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来暖和了。)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月光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 学了《爱迪生》这一课我受到了教育。)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修复我们学习。) ■■■ 02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将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
1、“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 (“他做事很冷静、果断。”) ■■■
03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
1、“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2、“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这里关联词使用错误。
(“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3、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我很喜欢参观自然博物馆。)
4、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踩着泥泞的小路前进。)
5、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 04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
1、“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这里到底情况如何使人不清楚。
(“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 05 词序不当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
1、“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 (“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2、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去参观科技馆。)
3、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一支优美的歌。)
4、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我对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很感兴趣。)
5、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李华被一定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6、 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学校已经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公布出来了。) ■■■ 06 重复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就会显得啰嗦累赘。 例如:
1、“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他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2、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联欢会上,他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3、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
4、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我经常阅读科幻小说。)
5、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树上。)
■■■ 07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
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
08 不合逻辑 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
1、“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 09 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种病句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是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
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她心里很着急。)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第一种主张。)
4、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全班同学除了张刚以外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词、标点、短语、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在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将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强调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词、标点、句、段。
9. 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要“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错误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得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小学生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几种情况:①句子不完整;②搭配不当;③词序混乱;④前后矛盾;⑤重复啰嗦;⑥不合事理等等。 一、补充成分法
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
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无宾语,则谓语居后)。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通过分析,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缺少宾语成分交代,可补“精彩节目”等。
二、调整搭配法
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调整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
例: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就可以了。
三、理顺词序法
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四、解开矛盾法
就是指一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有自相矛盾的病句,我们修改之后,使它前后意思统一的方法。
例: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五、删繁就减法
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重复,多半是刻意堆砌词语造成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
例: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
六、合乎事理法
就是指给不符合事理的病句以重新认识,从而使其合乎事理的方法。不符合事理也称逻辑混乱,它是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够造成的。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
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
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西瓜和苹果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不合事理了。修改
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留(根据需要而定)。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改后的句子为: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还种着西瓜苹果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