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024-03-14 来源:易榕旅网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摘 要:本文浅析了内涵建设的概念、内容和规律,并以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为例,论述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及推进对策。

关键词:中职;内涵建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中职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学生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数量的不断扩大,生源潜力越来越小,招生竞争空前激烈,中职教育主要以外延发展为主的模式受到了挑战,一系列新的矛盾相继出现:一方面,生源总体素质下降,学生管理难度增加,教育教学有效性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毕业生的社会适用性评价变差。另一方面,上述现象又使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信心产生动摇,人们对中职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地区中职教育甚至沦为“二流教育”,只要经济上有解决的可能,哪怕中考分数再差,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中职,以至于有学者发出“莫让‘贫穷二代’现象在职校蔓延”的呼声。

因此,除了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广泛实行免费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之外,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也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必定选择。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抓好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发展更是在竞争中求存活、图发展、做强做优的战略方向。

一、了解内涵建设的概念,深思学校的发展方向

1

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是一对相应的概念。外延指的是适合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和事物,因而学校外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扩大办学规模,包括招生规模、设备规模和校园校舍规模等,即通常所说的“硬实力”。内涵则是反映于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而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办学质量,包括师资质量、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等,即通常所说的“软实力”。显然,“硬实力”不易打造,需要足够的财力投入,但“软实力”的提升更难,需要学校练好内功,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才能实现。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抓内涵建设的本质就是抓办学质量,让“硬实力”和“软实力”比翼齐飞、相得益彰,达到较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足。所以,中职学校应细致浅析当地的产业情况和用人需求,认真深思学校的发展定位,精心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确定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目标。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近年来把服务江西汽车制造和维修行业作为重点,提出了“办学为工业立市服务,育才为中国汽修添砖”的宗旨;把坚守“汽车特色”作为品牌打造的核心,提出了“汽车文化立校”的战略;把办学质量建立在“汽修素质”的测评机制上,提出了“人—汽—企两两融合水平”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两相适应”的教学要求。由此形成的内涵建设思路,得到了教职工和企业的认同,也收获了“软实力”不断提高的成果,在财政投入增长不大和办学场地有所制约的条件下,学校从创建“江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国

2

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一路高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二、根据内涵建设的内容和学校实际选择发展的突破口 从内涵建设驱动力的角度看,可利用创建省重点学校、国家重点学校和示范校等契机作为突破口来实现内涵发展。事实上,许多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启动都是从创建高等级学校开始的,因为各级各类等级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一所学校应有的丰富内涵作了明确详尽的描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正是学校评估工作的意 义、出发点和归属点,创建迎评就成了内涵建设的载体。

从内涵建设的本质来看,可立足于提高办学质量,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来展开。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校园文化引领作用、再造教育教学工作流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专业群教学高地、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革新教材内容、推行先进教学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手段和实行德育模式创新等一系列环节上下功夫。显然,这时推动内涵建设的载体便是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学校实际、创建目标和工作载体不同,决定了内涵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灵活性,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以一力之功取破竹之势,带动内涵建设的逐步推进。

前几年,为了落实市政府部署的“中职学校二次创业”的任务,我校在成功通过“国重”评估之后,将内涵建设作为着力点,制定了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提出了我校二次创业的思路:以管理稳校、以特色立校、以质量强校、以锦标荣校、以创新活校。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学校选定“锦标荣校”和“创新活校”作为内涵建设工作的突破点。因此,我校从2007年起,狠抓第二课堂的活动组

3

织,立足用好现有教学设备,使教师技能的训练和学生技艺的培训规范化、常态化。我们将比赛项目与相应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组合起来,调整教学进程,保持教学秩序的基本稳定,把迎接比赛夺取锦标的愿望与推动论文范文教学的目标并归合一,备赛与教学相得益彰。学校连续多年夺得市级竞赛工科类项目的绝大多数金银奖项,在省级竞赛中也多次获得过金银铜奖,点亮了“工科特色”的光环,推动论文范文了专业建设的水平,带动了学生管理工作,提高了办学的软实力。目前,我校已有“数控加工与模具制造” “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三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 “会计电算化”和“汽车维修”等众多市级重点专业,专业群覆盖了电子产业的主要用工岗位,大大增强了我校的竞争力。

“创新活校”是以创新运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来谋求学校在财力投入有限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一所学校有了活力,就有了再发展的驱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其实是内涵建设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今年的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都发出了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号召,以先进的观念和科学的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已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定选择。我校通过观念创新,实现了发展目标从追求规模大校向创办质量强校的转变;实现了品牌建设从追求平均优势向打造专业制高点的转变;实现了特色构建从追求传统评价向对接企业需求的转变;实现了制度设计从约束限制、问责惩罚到鼓励创新、规范引导的转变;实现了学校资金运作模式从节俭维持到适度超前投入的转变。 三、遵循内涵建设的规律,快速提升办学水平

4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其内涵建设是有层次性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顶层层级,解决学校培养什么人的不足。它指的是办学目标体系,包含办学模式、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运行机制等。在这个层级里,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产业需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是办学目标体系的核心,左右着其他办学要素的选择。

第二是中层层级,解决怎样培养人的不足。它指的是内容方式体系,包含人才培养途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育教学内容等。在这个层级中,教育教学内容是内容方式体系的核心,它由课程系统和教材知识系统构成,是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素质培养基础,左右着内涵建设的实效。

第三是底层层级,解决由谁培养和怎样完成培养任务的不足。它指的是保障体系,包含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基本条件、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等。在这个层级中,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是保障体系的核心,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往往需要为师者的口传身授,其教学能力和实操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人的因素第一,制度靠人设计、管理靠人施行、教育靠人评价、条件靠人完善,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中职教育的实践中,从顶层设计着手抓办学目标体系构建,从实施层面入手抓内容方式体系创新,从工作部署着眼抓保障体系完善,就是内涵建设的规律与逻辑思路。我校的内涵建设正是如此,在明确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坚持“工科素

5

质”和工科特色的办学方向;抓课程革新和教学革新,形成了“汽修专业突出技能(操作训练)、非工专业联系企业(汽修业务)、课程重构盯紧汽修(工作岗位)、教师业务强调工(工厂经历)”和“课程安排双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工厂实际,生产体验结合教材内容)、教师上岗双进入(教师下工厂,师傅登讲台)、品行养成双轨制(校园教育轨道,企业教育轨道)、技能评价双考核(考核操作过程的工艺习惯,考核操作结果的精准水平)”等有效措施,快速优化了育人机制;抓工作落实到位,突出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打造了一支能在艰苦条件下在教学中出成效、在竞赛中出成果、在教育中出成就的教师和干部队伍。

总而言之,不管内涵建设的领域多宽广,内涵建设的项目内容多丰富,学校的现实状况多复杂,沿着这一思路向纵深发展,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必见成效。

6

中职教育内涵建设要点和特色办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是中职教育生存的内在要求,相对于外延而言,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总和。就社会自然人而言,内涵一般指个人修养,表现在外就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这是长期环境熏陶和个人修为的结果。

内涵建设即根据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推动事物朝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学校内涵建设,是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优化办学理念,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关乎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关乎知识经济时代特色技能人才的成功培养。

1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1)中职教育生存的内在需要

原教育部长周济说:目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正规教育,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还比较低。

当前社会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现象,成才的观念仍然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缺乏吸引力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中等职业教育如何生成,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就内在因素而言,内涵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7

(2)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水平、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侧重于应用性学科和新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有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更要具备适应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教育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内在要求,积极开发有效整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 (3)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内在需要

据统计,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4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据安徽省教育厅测算,2003至2005年安徽省14周岁人口分别为131.2万、136.5万和150.9万人,2007年安徽省高中阶段入学人数将达到第一个峰值,初中毕业生将增至127.1万人,比2003年增长22%(2006年06月20日安徽人大《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促进普通高中均衡发展》);

2008年安徽省高中阶段入学人数82万人,初中升学率74%,即初中毕业生110万人,2009年安徽省高中阶段入学人数82万人,初中升学率78%,即初中毕业生105万人(安徽教育网)。

未来5年,安徽省的初中毕业生每年将稳定在100万到120万左

8

右,约50万初中毕业生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2006年08月01日安徽商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和分析。

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师资配备、培养质量的矛盾比较突出。

另外一方面未来5年后小学生和中学学生数将呈现递减趋势,以安徽省安庆地区为例,为整合教学资源,撤销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将教学资源合并,建立以村为单位的中心小学、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心初级中学,而安庆市有各类职业学校47所,在生源数呈现递减趋势前提下,生源大战更加激烈,各类中职教学以扩大办学规模的外延式办学方针,显然不适合社会发展,走内涵式办学已经成为今后各类职业教学办学的根本方向。

(4)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在需要

兴国大计,教育为本。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以安徽省为例,2006年12月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王金山省长和赵树丛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皖发〔2004〕25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6〕118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7年10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了《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报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

9

设学校的通知》(教职成函〔2007〕30号),通知要求各市加强职教资源整合,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重点建设一批实力强、质量优、品牌特色明显的中等职业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7〕4号),要求各县(区)加快职教资源整合,合理调整学校布点,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推进县(区)职教中心建设,形成县域职业教育合力,提高县域内职教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增强办学实力。开展了全省职业学校规模、布点、专业结构、办学实力调研工作,深入市、县指导职教资源整合工作,利用专业审批、招生计划、“三重”建设项目等为抓手,支持办学规模大、质量好、实力强的中职学校加快发展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优化职业教育结构,重点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教秘〔2007〕150号)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扩大教育规模的重要措施,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注意要引导民办学校举办者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从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各级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来看,坚持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 2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要点

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应当坚持“教学质量立校、技能人才强校、办学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

10

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学校内涵建设核心体现在管理、教学、教研、文化精神等方面。

(1)规范管理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管理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规范管理是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要整章建制,如学校章程、学校管理、聘用岗位、岗位工资分配、岗位职责、教职工考核、教学督导等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及其工作要求的内涵。

通过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拥有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教书育人的风格,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从而进一步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

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学校理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

11

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其次,关注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就业。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用工制度的改革,中职学校招生方式的改变,加之人们追求高学历热等诸多原因,中职学校在抢抓生源过程中,带来了学生政治、文化、家庭教育等综合素质大幅度下降的实际情况。在中等职业学校,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更为重要。要创建以做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按照品德是灵魂、技能是根本、体质是保障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品德好、技能过硬、综合能力强的生产一线劳动者。

(3)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内涵建设的保障

建立一支水平高、专业梯队和年龄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含办学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技工类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3万名,省级培训12万名,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开发80个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适应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需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职成司〔2006〕13号文件),为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

12

在现代教育形势下,要从教师的品德、水平、能力上建设队伍,用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来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用他们严谨的治学作风来从事教学研究,用锐意创新的能力来不断开拓教学与科研的新思想、新办法、新举措。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注重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教师本人的自我修养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4)富有企业文化对接的学校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其内容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总和。校园文化所代表的是一所学校认同并遵循的共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此要实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这是零距离就业的需要、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是职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通过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构建提升课程文化、教研文化(互动、合作、对话)、班级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寝室文化。培育优秀

13

的校园文化,以文化力激活学习力和教学力,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3 中职办学内涵的特色目标

特色办学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学校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体现自己的特色。特色办学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越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越能屹立于职教之林。特色办学是生命线。

办学特色要通过学校漫长的特色办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优质、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

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

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模大小、专业齐全与否无直接关系,它靠凝练的办学理念、特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来体现。没有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没有突破,特色办学将无从谈起。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除了可以形成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思想、教研教改、学校管理等特色以外,还包括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就业、产学结合等内涵建设。 (1)合理的目标定位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2005年4月26日,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走新型工

14

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工人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培养的目标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人才定位是以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学校要紧扣这一人才培养方向主题,依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专业品牌特色

特色专业是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表现出来,是学校的“品牌”。

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专业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研究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准确定位和先进的设施与良好的师资,打造精品课程,形成特色专业,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完善教学设施,加强专业建设,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培育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领先与示范效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3)个性化教学模式

15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人才,因此学校的教学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积极探索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自身特点,加强与企业、服务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课堂与车间合一,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把实习实训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4)铺设“双师型”教师成才之路

发展职业教育事业,靠资金投入提高硬件水平是相对容易的,决定有特色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如何不断提高软件建设的水平,从而根本性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前途命运。“双师型”教师是指一名教师同时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师资队伍“双师型”,是职业学校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

学校可以通过选派部分教师到有关院校对口专业深造;让部分教师到基层单位参加实践锻炼;采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法;引进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等方法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学校的特色。

16

总之,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是长期的,建设任务也是艰巨的。我们职教人既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样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据学校自身的基础、学科优势、区域经济特点同时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使专业更加优化、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定位更加准确。在切实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差异性和特色性的基础上来确立自己的办学层次、专业、规模和人才类型,找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

目前,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存在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从范围上看,内涵建设内容呈现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难一蹴而就;从主体上看,作为体现内涵建设本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且尚未实现理想的优化整合;从模式上看,作为内涵建设关节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在探索中;从管理上看,中职起步晚、底子薄、问题多,全面加强内涵建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建设过程。因此,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选择正确的路径。 一、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路径

1.组建团队。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首先,将在岗教师按一定年限划分为若干层次,对其进行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的全面校本模块培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界限逐步淡化,保证知识与技能体系实现由易到难的转化,形成一支技能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双师型

17

教师团队。

2.打造品牌。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抓手。中职示范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理所当然要以自己卓越的追求、优秀的品质、独特的魅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向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准公共产品服务。中职示范校要通过选择、分析和筛选机制,将内涵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有计划地培育成各级各类的品牌。通过发挥品牌的传帮带作用,争先创优,引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3.构建模式。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动力。中职学校全力构建的培养模式应当具有能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得到真真切切的实际操作的特点。目前,可供运作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按需定做模式、教产结合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对口引进模式、车间教室模式等。

4.深化课改。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中职内涵建设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将着眼点放在“一定(确定工作任务)、二转(转换学习领域)、三设(设计教学情景)”上,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学习。

5.强化管理。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保障。中职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具有全覆盖、过程短、信息灵特点的二级管理即科系或大类专业上,在学校的统筹协调下,按照现行制度自主行使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师资培训、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职权,不断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管理目标。 二、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策略

18

1.观念性策略。把内涵建设放在提高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接近性的大框架下来考察,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由重视知识教育能力向重视就业发展能力转变;由以全日制为主体向工学结合、教产融合和统筹培训转变;由单一的教室活动空间向车间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活动空间转变;由知识理论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转变。

2.学习性策略。在客观上要求组建学习型团队,让所有的教师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习惯,坚持不断地进行探索、变革和创新,从而使其工作能力、技术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它包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全校学习、合作学习等五个含义。这一策略在具体实施上,应当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科系为主,有针对性;二是重在实践,操作性强;三是活学活用,形成制度;四是反应灵活,及时组织;五是联系实际,成效明显。

3.差异性策略。在立足中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让本校与他校相比具有更多的内涵或价值,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实施差异性策略的着力点应当是:主动适应,为中职学校特色创建提供依据;找准定位,为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指明方向;注重创新,为实现中职特色最优化提供动力;加强管理,为营造中职特色提供保障。

4.重点性策略。中职在内涵建设牵涉方方面面的任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以点带面,寻求突破。当前中职内涵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育内容改革;师资建设改革;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改革等。

19

5.文化性策略。中职内涵建设要求形成自己适应性的文化,为每位成员参与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撑。特别是注重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元素,与中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层面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中职学校软实力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也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也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职高对口升学名额的压缩,沿海地区农民工需求紧缺,普高持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下降,对口升学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为保证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质量管理必须针对生源素质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掌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来看,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从我市第一次召开全市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会的规模和重视程度可见一般。结合我市管理干部培训会精神和我校实际,本文仅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软实力,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0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借鉴我市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可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行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和评选选优挂钩兑现,称为之为“三兑现”。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检查,包括教学值勤检查,学生课堂学习及出勤情况检查三项。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至晚自习结束,每日坚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检查师生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并为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提供机会。 2.周查:周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学进度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 (3)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主要以填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务科负责对各班每周一送交的《教学日记》进行登录,统计,

21

汇总,并公布统计结果。同时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搜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信息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校领导,教务科长通过经常查阅这些表格,结合巡视,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指挥主动权。

3.阶段性检查:也称教学大检查,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教学检查活动,以其层次多,形式多,时间长,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及信息量大为特征.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时不定时进行。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和教务科检查。

教务主任在完成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检查之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向本校教师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教学情况,包括:(1)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的教学与管理情况;3)教研教改,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

(4)对带有倾向性的教学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等.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教务处在完成教学检查之后,应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并在“教学例会”上反馈检查结果.“教学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

通过\"三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22

(二)两评

两评是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 听课评教

听课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评教”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为使听课相对集中,形成气氛,增加效果,教务科或教研室每学期均可安排一个月时间开展“听课月”活动并与校本研修挂钩。 评优听课

评优即指评选“优质课”.评优听课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听课评教活动,一般安排在“听课月”活动之后进行(亦可在“听课月”活动中同步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参评教师不受其教龄,职称,学历等条件限制,授课内容和时间由参评教师自己选定. 评委会由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组成,依据《优质课评选标准》进行。有关优质课的教案或课堂设计说明,课堂教学录像立卷后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三兑现

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学校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及《评先选优办法》中,有机地与“三查,两评”结果挂钩,所以“三兑现”有利于激励先进,奖优罚劣,体现“四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

23

小不一样),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三兑现”是学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重要举措,由于“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便于操作,赏罚分明,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支持。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改革。

本人认为必须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办专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校企联合调研,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确立培养目标、人才标准,共同确立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能很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加大校企合作,课程怎么改,课程怎么设置,不由学校单方面研究决

24

定,而是需要企业加入,学校要灵活统筹。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积实施这种模块课程,就能使职教教学管理既落在实处,又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强,企业也可以拿来即用,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这种管理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第一,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管理“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由于并不针对某一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基本素质,成百上千个专业因此可归类为几十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的“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可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解决。这一阶段课程通常在学生一年级开设。

第二,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管理“活模块”阶段的课程。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且力争做到行为目标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学校就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实行“模块教学’。由于学生在一年级进行了“一纲多本”的形式学习,学起来也有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较容易,学生技能得到了强化,真正实现了专业与岗位对接,能很好的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的“金蓝领 ”。

上述两方面的管理,不但使教学管理能落在实处,而且使教研工作也有了极强的操作性。

这种“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校内教研活动的组织,而且有利于考教分离和考核社会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教师

25

自定教材,自定进度,自选考题,自己判卷等教学随意性的弊病,还有助于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与反馈。 三、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针对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及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生源素质下降且呈现严重参差不齐的现实,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生源素质的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还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

职业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或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课程或教材,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一点,上文提到的加强校企合作,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以后,学校外聘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这样有利

26

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很好。

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职业学校的教师去实施“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实施,也需要教师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

职业学校教师的大量付出,需要学校组织的体贴和关怀。学校要为教师在教学,科研,进修,职称评聘,政治进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当好教师的“后勤部长”、“后勤保姆”,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学校行政后勤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带动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教师有精力,有体力,心情舒畅地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使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