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常州市-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模拟测试卷-试题

2023-01-04 来源:易榕旅网
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

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北京城 C.大运河 D.万里长城

2.历史学家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宋时期社会中下层开

始出任官僚。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选拔官吏看重门第 B.开通大运河 C.科举制创立并完善 D.设立军机处 3.以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秦、隋两朝( )

秦始皇时期 隋炀帝时期 A.经济发展的状况 C.边疆地区的开发

《史记》载: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资治通鉴》载:三月丁未……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B.走向灭亡的原因 D.实现统一的影响

4.学校组织某一时期文物模型展览活动,仿制了曲辕犁、筒车、开元通宝、三彩骆驼乐舞俑等文物。这次展览的主题应为(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图》(部分),①②③④代表的政权中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6.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以下不能体现隋唐宋“开放性”的是( )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B.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D.隋唐实行科举制 7.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

A.发达的城市商业 B.丰富的娱乐生活 C.先进的农业技术

D.繁荣的中外交流

8.据史料记载,北京有吕氏家族,其第一代成员吕胤是一个农夫,第三代吕德懋是辽朝状元,官至宰相,第六代吕忠翰和第七代吕造是金朝状元,因家庭成员长于儒学,吕氏家族完成了由农耕家族到官宦世家的转变。这反映出( )

①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②辽金两朝仿效唐宋选官制度 ③儒学是辽金科举考查重点 ④辽金官员冗余官俸开支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小钱币,大历史,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市罗一匹,为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注: 1、钱:铁钱 2、二万:约130斤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A.纺织业发展迅速且种类齐全 B.纸币产生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0.《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

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促进 D.国家政策的影响

11.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事必躬亲,直到临终前依旧在办公。使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事繁杂乱 C.官员不作为

B.废除了丞相 D.自身精力旺

12.“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材料歌颂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3.明北京城:宫城在中央,是皇帝居住地;皇城在宫城的外面,是统治者居住地;内城在皇城的外面,设中央官署等;外城在内城的南面。此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意在突出( ) 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14.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这些庙宇融合了汉、藏、满、

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其中“普陀宗乘之庙”的匾额是由乾隆帝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题写的。这段材料表明了清朝( ) A.东南边疆的巩固 C.经济的恢复发展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5.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出现了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A.考古学兴盛 C.阶级矛盾尖锐

B.文化专制加强 D.传统文化没落

二、材料分析题(16题15分,17题15分,共计30分)

16.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宰相制度在历史上历经多次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四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的基本职能。(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宰相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身份和职权的相似之处。(4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并指出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主要目的。(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谢和耐《宋朝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函(1793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社会的显著特征?并例举一例亚洲国家派人进入唐朝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都市的商业活动有何发展变化?请从政策和科技的角度,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使“宋朝向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4分)

(3)材料四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对人类航海事业作出的贡献。(3分)

(4)材料五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推行该政策的经济根源。(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2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题,计25分)

18.在历史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某校初一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文学与历史的融合”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以诗证史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材料一均为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材料一

①“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②“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指皇帝)”。 ③“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④“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⑤“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附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选编《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用材料中的诗句印证以下史实。(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空2分)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长安城中商贸繁荣,商铺林立,主要的商业区称作“市”。 第二部分:品词析史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天下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费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闻词云“万家掩映早微间”。

——选编《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杭州繁华的表现。杭州成为“天下繁华之最”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格局有何变化?(3分)

第三部分:曲中唱史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叹:“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选编《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结合所学,列举一位与马致远齐名的元曲作家。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社会有哪些特征。(6分)

第四部分:小说映史

材料四 围绕明清小说,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

(4)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将材料四中的小说作品跟以下史事进行对应。(只要填史事的序号,3分)

①赤壁之战,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②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③《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西游记》 ; B.《三国志通俗演义》

(5)活动最后,同学们就“文学作品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文学作品能反映历史,所以是可信的文字史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5 题:C C B D C A B A B D B C C D B 二、材料分析题 16 题(15 分):

(1)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负责国家具体事务(2 分)

(2)三省六部制(2 分)。互相分工,职权分明,防止失误(2 分) (3)身份: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首领。职权:有参议政 事权但无相应的决策权。(4 分)

(4)从秦汉的独相发展到唐宋的群相,再到明清的兼相(3 分)。防止 宰相擅权,加强君主专制(2 分) 17 题(15 分)

(1)对外开放(或对外交往活跃,2 分)。日本遣唐使来华(1 分) (2)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市坊混杂, 2 分);政策原因: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科技原因:指南针 运用于航海(2 分)

(3)宣扬国威,示中国之富强(1 分)。开辟了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线(2 分) (4)闭关锁国(1 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封建经济的封闭性,2 分)。

(5)由对外开放逐步走向封闭保守(2 分) 三、综合探究题 18 题(25 分)

(1)②①④⑤③(每空 2 分)

(2)人口多;商业贸易兴盛(2 分)。经济重心逐步南移(1 分) (3)关汉卿(或郑光祖,白朴,王实甫,2 分)。元朝疆域辽阔,交通 发达,经济繁荣,中外交往活跃(任意两点得 4 分) (4)②③;①(3 分)

(5)不同意,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但有虚构成分,需要 鉴别(3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