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对等线与交叉线),并尝试交叉线的制作。 (2)熟悉网卡,知道网卡的用途,并尝试进行安装。
(3)理解网络组建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 (4)学会简单对等网的组建。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网络进行测试。
(2)经历对等网组建的过程,理解组网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对等网,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能够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上网络的情况。 (3)在组网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4)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提高学生在网络组建方面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策略】 1.任务探究法
2.小组学习:每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台计算机,学生们要合作安装网卡,进行网络的设置,然后小组中制作一条交叉线,最后能做到组间互相访问。
3.反思学习: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资源】
1、 能够连通互联网的多媒体电脑室。
2、 实验室,内有已经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带网卡的计算机16台、RJ45接头(水晶头)若干、网线若干(包括部分已经钳制好的交叉线),网线钳28个、网线测量仪14个、交换机4台
3、 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学生组网活动手册每人一份 【学习重点】 1、 双绞线的制作 2、 网络的配置
3、 网络组建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1、 对等线与交叉线之间的区别与制作方式 2、 网络的配置和测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分钟)
问题:“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脑,他的旧电脑还运行着windows me,现在希望把原来电脑里的大约20G的数据复制到新电脑里,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有些什么好办法?”听取学生列举方案,并提出:“如果使用对等网的连接
学生列举方案: 1、硬盘对拷
2、双机互连,通过局域网共享数据
……
提出问题,引出对等网络的组建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2.上网搜索了解双机互连的各种方法。(7分钟)
提出问题:1、什么是对等网;2、对等网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3、分别需要哪些设备?
学生分组(4个人一组),带着问题上网寻找小型网络的组建方案,并将其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探究双机直连的对等网网络组建的多种方案。
3.确定网络连接的方案(3分钟)
教师总结,并确定实验方案1.双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2.通过交换机/集线器实现网络的连接
学生发言,选择一种组网方案,并说明该组网方案需要哪些设备 确定组网的方案
4.了解网线制作的方法(5分钟)
问题:“双绞线的'标准线序有哪些?双绞线的连接线序有哪些?” 学生上网查找并把网线制作的线序标准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知道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
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并了解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T568A和T568B),为网线的制作做好准备
5.网线钳的使用,及交叉线的制作(10分钟) 6.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线序的不同用途。
7.教师示范网线钳的使用,并提示交叉线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不同线序的网线的不同用途,知道两机直接使用的是交叉线。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交叉线的制作。 8.网络的配置(5分钟)
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配置 探究网络的配置
对网络的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9.网络的测试(7分钟) 10.问题:
(1)网卡是否正常工作,如何判断? 如何判断网线是否正常 网络连通的多种判断方法 网络不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请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11.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 12.同学间分享 13.听取教师的总结,
网络的测试是一个较难的工作,而且互联网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列举,因而教师通过这个环节,把网络配置及网络测试的相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14.试验一:双机直连(具体见流程图)(33分钟) 任务一:网卡的安装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认识网卡,并安装硬件和软件
把组网过程分为四个任务,学生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后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引导学生间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学生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并不断通过反思学习来解决问题。
任务二:网线的制作 制作用于双机直连的交叉线
任务三:网络的连接配置,以及网络的测试 网络的配置,需要组间的协调 任务四:实现数据共享 共享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连接 学生把网线接到交换机上,并进行网络配置。 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实验二的操作。 15交流和总结(7分钟) (1).请学生交流组网的体会。 (2).对本课进行总结。
(3).部分学生与全班分享一下自己在组建网络过程中的体会。 (4)听教师总评。
通过学生的自评,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反思学习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