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诗词的兴趣,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2、体悟古典诗词中的情怀,感受古典诗词中蕴含的艺术美,提高其审美品味。
过程与方法:
1、本课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质疑解疑-延伸拓展的过程来进行。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应以学生自读自研为主,教师点拨,师生相互质疑为主要方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里的“落木”是何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落叶”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著名学者林庚先生的学术文章《说“木叶”》,从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二)作者介绍及解题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诗人、学者,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的“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预习检查 识读字音
征戍(zhēngshù) 橘颂(júsòng) 招徕(zhāolái) 落木萧萧(xiāo)
涔阳(cényáng) 无妨(fáng) 陇首(lǒngshǒu) 得鱼忘筌(quán)
寒砧(hánzhēn) 桅杆(wéigān) 漂泊(piāobó) 秋风袅袅(niǎo)
疏朗(shūlǎng) 窸窣(xīsū) 迢远(tiáoyuǎn) 灼灼其华(zhuó)
亭皋(tínggāo) 冉冉(rǎnrǎn) 门栓(ménshuān) 翩翩起舞(piān)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 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提出并分析问题 说“木叶” 第二部分:(4~5)段——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7)段——总结
(五)阅读课文,思考与解答
1、概括“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明确:第一,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2、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析得出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 明确:通过分析吴均和曹植诗中“高树”和“高木”这两个意象。“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3、“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在颜色、触觉和意味上的区别有哪些?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补充: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
(六)延伸与拓展
解释分析什么是“意象”,在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些意象在诗人们长期的创作与发展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意象具有此类现象。
月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含义:思乡 朝露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赠白马王彪》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含义:光阴易逝
柳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含义:表示离别,依依不舍
据此,有些同学觉得分析诗歌很容易了,以为只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鉴赏诗歌了。的确,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和其中“梅”这个意象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色彩。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不畏艰难困苦,表达
了传统的文化意象(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
里无人晓)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