一个宁静而有规律的学习环境 ·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 · 安排学生坐近教师,方便给予指示

· 教师给予简单清晰的指示,并让学生复述一次 · 将习作分拆成较小的项目,以便易于完成

· 有读写障碍的学生特别容易疲劳,教师应避免在他们疲倦时,勉强他们学习 记忆力

· 把数据图象化或形象化,加强记忆

· 用录音机将课文重点录下来,让学生重复聆听 · 用荧光笔显示重点

· 教导学生自我复述重要的资料或指示,以加深记忆

· 用颜色分类,将重点写下来以方便学习,如蓝色圈出形容词,红色圈出动词

· 把公式或常用词汇写在卡上,以便随时参考和温习 · 把个人重要或常用的资料写在日记簿/小册子上

· 教学生写下自己要做的事,按缓急轻重把要完成的工作写在黏贴便条纸

95

上, 藉以提醒自己,完成后便在旁边画上「√」号。 组织能力

· 与学生订立清晰而具体的课室规则,让学生可以依循 · 把重要事项张贴在课室内容易看到的地方 · 观察学生处事的方式及步骤,并给予适当的指引 · 让学生交流处事或做功课的方式和步骤

· 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在家采用一套合适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家课(例如: 用不同颜色的「簿皮」、「活页夹」来识别及整理不同科目的功课) 书写工作速度

· 酌量减轻学生的家课量,如容许学生只做单数或双数的题目 · 容许学生用较大格的练习簿和把答案写在较大的空间 · 给予学生较长的时间抄写黑板上的数据

· 他们未必能同时兼顾听讲、抄笔记和思考,宜避免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多项活动

· 让学生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来记录家课,例如在家课册内已印备好详细的功课项目

· 容许学生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堂课 提升自信心和自尊感

· 利用单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特殊学习困难,但无须当众宣布

· 给予学生机会回答一些他能力可以应付的问题

· 给予学生机会做一些可以应付得来的工作,如值日生、清洁组长等 · 发掘和欣赏学生的强项,如:绘画、体育及有创意的活动等 · 认同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多给予口头鼓励和赞赏

· 找出影响学生情绪或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辅导 · 加强教师、学生辅导主任 / 教师和家长间的沟通和合作

96

· 协助学生订立个人成功指标,避免和别的同学作出比较 · 建立朋辈间的支持网络

· 作出特别协助或安排前,先取得学生的同意,以免学生感到尴尬

儿童最常见的学习障碍:阅读障碍

所谓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成绩上落后的现象。究竟落后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阅读障碍呢?一般是以阅读成绩落后于一到两个年级的分数作为标准,这也就是说,诊断阅读障碍是以标准化的阅读测验测试儿童,发现儿童在平均成绩上低于其他同龄儿童,只达到低年级儿童的平均水平。

阅读是一个大分复杂的过程,因为阅读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心理功能。有人把阅读比做弹钢琴,意思是说,新闻记者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就像弹钢琴要种种心理功能的合作一样。这是很有道理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发挥视知觉的作用,视知觉的分辨与记忆,都需参与进来。其次,阅读需要对声音的辨别与记忆,阅读是一个对所看到的字的声音的反应的过程,只有熟练的读者,才能进入默读。通过将字形、字音和字义的联络,我们获得对字词的理解。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音、形、义的联合,缺少其中的某一个环节,人对字词的认知与学习就会出现困难。

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功能,如果不能阅读,一个人很难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据统计,大约占到儿童的5%。张路就是一个具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样样都行,就是不爱读书,家长认为他是一个爱玩的孩子,学习不专心、懒惰,其实他是由于阅读能力低下而导致的压学。像张路这样具有阅读障碍的儿童都有哪些学习上的困难呢? 1、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2、听写成绩很差;3、朗 读时增字与减字;4、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5、错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划或少一笔;6、阅读速度慢;7、逐字阅

97

读或以手指协助;8、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9、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祝弄混;10、经常搞混音近的字;11、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12、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上述阅读困难涉及的心理能力很复杂,既有视知觉方面的问题,也有听知觉方面的问题,也有音和形转换的问题,还有对字义的理解的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障碍的原因所在,我们就能针对这一原因而进行特殊的教育,以克服阅读障碍。

通过快速阅读、多重感觉练习等训练,我们就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让多话的孩子找到自己舞台:

爱说话的孩子通常是讨人喜欢的,但是有时他们没完没了的话匣子也会让你烦恼,你不禁会联想起生活中一些你不太喜欢的多话的成年人,你担心孩子会发展成你所不希望的样子。

孩子的多话往往起源于牙牙学语的时期,那时他们早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能力经常博得大人的注意、夸奖和惊喜。大人们鼓励得越多,这些孩子就越能说。实际上,赞扬的确很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有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地养成过于注重口头交流的习惯,在他们的心里说话就等于聪明。

多话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在不自觉中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当他们大一些的时候,尽管他们的话不再受到那么多重视,但是他们已经很难从沉默的聆听中得到快乐,只有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时,他们才能找到好的感觉。他们的老师们往往不理解这种内在的压力,只看到他们成为不受老师和同学们欢迎的人。

1.鼓励他们的其他兴趣 挑选一些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精力和行动,比如远足、骑车、操场上玩的游戏,或者棋牌类游戏。这些游戏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他们说话。

98

2.正确引导他们的谈话 多话的孩子之所以有时不讨人喜欢,是因为他们的话往往重复、没有意义、平淡也缺乏组织。其实多话的孩子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语言能力,他们需要的是你正确的指导,让他们的谈话更有创造性、建设性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可以鼓励他们写故事、日记、信,给儿童杂志写文章和诗歌。对这些写作形式的热情既能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避免一些无意义,让人烦的谈话。如果孩子不太喜欢写的形式,可以变换一些方式,比如让他们打在电脑里,或用录音机录下来。 3.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舞台” 辩论会、时事俱乐部、话剧社以及学生会,这些课外活动是多话的孩子最好的舞台,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强迫自己在说话前做比较深刻的思考,不但培养他们从思考中得到乐趣,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听众,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和自尊

何教孩子正确地咬字和吐字?

一首歌曲,歌词与曲之间关系非常紧密,是统一的整体。汉语很富于音乐性,除节奏、音节外,还有字韵与四声的特征。俗话说:“按字行腔”。这句话说明,正确的吐字、咬字是获得自然、动听的歌声的重要条件。吐字清楚是唱歌中传情达意的重要因素。如果字咬不真,吐不清,会使别人误解歌词的原意。

我教儿童唱歌时,先从朗诵歌词入手。训练“三练”,练念白,练唇舌,练字音,力争使孩子字、音统一。“练念白”是我在教每首新歌前,先反复让儿童朗诵歌词,把歌词中的每个字都基本咬清楚。朗读时,把声音稍抬高一些,有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诵。注意每个字的四声。找出歌中儿童不易掌握的字,编成儿歌来训练不好发声的字,如“两和十”,教幼儿练习翘舌音“ch sh”和平舌音“s”,前鼻音舌尖音“d” “t” “l”等。我教《祖国边疆风光好》,这首歌中“红的花绿的草,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红(前鼻音)绿

99

(后鼻音)蓝(翘舌音)白(平舌音),我将红、绿、蓝、白,这四个字严加训练,使孩子吐字清楚多了。“练唇舌”是指嘴唇和舌头的配合,它是吐字的关键。我让孩子模仿我的口形,并加以夸大,为孩子树立榜样。练习唇舌的配合如“溜”字发音时口形小,而“啦”字把嘴张圆。“练字音”是咬字的关键,把字头声母咬清楚,发音吐字,把字腹的韵母找准,扩大字腹,收好字尾。如“国旗”的“国”字,先找准声母 g 的发音位置后咬紧拉长韵母 uo,慢慢吐出 uo,收好字尾 guo。但是孩子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找不准,如 2 字老说成爱,翘舌音 zh 容易说成 z。“师”说成“斯”。吐字时收不好字尾使字音失去原来的面貌。发音的毛病妨碍了唱歌能力的发展。

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正确的发音,讲普通话。耐心启发诱导幼儿,把不易吐清楚的字用拼音的方法,字头字腹字尾分开,让儿童听清楚,吐字生动,持之以恒。坚持一字一字反复练习,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为原北京市第一幼儿园业务园长、北京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市陈鹤琴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市教育学会音乐学会会员、市儿童歌舞研究会会员。)

如何和孩子做加减运算游戏?

加减游戏,宜在孩子学习了数的分解组合后进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抓积木。家长准备五块积木(或玻璃球)。让孩子用两只手抓积木,看看左右手各有几块,它们加起来是几块(让孩子目测两手中积木的数量,不让孩子点数)。将两手中的积木放在一起数一数,看算得对不对。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各抓一把,将两只手中的积木数量相加,然后放在一起数一数。以后数量逐渐增加到10~20。游戏物品可换成其它的小物体。

2、扣碗猜数。家长拿出几个扣子(根据孩子已经学过数的分解组合而定),让孩子数一数,然后将扣子随意分两堆扣在碗下。让孩子打开一个碗,数一

100

数有几个扣子,再猜出另一只碗中有几个扣子。以后数量逐渐增加到20。还可以换角色进行游戏。

3、夺红旗。家长在纸上画40×8cm的长方形,把长分成10等份,宽分成两等份,在一端画上红旗(或放置1个红旗卡片)。家长和孩子各执1个棋子,然后开始游戏。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每次可出1~5个手指,将两人的手指数相加,如果和是单数则由家长向前移一步棋,如果是双数则由孩子走棋。看谁先到达终点,夺取红旗。以后还可伸出1~10个手指,作减法运算,让孩子用大数减小数,夺取红旗。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早期阅读的培养不是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也不是单一地想通过阅读要幼儿早识字、多识字,而是通过早期阅读来激发幼儿从小热爱书籍,培养孩子认真阅读的态度,养成阅读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呢? (一)父母读书唤起幼儿的兴趣:

记得在我还年幼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很大的壁橱,那里摆放着许多古装、平装、精装的书。父亲每天都要从壁橱里拿本书来读,且不时地用红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我非常好奇。有一天,趁父亲上班去了,我站在椅子上从壁橱里拿了一本书,学着爸爸的样子,不停地叨念,并用红笔在书上画呀、点呀。虽然我一个字不识 ,但觉得挺神气,感到我也会“念书”了。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后我很喜欢看书,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记得上中学时,一个星期日,一口气把前苏联的《古丽娅的道路》看完。虽然觉得眼球有些发胀,但我特别兴奋,古丽娅所走的道路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次,在我们要搬家时,我和爱人把书捆成一摞摞的。我的两个孩子围

101

着书转,惊奇地说:“咱们家怎么这么多书呀!咱们开书店玩吧。”虽然那时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我们经常为孩子买书回来,逢年过节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往往都是书。所以两个孩子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每天都要缠着大人给他们讲书。有一天,我的大孩子拉着我走到院子里,看见邻居的孩子们正围着一个小孩听故事,走近一看,我那四岁的儿子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他从画书中引申、创编出来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故事地讲,把身边的小学生,还有中学生都给吸引住了 。

我深深地体会到,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情绪印象时,这种印象在长时间里是难以消失的,而且它能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喜欢读书,孩子会从小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由对书籍的好奇,发展为渴求,最后到如饥似渴地读书。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二) (二)父母子女共读,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玩具,但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也很满足。因为我有一位好妈妈。那时,一天里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坐在***腿上,让她搂着我,听她慢慢地给我讲那几经翻阅已很旧的书。有时,一本画书要让妈妈给我讲好多遍,但我从不厌烦,每次听妈妈讲那重复多遍的故事,总像听新故事一样感到新鲜、有趣。”

在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父母把孩子亲切地搂在怀里,给他们读他喜爱的书,在父母温柔的语调指引下,孩子浏览每一幅画面,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故事内容,受到书中真、善、美的启迪,我们会感到阅读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事情。有的家长曾对我说:“我也给孩子读书,怎么就培养不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不识字,他对图书的理解和喜欢的程度,深受为幼儿读书的人情绪、情感的感染。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全神贯注地读,不要隔三

102

差五;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要自然轻松地读,不要压抑训斥。这样孩子才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阅读 :

言语能力发展迟缓通常发生在学习与阅读机能障碍之前,有些证据证明学习上的障碍开始于2岁大的孩子。它们通常与协调机能低下、动作重复、记忆力差、无法完成图形镶嵌板与画图的状况同时发生。

学习阅读的迟缓通常是更广泛的学习障碍的一部分,这些障碍包括拼、写、学习语言等的障碍。这种综合的语言机能障碍常常被称为诵读困难,可定义为低于智力年龄两年或更长的阅读年龄。

阅读迟缓可能只是一种正常的变异,而且几乎总是家族性的,但不一定发生在迟钝儿童的身上。但是,智力迟钝的儿童在学习阅读上通常会比在其他学校课程上有更大的障碍。与阅读障碍相随的普遍特点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无目的地过于活跃、专注力不够、冲动、具挑衅性和笨拙。对孩子的视觉也应加以测试。

除非在专家与心理学建议的帮助下作出诊断,否则绝对不能将一名儿童标识为诵读困难者。家族史中几乎总会有诵读困难的抱怨,或至少有一例阅读机能障碍者。诵读困难在男孩中的发生率要高4倍,而且几乎总是同时发生在孪生子的双方。有时会有偏侧性问题,意味着偏左或混合的偏手性,以及一种从右到左将字母反过来读的倾向。

诵读困难会因许多因素,包括父母的年龄、贫穷与失业、婴儿时期缺乏合适的阅读材料、缺乏相互的交谈、家庭不和、虐待儿童、性虐待、单亲家庭,或任何不安全因素而加深。学校因素包括教育质量差、缺乏积极动因,以及旷课。教学质量差和苛刻的教学会使孩子相信他无法阅读,并因此停止尝试,然后教师便倾向于将他标识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而他就变成了那样。于是他的阅读障碍成了他自己加以完善的一个预言。

103

诵读困难必定与西方社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西方,它的发生率比在东方多10倍,尽管中国在50万个单字总数中有着10万个常用的单字。 辅助措施:

虽然有些人一生都会有一点点拼写困难,但许多孩子并不需要特殊的帮助便渐渐摆脱了他们诵读困难的障碍。可是,还是应该寻求特别的帮助。孩子学校的老师或当地的校长会帮你与心理学家或特别教师取得联系,他们在对诵读困难孩子的矫正教育上很有经验。你的孩子可能得在几年中每星期几个晚上地参加特殊课程。

对于孩子的特殊课程、进步与成绩,你的支持与热情是无可替代的。你必须记住,无论采用何种矫正教育法,孩子对于他的诵读困难都无能为力,那并不只是由于他顽皮或愚笨。请告诉你的孩子,许多有着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都经历过与他相同的问题。奥古斯特·罗丹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他就曾经被描述为“学校里最差的学生”。他的父亲曾经说 过:“我有一个白痴儿子。”而他的叔叔也说过:“他不堪造就。”罗丹自己一生都没有掌握好拼写,但这并没阻止他在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中超越常人。 国家诵读困难协会将给你以支持、忠告和有关当地学校及自助组织的信息。在那儿,孩子的问题及你的困难将得到同情、耐心的对待。它还将给你提供小册子与书籍,帮助你理解、照顾你的孩子。

[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运用计算机训练学习障碍儿童的视知觉能力

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落后于同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对某些事物的记忆能力强,但对读、写、算方面的记忆能力弱;运动技巧差,动作协调不良(特别表现在双手的

104

精细运动);阅读时常有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现象,速度过快或过慢,停顿次数过多;擅长朗读或背诵,但对内容却一知半解;写字时常多一笔或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写字时看一眼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过长;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和错位,忽略逗点;说话、作文时缺乏组织,内容单调重复,逻辑混乱;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明显不足;唱歌的音调、节奏不正确,发声、速度、轻重掌握不好;畏缩、被动,社交能力低下,不会与同伴交往等等。

随着对儿童学习障碍问题的认识逐渐增多,针对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出现了许多种训练方法,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如:行为矫正技术,认知策略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药物疗法等等。但是,由于学习障碍产生原因的不同,相应的干预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王牌的\"训练儿童学习障碍方法。现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研究者们也编制了一些针对某一方面学习问题的计算机软件,尝试运用计算机训练儿童特定的学习能力障碍。比如,为了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者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并针对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计算、语言、逻辑思维等具体学习环节上出现的学习困难,设计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软件,即\"儿童认知能力综合训练软件\"。这套训练软件包括\"仿画训练\",\"空间记忆\",\"译码训练\",\"划消训练\",\"概念形成\",\"精细动作\",\"视听识别\",\"计算练习\",\"连线训练\",\"多项选择\"和\"词汇理解\"共11个方面,尝试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训练。

现在,举例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训练学习障碍儿童的视知觉能力。比如,小明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的父母带他来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心理医生对孩子做一次检查,以帮助他们了解他学习落后的原因。心理医生详细地询问了小明的成长史,得知他出生时一切正常,在3岁以前的生长发育和同龄孩子一样:1岁左右学说话,11个月就

105

会自己走路,2岁时已经会双脚跳。可是到3岁上了幼儿园后就发现小明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老师在课上交代的事,回家不会学舌;一个小组做游戏,他常常不能等待,弄得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组。上小学就更麻烦,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说他学习老跟不上趟,每年都是很勉强地升级。心理医生又给小明做了进一步的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IQ=91(言语智商99,操作智商87),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他的学习不良并不是由于智力不足造成的。在Achenbach行为量表上显示多动、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在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中的结果比同龄儿童落后11个月,视知觉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根据测验结果,心理医生为这个孩子制订了一份个体训练方案,每天抽出1.5小时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视知觉能力、感觉-动作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三大方面组成。其中,视知觉能力和感觉-动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就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心理医生决定将提高小明的视听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的概括组织能力作为第一阶段的突破口。例如在\"视听识别\"训练中,通过儿童对计算机呈现的不同频率、不同音调的声音和图形进行辨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感觉通道进行有意识的主动注意和无意识的被动注意训练,提高儿童的视听注意和感觉记忆能力;在\"划消训练\"中,先由训练教师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程度设定参数,从一组图形中选择适合该儿童的图形,然后再选择\"注意练习\"或\"记忆练习\",由孩子自己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当结束一组练习时,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记忆完成的时间及错误数量,使儿童及时得到反馈,并且打印出来作为资料交给家长和孩子保存。在\"多项选择\"训练中,采用图形表示的非文字训练和字词训练两种方式,让儿童通过观察、分析材料,然后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排列规律等维度进行逻辑推理,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知觉组织能力和识别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10道题后自动呈现评分表。除此之外,还针对小明的思维概括能力不足,为他安排了\"连线训练\"、\"译码训练\"、\"概念形成\"等方面的训练。

106

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小明的学习状况有了比较显著的改变:上课时的注意力明显比过去集中了,平时写作业拖拉的现象减少了,阅读时丢字漏字以及跳行的情况也显著减少了,理解能力也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在训练后期及结束后的时间里都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和成绩。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许多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为此家长忧心忡忡。有些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得了“多动症”,要看医生,这使孩子感到了某种恐惧。其实,这些家长的忧虑是没有必要的。要知道,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在幼儿阶段,一个两岁的幼儿对一件玩具的兴趣只能持续几分钟;给一个四岁的幼儿讲故事,他的专心只能维持四五分钟;到了六岁,幼儿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可持续20分钟左右,所以,家长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安安静静地伏案学习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是把孩子看成大人了。孩子组织和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忽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了。实践证明,从小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和成才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上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忽略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在考试中稍一走神或一粗心,错误必将难免;科学家注意力不集中则某种科学现象会稍纵即逝;警察、法官还有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注意力集中必将酿成大错。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方法应符合孩子此时身心发展的的特点。给一两岁的孩子讲故事,故事要短,语言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给他们看的图片要色彩鲜艳。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做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游戏。讲的故事应该生动有趣,有一定故事情节。对五六岁的孩子,家长可以提出要求让他坚决按时完成某项工作;家长讲完一个情节较复杂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教孩子唱歌,练习画画,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07

孩子进入小学,由于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在游戏的时候,手的的复杂的动作很少动脑,他们总是从电视寻找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极其缺乏提高注意力的活动——劳动。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是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 持久性的。因此,家长更应该在小学阶段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1)让孩子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只有让孩子明确了远大的目标(更有乐趣,有价值,有实现的可能),才能培养其注意力。

(2)培养孩子稳定而广泛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此时家长应鼓励孩子把兴趣向纵深发展,切忌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在游戏、学习及做家务中,应尽量保证孩子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始有终的活动,这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经常下棋,并带一点比赛性质,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竞争的精神;写毛笔字也是一种好办法。

(4)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如小学生的书房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家长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饥饿、听得过饱、疲乏也是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的最常见的原因。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不以放任儿童无休止地看电视。

(5)科学安排儿童生活起居时间,做到生活学习有规律、有计划。要提醒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其意志力,增强其注意力。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办?

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那么,怎样转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 培养自信心。

108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2、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对策:

1、孩子睡觉太少,所以在学校里感觉疲倦;儿童正处于身体需要消耗很多力气的生长发育阶段,午饭后孩子感觉疲倦,因此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做功课上;活动内容太单调,不能做到动静交替,老把孩子关在家里看书做

109

作业,孩子在野外玩耍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太少,会形成注意力不集中。 2、有时孩子是有能力集中注意力的,只是他们的思想被一些其它事情所感染,如害怕成绩不好,害怕父母惩罚。

3、和同年龄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或对其他姊妹有嫉妒心里。

由于上述原因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恐吓和惩罚将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家长要设法找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原因,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家长能做什么?

1、父母常要倾听孩子诉说的问题,并和他们详细讨论这些问题。 2、如果孩子愁眉苦脸或沉默寡言,家长要深入了解他们,因为孩子常常不愿意自己说出他们的忧虑。

3、担心做错事的孩子需要疏导,如若孩子干了好事,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要表扬他们。

4、为克服孩子害怕上学的心理,家长绝对不能给他们药吃,否则只能对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成绩产生消极作用。所谓的能促进注意力集中的药物通常是无效的。

5、促进孩子的独立能力。给他们分配一些能独自完成的小任务,这样有助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家长应注意将家庭作业列为一项固定性计划写到每天的日程中,以使孩子对此有所准备。

7、将家庭作业分为几次做,中间安排一些喝果汁、吃奶酪的休息时间,这对那些刚上学的但不能长时间专心的小孩来说很有帮助。

8、看电视要有节制。家长应和孩子一块儿选择1~2个电视节目。这些节目既能看懂又有兴趣,加起来时间又不超过1小时,看后和他们一起进行议论。

解决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

110

问题描述:

你的孩子是否常常有下列的行为表现?

不专注: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

事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

冲动任性: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冲动做出错误答案,不能较

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活动过多:除了动作之外,也包括语言,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

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和规则,不听教师的指示,如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

常引起大人厌烦,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自卑心理强,缺乏自信,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

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在功课、作业或考试中常如此,常被认为是

偷懒。

可能原因 :

上述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生理原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许多有此症状儿童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

障碍,包括母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孩子出生后l~2年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儿童,亦有可能因为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毒素——许多小食品或成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类等,以及糖份过高,血液中铅含量过高,或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少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家长教养态度和外界压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提供太多刺激,孩子程度跟随不上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以造成长期

111

的注意力不好,亦可为逃避大人惩罚而表现出来。

心理因素——有些儿童因智力不足原因或其它原因常受人冷落,为了引人注意,使人关心他,便有意地以行为吸引大人注意来达到目的。 解决办法: 教养态度、观念:

家里一旦有这样的孩子,要正视现实,不急不躁,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不要过分责骂,惩罚或放任不管。

原谅、容忍孩子的行为,观察他的改变,对他的要求一次不要太多。 预防在先:在孩子不好行为之前提醒他,以预防发生。 教他们正确地做一件事,不要在做错之后再批评他。 多注意孩子的长处,多表扬他的优点。

环境的安排:因该儿童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分心,注意力时间很短。需要作以下调整: 作息时间的安排:

a.大人可设计一日活动安排表,且要儿童知道每日作息时间与功课安排,什么时候做什么,每天让他看看,以强化他遵守时间安排,也让其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

b.时间表上提供适当的活动时间和环境:安排最好有运动时间,让孩子发泄精力以满足他好动的习惯;另外,要安排安静时间与专注时间,如静坐听音乐、听故事、看图书、下棋、拼图、玩积木等,让孩子放松自己及培养其安静和专注的能力。 环境安排:

a.因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易分心,所以在其学习时要注意环境的摆设,尽量简洁有序稳定,以不干扰他的学习为前提,减少他能看到玩具和听到声音的干扰,简洁明了且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专心学习。

b.在学习过程中多提醒他不能随便离开座位,或不能做其他事情,给予他

112

必要限制。可设置小而安静的座位空间。 教育指导和建议:

强化良好行为: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如做作业比以前集中,小动作比以前减少时,给予表扬、奖励(可以以喜欢他、关怀他作为表扬,可用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作为表扬,也可用他喜欢的东西作为表扬)。

忽视、告诫或隔离、惩罚其不良行为:

a.对孩子的某些不太严重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而同时对其良好的行为采取强化,增强其好的行为,逐渐消退其不良行为。 b.对于一些不该被忽视的行为应给予处理,告诉他正确的行为方式。 c.对严重的行为应给予隔离或剥夺被奖励的权利。

专注力行为训练:常要求孩子复习功课表,然后按功课表的活动行事,要求孩子复述刚才所教的儿歌或指出本子上刚教过的字,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应先摘要别人的重点。

教育孩子学习适当的与人交往的行为,如基本的礼貌、求助或要求得到家长同意的行为,或衔接别人话题的谈话技巧。

要求孩子学习如何整理书本、书包,安排作业或规划笔记本的书写位置等个人事务,或安排自己的时间,家长可适当给予提示和帮助。 教育发展

若能按正确方式教养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给予良好刺激,给予正确的行为控制与相应的专控力训练,你的孩子将会逐渐改善其多动、不专注的行为。 若家长对此不以正确教育态度和方法来教育孩子,任孩子自由发展,或采取不教养方法,都可能加重其行为方式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将难以控制。给家长带来诸多麻烦。(完)

注意力障碍五表现 :

113

父母们常常会抱怨,孩子越来越马虎了,做事情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一点也坐不住,还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您想到没有,您的孩子如果有这些症状,很可能不是一般的“马虎”,而是患了病,这种病的名字叫“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障碍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那么此病会有哪些表现呢? 1.注意力缺损:

这类儿童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功能极差,难以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被动注意功能相对亢进,非常易于被外界任何细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事物。 2.多动:

这类儿童不分场合,都特别好动。在课堂上,经常扭动身体,无故离开座位;在家里,时常翻箱倒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就连睡觉也来回滚动,睡不安稳。有的儿童还有不良的习惯性动作,如眨眼睛、咬指甲等。另外,他们动作虽多,但极不协调,运动水平通常较差。走路或奔跑时常摔跤,做操姿势不正确、不协调。 3.冲动:

这类儿童往往行动之前缺乏思考,难以在做出某一行动前思考其行为的后果。同样,他们也不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具有冲动行为的儿童常常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或生硬地打断别人的谈话;在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等待;排队时,爱插到队伍的前面。 4.唤醒不足:

这类儿童并不总是精力充沛。他们对游戏能够长时间地投入,对学习却表现出倦怠、懒散。他们经常边做边玩,对目标明确的活动表现出冷漠。 5.角色管理失控行为:

这类儿童在学校中,往往表现得较幼稚、任性,他们要什么立刻就得满足,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对挫折忍受能力较差,经常哭闹。他们经

114

常违反纪律,对老师的要求不服从,与其争辩。 注意力缺损关键是自我控制功能落后

一些父母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说,注意力障碍儿童应当在游戏和玩的时候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可我的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只是一到学习就注意力不集中了,这是真正的注意力障碍吗?如果是注意力问题,为什么在玩的时候或者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却能专心致致呢!

过去人们认为,注意力有问题的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现在,专家越来越认识到,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假定在游戏中,我们观察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有注意力障碍的,另一个是正常的,就会发现两个人在玩游戏时都会很兴奋和投入,但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两者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正常的孩子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而障碍儿童则磨蹭、效率低下。

让许多孩子玩一种玩具,告诉他们当老师出去时不许碰这些玩具,然后老师出去3分钟。结果发现,注意力障碍儿童触碰玩具的次数为正常儿童的两倍。正常组的儿童能够使用一些延迟满足的策略来控制自己,如对玩具说话,数一数有多少玩具等,而有注意力障碍的儿童没有这样的策略。 让儿童对颜色进行快速联想:首先用彩色墨水涂染一些小方块,然后让儿童说出根据某种颜色能联想到什么事物,如“绿色”能联想到树叶、草坪等等。还有,在红颜色墨水涂染的方块背面写上“绿”这个字,然后先给孩子看字,再问他们方块正确的颜色是什么。在这些实验中,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准确性通常都比正常儿童差,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反应,会出现更多的错误。

一系列的实验表明,此症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国研究注意力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障碍的背后是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与学习的一

115

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即时的快乐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将来的;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也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头脑简单,行为幼稚。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才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家长都应知道,身边这个小活宝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对他的不良行为长久的忽视,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家长要冷静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并耐心地帮助他加以解决,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发展。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生理方面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⑵病理方面

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可引发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神经根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引发儿童抽动症,除了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

116

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⑶饮食与环境方面

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⑷家庭方面

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观察,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①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

②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行为规范?过度的宠爱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往往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做事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外在刺激太多,玩着汽车又找别的玩具,一换再换,玩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乐趣。

④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家长在公私两忙的情况下,凡事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

⑤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太多则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生活总在浮动的气氛中度过。若非自制力很强的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⑥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提供给孩子的教材太深或太浅,都不易引起学习兴趣,而引导的技巧不佳,或经常因此造成乘兴开场,大哭收场的局面,将使幼儿产生对学习排斥的心理,学习起来自然无法专心。

117

⑦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如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等等,这些压力易使孩子看起来魂不守舍。

⑧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过多的数落可能形成对孩子不良的暗示,使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干不好”的想法,从而做事时不肯专心完成它。 ⑨孩子是否受到太多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好的影视作品、较大龄儿童不良行为对孩子的灌输、污染,会使孩子心理发生扭曲,行为异常。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⑵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⑶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⑷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 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⑸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⑹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

118

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⑺选择小规模的幼儿园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对噪音的忍受度低,大班制的较不适宜。应选择小班制并且有系统教学方法的幼儿园,才能对幼儿个别情况,给予较多的关注与辅导。

⑻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