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预言:试图在工业、商业、终端三方面通吃的企业家还没有诞生,做大而全的产业链霸主还是梦想。在流通“十二五”规划、各地药品招标采购配送政策允许中标工业企业直接配送等政策的引导下,工业企业向下游延伸,并购或新建物流配送企业;商业大鳄向工业发力,力图补上工业短板;批发企业兼并零售连锁……一时间,扩展产业链或打造全产业链的梦想和尝试暗流涌动。
8月31日,河南宛西制药旗下全资子公司河南张仲景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补上该企业产业链上最后一个环节,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从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医药商业到零售连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的医药企业。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同的企业其全产业链布局的路径有何差异?
全产业链布局
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明确“鼓励批零一体化经营”,目的是提升药品商业渠道的流通效率,同时加速提升商业领域的集中度。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介绍,批发与零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行业里一直存在,只是由于监管政策对批发和零售是两种准入标准、两张执照,因此,从法律上来讲,批发和零售大多存在于两家企业。但在实际经营中,很多企业有两张执照,却是同一个法人。王锦霞认为,批零一体化经营符合商业经营的规律。
纵观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商业企业,实行批零一体化的并不少见,比如北京医药股份旗下有医保全新大药房,国药控股旗下有国大药房,北京嘉事堂旗下也是既有分销、物流业务,也有零售药店。
不过在发展中,企业会根据当前的能力和市场而有所侧重,不少企业把发展的重心更多地倾向批发业务,零售则更多地承担窗口的作用。
近几年,商业企业把触角伸向工业、强化工业板块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大多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商业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比如国药集团),或者一些对终端有很强的把控能力的商业公司,反过来把原来代理的厂家变成自己的工业,以提高赢利能力。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向下游商业拓展业务范围,打通产业链的似乎也越来越多。宛西制药是其中少数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它走的是先两头、后中间的道路。据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介绍,张仲景医药物流有限公司顺应流通“十二五”规划的倡导,除为张仲景大药房提供统一物流配送之外,还面向全省医疗机构、医药连锁企业、零售终端客户实施批发、快速物流配送业务,实现从医药零售向批发的延伸。
以大输液起家的四川科伦集团,多年前就涉足商业,成立了科伦医药贸易公司,在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都很成功。近日,又进一步向商业纵深挺进,注资成立四川科盟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最终目的是将其打造成营销型、创新型的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运营平台。
不过,也有一些工业企业举办零售药店,比如同仁堂集团旗下有同仁堂药店,似乎更是一种形象展示的窗口。
路径选择
“渠道为王”、“得终端者得天下”,这些行业内的谚语说明了商业和终端的重要性,难怪不少工业企业会有浓重的商业情结和全产业链梦想。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尝试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有专家分析指出,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没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无从谈起。对于这些体量庞大的巨头,兼并重组是他们布局全产业链的重要路径。
商业巨头中国医药集团在跑马圈地基本完成商业布局的基础上,2009年,将中生集团纳入麾下;随后又成功并入上海医工院。两项并购整合极大地增强了国药工业的实力和后续发展动力,使国药集团完善了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到零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工业巨头石药集团在前几年也投资新建了一家医药批发物流企业,并将这项工作列为企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目标是建立一家立足河北、辐射华北地区的大型物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并购一些地市级商业企业。据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石药集团也有意发展零售业务,不过尚没有明确的推进时间表和路径。
对于实力没有这么雄厚的企业,是否适合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如何设计适合企业实际的路径?
王锦霞认为,一般来说,生产化药、仿制药的企业就不一定适合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相对来讲,像宛西制药这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企业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宛西制药虽然是一家颇具规模的中药企业,但与国药集团、石药集团等相比,实力悬殊,近几年完全靠内生式发展,逐步完成了布局紧凑、协同性较好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其中医药特色这根主线十分突出,并着力凸显张仲景品牌文化优势,打造经方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