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在中国历史悠久,其社会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到了宋代画像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纪念亲人、朋友,就可以用画像留住其音容笑貌;在侦破刑事案件时,可用“画影图形”来抓捕犯罪嫌疑人;在外交上,为了加强双边关系,皇帝互换画像以示友好;在经济方面,画像可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可以说画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图形存影
西晋文学家陆机曾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明确指出保存事物的形状没有比绘画更高明的了,而画像在照相术发明之前,就起着同样的作用。在宋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人们都用画像来为自己或亲朋好友等留影纪念,或记录帝后的生活情况,如宫庭之中的帝王行乐图、宫中生活图、帝后像、州府官吏像、民间的祖容像等。如今能流传下来的帝后像主要是清宫收藏的,法式善的《陶庐杂录》就记载南熏殿藏有古帝后像,包括宋宣祖像二、太祖像四、宋太宗像一、真宗像二、仁宗像一、英宗像一、宋宣祖后像一、真宗后像一、仁宗后像一等。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批宋代的帝后像,面容写实,形象生动,且个性特点明显,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宋太祖像》雍荣华贵,双目炯炯,体格伟岸,威严大度,一派帝王之气;《宋徽宗像》风流倜傥,儒雅娴静,与赵佶的文人品格是一致的;而《宋仁宗后像》神态端庄、面贴珠钿,个性鲜明。
宋代的州官县吏也绘画像留念,家中藏画像,郡府留郡守画像,甚至在齐云楼等处藏画像。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记载:“近世州郡,类以名贤昔尝临莅,绘像以章遗爱。数十百年后,何缘得其容貌之真,但画衣冠,题爵位,姓名耳。东坡《送周正孺知东川诗》,落句云:‘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盖蜀中太守,无不画像者。顷王显道守吴门日,孙仲益居毗陵,以尝牧是邦,遣骑求其传神,并复齐云楼
旧观……”民间还有很多祖容像,借以缅怀先人功绩,保佑家族世代兴旺。
二 商品交换
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使绘画艺术出现了商品化趋势。经济的繁荣,城市的扩充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他们审美意趣和生活理想的书画市场也逐渐形成。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又在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书画市场的繁荣使民间画工的作品很受欢迎,以至于造假成风,邓椿在《画继》中提到刘宗道,专画婴儿而闻名,他每画出一幅新作品,都要大量的复制并出售,以防别人仿制自己的作品。
名人字画价格之高,令人咂舌,宋代张侃《跋李伯时马》就记载:“赵养元家《天马图》,德元家《把月乌图》,均李公麟所绘,两家花万钱购得此二横轴,字画之贵及时人嗜书画之癖,于此可见一斑。”当时由于画像的需求量很大,连画工都忙不过来,以至出现了刻版印刷。宋代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就提到司马光死后,“京师之民皆罢市往吊,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求之京师,时画工有致富者”。还有画工绘画像卖钱以嘲笑别人的故事,眉山人孙斯文,貌丑骇人,画工图其形,鬻于市廛以为笑。年轻貌美的姑娘有时也会成为画工们涉猎的对象,北宋汴梁名妓秦妙观,色冠都邑,画工多图其貌,售于外方以求利。可见,画像的绘制与买卖在宋代已司空见惯。 三 民族交往
画像在宋代有时也会作为民族交往的礼物而受到重视,辽与北宋这对冤家自从签订了“澶渊之盟”之后便以兄弟相称,双方经常互派使节以示友好,在交往中有时会以画像互赠,甚至包括皇帝御容,被称为“交驰画象”,这是体现民族友好的一件大事。辽兴宗欲得到宋仁宗的画像,就于重熙二十四年(至和二年,1055年)遣保安节度使、左
监门卫上将军耶律防,殿中监王懿等,来首都汴梁贺乾元节,并献辽兴宗画像,以代二主相见之礼,欲交驰画象,笃兄弟之情。然而,整个过程却颇费周折,后来出于外交等各方面考虑,欧阳修写下了《论契丹求御容札子》,认为契丹所遣泛使,专为御容而来,仁宗若不兑现以前的承诺,外交礼节上失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兴宗死后,他的儿子道宗仍坚持完成,并送去自己的御容,宋最后于清宁四年遣使奉宋主绘像至辽。最终,辽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轴画像换得了宋仁宗、真宗的御容,“交驰画象”终得实现。
牟谷也曾到交趾国描绘国王及群臣像,画这批画像的目的不得而知,但其外交方面的作用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在对外往来中,有时要画出国外的风土人情及史官衣冠等作为档案保存,据《辽史》记载:“庚申,资政殿学士晏殊言,占城、龟兹、沙州、邛部川蛮族,往往有挈家入贡者,请如先朝故事,委馆伴使询其道路风俗及绘人物衣冠以上史官,从之。”李公麟的白描不但洗炼而且精到,能表现出不同阶层民族以及地域的人物特征,在他所作的《五马图》中,绘出五匹贡马,分别被五名圉人所牵。这五人相貌写实,神态生动,动作不一,服饰各异,线条细劲,落笔轻快,富于节奏,个性差异明显,心理刻画细腻,其中有汉人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形象,是不可多得的画像精品,也是民族交流史上的珍贵。在西夏黑水城发现的写真《贵人像》,是宋与西夏交流史上的一件不可多得历史见证,画像显然有宋代绘画遗风。可见,宋代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对西夏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四 刑事侦探
在刑事侦探过程中,官府或个人为了抓获犯罪嫌疑人,通过“画影图形”再现犯罪嫌疑人及与案件有关人员的体貌特征,四处张贴,以利破案。我们在《水浒传》的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柴进把林冲藏在人群中,准备蒙混过关,把门的军官说沧州大尹行移文书,画影图形,让他在此把守,捉拿犯人林冲。因和军官是熟人,柴进边开玩笑边把林冲掩护出城。由于《水浒传》是元代的施耐庵根据流传下来的水浒整理而成,它至少反映了宋代的一个社
会现象,官府为了捉拿犯罪嫌疑人,确实采用了“画影图形”的方式。宋代刘道醇的《宋朝名画评》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宋代僧人元霭供奉内廷时,一日在御书院中写粉本,中官(即宫中太监或京城之官)皆来观看。霭公每成,染颜色毕,怀中取出一小石研,研磨取色,覆盖肉色之上,效果特好,有呼之欲出之感。众工所不及者,正此一绝招。一日,元霭画像毕,刚刚用此块石研研色涂盖而无收起时,忽见一小黄门(太监)抓起挟在怀中扬长而去。元霭急忙追上前去,逼令小太监将小石研放回原处。但小太监口出秽语,急忙跑掉。元霭气愤异常,因遍询中官,同列无肯言其姓名,乃凭画其颜貌,求见李都知(神福),哀诉小太监窃石及辱骂之事,忿忿不平。李责怪他说:我手下人甚多,不知姓名,谁当其责?元霭于怀中取出画像说,就是他,按图索骥即可。李一见大笑说:此杨怀吉也,何仓卒间图写如此精妙之像?赞叹良久,召杨怀吉,痛斥一顿,杨伏罪致谢而退。一张画像就解决了如此棘手的问题,元霭的画像技艺及默画之功力,可想而知。我们再看一下南宋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写的一首诗《林附祖》:“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当时的蒙古政权为了抓住文天祥就采用了“画影图形”的方式,这也说明了宋代用画像来抓捕嫌疑人是个不争的事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