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灸法--秋灸关元 春灸气海
二千多年来,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淮南子“良医者,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后世医籍,也常能看到防重于治之记载。
灸法养生,不但简便易行,为人们所喜爱,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内经》“灸则强食生肉”;“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瘥,瘴疠温疟毒不能着”。宋窦材《扁鹊心书》“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养生灸,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乱,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乱。 【效能】 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原理】 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
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为什么艾灸法,能壮阳气呢?艾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气海、关元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为任脉之俞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针灸大成》说:“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犹子午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通达周身,循环不息。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之力更著。因此;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救绝续命。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灸穴】
主穴:气海、关元穴。
附加穴:脾胃素弱者,灸中脘穴。身体虚弱者,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 【穴释】
气海:生气之海,气血之会,呼吸之根,藏精之府。灸之能益脏真,回生气,固元阳,故能加强膀胱之气化,使膀胱之水化气上升布达周身,洒陈五脏六腑,为下焦之要穴。 关元:是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又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藏精之所,为培元固本,补气益 精,回阳固脱之要穴。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土中之土。胃为仓 廪之官,水谷之海,主纳谷,故灸足
三里能升阳益胃,强壮脾肾,调和气血,益先后天之气。
中脘:胃之募穴,腑会于此。李东垣说:“胃虚而 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故凡纳呆 食少,食谷不香,饮食不化,面色痿黄,形体消瘦等脾 胃虚亏之证,均可灸之。
三阴交:足三阴之会穴。《针灸大成》说:“主治 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不举……”故一 切脾肾及下焦之疾患,皆可酌灸之。
【壮数和年龄】 《内经》说:“人年四十阳气衰,五 一十而体重,耳目不聪,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因此,此灸法正是壮阳、助阳、使阳气壮旺,以抗衰老。人身有十二经,十五络,三百六十穴,灸三百六十壮,以应一岁之三百六十日。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壮,但也要看身体健康情况和年龄大小 而定。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可灸一百八十壮,最多二百 七十壮;四十岁以上,可灸三百六十壮。三十至四十岁,可二至三年灸一次;四十至五十岁,可每二年灸一 次;五十至六十岁,可一年灸一次;六十岁以上,可半年灸一次。
【灸之时间】 气海,在立春前后五天;关元,在立秋前后五天,施灸。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冬去春来,天地间之生气萌动,万物复荣,蒸蒸于上之始,故《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正如《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因之,秋灸关元,春灸气海,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灸前准备】
一)艾绒之选择:最好选用多年之陈艾(蕲州产者为佳),或市售药制艾条,剥去纸外壳,将其揉搓成细绒,色白如棉絮状,除去杂质,制艾柱如枣核大,炷体坚紧,上尖下圆如锥体。 (二)生姜之选择:选用上品老姜,切片约一分厚,需三十片左右,并在姜片上,针数孔备用。
(三)备料:生姜,艾绒,线香十支,火柴一盒,线绳一条,纱布两块(中心涂油脂),胶布两条,方盘一个,镊子一把,灰盒一个。 【施灸方法】(隔姜灸也可用艾条温和灸代替) (一)保持室内温度,环境要安静。
(二)被灸者,平卧床上,盖好衣被,暴露应灸部位。
(三)先用线绳,从脐下至耻骨上测其总长。然后,折为五折(即五寸),取其所需尺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关元脐下三寸)。定位后,作出标记。
(四)穴位常规消毒后,生姜片置于被灸穴位上,艾炷放于姜片上。
(五)用线香点燃艾炷之尖端,待其燃尽时,将艾灰取掉,另换一炷。如此接替点燃,直到应灸艾炷燃完为止。
(六)按规定壮数灸完后,除去姜片,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如有灸伤,涂以凡士林或油膏,以保护润泽灸伤之外皮,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二)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三)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四)施灸前,必须消毒,防止灸伤感染。
(五)初灸时,艾炷燃烧的不可太尽,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六)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适应证】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 【禁忌】
(一)法定传染病,不灸。 (二)癌瘤、肿疡,禁灸。
(三)急性炎证,如肠痈、胃穿孔、肠梗阻,忌灸。 (四)大饥、大饱、失惊、酒醉,缓灸。 (五)温症,伤阴明显者,缓灸。 (六)发高烧者,禁灸。 (七)孕妇,忌灸。 (八)阴虚火旺者,慎灸。
讲解内容一、什么是养生?养生:生:生命、生存、生长、生活等;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四时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体质养生、起居养生、药物养生、针刺养生、灸法养生、推拿养生、拨罐养生、刮痧养生、足疗养生等等。二、什么是灸法?灸:针灸:用针刺和艾灸刺激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 穴位) ,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体内阴阳、气血、脏腑机能的紊乱,使机体重新达到协调和相对平衡的状态。针是一种用机械刺激,灸是一种用温度刺激,二者所应用的理论和具体是实践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一般把二者并称为针灸疗法。《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
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二、什么是灸法?公元514 年,针灸学首先传到朝鲜;公元550 年,我国的灸法由朝鲜传入日本。古代日本民间应用灸疗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治4 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预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意在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灸足三里,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老年,为防止视力衰退,灸足三里及曲池,灸曲池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日本民间提倡婴儿期灸身柱,即婴儿出生后不久,用小麦粒大的艾炷灸身柱穴,3 壮左右,连续灸三日至十数日不等,可以促进健康发育。韩国基本每家医院都有一个“灸房”。韩国电视剧。二、什么是灸法?灸法:采用艾绒或其它药物烧灼或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二、什么是灸法?灸用原料:艾叶: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名医别录》“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本草纲目》“艾叶能灸百病”。干燥,捣制后除杂质,成纯净细软艾绒,晒干贮藏,以备用。灸用工具——艾炷和艾条艾炷:艾绒搓捏成圆锥形,大小不一。艾条:清艾条、药艾条。三、灸的分类及操作三、灸的分类及操作艾炷灸直接灸: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瘢痕灸(化脓灸):灸至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无瘢痕灸(非化脓灸):皮肤充血,红晕,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壮。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疾患。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三、灸的分类及操作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隔姜灸:皮肤红晕不起泡,因寒而致呕吐、腹痛、腹泻、风寒痹痛等。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附子饼灸:用于阳虚而致的阳萎、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三、灸的分类及操作艾条灸温和灸:2-3 厘米,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红晕;雀啄灸:2-3 厘米,平等往复回旋,温热感无灼痛;回旋灸:2-3 厘米,上下移动,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三、灸的分类及操作温针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四、灸法的作用与适应症作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适应症:虚证、寒证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痹证及气血虚引起眩晕、贫血、乳少、闭经等证。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治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阴挺及寒厥等。消瘀散结:对于乳痈初起、瘰疠、疖肿未化脓者,有一定疗效。四、灸法的作用与适应症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防病保健的作用。隔姜灸: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腹泻、腹痛等。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用于疖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隔附子饼灸:温肾壮阳。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隔盐灸: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等。温针灸: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一般针刺和艾灸的共同适应证均可应用。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神阙穴定位:脐中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方法:艾条灸:艾炷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治疗:腹泻、腹痛、脱肛、虚脱、水肿等。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三寸,
胫骨前脊外一横指。治疗: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强壮保健要穴。“肚腹三里留”。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方法:艾条灸:艾炷灸: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气海:腹部正中线, 脐下1.5 寸。(丹田)关元:腹部正中线, 脐下3 寸。主治:腹痛、腹泻、遗精、阳痿、遗尿、尿频、尿闭、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子宫脱垂、虚劳羸瘦。强壮保健穴。《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又云:“余(窦材)五十时,常灸关元百余壮,„„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方法:艾条灸:艾炷灸: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中脘定位: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 寸。主治:胃脘痛、反胃、吐酸、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脾胃虚弱等。方法:艾条灸:艾炷灸:隔姜灸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膏肓俞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 寸。治疗:肺痨、咳嗽、气喘、咯血等。孙思邈指出“膏肓灸无所不治”,“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方法:艾条灸:艾炷灸:五、常用保健灸的穴位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治疗:肠鸣、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滞产;小便不利、遗尿、失眠;下肢痿痹等。。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三阴交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是“健康益友”,妇科病的“灵丹妙药”, 有人就把它称为“女三里”。女性的养生的秘密武器——常揉三阴交方法:艾条灸:艾炷灸:注意:三阴交有引发流产的危险,孕妇禁针。六、灸法的注意事项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出现小水泡,注意不擦破,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刺破水泡,放出或抽出水液,涂以龙胆紫,纱布包敷。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用过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筒内,以防复燃。若发生晕灸,停止,头低平卧、休息、或饮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即可。* * 第七讲中医养生学—灸法与养生什么是养生1 什么是灸法2 灸法的分类及操作3 灸法的作用与适应症4 常用的保健灸穴位5 灸法的注意事项6 常用灸法艾炷灸艾条灸其它灸法:温针灸温灸器灸直接灸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悬起灸雷火神针灸实按灸太乙神针灸灯草灸、天灸(药物发泡灸法)日本曾掀起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原志免太郎《灸法の医学》:“我想推荐自古以来被称作无病消灾长寿的灸和脍炙人口的下腿部的三里的灸作为新保健法”。*
解读保健灸法
2011年11月03日 字号:小|大 点击数:573
古代医家称 之为“逆灸”的灸法,即为保健灸法,保健灸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抗衰老能力。灸法保健是传统中医之精华。
灸法确有延年益寿,防治病的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灸法能预防传染疾病。唐时寿星柳公度,是位善于养生的老人,年八十余,身体很健康。问其长寿健康的秘诀,云:“余旧多疾,常苦短气,医者教灸气海,气遂充足,每岁一二次灸之,以救气祛故也。凡脏气虚惫及一切真气不足,久疾不瘥,皆宜灸之。”保健灸法流传至日本备受日本医家推崇,日本人认为:“灸能广防所有的疾病,又能保持健康,使人长寿,古来将它作为一年中的一项大事来行使,直到明治初年为止,一般人之中普遍施行着养生灸。”古代保健灸法,常随年龄增长而灸穴有变,小儿一般灸身柱,18岁左右灸风门,24岁左右灸三阴交,30岁起才开始灸足三里,老年亦灸足三里加曲池穴,古代医家对灸疗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医理论认为,灸法防病治病,保健延年,它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老延年。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其有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强壮身体和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其他保健穴如关元、气海穴,也有增强体质、强壮身体的作用,古人认为“关元主诸虚损”,“关元主诸虚百损”。长期施灸保健穴位,能调和阴阳,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固本培元,强壮全身,祛病保健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保健法确有温肾固精,强筋健骨,提高健康水平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人和动物试验表明,灸对血液循环系统可产生较大影响,对血压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灸对呼吸、消化、生殖系统也有影响,有增强肺通气功能的作用;灸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艾灸能调整内分泌、子宫等脏腑机能;艾灸能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