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木叶》教学设计

2022-04-24 来源:易榕旅网


说木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林庚笔下木叶这一艺术形象的了解,知道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赏析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早上,我在学校溜达,看到了各色树叶在归根前的状态,(可以切换ppt让学生感受这种美)它们色彩丰富,姿态各异。单单梧桐的叶子就显出各样的风采:有枯黄少水分的,有嫩黄饱含滋润的,也有半枯不黄略显干渴的······这些在夏季绚烂过的生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我捡了几片叶子,同学们来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只让学生回答哪个即可,不必细究)大家喜欢的都不一样。你说一个人的喜好跟什么有关?(性格,专业一点审美情趣)那···喜欢这个,能简单的说说喜欢的理由吗?(可以这样评价:如果选择干枯的,可以说他富有诗人的忧郁气质;如果选湿润的,肯定在意美的视觉感受,可以说他有小女子

的浪漫情怀···)

总结:知道历代敏感的文人在诗歌中比较青睐哪一个?这些都叫树叶,可以叫树叶、落叶或者黄叶,但是历代文人在诗歌中都喜欢用木叶这个词,为什么?让我们继续学习,在林庚的《说木叶》中找寻答案吧。

二、ppt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点开ppt)

三、ppt头,局部精读,归纳要点

456段不仅提到了木叶,还有树叶,落叶,落木,大家快速浏览,看看这些词语有何不同。

1、ppt学生自由速读4-6段,寻找“木叶”受宠的原因(提醒学生,筛选要点)

饱满碧绿-- 树(叶) 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疏朗微黄—木叶 湘夫人美丽情深的形象,怅惘伤感之情。

萧瑟枯黄—落木 以 “木”代“叶”,洗净叶的繁密,更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

“木”因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就有了 “深秋”的意味,木疏朗、微黄、干燥与秋的天高气爽,草木凋零,落叶枯黄是相吻合的。所以这个意象是敏感而又历经坎

坷的诗人在描写清秋时节的最爱。

2、认识语言的暗示性及其普遍性

追问:都是树叶,为什么换个词语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或者说为什么有那样的特征?

明确:因为暗示性

引导学生读出暗示性的特点并提取关键词进行把握:躲在概念背后,不易觉察,和一言难尽,感染读者。暗示意这个词语大家可能陌生,其实说白了就是某个词语给人的联想和启发。

引导学生理解暗示意及其普遍性:

其实,不只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征,很多事物都有其暗示性,大家来做个选择题:

奥运会放飞白鸽好还是野鸭好?藏民在迎接贵宾时献哈达好还是藏刀好?

表达爱情送狗尾草还是红玫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正走着,突然响起的急促低陈甚至令人害怕的音乐意味什么?

也许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但是你肯定会凭经验做出选择和判断,为什么?因为这些事物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暗示意。

五、品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里更是如此,有时候一个字不同,营造出的意境,传达的情感也完全不同。现在,我们以三句诗为例来感受一下同为树叶,但是用词不同,给人的暗示有什么变化。

1、比较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和《橘颂》中“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两句中木叶和树营造的意境,进而体悟诗人情感:

(屈原诗歌难解,这里只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暗示去情体察诗人的情感的基调即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引导:

木叶微黄,干燥,情感基调应该是低沉的

树具有繁茂的枝叶,还带有密密层层的浓荫,情感基调应该是昂扬的

教师总结:能根据诗歌意象的暗示意去把握的情感是很好的思路,再结合整首诗和对作者的了解就很容易把感情具体化了。

教师引导:《湘夫人》一诗写的是1、湘君的思念,湘君和湘夫人都是湘水中的海神,湘君因为思念,来到北渚等待心上人,2、这时候秋风袅袅,洞庭湖微波荡漾,远近微黄干燥的树叶萧萧而下,3你说他等到心上人了吗?4所以,他情感低沉是因为——没见到思念的人?惆怅,失落。

那么这萧索的木叶里应该有湘君思念的惆怅

《橘颂》一诗能不能把翻译念一下?(学生齐读)1、这是历史记载中中国第一首咏物诗,诗人是在赞美橘树,2既然是赞美,应该把树写的怎么样一些?郁郁葱葱的美态。

为什么要赞美树橘呢?因为橘树不随意改变的本性。此时诗人正被排挤驱逐出出国,他想表达什么呢?大家刚才读出的昂扬的,积极的情感应该具体为什么呢?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所以,可不可以说这美好的树里有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

2、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一个集众家于一身的风流才子。1918年的秋天的一个早上,下着小雨,微风,他在西湖边告别他的日本妻子,告别繁华世界,皈依佛门,他送给妻子一块手表作为纪念,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妻子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痛哭,弘一大师连头都没回一下。回去之后,他写了一首诗叫《悲秋》,开头一句是“西风乍起黄叶飘,······”如果让你在木

叶,树叶,落叶,黄叶,落木中选,你觉得哪一个合适? 教师引导:你们觉得他狠吗?皈依佛门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又不是切萝卜,说不要那块就切掉那块,何况他一直深爱妻子,他虽然没有回头,但心情肯定是潮湿而又惆怅的,不回头只是形式上的决绝,用来断绝妻子的念想。木叶太轻,树叶和落叶又太普通,落木太过疏朗。雨中飘落的黄叶,又湿又重,正合李叔同告别妻子时那颗潮湿而又凝重的心,如果换成木叶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

小结:单单一片叶我们就品出这么多情感,离人的叹息······

古诗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碰到用青草的时候,古人就会避开,单用一个草,或者用青青代替。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自己总结。

1、通过以上诗句的分析我们应该知道,意象和词语的选择和——有关?情感,意境,正如朱光潜所说:表面上是斟酌字句,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欣赏是这样,写作也一样。

2、我们也可以理解杜甫为什么用“落木”一词,年过不惑,生活窘迫,身体多病,仕途无望,客居他乡,没有不留一点绵密之意的落木更合适的了。敏感而又坎坷的古代文人偏爱木叶的原因了。

六、拓展,积累

既然很多诗歌意象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我们可以通过积累来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柳、月,红豆,梧桐、杜鹃,丁香,水,燕子

同一个意象还在不同的诗歌里还会暗示相反的意思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提高对事物的敏感度,又要多多积累,才能提高我们鉴赏、写作乃至和人的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高情商。

ppt有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顾语言暗示意随意说话,会让人很不舒服。

1、甲:期中考的怎么样?

乙:哎~语文数学都砸了!

甲:哇塞,你那英语居然没砸?

2、甲:期中考得怎么样?

乙:还行吧,都上80了

甲:老师这题也出的也太容易了吧,你都上80了

3、甲:您气色真好,祝您活到120岁

乙:(灰常灰常高兴地)谢谢谢谢啊!

甲:我开玩笑的。

这三个帆船事件虽然原因都不一样,那有没有共同点?不会说话,情商低

七、布置作业

整理柳、月,红豆,梧桐、杜鹃,丁香,水,燕子等意象的暗示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