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作者:郭林如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4期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许多旅游景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为了更好地把各旅游景点的历史内涵准确地翻译出来,跨文化意识的运用不可或缺。在跨文化意识翻译下,不仅让国外游客更容易接受景点的文化内涵,也让国外游客快速地了解与景点有关的有历史事件,准确地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旅游景点 ;跨文化意识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236-02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受到世界瞩目。在这种大局势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中国充满向往和好奇,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中国。目前,中国正在由世界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如何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跨文化意识下的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1 ;旅游景点翻译中跨文化意识运用的意义
旅游景点翻译内容多种多样,包罗万象。比如说,对旅游宣传册、旅游公示语以及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和导游宣传语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不仅要使游客知道是什么,还要让游客知道为什么,更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聚焦游客的兴趣点,引导游客对景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产生浓厚兴趣,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地展现给国外游客,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由于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母语特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汉英的语言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许多名胜古迹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不能简单地运用音译或从字面意义去意译,而应将跨文化意识运用于其中,运用音译、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使译文符合读者或游客的习惯,让游客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因此,有必要在旅游景点汉英翻译时强化跨文化意识,为国外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尽量减少因翻译不准确而引起的交际失误和误解。 2 ;目前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不足 2.1 逐句翻译,文不达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旅游景点的翻译中,诸如一些道路、驿站的名字,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翻译,或者直接采用意译,游客能到达目的地就行。但对于景点的重要景观,尤其是具有诗情画意或者历史典故的翻译,就应当尽量避免逐句翻译。因为这样翻译不能突出核心信息和独特的景点文化,且不符合英语的书写习惯,也不能使游客达到旅游的真正目的。 2.2 缺乏了解,错失意境
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景点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如何运用准确的英语词汇来进行翻译,让外国游客正确地认识景点,感受到准确的意境,这是翻译者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果用词不当,尤其是对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不了解,就不可能把原语所要表达的意境体现出来。例如: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这些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特点。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一种意境美。但如果将它们直译为“Luoyang peony is poised and stately. And it also has beauty and fragrance.”这种翻译不仅仅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而且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很难体现出来,意境美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国外游客的接受心境。 2.3 字面翻译,背离历史
作为一名译者,必须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在翻译前缺少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就着急翻译,翻译出的东西会不符合历史背景。比如:翻译“大禹”,若按照字面意思直接译成“the great Yu”就犯了个根本性的错误。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孔传:“ 禹称大,大其功。”所以翻译成Yu the great比较合适。由此可见,对旅游景点的翻译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对具有历史背景类的景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免误导读者。 3 ;旅游景点翻译中跨文化意识运用策略
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使游客能准确接收到景点所要表态的意境,建议在旅游景点翻译中运用以下方法。 3.1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当汉英两种语言在语序、语义、构造完全对等,且文化意境相似,可以使用直译法。如洛陽龙门石窟和雅石斋就可分别直译为The Longmen-Grottoes和The White Horse Temple。这样的译文让游客很容易明白,同时也不失原语的文化特色。但在翻译安阳的一个著名景点殷墟博物苑的名称时,如果只按字面意思逐字直译成Yinxu Museum,就无法传递“墟”字的文化内涵了。所以需要采用意译法,将殷墟博物苑译为Museum on Yin Ruins,这样既表达出汉语的含义,也把真实的意境传达给了旅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 注释和联想
旅游景点中特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词汇可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来处理。我国多数的旅游景点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丰富的意境很难用几个堆砌的单词表达。运用注释和联想法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原语文化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将深层的历史文化渗透到其中。例如洛阳龙门石窟里的白园,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译者在给国外游客翻译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白园翻译为The Bai Garden,旅客不知道其内涵。笔者认为可译成:The Bai Garden,where the tomb of Bai Juyi is located.加上注释,能使旅游者更清晰明了。 3.3 增译法
增译,也称增词或是加译,旨在译出原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标语的读者都不甚了解,甚至感到疑惑的方法,因此也是一种翻译含有特殊文化译文的必要手段。在旅游景点名称的汉英翻译中,为了使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译者在翻译某些景点名称时,可采用增益法。如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译为Yellow river dam project scenic area at Xiaolangdi,Luoyang.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旅游业日益繁荣,来中国旅游的国外旅客络绎不绝。如何更好地为国外游客服务,使他们通过一次旅行,全面真实地了解一个景点的相关信息,以致于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做好中国文化的宣传者,这是中国旅游行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对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合理地将跨文化交流意识融入其中,将我国的文化特色融入旅游景点翻译之中,提高翻译的水平,增强世界游客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国外游客在领略自然美景或参观文物古迹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潘虹.跨文化意识对旅游景点名称汉英翻译的影响[J].艺术文化交流,2016(1). [2] 肖乐.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07-109.
[3] 高丰.旅游景点解说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J].读与写杂志,2018(10):17. [4] 韩珊珊.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1):9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