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

2024-03-21 来源:易榕旅网
书籍评介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兀和郡县志》王文楚一.成书年代与编著目的作者李吉甫字弘宪,赵州赞皇(今河北赞

皇)人,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儿 卒于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片终年五十七岁。德宗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元和二年(807年片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有《六代略沢《百司举要沢《元和十道图沢《删水

经》、《元和郡县图志》等,前数种书早已亡佚,

今惟存《元和郡县图志》。全书姑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并目录两卷,总四十二卷/①四十七幅方镇图在北宋时已佚,故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爆题》惟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②据南宋洪迈跋,称书成于元和八年(813■年人然书中有更置宥州一条,据《旧唐书・ 李吉甫传》所载,是李吉甫在元和九年(814年)上奏请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盖其事为吉甫所经画,故书成之后,又自续入之也J可如书成于元和八年(813年人次 年又作了补充。我国地理总志的编修,兴起于六朝以后, 比较著名的有晋《太康三年地志沢挚虞《畿服泾沢王隐《晋书地道记沢南齐刘澄之《永初山邹逸麟川古今记沢陆澄《地理书沢梁枉昉《地记沢陈

顾野王《舆地志沢北魏阚翻《十三州志》等舟隋

唐统一帝国建立后,为了配合封建中央集杈 的统治,叙述全国疆域政区、建置沿革.山川

物产的地理总志先后出现。有隋大业年间《区 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 卷,唐贞观年间魏王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

贞元年间贾耽《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 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等。李吉甫《元和郡

县图志》(以下筒称《元和志》)正是总结了元 和以前地理总志的各种特点写成的,而此前

这些总志皆早已散佚,有的仅存残卷,后人虽 然做了些辑佚工作,③远非原來面目,因此, 《元和志》成了至今还流传的比较完整的最早 的一部全国地理总志。李吉甫生于安史乱后,其时方镇“相望于

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自国 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④藩镇不仅握有本 镇军政大权,专擅财赋,甚至不听命于中央, 或互相攻战,或联合反唐。唐王朝虽屡图削弱■

藩镇,但收效甚微。李吉甫是一个坚定的中①电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自序。叮日唐书-宪宗纪> 作電元和郡图工三十卷,<10唐书-李吉甫传■作 <元和郡国图律五十四卷。所记卷数皆不同。③王谟严汉唐地理书钞>?196>年中华书局彩E卩本.9 <新唐书•兵志怜— 231 —央集权维护者,他看浏当!过岌左可也的尚面・

决定全力投入到削购藩饌割铠蜉力施斗窃屮 去。“及是为相,患方镇贪恣「乃上言便也邠 刺史得自为政J①篥徳宗以来,姑息藩镇,彩 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金・凡易三十六 镇,殿最分明厂元和元年(&06年)平定剑南

节镇刘辟,\"吉甫谋居多仁③元和九年(814 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昊元济袭位, 李吉甫劝唐宪宗乘机取之「'颇叶上旨,始为 经度淮西之谋/③他的编写《元和志沢 沆是 从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目的出发的j

他认为以往的地理著作,内容大多详古而略

今,传疑而失实「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 本于地理者,皆略而不书「④因而,他编写的 这部地理书,以四十七方镇为纲,叙述全国政 区的建置沿革、山川险易.人口物产,以备唐

宪宗制驭各方藩镇之用。正如他在自序中所

说/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

势胜之利,示形朿壤制之端,就微臣之所以精 研屠圣后之所宜周览也/二、体制、内容及其价值

《元和志》的体例,追溯其渊源,大体上是

承受了两方面的原委t一是《汉书•地理志》以来各正史地理志

和六朝以后地理总志的影响。这两种都可以 称为疆域地理志的体制,是以一朝某一时期

的疆域为范围,以州郡为纲,以县为目,分别 记述其建置沿革,然后在各郡县下附系户口'山川、城邑、关塞■亭障、祠庙、古迹、物产等。《元和志》继承了这种体制,并有所扩充。每 府、州下附载“府境”、“州境”,记述该府、州东

西南北若干里的界域,并各府、州至上都长安 (今西安市人东都洛阳(今洛阳市)及邻接诸

州的里距,称为“八到5在每府r州下创有— 232 —切厂一顶。辽去郡为汇僭总心•辿理书所沿忙史工门芒中《苗唐志》■- -J产J “土闪等「淇是比祇了《元和占)际$制C二是滾巫W.沐图记与图经三影丽°古代 所谓图记或图经,大概是一图一说,囹讥相间

的。图经始于汉,现在见于需录的以东汉的《巴郡图经》为最早。⑤以后在《水经注》中所 引到的和《隋书-经辂志》中所著录的各地图

经有好多种•到了北周夕作了 j次总结,即出 现了《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周地图记》一百

九卷。“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 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

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 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J⑥王庸先生在 《中国地理学史》中对圍逐的演变讲得很清

楚,他说r盖其先所谓图经,淌不失为地图,而

以说明为'附庸s及周、隋之世,图与志相混, 说明注记益多,而图与说之关系亦疏,惟尚保 留图经之形式耳。及唐、宋以后,此式艾变,而图乃退处'附庸:之地位,仅将各图汇编卷首,似稍稍保留图经之遗制而已/《元和志》

冠于篇首的四十七幅方镇图,即图经的遗制# 可惜早已亡佚,我们无法窥其全貌了。《元和志》一书,就其内容而言,虽以疆域 政区为主体昇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是今天研

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现将其内容概

*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疆域政区方面中唐代前期是我国①③电旧唐书•李吉甫传唇年②新唐书-李甘甫传性④ 老元和那荃图志》李吉甫自序°⑤ 王彌:玄中国地图史, 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卓隋书•经籍志f中古时代感此挾势级盛・•爼土辽阔,东北曾 到日本海,四北曾达尸海…至贝加尔話h南

至越南中部。直丘矗「变动,安■::乱后,国力

日衰,疆土縮小,到元和髯代,唐王药的劭过, 东至辽河流域,西至说山,北及苗山飞元和

志》正是反映了当时唐王巧惟弱域范围。我 时陇右已陷亍吐蕃勺作者诂在止王朝的立场 上,以示有志于“收复故土 S所以仍然列入记 述范围。唐贞观元年(627年),依名山大川

自然形势,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区域,即关内、 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鲁厨 南、岭南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九又分

关内置京畿,分河南置都畿,分山南为东「西

二道,分江南为东、西和黔中三道,共十五 道/每道置釆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 职”①,并有固定治所,实为一种监察区域欄唐 代安史乱后的实际情况,却是藩镇割据,各錨 一方,方镇成了異际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元和志》则仍以十道作为大区来划分,将陇 右从第六移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蕃, 故退以为殿/②在道以下又列出当时除两京 州县外的四十七镇作为一级政区来划分府♦.州,这样既体现了唐初以来传统的区划,又符

合当时实际的行政区情况口在记述政区沿革方面,本书不仅限于唐 代,往往追溯到周秦两汉,其中关于东晋南北朝政区沿革的记载,尤为可贵。因为除有《宋书•州郡志沢《南齐书•州郡志沢《魏书-地形志》外,其它各代都无地理志。至于《水经 注》,毕竟是一部专讲水道的著作,对政区沿革不能备述。《隋书•地理志》历叙梁、陈、 齐、周、隋五代政区沿革,但记隋以前的四代

也较简略。因而《元和志》中所载关于东晋南

北朝的政区沿革不失为相当重要的资料。清人洪亮吉《东晋疆域志沢洪騎孙《补梁疆域 志沢臧励穌《补陈疆域志》等,都引用了《元和门代以和期失文门冲氾我的直要聚a

以镇上曲二注浜、唆丛等:很多是赖于《元海

志心》旳记氏刁認以宅为其故望的。(二)自然堆理方用/汉书地理志》中记

载河沁站m:韦三肓六十一,《水径注》中 记载一千二口五十二条河诡亍这两书是研究

我国古代洒流湖泊变迁的地理名著。可惜自 北魏以后至唐元和以前的大约三百年时期

内峭没有一部比较详实记述河流湖泊的地理 书流传下来。这一时期内的地理现象发生了

不少变化,不仅河流湖泊的名称有些更易,经 流也有所改徒。《元和志》中则按县分别记述

大小河流浙泊,有河流五百五十余条,湖泽陂 池一百三十多个。这不仅使我们可以看出唐

代河流湖泊分布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据以

与《水经注丫的记载相对比,看出三百年内的 前后的变迁,这对于研究历史时期河流湖泊 变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三)经济地理方面。《元和志》在每州下

记有“贡赋卩一项,可以反映出各个地区物产 分布情况,此外又记录了各地的特产.矿物、 手工业及水利设施等,刻卷一记载了关中地

区郑、白渠的灌漑情况,港三有西北地区监牧 场地和马匹数字的记录,卷十四有三河冶官 营铸钱工业的记裁,卷四十有玉门油矿的记

载,诸如此类很多,不一一枚举,这些都是研究唐代经济地理的重要资料。(四)人口地理方面。户口数是封建统治 阶级剥削、奴役劳动人民的凭借。自《汉书•■地理恚》以来,皆为历代正史地理志纂修者所 重视。《元和志》记载了二个时代的户口数,

一个是盛唐的开元时代,一个是唐后期的元① *1日唐书•地理志%② 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叫— 233 —和时代,这样我们可以进行比较看*出大唐帝前后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情况o总之,《元和志》不仅是一部唐元和时代重要的疆域政区地理书,也是一部划时代的 历史地理著作,它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占有极 为重要的地位,运用它可以为我国历史地理

学的研究服务。《元和志》涉猎的书籍和碑记 是很广泛和丰富的,据初步统计,它所引用的

书籍和碑记有一百余种之多,今多不存,这些 资斜得以保存吉光片羽,李吉甫具有不可泯 灭的贡献。由于李吉甫所处的动荡时代,资料搜集

不易,因而《元和志》在休例方面「难免有欠缺 之处。书中记述本当以元和为断,而有些却不

是元和时代制度,今试举数例:如卷十七赵州 领有栾城县,摇《旧唐书•地理志》镇州栾城

云,原属赵州,大历三年(768年人割属镇州,

《新唐书•地輕志沢《太平寰宇记》所记相同, 可见栾城县在元和时属镇州,不属赵州。卷 二十二文州领长松县,扌居《新唐书•地理志》

及《太平寰宇记》记载,贞元六年(790年〉已 废,则元和时应无此县。以《元和志》编撰之

例,一般叙述郡县沿革都至元和时,但有些仅至唐初。全书今传本所记共二百六十六府州,其中只有泾■原、宁、庆価册、丹■延、陕•魏、—234 一润、梧十二州与太原一府有“垦田詡一项,十三

府州中,也只润州有\"垦田六千七百二十七

顷”的记载,其余十二府州都不载垦田数字。 在户口记载中,大部分府州有开元、元和二个 时代数字,可是有六十一个州只有开元户数气

十二个州仅有元和户数,一个州是贞观户数。 另外,太原.汾、沁、仪.岚、石、忻.代、瓠朔、 潞、怀.兴、扶、凤、文等十六府州所领六十五

县却有开元户籍。由此可见,当时户籍的资

料,有部分不是同一时代的,而是根据残缺不 全的资料,拼凑于一书中。由于著书时资料

不全,致使体例不纯,《元和志》虽有此缺点,

但无损于全书的科学价值。今传本《元和志》卷十九、二十、二十三、 三*二十四十五、三十六等六卷俱阙,卷十八

亦不全,此外亦有缺个别县的,如卷一京兆府

缺昭应县,卷九蔡州缺汝南县,卷三十三绵州 缺罗江县等。又因长时期的翻刻传抄,文字

的讹舛衍脱不少。清人对《元和志》作了些补

缺工作,有周梦棠《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 一卷,缪荃孙《元和郡县志阙卷逸文》三卷,但 都比较粗糙。严观《元和郡县补志》九卷,则凭主观臆断,按《元和志》的格式来补缀,又多谬误,更不足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