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04 溶液(考点梳理)

2023-10-17 来源:易榕旅网
专题04 溶液

考点梳理

考点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的。

(3)特征:均一性。(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稳定性。(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碘酒是褐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黄色的(因

含有Fe3+)。FeCl2是浅绿色的(因含有Fe2+)。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③注意: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碎

(4)读法: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温馨提示】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③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④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特别提醒】常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液液型 气液型 固液型 无水 溶质 溶剂 2.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类型 解释 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最吸热 终表现为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最放热 终表现为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吸放热 不明显 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氯化钠 最终表现为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氢氧化钠、浓硫酸 硝酸铵 举例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量少 量多 有水 非水物质 水 【易错警示】CaO加入水中也能放热,但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因为CaO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 3.乳化作用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洗涤剂可去除油污,是因其具有乳化功能。 (3)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原理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些溶剂中,从溶解 而除去污垢 乳化作用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用洗涤剂洗去碗碟上的油渍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举例 化现象,从而除去污垢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变化 从而除去污垢 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在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这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2)一定条件下,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则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所得到的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2)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易错警示】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3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①定义: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②影响因素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如硝酸钾

  外因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变化 不大 ,如氯化钠(温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温馨提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g 溶解性 (2)气体溶解度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内因: 溶质 和 溶剂 的性质

>10 易溶 ①定义: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

②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a 外因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图b2.结晶

(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KNO3。 (2)蒸发溶剂法(浓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3.溶解度曲线

(1)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用它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意义 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应用

①查找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若某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据此可以判断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曲线向上且“陡”)的,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的方法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曲线变“平缓”)的,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④判断适合某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⑤比较变化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考点4 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①所有溶液:×100%=×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②饱和溶液:

SS+100g

×100%(S为溶解度)

【温馨提示】计算时要考虑溶质是否全部溶解;加入的溶质是否和原溶液中的溶质一致;某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应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公式:A×a%=B×b%(其中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即B=A+水的质量)。

【特别提醒】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混合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而质量可以相加。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1)解题关键: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并求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的质量=参与反应的固体质量+液体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注意: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 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