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土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运用

2021-06-02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中乡土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运用

乡土资源是指地方性的本土化的各种教育资源。凡是在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心理等教育活动中,可供教育者或被教育者利用的一切本土化的东西,均可用为乡土教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可激发生学学习品德的兴趣,增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更好地融入身边的社会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善于去搜索、去发现,去整合、去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把乡土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一、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设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成功的新课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蒸蒸日上的新农村》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你感受到我的江永农村有什么变化吗?”,学生的争先恐后的回答,“村里修了水泥路”、“村道两旁装了路灯”、“我们那有灯光球场”、“有村活动中心”等等。我接着引导:“除了村里的变化你们自己的家里有变化吗?”学生们接着说:“我家里建了新房”、“我家通了网络”、“我家去年种上十亩香芋、卖了十万块钱”、“我家种了香柚和桔子,去年卖了三十多万”……学生的滔滔不绝的回答。我进一步说,这就是我们身边蒸蒸日上的新农村,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我利用乡土文

1

化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现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适时引入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迫切追导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材料,能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生才会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例如,教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江永瑶族同胞的节目。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展现瑶族同胞过节的盛况,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节日的气氛里。在盘王节里瑶族同胞,祭祀始祖盘王,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走亲访友,对唱山歌;在兰溪勾蓝瑶的洗泥节中,瑶族同胞春种结束,收拾犁耙,洗脚上岸,舞龙舞狮迎接八方来客。“拜门楼”、“耍棍拳祭拜谷神”、“篝火晚会”、民俗风情表演等节目把节日气氛推上高潮。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特色各异的民族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等节日更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如,教学《丰盛的民族饮食》(《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江永瑶族同胞的美食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介绍江永瑶族同胞的美食:桃川瑶乡的扣肉,松柏瑶乡的腊肉,兰溪瑶乡的竹筒饭,源口瑶乡打油茶等等,有些学生也经常吃到,对上述美食并不陌生。这样学生对本地瑶族同胞的美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样,通过巧妙利用本土资源,创设情境,有效的化解了教学

2

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学习方式

著名数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多样化教学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品德与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以传统教学模式,要根据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来选择探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中国之最》(《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阅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中国之最,学生能回答医学成就扁鹊的《脉诊法》、华佗的麻醉术,张仲景的《伤寒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科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神冲的圆周率;航海成就郑和七次下西洋等,最后我说我们江永的先人也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成就,而且是世界唯一,学生们听后都表现出惊讶的表情,我郑重的说,它就是我们江永的女书。接着讲解女书是如何流传和发现的,紧接着我出示介绍女书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有关女书的知识。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我设置如下探究问题:“女书怎么写?”“女书怎么读?”“女书如何保护和传承?”,我聘请学校里懂女书的教师作课外指导。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女书作品,如织锦花带,女书手怕,女书工艺扇,女书字画,女书服饰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和和创新精神,同

3

时也通过这种意义的调查研究,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乡土资源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优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最终会达到它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