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辨析 (1)
2021-07-18
来源:易榕旅网
甚象”与“惠冼"辩斫口李素华体可见的外表形态与形象;“意”则是抽象的、形而上“不可言之理”(叶燮《原诗》),不能为视知觉所直接感知,但却能被读者理解与想象。“意象”中的“意”是一种抽象之理,附着在具体的、简化的“象”之上,在读者的情感世界里开拓出一大片广阔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意”。“意”与“象”是象征义与象征体的关系,二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性,但是“象”下之“意”并不是“象”本身所具有的,而“意象”与“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两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因此要较“象”更复杂多个比较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解,需要读者“观其象而玩其辞”,反复涵咏、一直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二者之间既有仔细品味,以获得阅读的快感。密切的联系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有必要与“意象”之抽象之“意”相对,“意境”中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更有利于中学语文的“意”则一般是形而下的、具体的喜怒哀乐特别是诗歌鉴赏部分的学习。与人生感悟,也即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很1.III意象”与“意境"中的“意”自然地与同样具体的景物相契合,甚至由特“意”“象”两字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传》:定的景物而引发,这即是所谓情因景生或触“子日:圣人藏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景生情。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神恩》中首次将两字连在一起:“独照之匠,窥文中谈到了“意境”中三个不同层面的结构:意象而运斤。”“意境”则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朝时期,在当时就已经有了“意象”说与“境他解释说:“‘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界”说。近代王国维在其《元剧之文章》中又给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意境”下了一个定义:“何以谓之有意境?曰:人格的高尚格调。”在艺术作品中,“意境”是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主体所包含的“情”、其口出是也。”由此可见,“意象”与“意境”都“理”、“气”、“格”等并非凭空而生,它们来源可以说是“情”与“景”的统一,前者是“意”与于现实生活,来源于人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象”的统一,后者是“意”与“境”的统一,二者真切体验,是艺术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景真、情中的“意”均可谓之“情”,但却是两种截然不深、意切的艺术境界与艺术效果。它能使读者同的“情”。认清“意象”与“意境”中“意”的不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感同所指,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情上受到熏陶与感染。“象”有尽而“意”无穷。“意象”是抽象和2.“意象”与“意境”中的“象”与“境”具象的统一,其中“象”是一个鲜明生动的、具“意象”与“意境”虽然同样是“情”与“景”;襄黪中学语文阔池醐[:::}77—8万 方数据的统一与交融,其“意”作为“情”却同中有异,“象”“景”是“意”“情”的隐喻,“意”是“意象”的重心;而在“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则—————一二蔓i.二鳖耋||||_塑..j。愁分别代表抽象之理与真情实感;其“象”与“境”作为与不同的“情”相对应的“景”则更是不再是隐喻的关系,而是融合与交互的关系,所谓“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景”的呈现是其重心,“情”则因“景”的呈现而呈现。如王维代表着不同的审美层次。“见乃谓之象”,“象”本身不是一个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种鲜活生动的能变化的生命体,是一个具体明晰、可见的、易于为人们所感知的具体形象。“意象”所要传达的“不可言之理”只有通过可见、可感的具体的“象”才能“尽意”。而“境”则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振于无意,故寓诸无境”,指的是一种“自由之境,无限之境”。到了魏晋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开始将“境”用于诗论。直到盛唐“意境论”全面形成,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他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提出了诗歌审美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即物境——情境——意境的层层推进。“物境”即物象,也就是意象,是诗歌创造的基础;“情境”即主观情思,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意象与意象之间联结的纽带;而“意境”则是客观意象与主观情思相互作用而生发的“情”“景”交融的生存境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象”之“象”与“意境”之“境”的联系与区别:“意象”之“象”是艺术作品“意境”之“境”创造的重要因素和基础,也是其审美“意境”生成的前提。3.“意象”与“意境”的联系与区别。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树上的花儿本不是绝顶的美丽,但经由诗人的妙悟却具有了生命的灵性,自开自落,怡然自得,显现出一种荒寒洒脱的境界来。(2)“意象”与“意境”的文学功能不同“意境”是一种经由客观物象来表达的,与作者的主观情感浑然契合的,通过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读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艺术境界与艺术效果。而“意象”则是一种鲜明生动、物我相融具有精神内涵并能独立表现情感的艺术形象。(3)“意象”与“意境”在使用中的意义不同袁行霈先生曾经说过:“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众多意象组合为一个苍凉凄苦的意境——“晚秋黄昏思乡图”。也即意象可指单个的形象,意境则与时间空间有关,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时空、艺术世界。意象的有机结合、艺术架构形成意境,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成为跨越时空、含蕴深刻、韵昧无穷的好作品。当然,在中学语文特别是诗歌的教与学我们从对“意象”与“意境”中的“意”以及其“象”与“境”的联系与区别中可以知道,“意象”与“意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区别。其相似之处在于“意象”和“意境”都是古典文论中重要的美学范畴,均强调“情”与“景”的融合与统一。其区别则在于以下几点:中,仅仅孤立地掌握“意象”和“意境”的异与同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读者具有相应的文史知识和其他基础知识的储备,要有一定的想象力与鉴赏的能力。但是,只要掌握了“意象”和“意境”这两把钥匙,学好语文特别是正确解读与悟透诗歌则不是难事。(1)“意象”与“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不同在“意象”中,“情”与“景”的关系是隐喻与象征的关系,无形的情感需要具象来传达,(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中等专业学校)中学语文嘲地2007、7一酋万方数据 黪\"意象\"与\"意境\"辨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素华
河南省商丘中等专业学校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SCHOOL GARDEN OF CHINESE2007,(7)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xywyd-gzb200707030.aspx授权使用:江南大学(wfjndx),授权号:5b1dd81c-fa1c-4c75-9350-9e9b00922202
下载时间:201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