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事件以来,两性问题的热度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女性在网络上积极发声,诉说自己所遇到的不公。然而,社会上的不公并不仅仅是对女性,而是对一切弱势群体。影响的,除了经济利益、生存空间,还有其他身为公民、甚至是“人”的权利。当事件全都倾向于与“性别”扯上关系,造成的将是两性对立,而不能和平地讨论解决方案。身为女性,我们唯有跳出性别的枷锁,才能更冷静地看待和解决问题。
有人说,卫女痴心错付,刘兰芝以死抗争,花木兰回归平常的家庭生活,这是女性的悲剧,是社会的不公。然而,何为“更为理想的生活”?想必就是做心之所想。那么,三人真的没有做到心之所想吗?卫女嫁给了自己爱着的人,只是她爱错了人;刘兰芝因婆婆被迫与丈夫分别,而婆媳关系自古至今都是一大问题;至于花木兰,她“木兰不用尚书郎”,虽可能不情愿,但她终究是没有选择抗争。故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冷暖自知。英姿逼人是她,温柔小意也是她,尔之蜜糖,我之砒霜,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
但是,社会风气是该改变了。女性的地位逐渐上升,但如今仍有层层的性别刻板印象。百年前是“夫为妻纲”,如今是“安稳”。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故社会风气就成了披上“爱”与“保护”外衣的枷锁,男性对于权力与地位的欲望阻止了女性的步伐,偏偏一些企业拒绝女性是以“谈恋爱、生孩子影响工作效率”这样可笑
的借口。孕育子女本应为自然对女性的奖励,如今却成了优胜劣汰的理由。
女性的性格也是一个原因。社会的不公,也许抗争是可以解决的。但刘兰芝没有向婆婆、丈夫争取权利的勇气,木兰没有在朝为官的信念。反观武则天呢,她像一株牡丹,开得艳丽、张扬,自由自在。她有这个勇气面对世人的口诛笔伐,她有这个自信去治理国家。纵使如何不愿,死板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贞观遗风”,这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她就像一张竹蔑,狠狠地抽在了那些认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的人脸上,让后世为之汗颜。
社会观念的改变需要先行者的带动,性格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当人们干什么都要提一嘴性别时,被困在枷锁中的不仅仅是女性。跳出性别的枷锁看,生活由选择堆砌而成,每个都源于自己,本就没有“更为理想”,而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就是更为美好的姿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